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阳还五汤应用于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印生 姚玮 +3 位作者 张君儒 王旭初 李景庆 杨迎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8-1089,共2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足行膝下微球囊扩张术且中医辨证均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60例患者;术后给予补阳还五汤设为处理组;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再狭窄率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足行膝下微球囊扩张术且中医辨证均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60例患者;术后给予补阳还五汤设为处理组;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再狭窄率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其受体Flt-1变化。结果:患者随访时间6~11个月,平均(9.07±1.82)个月。处理组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术后血清VEGF、Fl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处理组手术后血清VEGF、Flt-1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手术前后血清VEGF、Flt-1水平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降低糖尿病足患者膝下微球囊扩张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t-1表达,降低再狭窄率,能明显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补阳还五汤 膝下微球囊扩张术 再狭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DWI-ADC值及循环肿瘤细胞CK20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2
作者 张丽娜 孙召龙 +2 位作者 王铁 郭影 孙爱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及循环肿瘤细胞CK20预测结直肠癌(CRC)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共计100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并对CR...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及循环肿瘤细胞CK20预测结直肠癌(CRC)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共计100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并对CRC患者术后进行长达2年的随访观察,随访期间根据影像学或病理检查评估患者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将复查时发现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归为复发转移组(n=38),术后未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归为未复发转移组(n=62)。比较两组基础资料信息及DWI-ADC值、循环肿瘤细胞CK20表达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C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DWI-ADC值、循环肿瘤细胞CK20预测CRC术后复发转移的效能。结果复发转移组TNM分期为Ⅲ~Ⅳ期患者、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患者占比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DWI-ADC值显著低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TNM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DWI-ADC值降低、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表达是CRC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证实,DWI-ADC值、循环肿瘤细胞CK20可用于CRC术后复发转移的评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0.691,均有P<0.05。结论TNM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DWI-ADC值降低、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表达会增加CRC术后复发转移风险,且DWI-ADC值、循环肿瘤细胞CK20对评估CRC术后复发转移具有一定价值,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复发转移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表现扩散系数 循环肿瘤细胞CK20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印生 姚玮 +5 位作者 张君儒 李景庆 杨迎国 祁国奇 王旭初 赵林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3期2051-2053,共3页
目前,肢体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患者逐渐增多。股腘动脉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常累及的部位,大约70%的间歇性跛行患者存在该处血管病变[1]。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肢体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患者逐渐增多。股腘动脉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常累及的部位,大约70%的间歇性跛行患者存在该处血管病变[1]。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Soga等[2]报道股腘段支架治疗1、3年和5年一期通畅率为79.8%、66.7%、63.1%。本试验研究在介入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汤剂治疗,以期望能改善一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补阳还五汤 动脉再狭窄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在糖尿病足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印生 姚玮 +4 位作者 张君儒 王旭初 李景庆 杨迎国 赵林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1期993-995,共3页
随着糖尿病人迅猛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我国12%-25%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2],糖尿病足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者需截肢,甚至死亡[3]。虽然球囊扩张术能提高保肢率,但还是有部分患者重复血... 随着糖尿病人迅猛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我国12%-25%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2],糖尿病足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者需截肢,甚至死亡[3]。虽然球囊扩张术能提高保肢率,但还是有部分患者重复血管成形术、截肢或是坏疽。中医药在血管重建后防治再狭窄方面逐渐被重视,并取得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中草药 气囊扩张术 再狭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下载PDF
复荣通脉胶囊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庆凯 姚玮 +6 位作者 高印生 张君儒 张淑霞 褚国华 王旭初 巩祥胜 王庆海 《河北中医》 2015年第2期192-194,共3页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m,ASO)是指外周慢性动脉闭塞症,以下肢动脉常见,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其中最易受累的部位包括小腿胫腓动脉、股腘动脉及主髂动脉,临床表现以间歇性跛...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m,ASO)是指外周慢性动脉闭塞症,以下肢动脉常见,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其中最易受累的部位包括小腿胫腓动脉、股腘动脉及主髂动脉,临床表现以间歇性跛行、静息痛、难治性溃疡等下肢缺血、坏死等症状为特点[1],目前尚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介入技术发展迅速,治疗性强,恢复快,成为PAD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后5年血管通畅率为50%,单纯的介入、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为20%~50%,中医药在血管重建后防治血管再狭窄方面逐渐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外科学 手术后医护 活血祛瘀剂 药理学 胶囊
下载PDF
膝下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高印生 李景庆 杨迎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膝下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9月收治的以膝下动脉闭塞为主的糖尿病足患者33例,共44条肢体,均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膝下血管病变。结果44条肢体中技术成功40条... 目的探讨膝下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9月收治的以膝下动脉闭塞为主的糖尿病足患者33例,共44条肢体,均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膝下血管病变。结果44条肢体中技术成功40条(90.91%),临床成功42条(95.45%)。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2~12个月),所有患者的肢体症状均未见加重或复发。结论膝下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可以有效改善肢体远端血供,有效防止糖尿病足病发展,促进肢端创面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病变 血管成形术 球囊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免疫因子Th17/Treg失衡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姚玮 祁国奇 +8 位作者 张淑霞 石晶 杨蕊 王庆凯 王旭初 王庆海 张玲玲 王晓璞 张维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CD4+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75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分为轻度肺动脉高压组(28例)、中度肺动脉高压组(32例)及重度肺动脉高压组(15例),20例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讨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CD4+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75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分为轻度肺动脉高压组(28例)、中度肺动脉高压组(32例)及重度肺动脉高压组(15例),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析Th17细胞与Treg细胞的比例与肺动脉压的相关性。结果:Th17/CD4+T细胞比例、Treg/CD4+T细胞的比例和Th17/Treg细胞比值,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肺mPAP的增加,Th17/CD4+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reg/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Th17/Treg细胞比值显著升高。mPAP与Th17/Treg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7/Treg失衡,且与肺动脉高压程度呈正相关,Th17/Treg失衡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TH17细胞 CD4+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道后装放疗导管预置术治疗胆道壶腹癌10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景庆 谷洪川 +1 位作者 高印生 孙云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后装放疗导管预置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例壶腹癌患者,在经皮肝穿刺技术行胆道支架植入术后,经导引导丝送入后装放疗导管,依据病变部位对导管头端及通过导管置入的假源进行定位,每次内照射前CT或透视...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后装放疗导管预置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例壶腹癌患者,在经皮肝穿刺技术行胆道支架植入术后,经导引导丝送入后装放疗导管,依据病变部位对导管头端及通过导管置入的假源进行定位,每次内照射前CT或透视下复位,给与足量内照射。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肝穿胆道支架置入术和假源定位,并于术后5~7 d内完成足量内照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后装放疗导管预置技术安全可行,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有效提高胆道支架通畅率,适用于姑息治疗的壶腹癌患者,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 胆道支架 后装放疗导管
下载PDF
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部急性缺血性病变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景庆 高印生 杨迎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1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球囊扩张成形术
下载PDF
重组人脑钠肽对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的心脏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玮 祁国奇 +11 位作者 刘苏 王晓璞 高印生 王旭初 巩祥胜 赵建峰 穆杰 YAO Wei QI Guoqi LIU Su WANG Xiaopu GAO Yinsheng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6期485-488,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 defect,A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封堵术后的心脏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ASD合并中重度PAH患者封堵成功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rh...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 defect,A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封堵术后的心脏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ASD合并中重度PAH患者封堵成功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rhBNP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rhBNP组在动脉导管封堵术后即刻静脉应用rhBNP48小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8小时及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右心室内径及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rhBNP组和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和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右心室内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上升趋势,两组右心室内径有下降趋势,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不同时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上升和右心室内径下降趋势有所不同,rhBNP组较对照组上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差异更明显。结论静脉滴注rhBNP可在ASD封堵术后进一步缓解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利钠肽 心室重构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血液灌流直接穿刺肱动脉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慧鹏 贾楠 +1 位作者 赵文静 高印生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499-500,共2页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肱动脉 直接穿刺
下载PDF
MRI与DWI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召龙 孙爱国 +2 位作者 郭影 张丽娜 王铁 《肿瘤影像学》 2021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4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分别进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4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分别进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MRI表现,与正常肌肉组织相比较,肿瘤组织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呈低、等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呈混杂高信号,DWI呈高亮信号,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明显下降,且呈不均匀或环形强化。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常规MRI诊断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88.5%、86.4%、93.9%、76.0%、0.777、13.6%和11.5%;DWI的分别为98.1%、95.5%、98.1%、95.5%、0.938、4.5%和1.9%。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常规MRI诊断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局部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74,DWI的AUC为0.968,DWI的AUC高于常规MRI。结论:与常规MRI相比,DWI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局部复发的诊断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局部复发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应用重组人脑钠尿肽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姚玮 高印生 +4 位作者 王晓璞 王旭初 巩祥胜 祁国奇 赵建峰 《心脏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75-77,8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钠尿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房间隔缺损(ASD)并发肺动脉高压封堵术后的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房间隔缺损并发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成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术后静脉点滴...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钠尿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房间隔缺损(ASD)并发肺动脉高压封堵术后的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房间隔缺损并发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成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术后静脉点滴rhBNP患者为处理组(30例),未应用的为对照组(26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8 h及术后6个月肺动脉压、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six 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的变化。结果:在术后48 h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及ET水平术后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6MWD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48 h和术后6个月处理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及ET水平(P<0.01),显著增加6MWD(P<0.01)。结论:封堵术后静脉点滴rhBNP可进一步降低肺动脉压及ET水平,增加6MW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钠尿肽 房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并静脉溶栓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4
作者 杨迎国 《医学信息》 2011年第23期283-283,共1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并静脉溶拴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2008年6月-2011年6月开展腔静脉滤器置入并静脉溶栓治疗118例.针对主要并发症进行观察,包括出血倾向、肺栓塞、滤器移位、脱落、滤器血栓闭塞、滤器穿破下腔静脉...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并静脉溶拴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2008年6月-2011年6月开展腔静脉滤器置入并静脉溶栓治疗118例.针对主要并发症进行观察,包括出血倾向、肺栓塞、滤器移位、脱落、滤器血栓闭塞、滤器穿破下腔静脉、患肢静脉功能不全及惠肢皮肤水疤的观察和护理。结果118例溶拴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12/118),经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其中有4例出现血尿;8例有皮下淤斑;6例患肢皮肤出现小水泡。及时发现处理后痊愈。结论预防术后潜在并发症为主要目的的术后护理是一种前瞻性护理,需要扎实基础知识、观察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静脉溶栓治疗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定量参数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召龙 孙爱国 +2 位作者 郭影 张丽娜 王铁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6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MR-DKI)定量参数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3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均予以直肠癌根治术,以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33例)和无复发组(40例)。所有患者分别予...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MR-DKI)定量参数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3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均予以直肠癌根治术,以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33例)和无复发组(40例)。所有患者分别予以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MRI平扫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KI),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诊断结果,并分析复发及转移与弥散系数(D)值、峰度系数(K)值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相关性。结果:复发组MRI和MRI-DKI诊断阳性例数分别为25例和30例,均显著高于无复发组的3例和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631,x2=47.572;P<0.05)。复发组MR-DKI定量参数D值、K值均高于无复发组,而ADC值低于无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5,t=4.151,t=2.401;P<0.05)。MRI和MRI-DKI诊断中对淋巴转移、肝转移及其他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MR-DKI检测对于淋巴转移、肝转移和其他转移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3.17%、92.24%和90.35%;特异度分别为98.64%、97.33%和96.25%,AUC分别为0.924、0.913和0.895,均高于MRI诊断。结论:MRDKI定量参数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诊断提供指导依据,且无辐射可多次检查,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MR-DKI)定量参数 直肠癌 术后局部复发 弥散加权成像(DWI) 表观弥散系数(ADC)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前介入联合围术期加味四逆泻心汤治疗对胃癌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玮 张君儒 +6 位作者 王旭初 巩祥胜 褚国华 赵华芳 陈连锁 王晓璞 祁国奇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554-556,共3页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前介入治疗联合围术期加味四逆泻心汤治疗对胃癌复发的影响。[方法]入选辨证为肝胃不和兼有气血痰郁并行胃癌根治术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于胃癌根治术前行介入治疗,观察组并于围术期联合加味...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前介入治疗联合围术期加味四逆泻心汤治疗对胃癌复发的影响。[方法]入选辨证为肝胃不和兼有气血痰郁并行胃癌根治术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于胃癌根治术前行介入治疗,观察组并于围术期联合加味四逆泻心汤治疗。2组患者均术后随访3年,记录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半年、1年、2年、3年复发转移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5例、3例患者复发后再次行手术切除。观察组的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0.24%、80.49%、68.29%,均高于对照组(87.17%、69.23%、56.41%),2组间2、3年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3年累计复发转移率(9.76%、17.07%、34.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95%、28.21%、48.72%),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前、后服用加味四逆泻心汤联合术前介入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胃癌根治术后的复发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复发 转移 四逆泻心汤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动脉栓塞治疗Mallory-Weiss综合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儒泉 魏学庆 +2 位作者 郭红月 于代友 高印生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5-256,共2页
关键词 动脉栓塞 治疗 MALLORY-WEISS综合征 贲门黏膜撕裂症 病因
原文传递
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预后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晓东 彭艳超 +7 位作者 张立民 张宝旭 于丽丽 宋盼盼 王旭鹏 归春晓 刘永昌 郑建彪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身麻醉下机械取栓预后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方法对沧州市中心医院及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介入科自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收治的108例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而行全身麻醉下机械取栓的患者,依据...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身麻醉下机械取栓预后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方法对沧州市中心医院及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介入科自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收治的108例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而行全身麻醉下机械取栓的患者,依据术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伴发情况等)及围手术期情况(入室即刻心率、入室即刻收缩压与舒张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等)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预后的独立围手术期危险因素。结果108例患者中,预后良好65例,预后不良4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入室即刻心率、入院即刻及术后3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即刻至术后3 d内血红蛋白最大值及血糖最大值、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预后的独立围手术期危险因素为入室即刻心率(OR=1.035,95%CI:1.002~1.067,P=0.037)及术后3 d NIHSS评分(OR=1.153,95%CI:1.016~1.272,P=0.030)。结论对于入室即刻心率增快及术后3 d NIHSS评分升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需高度警惕其机械取栓预后不良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全身麻醉 预后 围手术期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