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肿瘤性小脑共济失调1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刘静 董爱勤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350-353,共4页
副肿瘤性小脑变性(paraneop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 PCD)也称为副肿瘤性小脑共济失调,是最常见的副肿瘤性神经综合征之一。本文报告了1例主因头晕1月,双下肢无力10天,加重伴构音障碍6天的患者,经相关辅助检查及治疗后,确诊为PC... 副肿瘤性小脑变性(paraneop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 PCD)也称为副肿瘤性小脑共济失调,是最常见的副肿瘤性神经综合征之一。本文报告了1例主因头晕1月,双下肢无力10天,加重伴构音障碍6天的患者,经相关辅助检查及治疗后,确诊为PCD。根据该病例,我们进行了相关文献的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运动失调 头晕 病例报道
下载PDF
我院老年科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红英 杨国涛 +3 位作者 王海滨 张惠芳 王文浩 祁景蕊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781-2783,共3页
目的:考察老年患者用药期间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影响因素,为降低老年科ADR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老年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非条件Loigstic多因素回归进行分析,考察引起ADR的... 目的:考察老年患者用药期间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影响因素,为降低老年科ADR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老年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非条件Loigstic多因素回归进行分析,考察引起ADR的危险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 680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其ADR发生率为7.92%(133/1 680)。ADR累及器官/系统以过敏反应(49例,36.84%)和消化系统(48例,36.09%)为主。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疗程和合并用药种数等均为发生ADR的独立影响因素。经非条件Loi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给药剂量大、用药疗程长、静脉给药和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等因素均使患者发生ADR的危险性增加。结论:临床在监测ADR工作中尤其需重视对老年患者ADR危险因素的监测,加强对其用药指导以提高用药依从性,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降低ADR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药品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对伴有脑血管狭窄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二级预防 被引量:48
3
作者 左凤同 董爱勤 +3 位作者 刘辉 吴慧君 苏娜 刘洁琼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96-2398,共3页
目的对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对伴有脑血管狭窄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二级预防进行研究。方法伴有脑血管狭窄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对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对伴有脑血管狭窄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二级预防进行研究。方法伴有脑血管狭窄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脑卒中复发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效果更明显;观察组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恶心、腹胀、腹痛及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对伴有脑血管狭窄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短期二级预防有较好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硫酸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化疗药物外渗/漏的护理 被引量:19
4
作者 董桐俊 柳美玲 +1 位作者 王建华 苏国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771-771,共1页
关键词 化疗药物 外渗 外漏 护理 肿瘤
下载PDF
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 被引量:16
5
作者 左凤同 刘辉 +3 位作者 吴慧君 刘洁琼 苏娜 董爱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559-2561,共3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因缺血性卒中且伴颅内外血管狭窄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因缺血性卒中且伴颅内外血管狭窄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予阿司匹林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卒中复发率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3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9.8%、28.3%,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短期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没有严重的出血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血管狭窄 二级预防
下载PDF
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晓雨 贾国伟 +4 位作者 孙荣国 张巍 马博聪 赵明 张红斌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低反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应用氯吡格雷75mg/d治疗的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493例,用血栓弹力图测定...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低反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应用氯吡格雷75mg/d治疗的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493例,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173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氯吡格雷组(n=87)和替格瑞洛组(n=86)。氯吡格雷组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mg/d),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替换为替格瑞洛(90mg,2次/d)。主要终点事件为治疗3天、7天、30天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次要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3天、7天、30天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6.7±12.5)%、(54.1±12.3)%、(53.2±15.3)%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87.7±14.3)%、(85.4±12.7)、(84.9±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替格瑞洛组MACCE及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而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接受替格瑞洛治疗后能获得理想的抗血小板效果,且替格瑞洛是有效、安全可信赖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 血栓弹力描记术
下载PDF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围术期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晓雨 贾国伟 +4 位作者 孙荣国 马博聪 赵明 张红斌 张巍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ention,PCI)围术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短期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因ACS入院的患者...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ention,PCI)围术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短期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因ACS入院的患者379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替格瑞洛组(n=189)和氯吡格雷组(n=190)。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替格瑞洛组给予负荷剂量180 mg,之后给予标准剂量(90 mg,2次/d)口服治疗。氯吡格雷组给予负荷剂量600mg,之后给予标准剂量(75 mg,1次/d)口服治疗。观察PCI围术期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变化及出院3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资料、临床用药及PCI数据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hs-CRP较术前升高的患者替格瑞洛组63例(33.3%),氯吡格雷组121例(6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概率替格瑞洛组29例(15.3%),氯吡格雷组31例(1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6)。对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替格瑞洛组MACCE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33)。而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可进一步降低ACS的PCI治疗患者围术期hsCRP升高率,提示替格瑞洛对围术期炎症反应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腔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血清尿酸水平对无神经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国涛 赵红英 董爱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3731-373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预测无神经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长期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6例无神经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四分位数间距将其分为>75%组(n=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预测无神经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长期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6例无神经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四分位数间距将其分为>75%组(n=161)、51%~75%组(n=167)、25%~50%组(n=163)、<25%组(n=165)。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情况、生化指标[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心脑血管疾病致死),观察时间截至2015-12-31。结果 4组患者性别、高血压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吸烟率、血清尿酸水平、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水平与无神经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183、0.099,P值分别为<0.001、0.002)。截至观察终点,共出现全因死亡患者170例,心脑血管疾病致死患者109例。4组患者全因死亡的生存曲线、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100、16.898,P值分别为<0.001、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水平是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全因死亡[RR=1.023,95%CI(1.018,1.028)]以及心脑血管疾病致死[RR=1.011,95%CI(1.008,1.014)]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无神经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全因死亡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密切相关,且高血清尿酸水平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尿酸 预后
下载PDF
时间追踪在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流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赵红英 杨国涛 +3 位作者 王文浩 王海滨 王鹏升 张惠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0-63,共4页
目的研究时间追踪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流程速度的影响,并明确入院至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与发病至入院时间(onset to door time,ODT)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10月启动时间追踪后静脉溶栓患者的时间追踪表,并... 目的研究时间追踪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流程速度的影响,并明确入院至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与发病至入院时间(onset to door time,ODT)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10月启动时间追踪后静脉溶栓患者的时间追踪表,并回顾性分析启动时间追踪前、后2010年6月—2014年9月接受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启动时间追踪前、后入选病例的基线资料,并对ODT与DN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342例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启动静脉溶栓时间追踪前共纳入213例(追踪前组),启动后共纳入129例(追踪后组)。与追踪前组相比,追踪后组年龄>80岁的患者比例增高(P<0.05)、基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P<0.05)、采用多模式影像学检查者比例增高(P<0.05)、DNT显著缩短(P<0.01),且以发病60 min内就诊者DNT缩短最为显著(P<0.01)。追踪前组ODT与DNT呈显著负相关(r=-0.169,P=0.015),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病史(β=-0.168,P=0.020)及ODT(β=-0.246,P=0.001)是影响DNT的独立危险因素。DNT与ODT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r=-0.013,P=0.885)。结论启动静脉溶栓时间追踪模式可缩短DNT,并可有效消除ODT对DNT的影响,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疗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下载PDF
通络玉液汤对糖尿病大鼠大动脉管壁保护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春涛 胡庆 +1 位作者 杨丽军 张山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45-1947,共3页
目的探讨通络玉液汤对糖尿病大鼠大动脉管壁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4 w组、8 w组;糖尿病4 w组、8 w组;通络玉液汤4 w组、8 w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 目的探讨通络玉液汤对糖尿病大鼠大动脉管壁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4 w组、8 w组;糖尿病4 w组、8 w组;通络玉液汤4 w组、8 w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糖尿病4 w组、8 w组较正常对照组VEGF、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1);通络玉液汤4 w组、8 w组较糖尿病组VEGF、TNF-α水平明显减少(P<0.01);通络玉液汤4 w组、8 w组较糖尿病组血糖、血脂(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外)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通络玉液汤能明显改善大鼠糖尿病导致的大动脉管壁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VEGF、TNF-α的合成,降低血糖、血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玉液汤 糖尿病 大动脉管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伴轻度认知障碍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多导睡眠图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洁琼 王丽平 +5 位作者 沈扬 冬雪川 张纯 古雅兰 杜晨 宋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36-541,共6页
目的探讨伴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患者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本研究对35例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确诊为NTG的患者,均进行神经心理量表测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 目的探讨伴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患者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本研究对35例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确诊为NTG的患者,均进行神经心理量表测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rrp quality index,PSQI)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检查,其中伴MCI者16例(伴MCI组),不伴MCI者19例(不伴MCI组)。结果 PSQI显示伴MCI组中有睡眠障碍者占43.8%(7/16例),其PSQI总分高于不伴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MCI组患者睡眠效率正常,且优于伴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G显示伴MCI组患者87.5%(14/16)存在PSG睡眠结构紊乱。伴MCI组较不伴MCI组NREM期N3期睡眠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MCI组NTG患者更易出现睡眠障碍,睡眠结构紊乱、尤其是NREM期N3期睡眠时间的缩短与NTG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多导睡眠图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辉 左凤同 +3 位作者 吴慧君 董爱勤 侯丽颖 刘洁琼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80-83,共4页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5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4例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5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4例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31例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末次随访时短暂性脑缺血复发率与新发脑梗死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短暂性脑缺血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发脑梗死率为3.25%,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显著,新发脑梗死率低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血管内支架 颅内动脉狭窄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国涛 张海柳 +4 位作者 李聪慧 王文慧 王春雨 董爱勤 王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22-2624,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维生素D水平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9例,收集患者病史及相关入院检查结果。按空腹血清25(OH)D水平,将患者分为高25(OH)D组(≥15μg/L)和低25(OH)D组(<15μg/L)... 目的分析不同维生素D水平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9例,收集患者病史及相关入院检查结果。按空腹血清25(OH)D水平,将患者分为高25(OH)D组(≥15μg/L)和低25(OH)D组(<15μg/L),分析两组基线资料和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差异。结果低25(OH)D组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率高于高25(OH)D组;矫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25(OH)D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90,95%CI 0.79~0.99,P=0.033)。结论血清25(OH)D水平降低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维生素D 缺血性脑梗死 出血转化
下载PDF
血浆脂联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脑梗塞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吕雅兵 董爱勤 李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477-477,共1页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浆脂联素 临床意义 脑梗塞 PROTEIN 脂肪细胞分泌 缺血性血管病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爱勤 吕雅兵 +2 位作者 李猛 杨丽军 代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543-545,共3页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影像学诊断 有效治疗 神经影像技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放射学技术 少见类型 起病形式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猛 董爱勤 +1 位作者 杨丽军 吕雅兵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14-415,共2页
关键词 脑出血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治疗
下载PDF
伴焦虑、抑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多导睡眠图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洁琼 刘辉 +5 位作者 吴慧君 左凤同 董爱勤 杨丽军 顾宇 代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8期509-513,共5页
目的探讨伴焦虑、抑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本研究对56例TIA患者进行临床评估、量表测评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其中伴焦虑和(或)抑郁症状者33例(A组),不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者(B组)23例。结果匹兹堡睡眠质... 目的探讨伴焦虑、抑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本研究对56例TIA患者进行临床评估、量表测评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其中伴焦虑和(或)抑郁症状者33例(A组),不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者(B组)23例。结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显示A组PSQI总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导睡眠仪(PSG)显示A组较B组觉醒时间延长,非快速眼动(NREM)期N1、N2期睡眠时间延长,N3期睡眠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焦虑、抑郁症状TIA患者觉醒时间延长,NREM期N1、N2期睡眠时间延长,N3期睡眠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焦虑 抑郁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多导睡眠图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董爱勤 吕雅兵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29-431,共3页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治疗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8
19
作者 左凤同 董爱勤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55-59,共5页
抗血小板聚集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临床上某些患者对阿司匹林(aspirin)不能耐受或效果欠佳,以及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题。现结合临床多中心研究结果讨论联合... 抗血小板聚集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临床上某些患者对阿司匹林(aspirin)不能耐受或效果欠佳,以及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题。现结合临床多中心研究结果讨论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机制、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内支架成形术 药物作用机制 二级预防 微栓子信号 血小板释放 抗血小板作用 脑血管病 粥样硬化性 aspirin
下载PDF
影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预后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永菊 张会武 +1 位作者 孟秋云 赵玉岐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11期1093-1094,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8例BO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发病年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变化、肺功能改变、治疗方法等。结果:病因分为感染、非感染和原因不明三类。感染48例,... 目的:探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8例BO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发病年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变化、肺功能改变、治疗方法等。结果:病因分为感染、非感染和原因不明三类。感染48例,腺病毒20例,支原体17例,麻疹6例;非感染8例;原因不明2例。肺功能显示小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45例;混合性通气障碍6例。全部患儿均使用激素、小剂量大环内酯及孟鲁司特口服。随防半年到5年的病例中,0~3岁的患儿临床缓解21例,〉3岁的7例临床缓解;得到早期诊治的38例中临床缓解28例,死亡6例。结论:早期诊断、治疗儿童BO,可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减少患儿死亡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病因 预后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