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患者疼痛与血清HIF-1及VEGF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庚 刘广召 +5 位作者 冯桂银 王海伦 梁东启 袁媛 樊艳 张继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疼痛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HIF-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94例,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将患者分为无疼痛组30例,一般疼痛组39...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疼痛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HIF-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94例,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将患者分为无疼痛组30例,一般疼痛组39例和严重疼痛组25例,所有患者取肝癌组织制作病理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肝癌组织内HIF-1 mRNA及VEGF mRNA的表达量。ELISA法检测血清HIF-1及VEGF的水平。结果:三组VAS评分具有明显差异(P<0.05)。严重疼痛组HIF-1 mRNA及VEGF mRNA相对表达量、血清HIF-1及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疼痛组和一般疼痛组,一般疼痛组HIF-1 mRNA及VEGF mRNA相对表达量、血清HIF-1及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疼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与HIF-1和VEGF呈正相关(r>0,P<0.05)。结论:HIF-1及VEGF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程度与患者疼痛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临床缓解肝癌患者疼痛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疼痛 缺氧诱导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经椎间孔硬膜外联合双侧L_(2)神经根阻滞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李丽楠 刘巍 +4 位作者 樊永冠 方叶 马迎存 刘波涛 司马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71-677,共7页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硬膜外联合双侧L_(2)神经根阻滞治疗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盘源性腰痛病人,计算机...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硬膜外联合双侧L_(2)神经根阻滞治疗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盘源性腰痛病人,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病变间盘节段硬膜外阻滞联合L2神经根阻滞,对照组采用病变间盘节段硬膜外阻滞。评价两组治疗后第1、3、6个月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DLBP病人共92例,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治疗后第1、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NRS评分分别为1.7±0.6 vs.2.7±0.4和2.2±0.4 vs.3.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ODI评分分别为12.2±1.7 vs.17.4±2.1和16.1±2.1 vs.20.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NRS评分分别为3.0±0.5 vs.3.2±0.6,ODI评分分别为21.4±2.0 vs.23.1±1.7,两组NRS、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础值相比,两组在治疗后第1、3、6个月NRS、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经椎间孔硬膜外阻滞能够有效减轻DLBP,改善运动障碍。联合L2神经根通路治疗较单纯硬膜外阻滞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源性腰痛 经椎间孔硬膜外阻滞 窦椎神经
下载PDF
SOX7基因对肝癌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冯桂银 张庚 +3 位作者 王海伦 梁东启 袁媛 樊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846-849,854,共5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SOX7对肝癌细胞凋亡、活性氧(ROS)水平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人肝癌Huh-7细胞分为空白组、空质粒pcDNA3.1组(Vector组)和pcDNA3.1-SOX7重组质粒组(pcDNA3.1-SOX7组)。转染48h,AnnexinV-FITC/PI双染法细... 目的:探讨过表达SOX7对肝癌细胞凋亡、活性氧(ROS)水平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人肝癌Huh-7细胞分为空白组、空质粒pcDNA3.1组(Vector组)和pcDNA3.1-SOX7重组质粒组(pcDNA3.1-SOX7组)。转染48h,AnnexinV-FITC/PI双染法细胞凋亡试剂盒、DCFH-DA法及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率、ROS含量及SOX7、β-catenin、cyclinD1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MTT法检测pcDNA3.1转染24h、48h和72h的细胞活力。结果:pcDNA3.1-SOX7重组质粒组SOX7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pcDNA3.1-SOX7组细胞活力及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ROS含量及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过表达SOX7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凋亡机制与细胞内ROS水平提高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SOX7基因 氧化应激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联合髓核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庚 梁东启 +3 位作者 樊永冠 孙盛广 郭艳汝 袁媛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6期579-582,共4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分组对照研究,探讨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联合髓核减压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back pain,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01-2015-01,共纳入了80例DLBP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髓核减压术治疗38例(对照组),脊神经... 目的通过前瞻性分组对照研究,探讨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联合髓核减压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back pain,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01-2015-01,共纳入了80例DLBP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髓核减压术治疗38例(对照组),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联合髓核减压术治疗42例(联合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JOA评分及末次随访时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6个月随访,平均19.8个月。术后各时间点的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但联合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5例(11.9%)患者术后出现腰部的局部麻木感,对照组有3例(7.89%)由于穿刺针对脊神经的刺激,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联合微创髓核减压术治疗DLBP,其创伤小、疼痛改善效果更佳,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脊神经后支 射频热凝 髓核减压手术
下载PDF
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海森 刘畅 +4 位作者 梁东启 王怀良 裴宝静 刘辉 刘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因闭合性胫骨远端粉碎骨折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9例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因闭合性胫骨远端粉碎骨折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9例患者临床资料。术中于跟骨后内侧及载距突前侧约1 cm置入骨折远侧端外固定钉,于踝前内侧做有限切口,解剖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骨折后,采用螺钉固定。手术4周后每周1次放松外架,锻炼踝关节屈伸活动。通过分析围术期数据及随访资料,评价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8.6±15.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1.5±78.6)mL,平均住院时间(14.2±2.8)d。2例(10.5%)术后发生腓骨切口周围浅表炎性反应,1例(5.3%)术后并发外固定钉道感染,经处理后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出现。围术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5.8%。病例获得13~15个月随访。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未见复位丢失情况。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Lowa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量化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Maryland评分,总体优良率为84.2%。结论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前突 外固定架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胫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治疗AO/ASIF-43 A3型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海森 刘畅 +4 位作者 梁东启 王怀良 裴宝静 刘辉 刘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5期84-87,共4页
目的考察AO/ASIF-43 A3型胫骨远端骨折采用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固定的AO/ASIF-43 A3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36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考察AO/ASIF-43 A3型胫骨远端骨折采用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固定的AO/ASIF-43 A3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36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伴有腓骨远端骨干骨折,且胫腓骨远端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术中于跟骨后内侧及载距突前侧约1 cm置入骨折远侧端外固定钉,采用后外侧切口钢板内固定腓骨骨折。术后4周开始训练踝关节屈伸,每周放松外架1次。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等数据。对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术后随访,临床疗效的评价采用Maryland评分、Lowa踝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2.6±23.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9.5±28.6)mL,平均住院时间(9.2±2.9)d。术后出现腓骨切口浅表炎性反应1例(2.8%),外固定钉道感染1例(2.8%),经相应处理后均愈合。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总体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6%。所有病例均经术后18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无复位丢失出现。患者Lowa踝关节评分与VAS评分术后各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Maryland评分的整体优良率为88.9%。结论跟骨前突置钉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技术在AO/ASIF-43 A3型胫骨远端骨折损伤早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该方法临床疗效良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手术 跟骨前突 外固定架 胫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胆道探查术后内引流管置入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伟 王亮 张庚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6期574-575,578,共3页
目的:分析胆道探查术后内引流管置入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2月间胆总管结石患者病例资料460例数据,依据手术方式将病例分成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24例,对照组患者236例。观察组行... 目的:分析胆道探查术后内引流管置入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2月间胆总管结石患者病例资料460例数据,依据手术方式将病例分成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24例,对照组患者236例。观察组行胆道探查+胆总管末端置细支撑管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对照组行传统胆道探查+T型管引流术。结果:治疗两组手术出血量、拔管时间、并发症可能性均无明显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末端置细的支撑管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应用十二指肠镜拔除所置支撑管,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手术效果可靠,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已为广大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探查 内引流管 胆总管 一期缝合
下载PDF
肝癌疼痛与血浆VEGF、BDNF、FGF-2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梁东启 张庚 +4 位作者 冯桂银 王海伦 樊艳 袁媛 路桂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5期2979-2982,2995,共5页
目的:研究肝癌疼痛与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7月收治的30例肝癌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疼痛程度分为4例轻度疼痛组、19例... 目的:研究肝癌疼痛与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7月收治的30例肝癌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疼痛程度分为4例轻度疼痛组、19例中度疼痛组、7例重度疼痛组,同期纳入30例肝癌无痛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VEGF、BDNF和FGF-2水平,并分析肝癌疼痛患者血浆VEGF、BDNF和FGF-2水平和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疼痛组血浆VEGF、BDNF、FGF-2水平显著高于肝癌无痛组及对照组(P<0.05)。重度疼痛组血浆VEGF、BDNF、FGF-2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疼痛组及轻度疼痛组(P<0.05)。治疗后,肝癌疼痛患者血浆VEGF、BDNF、FGF-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肝癌疼痛患者血浆VEGF、BDNF、FGF-2水平和NR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9、0.571、0.563,P值均<0.001)。结论:肝癌疼痛患者血浆VEGF、BDNF和FGF-2水平较肝癌无痛者明显上升,且和疼痛程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疼痛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