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胰肠吻合法在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袁俊建 柴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62-667,共6页
目的探讨改进胰肠吻合法在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胰肠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2年7月我科在62例3D LPD术中应用改进胰肠吻合方式:间断贯穿缝合胰腺断面,按“洪氏一针法”固... 目的探讨改进胰肠吻合法在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胰肠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2年7月我科在62例3D LPD术中应用改进胰肠吻合方式:间断贯穿缝合胰腺断面,按“洪氏一针法”固定胰管内引流管,单针Prolene线对胰腺断面及空肠前后壁两层连续缝合。结果62例均施行3D腹腔镜下完成标本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手术时间(247.1±30.2)min,胰肠吻合时间(12.6±4.7)min,术中出血量(189±66)ml。术后住院时间(12.3±4.7)d。术后发生A级生化漏59例(95.2%),B级胰漏3例(4.8%);其他并发症:胃肠排空延迟4例(6.4%),胆漏3例(4.8%),腹腔感染1例(1.6%),术后出血1例(1.6%),术后肺部感染2例(3.2%)。术后病理:胰头癌13例,胰腺肉瘤1例,胰腺局灶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1例,肿块性胰腺炎5例,胆管癌17例,胆管腺瘤1例,十二指肠癌1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十二指肠壶腹部癌10例,胰管黏液性乳头状瘤(主胰管型)1例,胃癌侵犯胰头部1例。术后1周腹部彩超检查均未发现胰腺残端周围包裹性积液。62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均无腹泻、急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等胰腺外分泌功能受阻碍的临床表现。结论在3D LPD术中采用改进胰肠吻合法进行胰肠吻合,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临床可复制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漏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IP-10、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恒 袁俊建 +5 位作者 许艳东 郭庆金 李国策 柴伟 张执全 刘汝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7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2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有85例患者确诊...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2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有85例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将其纳入实验组。另选取同期84例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P-10、GPC3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IP-10、GPC3水平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采用四格表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IP-10、GPC3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IP-10和GPC3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85例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肝癌。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结果显示,有71例患者诊断为阳性,其灵敏度为80.00%(68/85),特异度为82.35%(14/17),准确度为80.39%(82/102)。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IP-10、GPC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最高,三者联合的灵敏度82/85(96.47%)显著高于MR扩散加权成像80.00%(68/85)、GPC3单独诊断87.06%(74/85)(P<0.05),三者联合的准确度93.14(95/102)显著高于MR扩散加权成像80.39%(82/102)(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P-10、GPC3表达水平升高,IP-10、GPC3对原发性肝癌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MR扩散加权成像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MR扩散加权成像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列线图构建和验证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肝切除术后的预后评估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雷 赵秀雷 +4 位作者 孔德帅 李金超 王振勇 刘汝海 柴伟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18-523,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HC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列线图模型构建和验证预后评估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8年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行肝切除术的PVTT⁃HC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截至2021... 目的分析影响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HC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列线图模型构建和验证预后评估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8年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行肝切除术的PVTT⁃HC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截至2021年1月。主要预测结局为1、3、5年总生存率。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影响,并基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同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采用C⁃index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共231例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纳入分析,其中训练集162例,验证集69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AFP≥400μg/L、AST≥40 U/L、ALP≥80 U/L、肿瘤个数>1个及肿瘤包膜不完整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在训练集中,列线图模型预测1、3、5年总生存率的C⁃index分别为0.826(95%CI:0.791~0.861)、0.818(95%CI:0.782~0.854)、0.781(95%CI:0.742~0.820),在验证集中分别为0.814(95%CI:0.777~0.851)、0.798(95%CI:0.758~0.837)、0.769(95%CI:0.728~0.810)。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均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预测PVTT⁃HCC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肝切除术 列线图模型 预后
下载PDF
肿瘤蛋白D5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王振勇 孟宇 +4 位作者 李金超 张雷 石亮 田亮 刘汝海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肿瘤蛋白D52(tumor protein D52,TPD52)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的129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应用免疫...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肿瘤蛋白D52(tumor protein D52,TPD52)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的129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PD52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两者表达差异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时间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TPD52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χ^(2)=22.389,P<0.001),其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χ^(2)=4.178,P=0.041)、神经侵犯(χ^(2)=8.499,P=0.004)及组织分化程度(χ^(2)=12.262,P=0.002)明显相关。TPD52高表达患者术后mDFS及mOS分别为8.3、16.6个月,TPD52低表达患者则分别为18.7、24.6个月。TPD52表达与胰腺癌患者术后DFS(Log-rank χ^(2)=11.460,P=0.001)及OS(Log-rank χ^(2)=11.450,P=0.001)相关,TPD52表达水平高则DFS及OS均缩短。TPD52高表达(P<0.05)是影响胰腺癌术后DFS及OS的独立因素。结论 TPD52有助于胰腺癌患者预后评估,TPD52高表达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蛋白D52(TPD52) 胰腺癌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海德堡三角清扫对胰头癌切除手术疗效的影响
5
作者 王振勇 刘子琪 +5 位作者 孟宇 李金超 张雷 吕文浩 刘金来 刘汝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评估清扫海德堡三角在胰头癌手术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33例纳入海德堡组,36例纳入对照组。结果匹配... 目的评估清扫海德堡三角在胰头癌手术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33例纳入海德堡组,36例纳入对照组。结果匹配后,与对照组相比,海德堡组在手术相关一般情况与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切缘>1 mm例数更多(81.8%比58.3%,P=0.034)、淋巴结清扫总数明显增加(11.24±2.35比9.50±2.76,P=0.006)。生存分析中,海德堡组术后12个月累积复发率(0.182±0.067比0.444±0.083,P=0.023)、18个月累积复发率(0.424±0.086比0.667±0.079,P=0.024)优于对照组,且海德堡组局部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5.3%比36.1%,P=0.037),但两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头癌根治术中清扫海德堡三角,可降低局部复发概率,但对总生存时间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海德堡三角
原文传递
新辅助化疗后LPD钩突切除中先动脉后静脉原则的安全性研究
6
作者 孟宇 李金超 +2 位作者 刘金来 刘晨 王振勇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钩突切除中先动脉后静脉原则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完成NAC后行LPD的136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钩突切除中入路原则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74例,采用先...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钩突切除中先动脉后静脉原则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完成NAC后行LPD的136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钩突切除中入路原则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74例,采用先动脉后静脉原则)和对照组(n=62例,采用先静脉后动脉的原则)。数据应用软件SPSS 22.0处理。围手术期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钩突离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淋巴结清扫数目及R0切除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6%vs.2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累积无病生存率(77.0%vs.67.7%)和累积总生存率(79.7%vs.7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后LPD钩突切除中先动脉后静脉原则是安全、有效的,此原则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同时,不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损伤、提高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和R0切除率,还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新辅助化疗 入路原则
原文传递
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袁俊建 柴伟 +3 位作者 张雷 赵秀雷 李金超 孟宇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86-789,793,共5页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自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20例行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胰瘘将120例患者分...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自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20例行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胰瘘将120例患者分为胰瘘组(n=27)与无胰瘘组(n=93)。比较胰瘘组与无胰瘘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术后胰瘘发生率为22.5%(27/120)。胰瘘组患者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脾切除比例均高于无胰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胰腺肿瘤类型、胰管直径、残余胰腺质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脾切除、胰腺肿瘤类型、胰管直径均为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风险较高,且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脾切除、胰腺肿瘤类型、胰管直径均为其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 术后胰瘘 低蛋白血症 胰管直径 脾切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3D腹腔镜胃癌根治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治疗经验
8
作者 袁俊建 柴伟 孟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4,共3页
本研究收集15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腹腔镜标准胃癌根治术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联合结肠系膜部分切除3例,平均手术时间(336±2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16±45)ml,术后发生总... 本研究收集15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腹腔镜标准胃癌根治术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联合结肠系膜部分切除3例,平均手术时间(336±2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16±45)ml,术后发生总体并发症5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1±3.7)d。术后病理检查示15例均为恶性肿瘤。对于具有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技术者来说,腹腔镜下胃癌根治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安全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结肠系膜 胃癌根治 腹腔镜手术 胃癌患者 部分切除 术后病理检查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扁蒴藤素对肝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于彬 于勇 +1 位作者 时磊 袁俊建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显示,扁蒴藤素(PT)可通过多种机制调控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血管生成,然而其对肝细胞癌(HCC)的作用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PT对体外培养的HCC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其对HCC细胞吉西他滨(GEM)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分析... 背景与目的:研究显示,扁蒴藤素(PT)可通过多种机制调控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血管生成,然而其对肝细胞癌(HCC)的作用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PT对体外培养的HCC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其对HCC细胞吉西他滨(GEM)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分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PT、GEM对HCC细胞株Huh7、SMMC-7721及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根据CCK-8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HCC细胞株与药物浓度用于后续实验;分别用GEM(GEM组)、PT(PT组)、GEM联合PT(GEM+PT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FH535(FH535组)处理HCC细胞,以单纯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然后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及q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集落形成、迁移、侵袭及细胞c-myc、cyclin D1及survivin mRNA表达情况;同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GSK-3β、p-GSK-3β、波形蛋白(Vim)、E-钙黏蛋白(E-cad)及cleaved caspase 3(C-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PT与GEM均能明显抑制Huh7、SMMC-7721及HepG2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选择Huh7细胞为研究对象,PT、GEM、FH535的作用浓度分别为2.0μmol/L、20μmol/L、20μmol/L。与对照组比较,GEM组、PT组、GEM+PT组及FH535组细胞凋亡率、E-cad及C-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集落形成数、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c-myc、cyclinD1和survivinmRNA及β-catenin、p-GSK-3β和Vim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且GEM组、PT组、GEM+PT组、FH535组对Huh7细胞的上述变化依次逐渐增强(均P<0.05)。结论:PT对HCC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可增强HCC细胞的GEM化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扁蒴藤素 吉西他滨 WN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胰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振勇 孟宇 +6 位作者 李金超 张雷 魏永健 刘唱 王祁平 陈德强 刘汝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9月至2020年8月190例施行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可明确复发部位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局部复发与其他复发类型生存时间及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COX风险... 目的探讨胰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9月至2020年8月190例施行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可明确复发部位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局部复发与其他复发类型生存时间及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胰腺癌术后复发部位依次为局部复发(49例,25.8%)、肝转移(53例,27.9%)、肺转移(35例,18.4%)、腹膜转移(25例,13.2%)、多脏器转移(28例,14.7%)。局部复发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期(mRFS)为17.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30.9个月。将局部复发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其他复发类型进行比较,两组之间在肿瘤直径(P=0.023)、术前CA199水平(P=0.021)、胰周神经丛侵犯(P=0.031)、脉管侵犯(P=0.004)、切缘状态(P<0.001)、术后辅助化疗(P=0.038)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P=0.018)、胰周神经丛侵犯(P=0.002)、术后辅助化疗(P=0.004)是胰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仅胰周神经丛侵犯与其他复发类型均无关。结论胰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胰周神经丛侵犯是影响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胰周神经丛侵犯
原文传递
海德堡三角清扫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中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振勇 孟宇 +4 位作者 李金超 张雷 石亮 刘汝海 李凤山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讨海德堡三角清扫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胰腺癌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9月间沧州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84例行胰头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清扫范围分为对照组(45例)和海德堡组(39... 目的探讨海德堡三角清扫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胰腺癌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9月间沧州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84例行胰头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清扫范围分为对照组(45例)和海德堡组(39例),其中对照组为常规淋巴结清扫,海德堡组为常规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清扫海德堡三角区域内的所有血管、淋巴组织和神经组织。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胰瘘、胆瘘、淋巴瘘、出血及胃排空障碍)及术后病理参数(手术切缘、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神经侵犯、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结果与对照组比,海德堡组手术时间长[(334.85±24.95)min比(305.09±24.54 min)],淋巴瘘发生率高(15.4%比2.2%),手术切缘>1 mm比率高(76.9%比53.3%),淋巴结清扫总数多[(11.31±2.46)枚比(9.49±2.28)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胰瘘和胆瘘发生率、出血、胃排空障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D术中清扫海德堡三角区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可提高手术的R_(0)切除率及清扫更多淋巴结,降低胰腺癌局部复发,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海德堡三角
原文传递
IFITM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赵秀雷 张雷 +6 位作者 刘汝海 李凤山 张执全 孔德帅 张耀敏 石倩倩 刘婷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1-358,共8页
背景与目的: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是一种在淋巴细胞中转导同型黏附信号的膜复合物,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量异常,但是其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则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初步探讨IFITM1的表达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We... 背景与目的: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是一种在淋巴细胞中转导同型黏附信号的膜复合物,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量异常,但是其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则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初步探讨IFITM1的表达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78例胰腺癌患者(32例转移,46例未转移)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IFITM1的表达。将胰腺癌PANC-1细胞转染IFITM1过表达质粒(IFITM1组)或转染IFITM1过表达质粒同时添加ERK_(1/2)通路抑制剂LY3214996(IFITM1+LY3214996组)后,以无处理的PANC-1细胞为对照组,分别用检测Western blot、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IFITM1蛋白与ERK_(1/2)蛋白磷酸化水平(ERK_(1/2)/p-ERK_(1/2))、细胞增殖活力、凋亡以及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IFITM1蛋白相对表达量在胰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有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转移的胰腺癌组织(均P<0.05)。与对照组PANC-1细胞比较,IFITM1组PANC-1细胞的IFITM1蛋白表达水平、ERK_(1/2)/p-ERK_(1/2)水平明显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活力、迁移与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强(均P<0.05);IFITM1+LY3214996组PANC-1细胞除IFITM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外(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IFITM1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胰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磷酸化激活ERK_(1/2)路调控胰腺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 细胞增殖 肿瘤侵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