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联合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盆底肌改变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
1
1
作者
路姗姗
王春丽
+1 位作者
李宁
李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讨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联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术后盆底肌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选取EM手术患者100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盆底肌改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分为两组:损伤组(PFD,18例)、对照组(盆底肌功能正常,82例)...
目的 探讨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联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术后盆底肌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选取EM手术患者100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盆底肌改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分为两组:损伤组(PFD,18例)、对照组(盆底肌功能正常,82例)。对所有患者行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技术定量测量,并结合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对EM术后盆底肌改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共纳入100例EM手术患者,术后有13例并发压力性尿失禁(SUI)、5例出现盆腔器官脱垂(POP),盆底肌损伤的总发生率为18.00%。经会阴二维检测盆底肌改变的精确率为90.00%(90/100),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测的精确率为94.00%(94/100),两者联合诊断的检测精确率最高[100.00%(100/10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联合诊断EM术后PFD的AUC为1.000,高于二维、三维单独诊断(0.852、0.896)(P<0.05)。经会阴二维检测显示,损伤组膀胱颈下降度(BND)、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BNP)/尿道膀胱后角(PUA)、Valsalva动作下BN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尿道旋转角(URA)、Valsalva动作下P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三维检测显示,损伤组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LHA)、肛提肌裂孔前后径(LHAP)、肛提肌裂孔左右经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联合对EM患者术后盆底肌改变的预测价值高于二维、三维超声单独评估,可为术后康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经会阴二维超声
经会阴三维超声
盆底肌改变
精确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智能盆底超声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及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分析
2
作者
李纳
王春丽
+3 位作者
赵红敏
苏洁
路姗姗
李宁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9期33-42,共10页
目的探讨智能盆底超声评价盆腔器官脱垂(POP)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及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5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POP术后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于同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产后女性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出...
目的探讨智能盆底超声评价盆腔器官脱垂(POP)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及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5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POP术后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于同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产后女性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出现新发尿失禁,将POP术后患者分为出现组(n=46)和未出现组(n=44),采用智能盆底超声对是否出现新发尿失禁的POP术后患者的盆底超声定量参数进行对比;采用智能盆底超声评估有无出现新发尿失禁的POP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发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各因素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患者的尿道旋转角(URA)值、膀胱颈下降距离(BND)值及在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RVA)测定值均较对照组患者更高,而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值、直肠壶腹最低点距离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RAD)值均更低(t值介于3.562~17.413之间,P<0.05);新发尿失禁患者的URA值、BND及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下新发尿失禁患者的RVA值较未出现新发尿失禁患者均更高,而BSD值、RAD值均更低(t值介于3.326~7.320之间,P<0.05);新发尿失禁的POP术后患者在静息状态及最大用力时肛提肌裂孔的宽度(LHW)、H线及M线值均更大,两侧异向分数均更低(t值介于4.128~24.857之间,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术前UDS-尿道梗阻,以及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水平降低均为新发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225(1.064~1.720)、1.580(1.194~1.865)、0.458(0.212~0.844)、0.406(0.201~0.742)、0.520(0.144~0.805);ROC曲线评估RVA值、尿道倾斜角(UTA)值、BSD值、RAD值、URA值及BND六个因素联合预测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最好,曲线下面积为0.889;模型评价结果显示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92.35%)、准确性(90.26%)和临床适用性。结论相较于健康女性术后,POP术后患者智能盆底超声定量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出现新发尿失禁的POP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发生明显改变,采用智能盆底超声能够准确评估肛提肌形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盆腔器官脱垂
肛提肌形态
尿失禁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联合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盆底肌改变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
1
1
作者
路姗姗
王春丽
李宁
李纳
机构
沧州市
人民医院
本部
院区
综合
超声
科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84-87,共4页
基金
2020年沧州市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204106004)。
文摘
目的 探讨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联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术后盆底肌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选取EM手术患者100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盆底肌改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分为两组:损伤组(PFD,18例)、对照组(盆底肌功能正常,82例)。对所有患者行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技术定量测量,并结合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对EM术后盆底肌改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共纳入100例EM手术患者,术后有13例并发压力性尿失禁(SUI)、5例出现盆腔器官脱垂(POP),盆底肌损伤的总发生率为18.00%。经会阴二维检测盆底肌改变的精确率为90.00%(90/100),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测的精确率为94.00%(94/100),两者联合诊断的检测精确率最高[100.00%(100/10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联合诊断EM术后PFD的AUC为1.000,高于二维、三维单独诊断(0.852、0.896)(P<0.05)。经会阴二维检测显示,损伤组膀胱颈下降度(BND)、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BNP)/尿道膀胱后角(PUA)、Valsalva动作下BN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尿道旋转角(URA)、Valsalva动作下P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三维检测显示,损伤组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LHA)、肛提肌裂孔前后径(LHAP)、肛提肌裂孔左右经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联合对EM患者术后盆底肌改变的预测价值高于二维、三维超声单独评估,可为术后康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经会阴二维超声
经会阴三维超声
盆底肌改变
精确度
分类号
R711.7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智能盆底超声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及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分析
2
作者
李纳
王春丽
赵红敏
苏洁
路姗姗
李宁
机构
沧州市
人民医院
颐和妇产
院区
超声
科
沧州市人民医院本部院区超声科
出处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9期33-42,共10页
基金
沧州市重点研发计划自筹项目(204106004)。
文摘
目的探讨智能盆底超声评价盆腔器官脱垂(POP)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及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5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POP术后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于同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产后女性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出现新发尿失禁,将POP术后患者分为出现组(n=46)和未出现组(n=44),采用智能盆底超声对是否出现新发尿失禁的POP术后患者的盆底超声定量参数进行对比;采用智能盆底超声评估有无出现新发尿失禁的POP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发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各因素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患者的尿道旋转角(URA)值、膀胱颈下降距离(BND)值及在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RVA)测定值均较对照组患者更高,而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值、直肠壶腹最低点距离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RAD)值均更低(t值介于3.562~17.413之间,P<0.05);新发尿失禁患者的URA值、BND及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下新发尿失禁患者的RVA值较未出现新发尿失禁患者均更高,而BSD值、RAD值均更低(t值介于3.326~7.320之间,P<0.05);新发尿失禁的POP术后患者在静息状态及最大用力时肛提肌裂孔的宽度(LHW)、H线及M线值均更大,两侧异向分数均更低(t值介于4.128~24.857之间,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术前UDS-尿道梗阻,以及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水平降低均为新发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225(1.064~1.720)、1.580(1.194~1.865)、0.458(0.212~0.844)、0.406(0.201~0.742)、0.520(0.144~0.805);ROC曲线评估RVA值、尿道倾斜角(UTA)值、BSD值、RAD值、URA值及BND六个因素联合预测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最好,曲线下面积为0.889;模型评价结果显示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92.35%)、准确性(90.26%)和临床适用性。结论相较于健康女性术后,POP术后患者智能盆底超声定量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出现新发尿失禁的POP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发生明显改变,采用智能盆底超声能够准确评估肛提肌形态改变。
关键词
盆底超声
盆腔器官脱垂
肛提肌形态
尿失禁
诊断效能
Keywords
pelvic floor ultrasound
pelvic organ prolapse
levator ani morphology
urinary incontinence
diagnostic efficacy
分类号
R173 [医药卫生—妇幼卫生保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联合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盆底肌改变评估中的价值
路姗姗
王春丽
李宁
李纳
《山东医药》
CAS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智能盆底超声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及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分析
李纳
王春丽
赵红敏
苏洁
路姗姗
李宁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