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联合高流量湿化氧疗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呼吸肌功能及误吸的影响
1
作者 王苓 金亮 +3 位作者 代琰 齐霄茹 于洪源 金爱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9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 探讨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联合高流量湿化氧疗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呼吸肌功能及误吸的影响。方法 招募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 目的 探讨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联合高流量湿化氧疗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呼吸肌功能及误吸的影响。方法 招募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高流量湿化氧疗,观察组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联合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比两组痰液黏稠度、呼吸肌功能、肺功能、渗漏-误吸量表(PAS)评分以及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2周后痰液黏稠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痰液黏稠度为Ⅰ~Ⅱ度的人数比例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PAS评分和误吸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FIM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S评分和误吸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FIM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与治疗措施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联合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改善呼吸肌功能和肺功能,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误吸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气管切开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 高流量湿化氧疗 呼吸肌功能
下载PDF
UA、NT-proBNP、PLR在脑梗死静脉溶栓中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维明 王桂华 +2 位作者 张颖 齐霄茹 冯晨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0期1639-1643,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UA)、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急性脑梗死(AIS)静脉溶栓中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105例AIS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发病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不良... 目的探讨血尿酸(UA)、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急性脑梗死(AIS)静脉溶栓中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105例AIS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发病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不良组(n=26)、良好组(n=79),比较两组溶栓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 UA、NT-proBNP、PLR水平及发病90 d mRS评分,分析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 UA、NT-proBNP、PLR水平与发病90 d mRS评分关系及预测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不良组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 UA、NT-proBNP、PLR水平均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发病后90 d mRS评分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 UA、NT-proBNP、PLR水平与发病后90 d mRS评分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与AIS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 UA、NT-proBNP、PLR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溶栓后7 d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最大,为0.953。结论UA、NT-proBNP、PLR水平在脑梗死静脉溶栓中随着病情改善逐渐降低,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可辅助临床预测患者预后转归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尿酸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静脉溶栓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训练联合降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林林 王海霞 +5 位作者 冯晨芳 刘晓军 刘颖 刘振芳 任明 吉训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训练联合降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100)与观察组(n=100)。常规组进行降脂治疗,观察组降脂...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训练联合降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100)与观察组(n=100)。常规组进行降脂治疗,观察组降脂治疗同时进行缺血预适应训练。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血脂水平及相关血液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血脂水平及相关血液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12个月,两组患者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血脂水平及相关血液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训练联合降脂治疗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在改善斑块状态及疾病其他相关指标方面均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训练 降脂治疗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