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普罗宁联合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酒精性肝病54例肝脏病理学改变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彦芳 张娜 +1 位作者 陆萍 徐会选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5期70-71,共2页
目的总结硫普罗宁联合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肝脏病理学变化及药物安全性。方法将107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口服二氯乙酸二异丙胺片20 mg,每日3次;观察组54例,加用硫普罗宁注射液0.2 g静脉滴注,每日1次... 目的总结硫普罗宁联合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肝脏病理学变化及药物安全性。方法将107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口服二氯乙酸二异丙胺片20 mg,每日3次;观察组54例,加用硫普罗宁注射液0.2 g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不再服用其他药物,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观察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改善有效率分别为100.00%,92.59%,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38%,58.49%,50.94%(P<0.01)。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结论硫普罗宁联合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酒精性肝病,可明显改善肝脏病理学改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普罗宁 二氯乙酸二异丙胺 酒精性肝病 肝脏病理
下载PDF
穴位注射a-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伟伟 韩正宇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6期1767-1768,共2页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a-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2010年在沧州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1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40例,年龄18-4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63例,进行穴位注射α-干扰...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a-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2010年在沧州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1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40例,年龄18-4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63例,进行穴位注射α-干扰素;对照组48例进行普通肌肉注射α-干扰素。结果治疗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复常率为(53/63)84.12%,高于普通治疗组(32/48)66.67%;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46/63)73.02%,高于对照组(27/48)56.2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45/63)71.4%高于对照组(24/48)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6例患者HBsAg阴转,对照组无一例患者出现HBsAg阴转,且治疗组药物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行穴位注射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明显高于普通肌肉注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 穴位注射
下载PDF
血清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PRI、FIB-4和血清TGF-β1水平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平阳 王洁冰 +1 位作者 张晓兰 唐启群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801-804,共4页
目的调查血清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基于4因子指数(FIB-4)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诊治的血清HBeAg阴性的CHB患者78例和同期健康人78... 目的调查血清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基于4因子指数(FIB-4)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诊治的血清HBeAg阴性的CHB患者78例和同期健康人78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水平,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计算APRI和FIB-4评分。CHB患者接受肝活检,并行肝纤维化分期。结果CHB患者APRI评分为(0.9±0.4),显著高于健康人[(0.3±0.1),P<0.05];FIB-4评分为(1.4±0.4),显著高于健康人[(0.5±0.2),P<0.05],血清TGF-β1水平为(14.5±5.3)ng/ml,显著高于健康人[(7.4±3.5)ng/ml,P<0.05];33例CHB患者肝组织F0~1者APRI评分为(0.5±0.2),显著低于24例肝组织F2者[(1.0±0.3),P<0.05],显著低于12例肝组织F3者[(1.3±0.5),P<0.05],也显著低于9例肝组织F4者[(1.8±1.6),P<0.05];F0~1患者FIB-4评分为(0.9±0.3),显著低于F2患者[(1.5±0.4),P<0.05],显著低于F3患者[(1.9±0.4),P<0.05],也显著低于F4患者[(3.2±0.6),P<0.05];F0~1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为(9.7±3.6)ng/ml,显著低于F2患者[(10.5±4.4)ng/ml,P<0.05],显著低于F3患者[(15.8±5.9)ng/ml,P<0.05],也显著低于F4患者[(19.5±6.2)ng/ml,P<0.05]。结论血清HBeAg阴性的CHB患者APRI、FIB-4和血清TGF-β1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这些指标变化更明显,可能有助于提高对肝纤维化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比值 基于4因子指数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sVAP-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玉枝 韩正宇 耿建洪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VAP-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组60例和HBV DNA阴性组3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VAP-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组60例和HBV DNA阴性组36例,另选择5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sVAP-1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sVAP-1的表达水平与HBV DNA及肝脏炎性反应的关系。结果血清sVAP-1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慢性乙型肝炎HBV DNA阳性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V DNA阳性组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组,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低于HBV DNA阴性组(P<0.05)。sVAP-1水平与HBV DNA、ALT、AST、TBil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Alb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sVAP-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且其与HBV DNA水平及肝脏炎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唐平阳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0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初治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初治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50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Child-Pugh积分、血清病毒学HBV-DNA和PTA的数据。结果治疗50周后,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均有所好转,观察组Child-Pugh积分、HBVDNA、PTA分别为(9.48±1.87)分、(2.87±0.12)log copies/ml、(0.79±0.11)%,优于对照组的(5.76±1.09)分、(4.58±0.46)log copies/ml、(0.61±0.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抗病毒 失代偿期 乙肝肝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