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8%三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0
1
作者 董丽英 赵秀兰 +2 位作者 刘树芳 李迅东 杨勤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6-229,共4页
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田间控制稻瘟病的杀菌剂,本研究通过室内苗期测定和大田试验,评价复配剂28%三环唑·嘧菌酯SC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8%三环唑·嘧菌酯SC对水稻苗瘟及穗瘟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在温室... 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田间控制稻瘟病的杀菌剂,本研究通过室内苗期测定和大田试验,评价复配剂28%三环唑·嘧菌酯SC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8%三环唑·嘧菌酯SC对水稻苗瘟及穗瘟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在温室人工控制条件下,施药后接种的防效高于接种后施药的防效,最高防效分别为97.35%和92.70%。在田间对穗瘟的最高防效达到91.11%,与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和250 g/L嘧菌酯SC的平均防效相当,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推荐有效成分用量为252~420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 28%三环唑·嘧菌酯SC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云南粳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董丽英 李国生 +5 位作者 赵秀兰 刘树芳 李迅东 钏兴宽 康洪灿 杨勤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58-2465,共8页
【目的】对云南20世纪60年代到2013年以来引进或育成的188个粳稻品种(系)开展稻瘟病抗性测定分析。【方法】采用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合室内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接种的方法进行抗性评价分析。【结果】田间自然病圃鉴定表明,其中146个品种(系... 【目的】对云南20世纪60年代到2013年以来引进或育成的188个粳稻品种(系)开展稻瘟病抗性测定分析。【方法】采用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合室内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接种的方法进行抗性评价分析。【结果】田间自然病圃鉴定表明,其中146个品种(系)感或高感穗瘟,占鉴定品种(系)的77. 66%;利用9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在室内进一步接种在田间叶瘟和穗瘟均表现抗病的32个材料,发现楚粳13号、凤稻16号、岫03-8和合系20号等13个品种表现良好的抗性。楚粳23号、楚粳25号和凤稻21号等12个品种表现出抗叶瘟但感染穗瘟;而昌粳8号、昌粳9号、昌粳11号和丽粳4号等4个品种则感叶瘟但抗穗瘟。【结论】田间表现抗病且室内接种表现良好抗性的品种,可用作开展抗病育种的抗源材料;叶瘟表现感病,但穗瘟表现抗病的4个品种是否持有抗穗瘟的基因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稻瘟病 抗性 评价
下载PDF
沧源县2020年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对策
3
作者 赵秀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78-79,共2页
2019年2月底,沧源县勐董坝和勐省坝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冬玉米,现草地贪夜蛾已在全县普遍发生为害。此虫入侵范围广、扩散速度快、防控难度大,对全县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防控形势较为严峻。通过及时有效地做好监测预警,提出相... 2019年2月底,沧源县勐董坝和勐省坝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冬玉米,现草地贪夜蛾已在全县普遍发生为害。此虫入侵范围广、扩散速度快、防控难度大,对全县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防控形势较为严峻。通过及时有效地做好监测预警,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可为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减轻该虫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监测 防控措施
下载PDF
云南两个县陆稻稻瘟病菌稻巨座壳交配型测定及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董丽英 周伍民 +5 位作者 刘树芳 赵秀兰 杨子林 李秋阳 李迅东 杨勤忠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56-2064,共9页
2014年,自云南省沧源县及耿马县陆稻地方品种上分离99个稻瘟病菌稻巨座壳单孢菌株,采用4个已知交配型的标准菌株对其进行育性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两地稻巨座壳菌株具较高的育性,平均可交配率高达90.8%,且可育菌株中,MAT1-1和MAT1-2... 2014年,自云南省沧源县及耿马县陆稻地方品种上分离99个稻瘟病菌稻巨座壳单孢菌株,采用4个已知交配型的标准菌株对其进行育性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两地稻巨座壳菌株具较高的育性,平均可交配率高达90.8%,且可育菌株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占60.9%和39.1%;分别随机对沧源县南撒村和班考村同一田块MAT1-1型和MAT1-2型可育两性菌株进行交配,均能发育形成成熟的子囊孢子,说明该陆稻地区稻巨座壳菌的可育菌株数量丰富,且于适宜条件极有可能产生有性世代;利用22个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背景、持有不同抗稻瘟病基因的单基因系对分离的99个稻巨座壳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测定,明确了不同菌株的致病性,且发现Pik-h、Piz-t、Pi5及Pi9基因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平均抗病频率达到90.0%以上、是抗病育种的优异抗原;同时,菌株对特定抗性基因致病性的明确,也为选用不同菌株的组合开展有性杂交,构建遗传群体开展稻巨座壳菌无毒基因的克隆鉴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稻地方品种 稻巨座壳菌 有性世代 致病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