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沧源县山区按蚊群落学特征调查与分析方法探讨
被引量:8
- 1
-
-
作者
张再兴
黄荣
肖正荣
-
机构
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
沧源县卫生防疫站
-
出处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2-95,共4页
-
文摘
目的:调查沧源县山区按蚊群落学特征,并探讨分析方法。方法:6~10月间每10天捕(诱)蚊1次,计算高峰相对密度、构成比、捕获率、优势度、优势种间结合程度。结果:优势蚊种为多斑按蚊、中华按蚊、迷糊按蚊、环斑按蚊和微小按蚊,优势度分别为42.40、30.51、34.95、16.93和9.17。结论:χ2检验不同蚊种间的捕获与未捕获次数,不能完全反映蚊虫动态变化的结合度;建议采用作图求密度高峰日、灰色关联、季节变化数学模型方法,并进行比较。
-
关键词
苍源县
山区
按蚊
群落学特征
分析方法
-
Keywords
Anopheles Community characters Analytic methods
-
分类号
Q969.440.8
[生物学—昆虫学]
-
-
题名云南省沧源县猎狗血清虫媒病毒抗体调查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杨兰平
张天寿
袁晓平
张丽云
李忠
赵文正
-
机构
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沧源县卫生防疫站
-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6-37,共2页
-
文摘
为了解虫媒病毒在沧源县的存在情况,我们于1989年在沧源县收集了部分猎狗血清,进行血清学调查,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血清 均采自沧源县猎狗,共330份。 二、抗原 均用蔗糖丙酮法制备。甲组虫媒病毒抗原有:基孔肯雅病毒(CHIK)辛德毕斯病毒(SIN)和马亚罗病澎(MAY)。
-
关键词
虫媒病毒
抗体
血清学
猎狗
调查
-
分类号
R373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
-
题名沧源县1995~1997年疟疾监测情况分析
- 3
-
-
作者
杨沧江
肖正荣
孙维江
-
机构
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
沧源县卫生防疫站
-
出处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1年第1期31-32,共2页
-
文摘
目的了解沧源县1995~1997年疟疾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发热病人血检、居民原虫调查、媒介监测等方法。结果原发病例和疫点高度分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95~1997年分别为0.48%,1.41%和1.80%,恶性疟原虫比例分别为31.82%,81.58%和50.55%。结论沧源县的疟疾流行虽已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近年来却呈逐年上升趋势。
-
关键词
疟疾
恶性疟
流行
监测
-
Keywords
Malaria, Plasmodium falciparum, Surveillance
-
分类号
R531.3
[医药卫生—内科学]
-
-
题名溴氰菊酯浸帐防制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的效果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张再兴
黄荣
何国军
肖正荣
-
机构
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
临沧地区卫生防疫站
沧源县卫生防疫站
-
出处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1年第4期257-257,共1页
-
文摘
我们于1989年8~10月,在沧源县班老乡进行了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治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的现场观察,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区概况沧源县班老乡有6个行政村,选取上班老行政村的1~4社为浸帐区,人口816人;5~8社为对照区,人口663人。两区居民绝大多数为佤族,经济、文化落后,多居住在人上牛下、以竹笆为墙的草屋内,多数人无使用蚊帐的习惯,人均帐为1.8人一顶,并有夜间露宿的习惯。该村以山地为主,水田较少。溪河水少,水质清凉,为按蚊的主要孳生场所。1988年该乡发生疟疾暴发,全乡疟疾病人数741人,为近年来发病最高年。(二)杀虫剂及浸帐方法实验所用敌杀死为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生产。以15mg/m^2(有效成分)预先计算好每顶蚊帐的吸水量和敌杀死用量,将蚊帐浸泡后晾干使用。浸帐使用率在95%以上。
-
关键词
溴氰菊酯
按蚊
防治
-
分类号
R184.31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
-
题名疟史与疟原虫血症关系的研究(英文)
- 5
-
-
作者
张再兴
黄荣
何国君
肖正荣
-
机构
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
云南临沧地区卫生防疫站
云南沧源县卫生防疫站
-
出处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43-243,共1页
-
文摘
目的 研究疟史对健康人和发热病人原虫血症的作用。 方法 1989年 5月和 10月在中国云南省沧源县班老乡作了两次横断面调查。专业人员在对健康人采血、涂片、镜检的同时 ,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疟史、性别、居住地海拔及村名 5个方面。在 4月和 10月期间收集发热病人的情况 ,用 EPI INFO 6 .0和 STATA 5 .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疟史和年龄是无症状带虫者 [ML H比值比为 3.98(95 %可信限为 2 .48~ 6 .40 ) ,年龄 2 1~ 40的比值比为 0 .19(95 %可信限为 0 .0 9~0 .39) ,年龄≥ 40的比值比为 0 .38(95 %可信限为 0 .16~ 0 .90 ) ]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是混杂因素 ,冲淡了疟史的作用 ;而疟史是原虫血症发热病人的保护因素 [比值比为 0 .37(95 %可信限为 0 .2 1~ 0 .6 5 ) ]。 结论 有疟史者很有可能是无症状的带虫者 ,是传播疟疾的传染源 ,应在早期阶段就对其重新治疗。
-
关键词
疟史
高危因素
无症状原虫血症
有症状原虫血症
疟疾
-
Keywords
Malaria like history
risk factor
parasitaemia
healthy people
febrile patients
-
分类号
R531.3
[医药卫生—内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