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燮理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LR4/NF-κB/HIF-1α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小天 王月 +5 位作者 彪雅宁 高晶淼 李丽 陆艾阳子 尹蕴婕 张一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2-149,共8页
目的:探讨燮理汤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0.6 g·kg^(-1))和燮理汤低、中、高剂量组(1.67、3.34、6.68 g·kg... 目的:探讨燮理汤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0.6 g·kg^(-1))和燮理汤低、中、高剂量组(1.67、3.34、6.68 g·kg^(-1)),以DSS溶液自由饮用周期循环的方式复制慢性UC小鼠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浓度为1.5%的DSS循环饮用3个周期(1~7 d,22~28 d,43~49 d),其余时间予以蒸馏水(8~21 d,29~42 d,50~63 d),待第1次循环结束后,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42 d。实验过程中每日记录小鼠一般状况、体质量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的改变。治疗结束后,采集血清和结肠组织标本,测量结肠长度,计算肠重指数和结肠黏膜损伤(CMDI)评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和IL-10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DAI评分、肠重指数、CMDI评分、IL-6、TNF-α含量及TLR4、NF-κB、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肠黏膜结构破坏,出现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燮理汤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和IL-10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DAI评分、肠重指数和CMDI评分、IL-6、TNF-α含量及TLR4、NF-κB、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肠黏膜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燮理汤能明显改善DSS诱导的UC小鼠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LR4/NF-κB/HIF-1α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燮理汤 溃疡性结肠炎 葡聚糖硫酸钠 TOLL样受体4 核转录因子-ΚB 缺氧诱导因子-1Α
原文传递
促进黄芩愈伤组织中黄酮类成分积累内生真菌的筛选及分子鉴定
2
作者 张鑫 崔潇轩 +1 位作者 郑玉光 苏春燕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974-4980,共7页
筛选能够促进黄芩愈伤组织中黄酮类成分合成的活性内生真菌,并对筛选出的活性菌株进行分子鉴定。该实验将17株黄芩内生真菌制作为菌丝诱导子和菌液诱导子,并将其添加到黄芩愈伤组织培养体系中,筛选出对黄芩愈伤组织中黄酮类成分合成具... 筛选能够促进黄芩愈伤组织中黄酮类成分合成的活性内生真菌,并对筛选出的活性菌株进行分子鉴定。该实验将17株黄芩内生真菌制作为菌丝诱导子和菌液诱导子,并将其添加到黄芩愈伤组织培养体系中,筛选出对黄芩愈伤组织中黄酮类成分合成具有促进作用的活性内生真菌;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共发现2株内生真菌的菌液诱导子对黄芩愈伤组织中黄酮类成分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其中CL79菌液诱导子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合成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最大促进作用表现为对上述4种黄酮的含量分别提高了37.8%、40.4%、44.7%、42.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L105菌液诱导子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合成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最大促进作用表现为对上述4种黄酮的含量分别提高了78.1%、140.9%、275.6%、208.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分子鉴定CL79为Alternaria alternata,CL105为Fusarium solani。该研究发现内生真菌A.alternata CL79和F.solani CL105的菌液诱导子能够促进黄芩愈伤组织中黄酮类成分积累,丰富了黄芩内生真菌资源,为开发提高黄芩品质的生物菌肥提供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内生真菌 诱导子 黄酮类成分
原文传递
荆芥叶及穗的抗菌效果和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苏畅 赵艳云 +3 位作者 冯媛 张兰兰 郑玉光 郑开颜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03-1111,共9页
目的:研究荆芥叶、穗挥发油总含量及组成成分的差异,比较叶、穗挥发油对不同菌株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叶、穗中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合滤纸片法、肉汤稀释法研究其抗菌活性。结果:萜类是荆芥挥... 目的:研究荆芥叶、穗挥发油总含量及组成成分的差异,比较叶、穗挥发油对不同菌株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叶、穗中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合滤纸片法、肉汤稀释法研究其抗菌活性。结果:萜类是荆芥挥发油的主要组成部分,含量为94.88%。荆芥叶中挥发油含量高于荆芥穗,但各成分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荆芥叶中挥发油提取率为2.00%,薄荷酮含量为46.40 mg·mL^(-1),胡薄荷酮含量为2.52 mg·mL^(-1)。荆芥穗中挥发油提取率为1.60%,薄荷酮含量为8.27 mg·mL^(-1),胡薄荷酮含量为12.90 mg·mL^(-1)。叶、穗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等4种供试菌有抗菌作用,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作用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6,1/24和1/12,1/24 mg·mL^(-1)。结论:荆芥挥发油可作为抗菌剂使用,且叶、穗挥发油的抗菌效果与1-辛烯-3-醇、薄荷酮、胡薄荷酮、氧化石竹烯的含量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挥发油 GC-MS 抗菌活性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