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苞叶小金发藓中1个新的二苯甲酮化合物
1
作者 刘梦桐 程浩 +4 位作者 郭会领 王茜 范晨梅 王少男 段绪红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23-2727,共5页
目的:研究苞叶小金发藓Pogonatum spinulosum Mit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ODS等柱色谱结合HPLC制备技术对苞叶小金发藓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胃癌细... 目的:研究苞叶小金发藓Pogonatum spinulosum Mit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ODS等柱色谱结合HPLC制备技术对苞叶小金发藓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BGC803、SGC7901和人结肠癌细胞SW480等3种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苞叶小金发藓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发藓酮E(1)、咖啡酸(2)、丁香酸(3)、异阿魏酸(4)、阿魏酸乙酯(5)、莽草酸(6)、3-吲哚甲醛(7)、3-吲哚甲酸(8)、表没食子儿茶素(9)、表儿茶素(10)。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7和8为首次从金发藓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人胃癌细胞BGC803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发藓科 苞叶小金发藓 金发藓酮E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药食同源物质种植中农药使用情况及残留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辰辰 程蒙 +4 位作者 李新月 田科 郑博文 陈敏 杨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553-4561,共9页
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药食同源物质需求呈稳步上升之势。促进药食同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们对药食同源物质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药食同源中药材主要来... 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药食同源物质需求呈稳步上升之势。促进药食同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们对药食同源物质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药食同源中药材主要来源于种植,由于不科学使用农药或部分种植户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滥用农药,农药残留情况严重,影响了药食同源物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农药残留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合理控制农药残留是药食同源物质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目前对于药食同源物质农药残留的现状梳理和分析较少。该文对近二十年发表的药食同源物质农药残留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提出药食同源物质农药残留面临的问题,结合行业现状,提出针对药食同源物质农药残留控制的管理建议,进而为政府制订相关药食同源政策和标准提供数据和参考依据,促进药食同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中医药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物质 农药残留 科学监管 政策建议
原文传递
不同规格天麻主要营养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新月 张辰辰 +4 位作者 程蒙 陈敏 钱丹 田科 杨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572-4577,共6页
天麻为名贵中药材,2023年被正式批准成为药食同源物质品种。天麻作为食品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其营养素含量成为大众关注热点之一,但缺乏营养素含量的系统性研究。天麻分布较广且规格较多,不同品种、产地、等级的天麻质量存在差异,该文选... 天麻为名贵中药材,2023年被正式批准成为药食同源物质品种。天麻作为食品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其营养素含量成为大众关注热点之一,但缺乏营养素含量的系统性研究。天麻分布较广且规格较多,不同品种、产地、等级的天麻质量存在差异,该文选取不同品种的多产地多等级共76批天麻样品,涉及红天麻和乌天麻主要种植省份安徽、陕西、湖北、云南和少量种植区河南和东北三省产区,包含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共5个等级,进行主要营养素含量测定及分析,探讨天麻营养素含量占比结构和不同品种、产地、等级天麻的营养素含量差异。结果显示,天麻富含多种营养素,蛋白质、脂肪、淀粉、粗纤维、总皂苷、水分、多糖、矿质元素、氨基酸、挥发油的总质量占比高达约96.00%,淀粉、水分、多糖三者占比最高,分别为64.52%、10.45%、8.32%,而不同品种、产地、等级之间天麻营养素含量也存在差异,不同品种的多糖含量差异最大,因此天麻药食同源产品的研究方向可倾向于开发代餐主食或多糖类功能性食品,该文为天麻在药食同源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 天麻 规格 营养素 多糖
原文传递
紫苏叶与白苏叶的性状与显微鉴别研究
4
作者 王馨平 聂黎行 +2 位作者 张毅 康帅 马双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0-997,共8页
目的探究紫苏叶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为鉴别不同生长期紫苏叶、鉴别紫苏叶与白苏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进行对比研究,对幼苗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共6批紫苏叶与白苏叶进行系统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结果... 目的探究紫苏叶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为鉴别不同生长期紫苏叶、鉴别紫苏叶与白苏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进行对比研究,对幼苗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共6批紫苏叶与白苏叶进行系统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结果对不同生长期紫苏叶的叶脉横切特征进行总结,发现不同生长期紫苏叶的叶脉横切面中,呈现紫色的部位面积有所不同,且不同生长期紫苏叶叶脉横切面的荧光表征也不相同,这些现象可用于鉴别不同生长期的紫苏叶。随后,本实验对紫苏叶与其伪品白苏叶的显微差异展开研究。发现紫苏叶与白苏叶的叶表面细胞纹饰存在差异,紫苏叶上表面细胞纹理有螺纹状细胞纹饰,白苏叶的上表面细胞有条状褶皱细胞纹饰;此外,紫苏叶与白苏叶头状、盾状腺毛密度及气孔指数比(下/上表面)的数值有所不同。结论本实验通过研究紫苏叶与白苏叶的性状与显微特征,探索了鉴别不同生长期紫苏叶、鉴别紫苏叶与其伪品白苏叶的方法,实验结果可为紫苏叶的监督检验、临床使用和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白苏叶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款冬花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涛 丁笑颖 +6 位作者 李恒阳 安琪 薛紫鲸 张慧康 郑玉光 詹志来 张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6,共10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款冬花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和炮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本草考证,以期为含款冬花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款冬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款冬花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和炮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本草考证,以期为含款冬花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款冬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皆以“款冬花”为正名并沿用至今。历代主流基原为款冬Tussilago farfara的花蕾,此外,古代尚有以蜂斗菜Petasites japonicus的花蕾作为款冬入药的情况。古代采收时间多为农历十二月,现代采收时间为12月或地冻前当花蕾尚未出土时采挖。历代以河南嵩县、甘肃灵台、陕西榆林等地所产品质优良,奉为道地。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个大、肥壮、色紫红、无花梗者为佳。炮制方法由南北朝开始的用甘草水浸到明代的蜜水拌后微火炒,再逐渐演变到现代的蜜炙法。基于考证结论,建议在开发含款冬花的经典名方时,选用菊科植物款冬T.farfara的干燥花蕾,并按照经典名方的具体炮制要求,选用相应的款冬花炮制品,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建议生品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款冬花 名称 基原 产地 中药炮制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结合多指标评价优选葛根趁鲜加工工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涛 丁笑颖 +3 位作者 李恒阳 郭龙 郑玉光 张丹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 采用熵权TOPSIS法结合多指标,评价不同趁鲜加工方法对葛根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优化切制规格(2,3,4 mm的厚片,0.5,1,1.5 cm的丁片)、干燥方法 (45,65,85℃烘干,冷冻干燥)等参数对葛根药材进行趁鲜加工,得到葛根饮片。以3′-... 目的 采用熵权TOPSIS法结合多指标,评价不同趁鲜加工方法对葛根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优化切制规格(2,3,4 mm的厚片,0.5,1,1.5 cm的丁片)、干燥方法 (45,65,85℃烘干,冷冻干燥)等参数对葛根药材进行趁鲜加工,得到葛根饮片。以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6′-O-木糖苷、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以及水分和灰分限量为考察指标,通过熵权TOPSIS法对所得指标成分数据进行分析,优选出葛根药材最佳趁鲜加工工艺。结果 不同趁鲜加工方法对葛根药材指标性成分含量具有一定影响,最佳切制规格为边长为0.5 cm的丁片,最佳干燥方式是冷冻干燥。结论 熵权TOPSIS法可用于评价不同趁鲜加工方法对葛根药材质量的影响,且所得最佳趁鲜加工工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重复性,可为规范葛根药材趁鲜加工工艺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熵权TOPSIS模型 趁鲜加工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紫菀的本草考证
7
作者 李恒阳 李文杰 +5 位作者 丁笑颖 张丹 薛紫鲸 安琪 詹志来 郑玉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30,共11页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医籍、方书,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紫菀的名称、基原、学名考订沿革、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功效及毒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可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据考证可知,紫菀入药始载...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医籍、方书,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紫菀的名称、基原、学名考订沿革、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功效及毒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可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据考证可知,紫菀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皆以“紫菀”为正名,尚有紫苑、紫倩、小辫儿等别名;历代所用主流基原为菊科紫菀属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古今一致,尚有蹄叶橐吾Ligularia fischeri等在局部地区使用;紫菀药用部位为根和根茎,但现代多以根茎做繁殖栽培用,故部分紫菀药材仅有根而缺少根茎;紫菀古代最早著录的产地为今湖北房县和河北正定、邯郸等地,后产地范围逐渐扩大,宋代至明清时期主流产地包括今河北、江苏、安徽、河南等地,近代以来形成河北安国和安徽亳州两大道地产区;历代推崇其品质以根柔韧、紫色者为佳;古代采收加工主要为二、三月采后阴干,现代则多于春秋二季采收,须根编成小辫状后晒干或稍晾一两日后晒干;古今炮制方法基本一致,主要为蜜炙,尚有清炒、蒸制、醋炙等方法。基于考证结果,建议临床用药及相关经典名方开发时,以菊科紫菀属植物紫菀A.tataricus的干燥根和根茎入药,原方注明炮制要求的可按相关要求炮制,未注明炮制要求的以生品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紫菀 本草考证 学名演变 药用部位 采收加工与炮制 基原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知母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2
8
作者 丁笑颖 郝圣晖 +7 位作者 薛紫鲸 李恒阳 王涛 安琪 张慧康 郑玉光 詹志来 张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97-107,共11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知母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与考证,以期为含有知母的经典名方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经考证可知,知母始载于《神农本草...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知母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与考证,以期为含有知母的经典名方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经考证可知,知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皆以“知母”为正名;历代所用的知母主流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的根茎;历代著录的产区为今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及北京房山等地,近代以来河北易县所产“西陵知母”较为知名,奉为道地,现栽培知母主产地为河北易县、河北安国,安徽亳州等;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条粗肥大、质硬、外皮色黄、断面色白者为佳;古籍记载的采收时间通常在二月、八月,曝干,现代采收多为春秋两季;历代炮制方法主要为用时去毛,切制时忌铁,用酒制或盐水制等,而现代主要有生品和盐制品两大规格。基于考证结论,建议经典名方中知母选用百合科植物知母A.asphodeloides的干燥根茎,原方注明炮制要求的根据要求操作,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可以生品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知母 本草考证 名称 基原 产地 品质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