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桃树叶部黑斑病病害发生调查及其拮抗生防菌MCTR-5的鉴定
1
作者 苑士涛 孙新康 +1 位作者 刘君盈 王海燕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27,共6页
黑斑病是河北省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影响桃的产量和品质。为了解桃树叶部黑斑病发生情况,本研究系统调查了河北省桃主产区桃树叶部黑斑病的发生情况,发现桃树叶部黑斑病普遍发病率在30%以上,发病严重的桃园病叶率达50%以上。定点调查发... 黑斑病是河北省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影响桃的产量和品质。为了解桃树叶部黑斑病发生情况,本研究系统调查了河北省桃主产区桃树叶部黑斑病的发生情况,发现桃树叶部黑斑病普遍发病率在30%以上,发病严重的桃园病叶率达50%以上。定点调查发现,桃树叶部黑斑病的发生与叶片部位和桃品种具有相关性。为了筛选桃树叶部黑斑病的拮抗生防菌,采集了桃树根际土样及健康桃叶,筛选纯化获得60株不同形态的拮抗生防菌,其中7株菌株对桃叶部黑斑病致病菌链格孢菌具有抑菌效果。菌株MCTR-5和SPTR-10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分别为79.83%和82.05%。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拮抗生防菌株MCTR-5为甲基营养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本研究探明了河北省桃树叶部黑斑病的发生严重程度及规律,筛选到对河北省桃树叶部黑斑病致病病原菌链格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为防治桃树叶部黑斑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黑斑病 链格孢菌 拮抗生防菌 病原鉴定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病原鉴定及毒性差异分析
2
作者 宋璐璐 田娇娇 +2 位作者 李娜 张娜 杨文香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39,共6页
为安全高效地减少由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的类型、产毒类型及致病性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病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和产毒素类型分析,明确了引起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的病原... 为安全高效地减少由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的类型、产毒类型及致病性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病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和产毒素类型分析,明确了引起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及其特点。分子鉴定和形态学鉴定表明引起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产毒类型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毒素类型,其中78株菌株产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1株菌株产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F.graminearum不同菌株间致病性存在差异。试验表明病原菌的扩展速度与毒素产生量之间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有效筛选抗病品种、选择防控药剂、生防菌株的筛选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病原鉴定 致病性分析 毒素类型
下载PDF
桃树叶部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药剂田间防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新康 刘君盈 +1 位作者 苑士涛 王海燕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7,共6页
桃树叶部黑斑病是河北省桃树主要的叶部病害之一,致病病原菌种类较多,且与桃穿孔病早期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因此,明确河北省桃树叶部病害的致病病原菌有利于针对性地防治桃树叶部病害。本研究采集河北省桃树主要种植区典型的桃树病叶,... 桃树叶部黑斑病是河北省桃树主要的叶部病害之一,致病病原菌种类较多,且与桃穿孔病早期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因此,明确河北省桃树叶部病害的致病病原菌有利于针对性地防治桃树叶部病害。本研究采集河北省桃树主要种植区典型的桃树病叶,分离纯化获得致病病原菌,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的致病性。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EF-1α、Alt-al和RPB2多基因联合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病原菌种类,分离获得39株菌株,明确引起河北省桃树叶部黑斑病的致病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然后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桃树叶部黑斑病致病菌的毒力,发现43%戊唑醇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17.661 mg/L;生物药剂16%多抗霉素、80%乙蒜素,EC50值分别为61.613和87.518 mg/L。基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对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检测,43%戊唑醇对桃黑斑病田间防效为76.86%,生物药剂16%多抗霉素和80%乙蒜素田间防效分别为70.13%和64.93%。本研究筛选出了对防治链格孢菌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药剂,其中生物药剂具有绿色无污染的特点,指导桃产业生产实践、构建不同商业桃园的绿色防控体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叶部黑斑病 病原鉴定 致病性 生物药剂 田间防效
下载PDF
菌药协同防治马铃薯疮痂病后蛭石基质微生物菌群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晓颖 杨方岩 +4 位作者 李寿如 贾景丽 于秀梅 刘大群 赵伟全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96,共8页
为了探索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马铃薯疮痂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对具有不同防效的4个防治处理[生防菌ZWQ-1水剂(简称LNBX1,防效33.26%)、咯菌腈+ZWQ-1水剂(LNBX3,72.60%)、褔美双+ZWQ-1水剂(LNBX5,57.92%)和四霉素(LNBX8,24.75%)]和1个清... 为了探索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马铃薯疮痂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对具有不同防效的4个防治处理[生防菌ZWQ-1水剂(简称LNBX1,防效33.26%)、咯菌腈+ZWQ-1水剂(LNBX3,72.60%)、褔美双+ZWQ-1水剂(LNBX5,57.92%)和四霉素(LNBX8,24.75%)]和1个清水处理(对照)的蛭石基质样品定量取样后进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4个防治处理蛭石基质的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低于对照;防效较好的LNBX3和LNBX5处理蛭石基质的真菌多样性高于对照,而防效较差的LNBX1和LNBX8处理低于对照。对细菌各分类水平的类群数量进行比较后发现,LNBX3和LNBX5处理蛭石基质细菌在种水平上比对照略有增加,而在门、纲、目、科、属等分类水平上类群数量呈减少趋势;LNBX1和LNBX8处理蛭石基质细菌各分类水平类群数量均呈减少趋势。4个防治处理蛭石基质的真菌类群数量在属和种水平上比对照均有增加。对防效最好的LNBX3处理蛭石基质中优势菌群组成和丰度进行分析发现,防治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的相对丰度较对照增加,其中变形菌门丰度增加31.8%,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18.3%和48.1%;防治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罗思河小杆菌属(Rhodanobacter)、古根菌属(Archaeorhizomycetales)和毛壳菌属(Chaetomium)相对丰度增加,土地杆菌属(Pedobacter)、枝动菌属(Mycoplana)、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明梭孢属(Monographella)、枝顶孢属(Acremonium)、曲霉属(Aspergillus)的相对丰度呈现不同程度减少。由此可见,菌药协同防治微型薯疮痂病可显著影响蛭石基质中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结构,其中假单胞菌属、慢生根瘤菌属、伯克氏菌属、毛壳菌属等生防有益菌的丰度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蛭石基质 高通量测序技术 微生物多样性 菌药协同防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诺尔斯链霉菌发酵条件以提高谷氏菌素产量
5
作者 宋巍 许春丽 +4 位作者 施李鸣 陈丹 段小莉 李亚宁 葛蓓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7-525,共9页
诺尔斯链霉菌Streptomyces noursei的次级代谢产物丰富,抑菌谱广,在农业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作者实验室筛选到一株诺尔斯链霉菌S. noursei NK27,其次级代谢产物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为了提高NK27次级代谢产物中谷氏菌素的产... 诺尔斯链霉菌Streptomyces noursei的次级代谢产物丰富,抑菌谱广,在农业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作者实验室筛选到一株诺尔斯链霉菌S. noursei NK27,其次级代谢产物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为了提高NK27次级代谢产物中谷氏菌素的产量,以NK27发酵液中谷氏菌素产量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 (PB)试验、最陡爬坡试验以及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NK27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诺尔斯链霉菌种龄、接种量及初始pH值3个因素对发酵效果影响最为显著。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7.6,种龄32.6 h,接种量2.6%,转速220 r/min,发酵时间144 h。与原始发酵条件相比,优化后谷氏菌素含量提高了约3倍。本研究可为诺尔斯链霉菌大规模工业化发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诺尔斯链霉菌 发酵条件 次级代谢产物 谷氏菌素
下载PDF
TaNAC069转基因抗叶锈病小麦种质的创制与分析
6
作者 秦臻 崔钟池 +3 位作者 耿怀民 刘长山 王海燕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6,共7页
转录因子是植物中重要的一类抗病相关蛋白,其中NAC(NAM、ATAF1/2和CUC)类转录因子在植物应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前期获得了1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NAC类转录因子TaNAC069,并初步证明其参与小麦抗叶锈... 转录因子是植物中重要的一类抗病相关蛋白,其中NAC(NAM、ATAF1/2和CUC)类转录因子在植物应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前期获得了1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NAC类转录因子TaNAC069,并初步证明其参与小麦抗叶锈病防御反应。本研究将TaNAC069基因构建到过表达载体pLGY-02中,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pLGY-02-TaNAC069重组载体导入小麦感叶锈病农家品种‘JW’中,获得11个TaNAC069转基因T0株系。对T_(1)~T_(4)代植株进行PCR检测,明确TaNAC069已转入11个小麦株系中,并能稳定遗传;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明确T1代11个转基因株系中TaNAC069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受体材料‘JW’;对TaNAC069转基因小麦进行叶锈病抗性鉴定,TaNAC069转基因小麦叶锈病的发病程度比‘JW’轻,孢子量较少,表明TaNAC069基因过表达提高了转基因小麦对叶锈病的抗性。本研究明确了TaNAC069基因在小麦防御叶锈病过程中起正向调控作用,为解析TaNAC069的抗叶锈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NAC转录因子 转基因 抗病性
下载PDF
深翻对小麦-玉米连作区小麦生长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7
作者 梁麦丽 田娇娇 +4 位作者 李娜 栗梅芳 王伟 张娜 杨文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4-260,共7页
小麦-玉米连作区的秸秆还田已经成为大多数小麦-玉米连作区的重要生产模式,由于秸秆不断还田和全球气候条件的改变,由镰刀菌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已经成为小麦生产中的重要威胁之一。本研究通过在河北... 小麦-玉米连作区的秸秆还田已经成为大多数小麦-玉米连作区的重要生产模式,由于秸秆不断还田和全球气候条件的改变,由镰刀菌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已经成为小麦生产中的重要威胁之一。本研究通过在河北省小麦主产区石家庄北营、邢台塔底、廊坊北黄垡、邢台白木四地比较深翻(30 cm)与旋耕(15 cm)2种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和赤霉病发生的影响,旨在寻找高产、绿色、安全的防治小麦赤霉病途径。通过研究发现,深翻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地表秸秆量,深翻地块的地表秸秆量较旋耕的减少53.8%~89.0%;深翻促进了小麦的生长,提高小麦产量6.97%~11.96%;深翻处理田块中捕获的赤霉病菌的有性孢子数量少于旋耕处理,赤霉病的发病率降低。在测试的北营、塔底、北黄垡、白木试验地中深翻对赤霉病的控制效果分别达到40.56%、43.62%、60.00%和50.26%。深翻措施能有效提高小麦的生长势和产量,减轻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是一种绿色、安全、利于小麦高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秸秆还田 耕作方法 病害防控 禾谷镰孢
下载PDF
几种农用抗生素诱导植物对灰霉病的抗性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安康 韩兴 +3 位作者 刘海涛 王娇 李亚宁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7-104,共8页
为探索申嗪霉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等3种农用抗生素在诱导植物灰霉病抗性中的作用,本试验通过温室条件下对烟草等植物叶片喷雾后,再用离体叶片接种灰霉病菌的方法检测了这3种抗生素在不同植物上对灰霉病的诱抗效果。另外,采用荧光定量... 为探索申嗪霉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等3种农用抗生素在诱导植物灰霉病抗性中的作用,本试验通过温室条件下对烟草等植物叶片喷雾后,再用离体叶片接种灰霉病菌的方法检测了这3种抗生素在不同植物上对灰霉病的诱抗效果。另外,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3种抗生素诱抗处理后,烟草植株抗病信号转导途径中相关基因NPR1、CTR1、ETR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分别使用申嗪霉素40 mg/L 4 d、多抗霉素5 mg/L 4 d、春雷霉素80 mg/L 3 d诱导处理本氏烟、茄子、番茄、辣椒、黄瓜、草莓等不同植物后,再离体叶片接种灰霉病菌的病斑直径减小了25.86%~55.56%、25.17%~45.41%、20.17%~51.26%。同时,喷施3种抗生素均可激发烟草系统抗病标志基因NPR1的表达,激活SA和JA/ET信号转导途径,并抑制乙烯(ET)信号转导通路中负调控基因CTR1和ETR1的表达,从而诱导烟草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嗪霉素 多抗霉素 春雷霉素 植物灰霉病 诱导抗病性 信号转导途径
下载PDF
玉米穗腐病病原菌新知镰孢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9
作者 孙华 郭宁 +3 位作者 郑晓娟 石洁 张立荣 闫红飞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5-151,共7页
为明确引起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镰孢菌类型,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按照科赫氏法则(Koch's rule)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并从最适碳源、氮源、培养温度、pH、光照和致死温度等方面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为明确引起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镰孢菌类型,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按照科赫氏法则(Koch's rule)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并从最适碳源、氮源、培养温度、pH、光照和致死温度等方面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玉米穗腐病的致病菌为新知镰孢(Fusarium andiyazi),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产孢最适碳源是半乳糖,最适氮源是酵母浸粉,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30℃,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pH为7~12。菌株在任何光照条件下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连续光照条件促进分生孢子的产生。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65℃,孢子致死温度60℃。该结果为玉米穗腐病的防治和抗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新知镰孢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40份国内小麦品种抗叶锈性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瑜 康占海 +5 位作者 师令智 董素芬 陶晡 刘大群 李星 李亚宁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2-983,共12页
为分析40份国内小麦材料所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本研究采用16个叶锈菌生理小种对其进行基因推导,推测待测材料抗叶锈病基因组成,并利用11个与己知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异性分子标记进行验证。进一步选取5个高毒力小种制成混合菌种,在保... 为分析40份国内小麦材料所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本研究采用16个叶锈菌生理小种对其进行基因推导,推测待测材料抗叶锈病基因组成,并利用11个与己知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异性分子标记进行验证。进一步选取5个高毒力小种制成混合菌种,在保定试验田进行成株期接菌,筛选可能含有成株慢锈基因的小麦品种。综合系谱分析、基因推导、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在待测小麦品种中检测出6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Lr1、Lr11、Lr20、Lr26、Lr30、Lr37)。其中运黑14207等10个品种含有Lr1,禾美988和百农207含有Lr11,豫麦49和百农207含有Lr20,万丰269等23个品种含有Lr26,运黑14207和郑麦103含有Lr30,漯6073等4个品种含有Lr37,并且有的品种含有未知抗叶锈病基因。田间成株期抗性鉴定筛选出漯6073等7个品种具有慢锈性。本研究明确了部分品种的基因构成,发掘了优良抗源材料,可用于抗病育种及基因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病 基因推导 分子标记 慢锈性
下载PDF
河北省苹果果实黑点病的症状与病原研究初报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孟祥龙 张祺 +4 位作者 石朝阳 王树桐 王亚南 曹克强 胡同乐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6-506,共11页
为明确河北省苹果果实黑点病的症状类型及其对应的病原菌,本研究对河北省6个市的果园进行了病害调查和样品采集,并对引起不同症状类型的病果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河北省的套袋苹果黑点病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分别是萼洼黑... 为明确河北省苹果果实黑点病的症状类型及其对应的病原菌,本研究对河北省6个市的果园进行了病害调查和样品采集,并对引起不同症状类型的病果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河北省的套袋苹果黑点病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分别是萼洼黑点型、果面黑点型、果面晕斑型和梗洼褐斑型。除了果面晕斑型为单一病原侵染之外,其他类型的病斑均分离获得3种或3种以上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分析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分离的菌株主要为5个不同属的真菌,分别是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产菌核枝顶孢(Acremonium sclerotigenum)、尾孢菌(Cercospora sp.)和镰刀菌(Fusarium sp.)。致病性检测表明,粉红聚端孢和细极链格孢的致病力较强,为引起该病害的主要致病菌。而产菌核枝顶孢在河北省造成的症状比之前的报道更加多样化。本研究明确了河北省苹果果实黑点病的主要症状类型及其对应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流行规律以及综合防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黑点病 症状类型 形态学分析 系统发育分析 致病性检测
原文传递
河北省苹果果实黑点病的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蕊 张祺 +5 位作者 石朝阳 王树桐 王亚南 曹克强 孟祥龙 胡同乐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3-950,共8页
近几年,河北省苹果产区苹果果实黑点病大面积发生。该病害在河北省的流行规律以及时空分布尚不清楚,给病害防控带来挑战。2018年对河北省不同市区的4个果园分别进行黑点病调查,并对其在苹果树上的空间分布以及发生时间进行动态监测,开... 近几年,河北省苹果产区苹果果实黑点病大面积发生。该病害在河北省的流行规律以及时空分布尚不清楚,给病害防控带来挑战。2018年对河北省不同市区的4个果园分别进行黑点病调查,并对其在苹果树上的空间分布以及发生时间进行动态监测,开展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苹果果实黑点病在7月中下旬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果树中层内膛病果率较高,上层外膛病果率较低;套袋苹果的萼洼处发病率较高,以黑点型症状为主;不套袋苹果的果面发病率较高,以晕斑型症状为主;‘斗南’、‘富士’品种的发病率较高,‘中秋王’、‘乔纳金’品种的发病率较低。田间药剂防效试验表明,50%异菌脲1500倍液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均达54%以上。其次为10%多抗霉素1000倍液,而80%代森锰锌600倍液、10%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防效较低。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苹果果实黑点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黑点病 海拔高度 空间分布 田间防效
原文传递
白术疫霉拮抗链霉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效果
13
作者 李文巧 王娇 +3 位作者 刘晓宁 李亚宁 何运转 刘大群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6-645,共10页
本文从河北省安国市白术疫病发生地块的健康白术植株的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白术疫霉Phytophthora sansomeana有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旨在为白术疫霉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有效的生防资源。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得到3... 本文从河北省安国市白术疫病发生地块的健康白术植株的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白术疫霉Phytophthora sansomeana有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旨在为白术疫霉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有效的生防资源。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得到3株对白术疫霉拮抗效果较好的链霉菌菌株BZX-23、BZX-31、BZX-104。经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将这3株拮抗链霉菌菌株分别鉴定为加利利链霉菌Streptomyces galilaeus、包比链霉菌S.bobili、苜蓿链霉菌S.alfalfae,其对白术疫霉的抑制作用均在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疫霉 拮抗链霉菌 16S rDNA序列分析 抑菌效果
下载PDF
深州蜜桃果实腐烂病病原菌鉴定及拮抗菌株的筛选
14
作者 刘君盈 孙新康 +1 位作者 崔钟池 王海燕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45,65,共7页
为了明确引起深州蜜桃果实腐烂的病原菌种类,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的蜜桃样本中分离获得2种不同的病原真菌,共计6株,分别命名为H-1、H-2、H-3和T-1、T-2、T-3。根据柯赫氏法则回接验证6株菌株,致病症状... 为了明确引起深州蜜桃果实腐烂的病原菌种类,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的蜜桃样本中分离获得2种不同的病原真菌,共计6株,分别命名为H-1、H-2、H-3和T-1、T-2、T-3。根据柯赫氏法则回接验证6株菌株,致病症状与田间发病症状一致,表明6株菌株均为深州蜜桃果实腐烂病致病病原菌。进一步通过病原菌形态观察与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明确引起深州蜜桃果实腐烂的病原菌为2种类型:病原菌H-1、H-2、H-3为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引起桃果实褐腐病;病原菌T-1、T-2、T-3为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mamense),引起桃炭疽病。为了获得对深州蜜桃褐腐病和炭疽病病原菌具有抑菌效果的生防菌株,利用平板对峙实验筛选对2种病原菌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结果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JK-21对H-1、H-2、H-3和T-1、T-2、T-3的抑菌率分别为75.1%和70%;贝莱斯芽孢杆菌JK-47对H-1、H-2、H-3和T-1、T-2、T-3抑菌率分别为77.8%和59.7%。本研究为蜜桃果实腐烂病的识别与生物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桃 病原菌鉴定 褐腐病 炭疽病 拮抗细菌
下载PDF
5株生防真菌对孢囊线虫的杀线活性测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武玉环 彭焕 +3 位作者 葛逢勇 彭德良 刘大群 李亚宁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0-226,共7页
为了丰富防治线虫的真菌资源,测定了实验室分离保存的5株生防真菌粉红粘帚霉JGZ、淡紫紫孢菌Y2和BL2、哈茨木霉菌L4和球孢白僵菌BJ对甜菜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杀线虫活性。结果表明,淡紫紫孢菌Y2和哈茨木霉菌L4的孢... 为了丰富防治线虫的真菌资源,测定了实验室分离保存的5株生防真菌粉红粘帚霉JGZ、淡紫紫孢菌Y2和BL2、哈茨木霉菌L4和球孢白僵菌BJ对甜菜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杀线虫活性。结果表明,淡紫紫孢菌Y2和哈茨木霉菌L4的孢囊寄生率为100%,随着作用时间增长,孢囊壁消解破裂。5株真菌发酵液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线虫的校正死亡率降低。哈茨木霉菌L4的5倍发酵稀释液对甜菜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75%、95.95%和96.35%;淡紫紫孢菌Y2的5倍发酵稀释液对甜菜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37%、95.74%和97.77%,两者差异不显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L4和淡紫紫孢菌Y2发酵液作用大豆孢囊线虫30 d,孢囊减退率分别为43.67%和41.87%,根长和茎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哈茨木霉菌L4处理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合孢囊寄生率、发酵液杀线活性、孢囊减退率和促生作用综合评价,哈茨木霉菌L4生防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粘帚霉 淡紫紫孢菌 哈茨木霉菌 球孢白僵菌 孢囊线虫 杀线活性
下载PDF
AvrLr19突变菌株诱导TcLr19小麦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崔钟池 武文月 +3 位作者 王婉晴 胡铁猛 王海燕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共7页
为了探索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抗叶锈病的分子机理,并筛选参与其抗病性防御反应的相关基因,本研究对接种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PHNT及其EMS突变体后的小麦材料‘TcLr19’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分析。与亲和互作反应相对比,在非亲和互作反应中筛... 为了探索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抗叶锈病的分子机理,并筛选参与其抗病性防御反应的相关基因,本研究对接种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PHNT及其EMS突变体后的小麦材料‘TcLr19’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分析。与亲和互作反应相对比,在非亲和互作反应中筛选到211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1189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925个。对1189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为在真菌的防御反应中发挥抗病功能;KEGG分析表明,一些与抗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到了过氧化物酶、氨基糖/核苷酸糖代谢和角质生物合成信号通路。同时,发现一些与Lr19同在7D染色体上的基因受叶锈菌诱导表达,并在非亲和互作反应中特异性表达。总之,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参与Lr19抗叶锈病防御反应过程中抗病相关基因的种类以及抗病代谢通路,为探索Lr19的抗叶锈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LR19 RNA-SEQ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开发的一个小麦叶锈菌特异分子标记 被引量:1
17
作者 武文月 王丽珊 +5 位作者 郭鹏 王菲 王逍冬 刘大群 王海燕 孟庆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1-1229,共9页
小麦叶锈菌毒性变异频繁,新的毒性小种不断出现,往往导致小麦抗叶锈病品种在推广种植几年后的抗性丧失。因此,开发用于田间小麦叶锈病的诊断与预测预报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已经完成小麦叶锈菌PHNT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 小麦叶锈菌毒性变异频繁,新的毒性小种不断出现,往往导致小麦抗叶锈病品种在推广种植几年后的抗性丧失。因此,开发用于田间小麦叶锈病的诊断与预测预报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已经完成小麦叶锈菌PHNT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本研究拟在数据库中挑选候选效应蛋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明确其在叶锈菌侵染小麦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模式,根据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候选效应蛋白,再根据编码候选效应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小麦叶锈菌PHNT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旨在开发小麦叶锈菌特异性分子标记。结果在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24个候选效应蛋白,qPCR检测明确其中17个具有明显的表达差异。PCR扩增结果表明,基于候选效应蛋白基因PTTG-05290设计的引物在小麦叶锈菌PHNT中获得一条920 bp的条带,且在检测的25种叶锈菌生理小种中均稳定存在,而在小麦条锈菌、菜豆锈菌、枣树锈菌、柳树锈菌、苹果树锈菌及芦苇锈菌6种锈菌中不能获得有效扩增,表明该引物在小麦叶锈菌中具有特异性。qPCR结果表明,PTTG-05290在叶锈菌侵染小麦4 d时达到表达高峰,表达量为0 d的218倍,而0.5 d时便大量检测到该基因。因此,PTTG-05290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小麦叶锈菌的田间早期检测及预测预报,对小麦抗叶锈病品种在田间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菌 效应蛋白 特异性分子标记 PCR 检测
下载PDF
小麦TaPR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启动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丽珊 王珅 +2 位作者 王菲 王海燕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1,68,共6页
PR1是植物病程相关(Pathogenesis related,PR)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参与植物抗病防御反应。研究前期明确了小麦TaPR1基因受叶锈菌及信号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的诱导表达。本研究基于中国春小麦数据库... PR1是植物病程相关(Pathogenesis related,PR)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参与植物抗病防御反应。研究前期明确了小麦TaPR1基因受叶锈菌及信号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的诱导表达。本研究基于中国春小麦数据库,克隆获得了小麦TaPR1基因上游2200 bp启动子序列,对启动子区域所包含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预测,利用β-葡萄糖苷酸酶(β-Glucuronidase,GUS)组织化学染色、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观察对不同长度启动子区段进行启动活性验证,结果表明TaPR1基因启动子-2200~-290 bp区段具有启动活性,为进一步解析TaPR1基因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PR1 启动子 启动活性 GUS染色
下载PDF
玫瑰黄链霉菌活性代谢产物诱导烟草灰霉病抗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海涛 王娇 +1 位作者 刘大群 李亚宁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60-1567,共8页
【目的】解析温室条件下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活性代谢产物Roflamycoin和Men-myco-A(简称R&M)诱导烟草灰霉病抗性的作用机制,为利用R&M绿色防控烟草灰霉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80 mg/L R&M注射4~5叶期本生烟草... 【目的】解析温室条件下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活性代谢产物Roflamycoin和Men-myco-A(简称R&M)诱导烟草灰霉病抗性的作用机制,为利用R&M绿色防控烟草灰霉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80 mg/L R&M注射4~5叶期本生烟草叶片后过敏反应(HR)染色验证及100 mg/L R&M注射4~5叶期本生烟草叶片后抗病标志基因hsr203J的表达验证R&M的诱抗作用;采用相关试剂盒检测烟草处理(分别为80 mg/L R&M喷雾处理和清水处理)后非药剂接触烟叶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脂氧合酶(LOX)的活性变化,以及防御相关物质过氧化氢(H_(2)O_(2))的含量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烟草处理(处理1,用80 mg/L R&M溶液灌根处理4~5叶期本生烟草2 d后,于上部第3片叶采用灰霉菌孢子悬浮液摩擦接种;处理2,清水灌根处理4~5叶期本生烟草2 d后,于上部第3片叶采用清水摩擦接种)后烟草叶片木质素合成基因PAL及病程相关蛋白(PR)基因PR1、PR5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80 mg/L R&M诱导处理后,烟叶中CAT活性2 d后逐步提高;LOX活性第3 d后显著提高(P<0.05,下同),第7 d达最高值;H_(2)O_(2)含量在第1 d迅速增加后降低;PA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24 h后显著上调,为清水对照的25.37倍;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PR5相对表达量分别在24和72 h达最高值,分别为清水对照的11.23和11.17倍。【结论】R&M通过提高烟叶中相关防御酶活性、协调活性氧水平及增强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提高烟草植株的抗病性。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 93-63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R&M具有作为植物病害诱抗剂的潜力,有望应用于植物灰霉病等重要病害的绿色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 Roflamycoin Men-myco-A 烟草灰霉病 诱导抗病性 PR基因
下载PDF
我国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赵娜 杜秀明 +3 位作者 李令蕊 杨文香 闫红飞 刘大群 《河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54-58,共5页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由禾谷镰刀菌引起,近年来在我国发生逐渐加重,对小麦生产和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病原菌种类、品种抗性鉴定与开发、病害防控与流行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由禾谷镰刀菌引起,近年来在我国发生逐渐加重,对小麦生产和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病原菌种类、品种抗性鉴定与开发、病害防控与流行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