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临床手术为导向的局部解剖学探究式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5
1
作者 马洁华 宋文 +2 位作者 魏亚伟 赵宇 霍艳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4期30-32,共3页
目的探究以临床手术为导向的局部解剖学探究式教学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学校2017年入学的82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学生人数均为41人。其中观察组学生采用以临床手术为导向的局部解剖学探究式教学... 目的探究以临床手术为导向的局部解剖学探究式教学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学校2017年入学的82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学生人数均为41人。其中观察组学生采用以临床手术为导向的局部解剖学探究式教学,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以及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的教学效果为95.12%,对照组的教学效果为60.98%,观察组教学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教学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教学满意度为65.8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在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以及总成绩方面,观察组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以临床手术为导向的局部解剖学探究式教学临床教学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手术 局部解剖学 探究式教学 理论成绩 实践成绩 教学满意度
下载PDF
不同浓度Wnt-1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源 王海萍 +2 位作者 吕洋 王浩宇 霍艳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9-205,共7页
目的探讨Wnt-11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最适浓度。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MSCs,取第2代BMMSCs培养48h后进行定向诱导,根据Wnt-11终浓度的不同分为A组(100ng/mL),B组(200ng/mL),C组(400ng/mL)... 目的探讨Wnt-11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最适浓度。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MSCs,取第2代BMMSCs培养48h后进行定向诱导,根据Wnt-11终浓度的不同分为A组(100ng/mL),B组(200ng/mL),C组(400ng/mL)和D组(空白对照组),诱导72h后更换为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4周,D组仅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BMMSCs表面联合标记物进行鉴定。各组细胞培养至第4周时,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结蛋白(Desmin)、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情况。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各组细胞在诱导后培养第1、2、4周时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Nkx2.5及α-MHC的表达。结果 1原代BMMSCs于第2周形成集落,多呈梭形、星形,少数形状不规则。传代后细胞体积变大,诱导后细胞多为长梭形,呈一致性生长。2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BMMSCs表面联合标记物的鉴定结果显示CD29、CD45、CD9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9%、0.4%和99.5%。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结果显示:诱导后常规培养至第4周,A组、B组、C组细胞胞质均呈阳性表达Desmin、Connexin43和cTnI,而D组细胞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B组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各诱导组细胞于诱导后常规培养至第4周,胞质内可见平行排列的肌丝及亚细胞结构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5RT-qPCR检测结果显示:BMMSCs经诱导后,常规培养第1周时各诱导组细胞均表达GATA-4及Nkx2.5基因,在第2周时表达减弱,在第4周时表达增强,就基因表达而言,三个诱导组相比较,B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α-MHC基因在诱导后常规培养期间均不表达。对照组细胞在常规培养期间GATA-4及Nkx2.5基因的表达量为1,而不表达α-MHC基因。结论 Wnt-11可在体外诱导SD大鼠BM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其诱导分化最适浓度为200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Wnt-11 心肌样细胞 细胞分化
下载PDF
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E-钙黏蛋白和β-连环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孙琳 张文静 +1 位作者 张静 吴靖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1-227,共7页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中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LCAM)、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三者在PT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ALCAM...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中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LCAM)、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三者在PT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ALCAM、E-cadherin和β-catenin在PT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LCAM、E-cadherin和β-catenin在PTC中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TC组织中ALCAM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PTC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PTC样本中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三者的阳性率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中无明显差异(P>0.05)。三者的异常表达与PTC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在PTC组织中ALCAM、β-catenin高表达,E-cadherin呈现低表达,三者的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三者在PT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 E-钙黏蛋白 Β-连环蛋白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CIR顶叶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及Caspase-9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辉 董建峰 +3 位作者 呼东坡 王晓寅 牛书雷 薄爱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Bannisters方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利用川芎嗪治疗;在透射电镜下观察顶叶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观察治疗前后额顶叶皮质神经元半胱天冬蛋白酶基因... 目的探讨川芎嗪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Bannisters方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利用川芎嗪治疗;在透射电镜下观察顶叶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观察治疗前后额顶叶皮质神经元半胱天冬蛋白酶基因(caspase-9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顶叶皮质神经元水肿,质膜、线粒体膜破裂;溶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破坏;caspase-9mRNA数密度增高,着色加深(灰度值下降)。川芎嗪治疗组顶叶皮质神经元质膜、核膜、内质网、线粒体和溶酶体损伤明显减轻;caspase-9mRNA阳性神经元减少,着色变浅。结论川芎嗪下调脑缺血再灌注顶叶皮质神经元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9mRNA的表达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川芎嗪 半胱天冬蛋白酶-9信使核糖核酸 超微结构 原位杂交 大脑皮质神经元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皮质Bax,Bcl-2和GFAP的表达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辉 董建峰 +3 位作者 马洁华 王晓寅 陈晓春 薄爱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脑皮质Bax,Bcl-2和GFAP表达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方法:72只Wiste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治疗组和大剂量治疗组。其中54只大鼠利用Bannister’s颈动脉血引流法复制CIR动物模型。治疗组分别...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脑皮质Bax,Bcl-2和GFAP表达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方法:72只Wiste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治疗组和大剂量治疗组。其中54只大鼠利用Bannister’s颈动脉血引流法复制CIR动物模型。治疗组分别向腹腔注射川芎嗪50mg/kg或100mg/kg。术后12,24,72h取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x,Bcl-2和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结果:模型组Bax,Bcl-2和GFAP阳性细胞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治疗组,Bax/Bcl-2大于1;治疗组Bax,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Bcl-2增多,治疗大剂量组Bax/Bcl-2比值明显下降小于1。结论:川芎嗪能够下调CIR脑皮质Bax和GFAP表达和上调Bcl-2表达,说明川芎嗪通过干预基因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B淋巴细胞/白血病-2 Bcl相关X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川芎嗪 大鼠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在创伤性脑损伤灶周边的成活和迁移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力 张辉 +5 位作者 孙黎 罗强 郝秀轻 梁峰 王新生 薄爱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6715-6719,共5页
背景: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再生困难,颅脑损伤后,损伤灶周边区域神经细胞的存活数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如何有效地使移植入创伤性脑损伤灶周边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是目前神经修复再生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大鼠创伤... 背景: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再生困难,颅脑损伤后,损伤灶周边区域神经细胞的存活数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如何有效地使移植入创伤性脑损伤灶周边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是目前神经修复再生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灶周边的成活、迁移和分化情况。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加入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刺激大鼠胚胎源性前脑神经干细胞生长增殖,并在体外进行克隆培养,移植前行BrdU标记,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增殖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并观察其移植到Fenney’s落体脑损伤模型鼠脑皮质内的成活和迁移情况。结果与结论: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克隆细胞球呈nestin和BrdU阳性,分化后呈NSE,GFAP,MAP-2阳性。免疫组化及荧光双标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7,14d损伤灶周边散在BrdU阳性细胞,并且GFAP阳性细胞增多。提示前脑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能够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移植后能够在创伤性脑损伤灶周边存活和迁移,形态上显示出与脑组织整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诱导 创伤性脑损伤 移植 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2α与CITED2、PTPRZ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琳 高彬 +3 位作者 王冬梅 张文静 张静 吴靖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5-790,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CITED2和PTPRZ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分析三者在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探讨HIF-2α在PT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及Real-time PCR法检测H... 目的通过检测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CITED2和PTPRZ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分析三者在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探讨HIF-2α在PT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及Real-time PCR法检测HIF-2α、CITED2和PTPRZ1在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TC组织中HIF-2α、CITED2和PTPRZ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三者在甲状腺腺瘤组织和瘤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且蛋白表达量与PTC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肿瘤大小有关(P<0.05),而与PTC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在PTC中HIF-2α、CITED2和PTPRZ1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大小和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HIF-2α可能通过CITED2和PTPRZ1的高表达促进PTC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三者在PT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2α CITED2 PTPRZ1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洁华 张丹 +3 位作者 霍艳丽 魏亚伟 孙琳 赵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709-2715,共7页
背景:以往研究证实,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与嗅鞘细胞单独应用均对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两者联合应用是否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尚未见报道。目的:慢病毒介导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 背景:以往研究证实,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与嗅鞘细胞单独应用均对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两者联合应用是否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尚未见报道。目的:慢病毒介导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①体外实验: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进行脊髓神经元细胞单独培养,模型组进行脊髓神经元细胞单独培养,正常嗅鞘细胞共培养组采用Transwell小室进行脊髓神经元细胞与正常嗅鞘细胞共培养,过表达嗅鞘细胞共培养组采用Transwell小室进行脊髓神经元细胞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过表达嗅鞘细胞共培养,后3组给予海仁藻酸建立神经元细胞损伤模型。共培养1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神经元细胞中BAX、BCL-2、Caspase3、CNTF的表达;②体内实验:实验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后3组采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造模1周后,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分别在损伤区上、下1 mm处各注射5μL嗅鞘细胞悬液或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过表达嗅鞘细胞悬液,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依照同样的方法注射等量培养基;③治疗后4周,采用BBB评分与爬网格实验评估大鼠运动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脊髓损伤的病理进展、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BAX、BCL-2、Caspase3、CNTF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嗅鞘细胞能显著抑制细胞损伤以及脊髓损伤(P<0.001);显著提高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P <0.01)以及显著降低凋亡相关分子BAX、BCL-2、Caspase3的表达水平(P <0.01);②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嗅鞘细胞移植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下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AX、BCL-2、Caspase3表达,降低脊髓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嗅鞘细胞 脊髓神经元细胞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元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多聚赖氨酸和明胶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孙黎 张力 +5 位作者 胡晓峰 张辉 罗强 王新生 朱登祥 薄爱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7期8755-8758,共4页
背景:目前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研究报道诸多,但其分化过程很难控制,很多实验的操作方法复杂,分化比率也很低。目的:探索大鼠胚胎前脑神经干细胞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方法,并观察其分化规律。方法:胎鼠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出前脑,制... 背景:目前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研究报道诸多,但其分化过程很难控制,很多实验的操作方法复杂,分化比率也很低。目的:探索大鼠胚胎前脑神经干细胞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方法,并观察其分化规律。方法:胎鼠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出前脑,制备单细胞悬液,以1×1011L-1接种于含N2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传代培养过程中加入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球。诱导分化实验分为多聚赖氨酸铺板组、明胶铺板组和无铺板组。采用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刺激其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estin、BrdU及在血清诱导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与结论:细胞呈神经干细胞样生长,具有连续增殖能力,可以传代培养。传代神经球中的细胞均呈nestin阳性和BrdU阳性。多聚赖氨酸铺板组和明胶铺板组贴壁后分化为神经细胞能力强于无铺板组(P<0.01)。多聚赖氨酸铺板组略强于明胶铺板组(P>0.05)。神经谱系标记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均阳性。结果表明,大鼠胚胎前脑富含神经干细胞,其分化观察,多聚赖氨酸和明胶在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中作为细胞贴壁支持物提高分化细胞数量的作用,且多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赖氨酸 神经干细胞 明胶 增殖分化 体外培养
下载PDF
血清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琳 王冬梅 +2 位作者 张文静 张静 吴靖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及正常人群血清E-cadherin浓度的测定,结合E-cadherin蛋白在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检测,分析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E-ca...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及正常人群血清E-cadherin浓度的测定,结合E-cadherin蛋白在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检测,分析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E-cadherin在8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和1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含量。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E-cadherin的含量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和正常人(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人血清中E-cadherin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E-cadherin蛋白在乳头状癌组织中的含量明显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癌旁组织(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癌旁组织中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中E-cadherin的高水平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直径大小不相关(P>0.05)。结论:血清E-cadherin上调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和远处淋巴结转移相关。患者血清中E-cadherin含量的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疗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血清 E-钙黏连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