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9例修正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分析
1
作者 张青俊 徐国刚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2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失败的原因及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方法,避免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9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通过术后一年以上的随访,治愈29例(74.35%),有效8例(20.51%),无效2例(5.1%)。术...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失败的原因及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方法,避免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9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通过术后一年以上的随访,治愈29例(74.35%),有效8例(20.51%),无效2例(5.1%)。术中并发症大出血3例,眶周损伤2例,术后鼻腔粘连4例。结论:病变去除不彻底,鼻腔粘连、息肉复发及鼻窦口阻塞是鼻内镜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修正术中辨认残存解剖标志,熟练的技术操作,适当的术式、术后处理以及长期随访是提高疗效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鼻息肉 修正性鼻内镜手术
下载PDF
单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颞骨CT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胡瑞利 张晓辰 +3 位作者 邹殿俊 张青俊 林彦涛 梁占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研究单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颞骨CT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单侧非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侧颞骨(病例组)与健侧颞骨(对照组)CT影像资料,比较两组咽鼓管外耳道角、岩枕角、乳突窦入口直径、咽鼓管骨部直径、... 目的研究单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颞骨CT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单侧非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侧颞骨(病例组)与健侧颞骨(对照组)CT影像资料,比较两组咽鼓管外耳道角、岩枕角、乳突窦入口直径、咽鼓管骨部直径、咽鼓管骨部长度、咽鼓管骨部最大径与咽鼓管骨部长度之比,及乳突气化程度(良好、差)等解剖参数。结果患侧咽鼓管外耳道角、岩枕角分别是(137.4±8.1)°、(52.5±3.8)°,乳突窦入口直径、咽鼓管骨部最大径分别是(0.29±0.08)cm、(0.18±0.07)cm,咽鼓管骨部长度为(1.07±0.15)cm,咽鼓管骨部最大径与骨部长度之比为(17.1±5.4)%;健侧咽鼓管外耳道角、岩枕角分别是(138.3±7.7)°、(53.1±4.3)°,乳突窦入口直径、咽鼓管骨部最大径分别是(0.35±0.07)cm、(0.21±0.07)cm,咽鼓管骨部长度为(1.17±0.17)cm,骨部最大径与骨部长度之比为(20.9±14.3)%。患侧乳突窦入口直径、咽鼓管骨部最大径、咽鼓管骨部长度较健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7、3.09、-3.17,P<0.05)。患侧乳突气化较健侧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4,P<0.05)。患侧与健侧咽鼓管外耳道角、岩枕角及咽鼓管骨部最大径与咽鼓管骨部长度之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侧颞骨存在解剖变异。咽鼓管骨部小、乳突气化差及乳突窦入口狭窄与单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中耳炎 CT 颞骨 解剖
下载PDF
上颌窦蠊缨滴虫感染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卢致民 林彦涛 +3 位作者 张秀昌 王燕 唐红炜 张进顺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1-422,共2页
蠊缨滴虫(Lophomonas blattarum Stein,1860)隶属于超鞭毛纲(Hypermastigida)超鞭毛目(Hypermastigida)缨滴虫科(Lophomonadae),通常寄生于白蚁和蜚蠊的消化道内,人体感染少见。1993年国内首次报道了人体感染蠊缨滴虫的病例,后... 蠊缨滴虫(Lophomonas blattarum Stein,1860)隶属于超鞭毛纲(Hypermastigida)超鞭毛目(Hypermastigida)缨滴虫科(Lophomonadae),通常寄生于白蚁和蜚蠊的消化道内,人体感染少见。1993年国内首次报道了人体感染蠊缨滴虫的病例,后又陆续报道了60余例。报道的病例多为肺部感染,鼻窦感染极少见,现报道1例上颌窦感染病例。患者,女,54岁,汉族,河北省涿鹿县食品加工厂工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滴虫感染 感染病例 蠊缨滴虫 人体感染 食品加工厂 肺部感染 鼻窦感染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评价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瑞敏 郭继忠 +3 位作者 王义成 张凡 林彦涛 罗兵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532-1535,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术前经超声检查的29例甲状腺癌患者,分析颈部淋巴结超声二维显像及e-Flow血流成像特点,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计数淋巴结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术前经超声检查的29例甲状腺癌患者,分析颈部淋巴结超声二维显像及e-Flow血流成像特点,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计数淋巴结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血管组织形态,并将超声显像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经病理证实有转移性淋巴结102个,非转移性淋巴结32个。83个(81.4%)转移性淋巴结纵横比<2;81个(79.4%)转移性淋巴结边界不清;76个(74.5%)转移性淋巴结内回声不均匀;41个(40.2%)内部看见点状高回声,经病理证实为钙化或胶体析出;12个(11.8%)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内部看见囊性变。转移性淋巴结内部彩色血流以Ⅱ、Ⅲ级为主;非转移性淋巴结内部彩色血流以0、Ⅰ级为主。2种淋巴结组上述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VD值比较,转移性淋巴结组MVD值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分级与CD34、CD105标记的转移性淋巴结形态比较,低血流分级(0、Ⅰ级)以点状、线状血管为主,而高血流分级(Ⅱ、Ⅲ级)以带状、网状血管为主,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二维显像结合e-Flow超声成像技术对于鉴别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淋巴结
下载PDF
e-Flow超声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瑞敏 王义成 +6 位作者 罗兵 高辰玮 刘宏强 马力丰 张凡 林彦涛 郭继忠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4期3740-3742,共3页
目的利用e-Flow成像技术检测甲状腺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分析其血流分级对淋巴结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选取术前经超声并应用e-Flow超声成像技术检查的29例甲状腺癌患者,分析颈部淋巴结e-Flow血流成像特点,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 目的利用e-Flow成像技术检测甲状腺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分析其血流分级对淋巴结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选取术前经超声并应用e-Flow超声成像技术检查的29例甲状腺癌患者,分析颈部淋巴结e-Flow血流成像特点,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淋巴结微血管密度(MVD)及微血管组织形态,并将超声显像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9例甲状腺癌病人经病理证实有转移性淋巴结102枚,非转移性淋巴结32枚,转移性淋巴结内部彩色血流杂乱,血管丰富,血流检出率显著增高,且以Ⅱ、Ⅲ级为主;而非转移性淋巴结内部彩色血流规则,血管较少,血流检出率较前者低,且以0、I级为主。2组MVD值比较,转移性淋巴结组MVD值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分级与CD34、CD105标记的转移性淋巴结微血管形态比较,低血流分级(0、Ⅰ级)以点状、线状血管为主,而高血流分级(Ⅱ、Ⅲ级)以带状、网状血管为主,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Flow血流成像技术对于鉴别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low超声成像技术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微血管密度 微血管形态
下载PDF
e-Flow超声成像技术对比检测甲状腺肿瘤及区域淋巴结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瑞敏 郭继忠 +7 位作者 王义成 张凡 林彦涛 高辰玮 刘翔宇 温德惠 刘宏强 武雪亮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2期3380-3382,共3页
目的研究e-Flow超声成像技术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其中,术后确诊为甲状腺腺瘤31例,甲状腺癌29例,术前应用e-Flow超声成像技术检测肿瘤内部及转移淋巴结的血流情况,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研究e-Flow超声成像技术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其中,术后确诊为甲状腺腺瘤31例,甲状腺癌29例,术前应用e-Flow超声成像技术检测肿瘤内部及转移淋巴结的血流情况,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以CD34、CD105标记肿瘤及淋巴结的微血管并统计其密度(MVD),分析血管组织形态,并研究二者与肿瘤类型及淋巴结性质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间血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甲状腺肿瘤多伴有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内血管丰富,以Ⅱ、Ⅲ级为主;非转移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少,以0、I级为主。甲状腺癌及转移性淋巴结中MVD值高于甲状腺瘤及非转移性淋巴结(P<0.01);甲状腺肿瘤及颈部淋巴结的血流分级与CD34、CD105标记的甲状腺肿瘤血管形态间存在相关性,低血流分级(0、Ⅰ级)与点状、线状血管对应,而高血流分级(Ⅱ、Ⅲ级)与带状、网状血管对应。结论甲状腺肿瘤及颈部淋巴结的血管病理学特征和血流信号分级在良恶性间存在明显差别,e-Flow成像技术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low成像技术 甲状腺肿瘤 转移淋巴结 微血管密度 微血管形态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准入管理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南茹 章春芝 +3 位作者 高虹 杨宇英 冯亚宁 李晓媛 《河北中医》 2013年第9期1394-1395,共2页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相对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CVC)而言,是一种安全、性价比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中心静脉通路。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从美国引进此项新技术,近年来,疾病治疗中...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相对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CVC)而言,是一种安全、性价比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中心静脉通路。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从美国引进此项新技术,近年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我院2006年成立PICC专业委员会,在护理部领导下负责全院PICC准入管理等工作。医院采用外出进修、院内培训等方式对护士进行系统培训。目前已有46名护士通过专科培训取得《PICC操作资质证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术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器材管理 医院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腋下淋巴结改变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8
作者 张晓辰 胡瑞利 +3 位作者 耿鹤群 纪蒙蒙 罗寰 崔书君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5期82-84,共3页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腋下淋巴结CT检查,并分析淋巴结改变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RA患者30例,记录患者住院治疗前后双侧上肢疼痛/肿胀关节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计算治疗前...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腋下淋巴结CT检查,并分析淋巴结改变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RA患者30例,记录患者住院治疗前后双侧上肢疼痛/肿胀关节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计算治疗前后差值,分别记为Δ疼痛/肿胀关节数、ΔCRP、ΔESR及ΔDAS28评分。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腋下淋巴结CT检查,记录双侧腋下ALN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短径≥5 mm)和最大淋巴结短径,计算治疗前后差值,分别记为ΔnALN、ΔL。分析ΔnALN、ΔL与Δ疼痛/肿胀关节数、ΔCRP、ΔESR、ΔDAS28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疼痛/肿胀关节数、CRP、ESR、DAS28评分及双侧腋下ALN阳性淋巴结数、最大淋巴结短径均降低(P均<0.05)。患者ΔnALN与Δ疼痛/肿胀关节数、ΔCRP、ΔESR、ΔDAS28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0.68、0.37、0.52、0.51,P均<0.05),ΔL与Δ疼痛/肿胀关节数、ΔCRP、ΔDAS28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0.48、0.38、0.40,P均<0.05)。结论RA患者治疗后双侧腋下ALN阳性淋巴结数、最大淋巴结短径均降低,并与上肢关节疼痛情况及全身炎症缓解呈正相关关系,RA患者腋下淋巴结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腋下淋巴结 计算机断层扫描 疗效 炎症反应
下载PDF
395例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尚小领 张玉妥 张艳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6-196,共1页
关键词 化脓性中耳炎 不同年龄 病原学分析 抗生素 病原菌 常见 耳鼻喉科 张家口地区 种类 选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