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在髋、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0
1
作者 范鑫超 鲍文娟 +8 位作者 张凯 孙喜龙 黄腾 高博 翟金帅 周逸彬 邱长茂 李文毅 李西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5324-5328,共5页
背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膝关节置换的后常见并发症,关于其影响因素介绍较多,但有关影响因素的阈值介绍较少。目的:探讨D-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对髋、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 背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膝关节置换的后常见并发症,关于其影响因素介绍较多,但有关影响因素的阈值介绍较少。目的:探讨D-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对髋、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行髋、膝关节置换的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全膝关节置换77例,单髁置换31例,全髋关节置换35例,半髋关节置换73例。术后第1天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并由2名以上主治医师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6例,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30例,比较不同置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差异。以年龄、性别及置换类型为标准利用PSM倾向评分配对方法从130例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选取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172例患者(血栓形成组和对照组各86例)血浆D-二聚体、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利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髋、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效力。结果与结论:①患者172例中,与对照组相比,血栓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P<0.05);②诊断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D-二聚体灵敏度为71.8%、特异度为74.1%;凝血酶原时间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66.7%;红细胞沉降率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70.4%;C-反应蛋白水平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33.3%;年龄灵敏度为71.8%、特异度为100%;③诊断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D-二聚体灵敏度为78.7%、特异度为44.1%;④上述数据证实,对髋、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而言,D-二聚体水平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敏感度,相比之下D-二聚体水在诊断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敏感度更高;而凝血酶原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及年龄仅在诊断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膝关节置换 下肢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灵敏度 特异性 诊断
下载PDF
MRI影像学分型对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手术策略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孟宪勇 杨新明 +3 位作者 胡长波 康聪 张振梁 郝运兵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6-421,共6页
[目的]探讨MRI影像分型对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手术治疗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将2005年1月~2015年2月167例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依据MRI分型行微创术与切开手术治疗;通过影像分析一致性检验、影像学评分、临床... [目的]探讨MRI影像分型对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手术治疗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将2005年1月~2015年2月167例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依据MRI分型行微创术与切开手术治疗;通过影像分析一致性检验、影像学评分、临床疗效评价进行性归纳总结。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167例治疗前行MRI检查,6个月126例复查;12个月113例复查,影像分析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0.75。依据术前MRI影像分型其治疗结果:选择微创14例(A组);153例选择病灶清除植骨术,56例未行内固定(B组),97例采用内固定(C组);各组12个月治愈率与前一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12个月的时间点C组治愈率明显优于A组及B组,且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MRI影像学分型对微创和手术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及指导意义,内固定治疗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效果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脊椎炎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分型 诊断 临床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