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姚绍敏 张振兰 +2 位作者 王小敏 王学义 王岚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330-1334,共5页
目的调查20年间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案例的特点及发展变化趋势。方法对2001至2020年在司法鉴定中心进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案例的人口学资料、案件类型、医学诊断及法律能力评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年间鉴定案例8302例,鉴定有效案例为8228... 目的调查20年间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案例的特点及发展变化趋势。方法对2001至2020年在司法鉴定中心进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案例的人口学资料、案件类型、医学诊断及法律能力评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年间鉴定案例8302例,鉴定有效案例为8228例(有效率99.1%),刑事案件4596例(55.9%),民事案件1700例(20.7%),被害和性防卫能力案件1054例(12.8%),服刑能力780例(9.5%)。其中刑事案件中以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盗窃案件居前三位;民事案件中以民事行为能力及交通事故案例位居前列,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尤以近5年明显增加。医学诊断的排序为:无精神病(28.2%),精神分裂症(19.2%),器质性精神障碍(16.2%),精神发育迟滞(15.6%),双相情感障碍(6.0%),抑郁障碍(5.7%)。在评定法律能力的案例中:刑事责任能力(62.3%)、性自我防卫能力(14.0%)、民事行为能力(12.1%)位于前三位。无刑事责任能力中,精神分裂症居首位(66.7%),无行为能力中器质性精神障碍最多(74.6%),无性自我防卫能力中精神发育迟滞占71.0%,无服刑能力中精神分裂症居多(62.3%)。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7.462,P<0.001)、农民(OR=1.321,P=0.001)、个体(OR=1.873,P=0.018)、31~40岁(OR=1.281,P=0.016)、双相情感障碍(OR=1.580,P=0.005)是刑事鉴定案件的危险因素。结论目前刑事责任能力鉴定案件仍然是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的重点,民事案件中民事行为能力及交通事故鉴定案例明显上升,医学诊断无精神病的比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案例分析 刑事责任能力 性防卫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
下载PDF
精神发育迟滞性侵犯和刑事犯罪特点的法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姚绍敏 张振兰 +2 位作者 王小敏 王学义 王岚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2380-2383,2387,共5页
目的探索精神发育迟滞不同案件的法学特点。方法对2001至2020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心鉴定的1285例精神发育迟滞案例的人口学资料、案件类型、诊断及法律能力评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发育迟滞案例1285例,其... 目的探索精神发育迟滞不同案件的法学特点。方法对2001至2020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心鉴定的1285例精神发育迟滞案例的人口学资料、案件类型、诊断及法律能力评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发育迟滞案例1285例,其中被害人案件748例(58.2%),刑事案件382例(29.7%),民事案件137例(10.7%)为主。女性中轻、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比例分别为54.4%、39.8%、3.0%,男性中轻、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比例分别为85.1%、11.9%、5.4%。男性案件的类型与精神发育迟滞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810,P<0.001),多以刑事案件为主;女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28,P<0.001),以被害人案件为多。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已婚(相对于离异或丧偶,OR=2.799,P=0.014)、31~40岁(相对于≥41岁,OR=3.205,P=0.009)、未成年人(OR=4.070,P=0.019)、农民(OR=2.667,P=0.004)、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相对轻度,OR=23.255,P<0.001)是无性自我防卫能力的危险因素。结论精神发育迟滞既有受害者,也有作案者。女性以被强奸案例为主,男性以刑事犯罪作案居多,关注和防止精神残疾者被性侵犯和刑事犯罪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精神发育迟滞 被强奸 刑事犯罪 性自我防卫能力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评定方式 被引量:1
3
作者 封俊杰 刘畅 +3 位作者 姚书婧 尤红 金圭星 徐丽芬 《临床荟萃》 CAS 2022年第10期942-945,共4页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重性精神疾病,给社会、家庭及患者本人都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口服抗精神病药物依旧是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而坚持服药对获得治疗最佳临床结果至关重要,因此及时识别和评估服药依从性就成为了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本...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重性精神疾病,给社会、家庭及患者本人都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口服抗精神病药物依旧是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而坚持服药对获得治疗最佳临床结果至关重要,因此及时识别和评估服药依从性就成为了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为准确评估患者的依从性提供依据,从而找到更适合用于临床的依从性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依从性 评估方式
下载PDF
电击死大鼠皮肤超微结构及心肌HIF-2α、H-FABP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国伟 刘霞 +4 位作者 齐倩 王松军 杨琛腾 左敏 张国忠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58-165,共8页
目的观察电击死大鼠皮肤超微结构,检测心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2α,HIF-2α)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的表达变化,为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建立... 目的观察电击死大鼠皮肤超微结构,检测心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2α,HIF-2α)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的表达变化,为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鼠电击模型,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击死组和死后电击组,每组又分为死后即刻、死后30min和死后60min 3个亚组。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皮肤改变,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大鼠皮肤超微结构的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鼠心肌HIF-2α、H-FABP的表达情况。结果电击死组和死后电击组皮肤的肉眼所见及HE染色结果均无明显差异,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大量细胞碎屑,细胞界限不清,表面可见枯焦状龟裂,散在圆形和椭圆形小孔,边缘不规则,散在大量球形异物颗粒。与对照组相比,电击死各亚组HIF-2α表达均增多,且在死后即刻达到高峰,死后电击组仅在死后即刻表达增多,但低于电击死后即刻(P<0.05)。与对照组相比,电击死和死后电击各亚组H-FABP表达均明显降低,在电击死组的表达均低于相应时间点死后电击组(P<0.05)。结论电击可引起心肌HIF-2α表达升高、H-FABP表达降低,对电击死的判定以及生前电击和死后电击的鉴别具有法医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电击死 扫描电镜 缺氧诱导因子-2Α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皮肤 心肌 大鼠
下载PDF
不同维度慢性应激影响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王聪慧 徐丽芬 +6 位作者 王小曼 李娜 李天舒 尤红 赵媛媛 金圭星 王长荣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2年第7期479-486,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维度慢性应激对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科就诊的101例抑郁症患者,完成生活事件量表(LES)和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根据LES得分分为慢性应激组... 目的探讨不同维度慢性应激对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科就诊的101例抑郁症患者,完成生活事件量表(LES)和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根据LES得分分为慢性应激组(n=70)和非慢性应激组(n=31),再将慢性应激组根据应激的事件数量、性质、强度分为高总应激组和低总应激组、高正性应激组和低正性应激组、高负性应激组和低负性应激组,每组35例,比较各组间PSG结果的差异。结果慢性应激组和非慢性应激组患者的微觉醒次数[74.0(46.3,112.3)次比58.0(28.0,92.0)次]、微觉醒指数[11.7(7.3,16.4)次/h比9.2(4.6,12.8)次/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3、-2.113;P<0.05)。高总应激组和低总应激组的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3期比例比较[0(0,3.75)%比13.5(0,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0,P<0.01);高正性应激组和低正性应激组的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0.1(0,0.9)次/h比0.8(0.1,9.9)次/h]、低通气次数[1.0(0,4.0)次比5.0(0,50.5)次]、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1.0(0,6.5)次比5.0(0,67.0)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1、-2.631、-2.227;P<0.05)。高负性应激组和低负性应激组的快速眼球运动(REM)期比例[13.4(7.3,17.9)%比8.2(2.9,15.3)%]、NREM 3期比例[0(0,5.5)%比6.5(0,34.8)%]、低通气次数[1.0(0,4.5)次比6.0(0.5,43.0)次]、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1.0(0,5.0)次比7.0(0.5,47.0)次]、AH[I 0.1(0,0.8)次/h比1.6(0.1,9.9)次/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8、-2.428、-2.498、-2.161、-2.088;P<0.05)。结论慢性应激会导致抑郁症患者睡眠微觉醒次数增加,NREM 3期比例减少;高强度负性应激更易导致REM期比例增加,NREM 3期比例减少;高应激强度可能降低抑郁症患者的A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慢性应激 睡眠结构 应激强度 应激性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