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痉挛康复体位结合头针及高压氧治疗卒中偏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艳君 邢军 +3 位作者 李永方 尹清波 史万英 杨柳 《河北中医》 2011年第6期883-885,共3页
偏瘫是卒中常见的功能障碍,常以痉挛、异常运动模式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现代康复医学以康复体位及促通技术改善运动功能障碍取得一定疗效。2009-05—2010-10,我们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抗痉挛康复体位结合头针及高压... 偏瘫是卒中常见的功能障碍,常以痉挛、异常运动模式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现代康复医学以康复体位及促通技术改善运动功能障碍取得一定疗效。2009-05—2010-10,我们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抗痉挛康复体位结合头针及高压氧治疗卒中偏瘫36例,并与抗痉挛康复体位结合高压氧治疗3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高压氧 卒中 偏瘫 康复
下载PDF
深层肌肉刺激结合Flexi-bar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腰肌耐力疼痛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立庄 赵保礼 +1 位作者 成瑜 孙利军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讨深层肌肉刺激结合Flexi-bar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患者腰肌耐力、疼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100例NLBP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取Flexi-bar... 目的:探讨深层肌肉刺激结合Flexi-bar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患者腰肌耐力、疼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100例NLBP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取Flexi-bar疗法结合深层肌肉刺激,连续干预2个月。统计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静态及动态腰肌耐力、腰部肌电信号、疼痛介质[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预后。结果:干预1个月后、2个月后观察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β-EP、5-H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2个月后观察组腰肌耐力、RMS高于对照组,M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2个月后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层肌肉刺激结合Flexi-bar疗法可有效减轻NLBP患者疼痛,提高腰肌耐力,恢复腰椎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下腰痛 Flexi-bar疗法 深层肌肉刺激 腰肌耐力 预后
下载PDF
运动疗法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翠华 刘素兰 +3 位作者 赵立峰 赵保礼 甄宇治 邢军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心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CHD心脏康复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运动组、联合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CHD常规治疗,运动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心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CHD心脏康复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运动组、联合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CHD常规治疗,运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联合组在运动组的基础上给予EECP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后观察三组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90例患者因无法完成治疗丢失3例,最终纳入87例(对照组30例、运动组28例、联合组29例)。三组治疗前性别、年龄、BMI、CHD危险因素、用药情况等基线资料以及6-MWD、LVEF、HAMA评分、HAMD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2周比较,联合组LVEF、HAMA评分、HAMD评分、SF-36评分优于运动组,联合组、运动组6-MWD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EECP可明显提升CHD患者的运动能力、心脏收缩功能,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增强型体外反搏 运动疗法 6 min步行距离 左室射血分数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络阻证临床疗效及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崔术 赵甫刚 +1 位作者 常丽静 杨洪娟 《河北中医》 2023年第8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络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5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络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脱落5例)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5例(脱落2例)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络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5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络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脱落5例)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5例(脱落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左心室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06%(58/63),心电图总有效率80.95%(51/63),对照组分别为83.08%(54/65)、64.62%(42/65),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各单项评分及总分、Hcy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主要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7.94%(5/63),对照组为15.38%(10/65),治疗组主要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无异常变化,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络阻证,能提高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降低Hcy水平,改善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稳定型 冠心病 中医药疗法 通心络胶囊 心室功能
下载PDF
髋部外侧疼痛之谜——臀肌肌腱病
5
作者 王卓婷 邢军 +2 位作者 张玲玲 张立宁 王雨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551-555,共5页
近年来,臀肌肌腱病被认为是髋关节外侧疼痛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尚未引起重视或经常被误诊。就臀肌肌腱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临床诊断试验、影像学检查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臀肌肌腱病 髋关节外侧疼痛 综述
下载PDF
调督通脑针法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9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邢军 常丽静 王艳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98-1299,共2页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平衡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0例中风平衡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督针法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内科和康复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平衡、神经损伤、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平衡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0例中风平衡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督针法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内科和康复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平衡、神经损伤、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观察改善情况,判断调督针法对中风平衡障碍的影响。结果:2组治疗对中风平衡、神经损伤、日常生活能力均有疗效,调督针法对中风平衡障碍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督针法防治中风平衡障碍有明显疗效,并优于其他普通针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风 平衡功能 调督通脑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鼠纤维化坏死MM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立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旨在观测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鼠灌服独活寄生汤后体内MMP-1含量变化,研究独活寄生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MP-1的影响。方法: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独活寄生汤组和扶他林组各12只。观察椎间... 目的:旨在观测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鼠灌服独活寄生汤后体内MMP-1含量变化,研究独活寄生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MP-1的影响。方法: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独活寄生汤组和扶他林组各12只。观察椎间盘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椎间盘局部及血清中MMP-1含量变化。结果:造模成功后,B组小鼠椎间盘局部组织和血浆中MMP-1含量较A组显著增加;灌胃扶他林和独活寄生汤后,C组小鼠椎间盘局部组织和血浆中MMP-1含量显著降低;D组小鼠椎间盘局部组织和血浆中MMP-1含量亦显著降低;C组与D组比较,C组小鼠椎间盘局部组织和血浆中MMP-1含量低于D组小鼠,表明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具疗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组织和纤维环组织中MMP-1表达增加,在椎间盘退变突出中发挥重要作用。独活寄生汤可有效调控MMP-1的表达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寄生汤 腰椎间盘突出 MMP-1
下载PDF
肌内效贴布在下肢运动伤防治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卓婷 左秀芹 +2 位作者 李圣节 邢军 张立宁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4-587,共4页
肌内效贴布疗法是将弹性治疗贴布贴于皮肤以协调肌肉功能、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在临床康复尤其是运动损伤的康复中应用广泛,具有消肿、镇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本体感觉、平衡功能及预防损伤的作用。本文就肌内效贴布在下肢运动损伤... 肌内效贴布疗法是将弹性治疗贴布贴于皮肤以协调肌肉功能、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在临床康复尤其是运动损伤的康复中应用广泛,具有消肿、镇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本体感觉、平衡功能及预防损伤的作用。本文就肌内效贴布在下肢运动损伤防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康复 下肢运动损伤 疼痛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初产妇分娩后血清MMP-1、OPN、CTGF水平变化及其预测效能 被引量:9
9
作者 徐静 王旭 +2 位作者 房桂英 刘彬 魏旭静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37-41,共5页
目的观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初产妇分娩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骨桥蛋白(OP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对初产妇产后PFD的预测效能。方法初产妇产后发生PFD的患者71例,记为PFD组。其中子宫脱垂者31例... 目的观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初产妇分娩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骨桥蛋白(OP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对初产妇产后PFD的预测效能。方法初产妇产后发生PFD的患者71例,记为PFD组。其中子宫脱垂者31例、压力性尿失禁者40例,分别采用MRI分度标准对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分度。另选择同期产后复查无PFD的初产妇10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MP-1、OPN、CTGF水平。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并赋值,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初产妇产后发生PF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MP-1、OPN、CTGF水平对初产妇产后发生PFD的预测效能。结果PFD组患者血清MMP-1、OPN、CT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子宫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Ⅲ度患者血清MMP-1、OPN、CTGF水平均高于Ⅱ度和Ⅰ度患者(P均<0.05),子宫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Ⅱ度血清MMP-1、OPN、CTGF水平均高于Ⅰ度患者(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MP-1水平(OR=1.956,95%CI:1.742~2.035)、血清OPN水平(OR=2.015,95%CI:1.806~2.291)、血清CTGF水平(OR=2.139,95%CI:1.929~2.390)是初产妇产后发生PFD的影响因素(P均<0.01)。血清MMP-1水平预测初产妇产后发生PFD的AUC为0.771,取截断值为7.15μg/L时,血清MMP-1水平预测初产妇产后发生PFD的灵敏度为73.24%、特异度为76.19%。血清OPN水平预测初产妇产后发生PFD的AUC为0.747,取截断值为5.33 mg/L时,血清OPN水平预测初产妇产后发生PFD的灵敏度为70.42%、特异度为79.05%。血清CTGF水平预测初产妇产后发生PFD的AUC为0.819,取截断值为52.09μg/L时,血清CTGF水平预测初产妇产后发生PFD的灵敏度为74.65%、特异度为84.76%。取血清MMP-1水平截断值为7.15μg/L、OPN水平截断值为5.33 mg/L、CTGF水平截断值为52.09μg/L时,血清MMP-1、OPN、CTGF联合预测初产妇产后发生PFD的灵敏度为91.55%、特异度为93.33%。结论初产妇产后PFD患者血清MMP-1、OPN、CTGF水平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血清MMP-1、OPN、CTGF水平是初产妇产后发生PFD的影响因素;检测血清MMP-1、OPN、CTGF可用于初产妇产后PFD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1 骨桥蛋白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盆底功能障碍 子宫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下载PDF
FABP4对小鼠心室肌细胞收缩功能及钙瞬变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翠华 王炜 +3 位作者 刘刚 姜璇 尹亚娟 郑明奇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5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对小鼠心室肌细胞收缩功能及钙瞬变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的C57BL/6小鼠76只,利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获得单一心室肌细胞。将心室肌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加入1.8 mmol/L Ca2+T... 目的观察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对小鼠心室肌细胞收缩功能及钙瞬变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的C57BL/6小鼠76只,利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获得单一心室肌细胞。将心室肌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加入1.8 mmol/L Ca2+Tyrode'ssolution,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0.05、0.5、5、50 nmol/L FABP4,孵育10 min。采用IonOptix单细胞动力检测系统测量细胞的收缩功能[收缩幅度(ΔSL%)、收缩最大速率(Maxdv/dt)及收缩最大速率时间(TimeofMaxdv/dt)],钙成像技术测量细胞钙瞬变的动力学变化[钙瞬变幅度(ΔF/F0)和钙回收速率(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加入不同浓度FABP4的观察组细胞ΔSL%均降低,以加入50 nmol/L FABP4的观察组细胞降低最明显(P均<0.05);除加入0.05 nmol/L FABP4外,其余加入不同浓度FABP4的观察组细胞Maxdv/dt均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仅加入50 nmol/L FABP4的观察组细胞TimeofMax dv/dt降低(P<0.05),加入其他浓度FABP4的观察组细胞TimeofMaxdv/dt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加入5、50 nmol/L FABP4的观察组细胞ΔF/F0均降低(P均<0.05),加入不同浓度FABP4的观察组细胞τ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FABP4可通过降低细胞收缩速率而减少小鼠心室肌细胞的收缩幅度,但对钙瞬变的抑制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BP4 心肌细胞 钙瞬变 收缩幅度 兴奋—收缩耦联 小鼠
下载PDF
体外反搏联合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疗效
11
作者 王志伟 薄倩澜 +4 位作者 王亚辉 魏子斌 韩燕芬 鲍军强 孔祥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5174-5177,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ECP)联合丁苯酞(NBP)治疗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及患侧肢体的康复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ECP)联合丁苯酞(NBP)治疗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及患侧肢体的康复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ECP治疗,共治疗5 w,两组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检查。结果治疗后,两组HAMA、HAMD、NIHSS评分及MEP、CMCT检查结果均较前有一定程度改善,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改善幅度显著(均P<0.05)。结论ECP联合NBP治疗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效果明显,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丁苯酞 颅内大动脉闭塞 神经功能缺损 心理障碍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腹针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心理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70
12
作者 王亚辉 郝淑芹 +2 位作者 常丽静 赵保礼 邢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7-580,共4页
目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观察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腹针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心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同时配合患侧肢体的早期康复功能训... 目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观察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腹针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心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同时配合患侧肢体的早期康复功能训练,为期1个月。观察1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腹针治疗,针刺气海、关元、天枢、大横、滑肉门、外陵、"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留针期间不进行患侧肢体活动,留针20min;观察2组在观察1组治疗的基础上,于腹针留针期间配合进行上肢自主运动,均每天1次,10d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d,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进行疗效观察。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FMA、HAMA、HAMD及CSS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均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治疗后FMA、HAMA、HAMD及C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2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优于观察1组(均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腹针治疗可提高运动功能及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腹针的基础上另予早期康复训练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理障碍 腹针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亚辉 郝淑芹 +3 位作者 常丽静 董颖辉 张德亮 邢军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1-473,共3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均给予传统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均给予传统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抑郁状况、焦虑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HAMD、HAMA及BI评分分别为(56.33±3.01)分、(11.80±1.60)分、(11.20±1.92)分、(64.20±3.50)分,对照组则分别为(47.16±3.43)分、(12.80±2.50)分、(13.40±1.67)分、(58.20±2.86)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疗效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缓解其抑郁及焦虑情绪,改善其ADL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心理障碍
原文传递
舌针、项针联合小组构音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赵甫刚 邢军 +3 位作者 王亚辉 张立庄 邸小敏 常丽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观察舌针、项针配合小组构音障碍康复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探索构音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80例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项针配合小组构音障碍训练,观... 目的:观察舌针、项针配合小组构音障碍康复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探索构音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80例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项针配合小组构音障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舌针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持续2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构音障碍综合性评价量表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分级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构音障碍综合性评价量表总积分及分项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除颌位置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分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34/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针、项针配合小组构音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构音障碍 舌针 项针 小组构音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路径管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邢军 王艳君 +3 位作者 王亚辉 常丽静 张德亮 王惠君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0-431,共2页
目的 观察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路径管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Bobath等神经促通康复技术为主的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 目的 观察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路径管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Bobath等神经促通康复技术为主的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路径管理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MA、HAMD、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后FMA、BI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4周后FMA[(65.37 ±5.28)分]、BI[(69.22 ±7.05)分]优于对照组FMA[(47.16 ±4.92)分]、BI[(55.67±6.21)分](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15.72±9.86)分]比较,治疗组HAMD[(9.25 ±3.76)分]评分显著较低(P<0.05).结论 在传统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路径管理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效缓解其抑郁情绪,改善ADL能力,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运动功能 康复路径 脑卒中后抑郁
原文传递
构音小组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常丽静 王亚辉 +2 位作者 邢军 张立庄 赵甫刚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2-796,共5页
目的观察构音小组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因不能按时完成疗程而... 目的观察构音小组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因不能按时完成疗程而剔除,对照组中有2例因并发心血管疾病而转科治疗,最终纳入本研究病例84例,其中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2组患者均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以单纯一对一方式训练,每日2次,每次30 min,共60 min,每周治疗6 d,持续4周;观察组在每日上午进行一对一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每日下午进行构音小组综合康复训练,每次30 min,每周治疗6 d,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构音障碍综合性评价和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构音障碍综合性评价量表分项积分均低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8项分项积分中,观察组除颌位置积分[(3.15±0.85)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其余7项分项积分[呼吸(1.02±1.03)分、唇的运动(2.04±1.25)分、反射(1.02±0.74)分、软腭运动(1.00±0.88)分、喉运动(1.30±1.23)分、舌运动(2.36±1.30)分、言语(2.23±1.3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呼吸(1.99±0.91)分、唇的运动(4.14±1.91)分、反射(2.08±1.29)分、软腭运动(1.79±1.45)分、喉运动(3.22±1.64)分、舌运动(5.31±2.62)分、言语(3.88±1.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HOQOL-100量表的各指标评分[生理领域(68.51±4.32)分、心理领域(67.53±4.52)分、环境领域(68.86±5.22)分、社会领域(50.36±4.6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生理领域(41.22±3.90)分、心理领域(48.66±5.00)分、环境领域(43.63±4.60)分、社会领域(43.92±4.10)分],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音小组综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言语功能,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脑卒中 构音障碍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腹针联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睡眠障碍及心理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亚辉 郝淑芹 +2 位作者 赵保礼 常丽静 邢军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95-696,共2页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颈部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引起以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目前针对颈性眩晕患者颈部疼痛不适以及头晕症状研究较多,而对患者睡眠障碍以及焦虑、抑郁心理关注相对较少...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颈部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引起以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目前针对颈性眩晕患者颈部疼痛不适以及头晕症状研究较多,而对患者睡眠障碍以及焦虑、抑郁心理关注相对较少。基于此,本研究联合采用腹针及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并观察对其睡眠障碍以及焦虑、抑郁症状的治疗作用,发现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联合推拿手法 颈性眩晕患者 治疗方法 心理障碍
原文传递
早期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 被引量:25
18
作者 邢军 王艳君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94-109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与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按1:1分成早期作业疗法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和康复的... 目的探讨早期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与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按1:1分成早期作业疗法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和康复的常规治疗。早期作业疗法组另给予功能性的作业治疗,个人日常生活活动,辅助具及职业活动等作业康复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抑郁情绪严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早期作业疗法组(5例/40例)脑卒中后抑郁情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例/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22,P〈0.05);早期作业疗法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10.98±3.66)分]低于对照组[(17.70±3.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30,P〈0.05);早期作业疗法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58.17±25.82)分]高于对照组[(45.33±25.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30,P〈0.05)。结论早期作业治疗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同时,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障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作业治疗 早期
原文传递
颈硬膜外穿刺深度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保礼 王晔博 +3 位作者 周晓伟 邢军 张立庄 王亚辉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颈椎硬膜外腔穿刺深度与穿刺部位、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对70例颈椎病住院患者不同穿刺部位所作的硬膜外腔穿刺深度与其体质量、身高及体质量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节段穿刺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分析颈椎硬膜外腔穿刺深度与穿刺部位、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对70例颈椎病住院患者不同穿刺部位所作的硬膜外腔穿刺深度与其体质量、身高及体质量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节段穿刺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节段不同性别之间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身高及体质量指数与穿刺深度之间有抛物线形的线性关系。结论:体质量、身高及体质量指数与穿刺深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对指导临床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硬膜外腔穿刺 深度 体质量 身高 体质量指数
原文传递
调督通脑法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邢军 常丽静 王艳君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11期981-983,共3页
目的:评价调督通脑法针刺对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45例,均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传统体针治疗,治疗... 目的:评价调督通脑法针刺对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45例,均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传统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调督通脑法针刺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估患者抑郁程度;采用中国脑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scale, C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 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结果治疗后,治疗组 CSS 评分[(11.38±3.94)分比(15.16±4.52)分,t=4.229]、HAMD 评分[(6.25±3.76)分比(9.32±5.06)分,t=3.267]均低于对照组(P<0.01), BI 指数评分[(69.22±7.05)分比(55.67±6.21)分,t=9.675]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愈显率为62.2%(28/45),对照组为33.3%(15/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3,P=0.011)。结论调督通脑法针刺可有效防治中风后抑郁,疗效优于其他传统体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中风后遗症 针刺疗法 康复 调督通脑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