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2种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鲁健 任栋 王鹏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比较2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收集8对完整的成人防腐下肢标本依照预先设计的方法制作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模型,将8对骨骼标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A1、A2)、B(B1、B2)组,A组采... 目的比较2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收集8对完整的成人防腐下肢标本依照预先设计的方法制作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模型,将8对骨骼标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A1、A2)、B(B1、B2)组,A组采用3枚"竹筏式"拉力螺钉(3.5mm)结合高尔夫接骨板固定,B组采用3.5mm胫骨外侧解剖锁定"L"型钢板固定。采用直径1.5cm的钢球作为施压模具对A1、B1组进行局部垂直加载力学试验,记录塌陷骨折块垂直位移2mm时的载荷;采用同一防腐尸标本的股骨远端对A2、B2组进行垂直加载力学试验,记录载荷为400、800、1 200、1 600N时劈裂骨块的垂直位移以及最大失效载荷。结果在塌陷骨块位移到达2mm时,A1、B1组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载荷为400、800、1 200N下,A2、B2组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载荷为1 600 N下,A2组劈裂骨块的垂直位移为(0.955±0.099)mm,B2组为(1.139±0.125)m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劈裂骨块移位达到2 mm时的失效载荷:A2组为(3 164.000±76.315)N,B2组为(2 853.000±98.297)N,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竹筏式"拉力螺钉辅以高尔夫接骨板固定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经过力学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支撑关节面和抗轴向压缩能力,较外侧解剖锁定"L"型钢板固定更具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脊柱Denis B型骨折行单节段与双节段融合后生物力学强度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苏云山 任栋 王鹏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48-754,共7页
目的比较脊柱DenisB型骨折行单节段与双节段融合后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选取因脊柱DenisB型骨折而行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阜前路双节段融合和行前路单节段融合患者各1例,两例均为L1椎体爆裂性骨折的女性患者,年龄为45岁和41岁,Fran... 目的比较脊柱DenisB型骨折行单节段与双节段融合后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选取因脊柱DenisB型骨折而行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阜前路双节段融合和行前路单节段融合患者各1例,两例均为L1椎体爆裂性骨折的女性患者,年龄为45岁和41岁,Frankel分级分别为B级和C级。术后1年患者均达到影像学椎间融合标准。收集2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的CT数据,包括行单节段融合患者取及未取椎弓根螺钉的CT数据,行双节段融合患者未取出螺钉的CT数据;将此三组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建立T11-L2三维模型。建模后,将模型再次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设定边界条件并施以260N的轴向压力及10Nm扭矩,模拟椎体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右旋运动,观察三个模型在上述六个运动方向上的脊柱运动平均位移以及椎间融合后T11-12椎间盘的应力分布云图,并比较椎间盘的平均VonMises应力。结果双节段融合与单节段融合未取内固定组脊柱活动平均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节段融合取内固定组在上述六个运动方向上均明显高于双节段融合和单节段融合未取内固定组。在上述六个运动方向T11-12椎间盘平均VonMises应力,双节段融合大于单节段融合取和未取内固定组,单节段融合未取内固定组大于取内固定组。结论单节段融合手术在椎问融合满意的前提下,取出后路椎弓根螺钉可提高脊柱活动度,减少椎间盘应力,延缓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金霖 王艺(综述) +1 位作者 侯志勇 李衡(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471-1475,共5页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远1~2cm 至肱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骨折,发生率占所有骨折的4%~5%[1],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例数逐渐增多。对于大多数轻微移位或无移位的骨折,非手术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远1~2cm 至肱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骨折,发生率占所有骨折的4%~5%[1],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例数逐渐增多。对于大多数轻微移位或无移位的骨折,非手术治疗即可获得较高的骨折愈合率和良好的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髓内插钉术 锁定钢板 综述文献
下载PDF
人体髋臼前后壁骨硬度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国彬 殷兵 +6 位作者 王建朝 李升 张晓娟 吴卫卫 胡祖圣 刘雅克 张英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9期708-711,共4页
背景:髋臼骨折的基础研究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关注于髋臼骨硬度分布特征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人体髋臼前壁和后壁骨显微维氏硬度(HV)的分布特征。方法:三具新鲜冰冻尸体标本首先行骨密度扫描,排除骨质疏松,取出全部左侧... 背景:髋臼骨折的基础研究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关注于髋臼骨硬度分布特征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人体髋臼前壁和后壁骨显微维氏硬度(HV)的分布特征。方法:三具新鲜冰冻尸体标本首先行骨密度扫描,排除骨质疏松,取出全部左侧髋臼前壁和后壁,充分剔除软组织。模拟人体站立位,使用微型台锯及高精慢速锯分别将髋臼前后壁分成4等份,每份进行均分切割,将骨骼制成厚3 mm的骨组织切片,固定在载玻片上并进行标记。用碳化硅粒依次为800、1000、1200、2000、4000目砂纸打磨标本。应用显微维氏硬度仪(50 g力加载50 s,维持12 s)测试标本皮质骨和松质骨不同区域的硬度值。结果:三具标本髋臼前壁骨总体平均骨硬度为(31.15±4.94)HV,其中标本1为(30.61±6.05)HV,标本2为(30.87±4.14)HV,标本3为(31.97±4.67)HV,三具标本之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735)。髋臼后壁骨总体平均骨硬度为(29.93±4.64)HV,其中标本1为(28.09±4.76)HV,标本2为(30.53±4.48)HV,标本3为(31.19±4.38)HV,三具标本之间比较,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157)。结论:本研究系统测定了髋臼前壁和后壁的骨硬度分布特征,髋臼前壁与后壁骨硬度值无显著差异。这对于3D打印梯度弹性模量髋臼假体,临床内固定器械设计及后续的生物力学性能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后壁 前壁 骨硬度 骨折
下载PDF
创伤骨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英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2,共4页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电子、机械、物理等相关领域的共同进步。本文回顾了创伤骨科的大数据、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内植物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就智能微创、新型材料、三维打印技术、骨折复位手术辅助机器人、数字骨科等方面,展望创伤骨...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电子、机械、物理等相关领域的共同进步。本文回顾了创伤骨科的大数据、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内植物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就智能微创、新型材料、三维打印技术、骨折复位手术辅助机器人、数字骨科等方面,展望创伤骨科诊疗技术的发展趋势。跟踪学科前沿,不断汲取国内外先进的创伤骨科治疗理念和先进技术,可进一步提升我国创伤骨科的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学 数据库 新理论 新技术 新内植物
原文传递
提高椎弓根置钉准确率的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家良(综述) 侯志勇(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94-496,共3页
自20世纪50年代,Boucher等提出椎弓根螺钉并由Roy-Camille等进行推广后,使得胸腰椎骨折等脊柱疾病患者的治疗有了新方法.随着椎弓根钉的广泛应用,其造成的医源性损伤逐渐被大家认识,并促使医学界应用C型臂辅助透视、CT导航等多种手段来... 自20世纪50年代,Boucher等提出椎弓根螺钉并由Roy-Camille等进行推广后,使得胸腰椎骨折等脊柱疾病患者的治疗有了新方法.随着椎弓根钉的广泛应用,其造成的医源性损伤逐渐被大家认识,并促使医学界应用C型臂辅助透视、CT导航等多种手段来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如术后X线、CT来验证手术置钉的准确性,而如何提高术中置钉的准确性,一直是医学界争论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钉 综述文献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浩 苗德超(综述) +1 位作者 吴昊天 李增炎(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90-493,共4页
下胫腓联合分离是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常见并发损伤,在所有的踝关节骨折中约占10%,在需要手术的踝关节骨折中约占25%.非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易发生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功能丧失等后遗症.手术固定是当前治疗下胫腓联合分... 下胫腓联合分离是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常见并发损伤,在所有的踝关节骨折中约占10%,在需要手术的踝关节骨折中约占25%.非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易发生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功能丧失等后遗症.手术固定是当前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有效治疗方式.但现在手术固定方式多种多样,对下胫腓联合分离最好的固定方式一直备受关注.现就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诊断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甲状旁腺素(1-34)对卵巢切除大鼠腰椎间盘退变MMP-1及MMP-1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骆阳 齐璨 +2 位作者 罗鹏远 梁少博 李舒扬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29-33,38,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34)对卵巢切除(ovariectomy,OVX)大鼠腰椎间盘退变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及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 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34)对卵巢切除(ovariectomy,OVX)大鼠腰椎间盘退变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及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 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卵巢切除(OVX)组及卵巢切除+PTH(1-34)(OVX+PTH)组各10只。OVX组及OVX+PTH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12周,OVX+PTH组大鼠给予皮下注射PTH(1-34)30μg·kg-1·d-1。连续用药12周后,处死大鼠并收集标本。对L3椎体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测,对L4~5椎间盘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卵巢切除术后24周,OVX组椎体BMD显著低于Sham组,OVX+PTH组椎体BMD显著高于Sham组和OVX组。OVX组MMP-1及MMP-13显著高于Sham组(P<0.05),OVX+PTH组MMP-1显著低于OVX组(P<0.05),而MMP-13与OV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PTH(1-34)可有效抑制卵巢切除大鼠退变椎间盘中MMP-1及MMP-1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甲状旁腺素 大鼠
下载PDF
甲状旁腺素(1-34)对卵巢切除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Ⅰ型胶原及Ⅹ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骆阳 齐璨 +1 位作者 罗鹏远 梁少博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34)对卵巢切除(ovariectomy,OVX)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Ⅰ型胶原及Ⅹ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及卵巢切除+甲状旁腺素(1-34...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34)对卵巢切除(ovariectomy,OVX)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Ⅰ型胶原及Ⅹ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及卵巢切除+甲状旁腺素(1-34)组(OVX+PTH)。OVX组及OVX+PTH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12周,OVX+PTH组大鼠给予皮下注射PTH(1-34)(30μg·kg-1·d-1)。连续用药12周后,处死大鼠并收集标本。各组大鼠软骨终板行van Gieson染色及组织学观察,Ⅰ型胶原及Ⅹ型胶原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软骨终板经van Gieson染色显示,Sham组软骨终板形态正常,而OVX组软骨终板内可见大量骨样组织形成,并且在骨样组织中可见髓腔形成及血细胞的出现,OVX+PTH组软骨终板内可见少量骨样组织形成及少量髓腔出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OVX组软骨终板内Ⅰ型胶原及Ⅹ型胶原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P<0.05),而OVX+PTH组Ⅰ型胶原及Ⅹ型胶原表达显著低于OVX组(P<0.05)。结论皮下注射甲状旁腺素(1-34)可有效抑制OVX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Ⅰ型胶原及Ⅹ型胶原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软骨终板 胶原Ⅰ型 胶原Ⅹ型 甲状旁腺素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中度脊髓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
10
作者 赵昌平 任栋 +2 位作者 焦振清 李增炎 吴昊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890-894,共5页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体内转染对中度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只成年SD中度脊髓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Ad-LacZ组、Ad-GDNF组.Ad-Lac...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体内转染对中度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只成年SD中度脊髓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Ad-LacZ组、Ad-GDNF组.Ad-LacZ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立即于损伤处注射Ad-LacZ(1×109pfu/mL)2 μL,Ad-GDNF组注射Ad-GDNF(1×109pfu/mL)2 μL,手术对照组不进行注射.术后检测各组GDNF表达量并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术后4周比较各组有效组织保留率.结果 术后Ad-GDNF组GDNF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2组.术后第2周为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Ad-GDNF组恢复速度最快(P<0.05).术后4周手术对照组、Ad-GDNF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Ad-GDNF组比单纯损伤组及Ad-LacZ组组织破坏程度小,有效组织保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GDNF可以有效地加速中度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类 治疗 大鼠
下载PDF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许国强 柴明祥 +1 位作者 闫金成 吴希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10-113,共4页
据文献^([1-2])报道,儿童上肢骨折7%~9%发生在肘部,其中肱骨髁上骨折占肘部骨折的60%~80%,多发于4~7岁儿童。可见这种损伤发生率较高,如果处理不当,易遗留肘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3])。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病机制... 据文献^([1-2])报道,儿童上肢骨折7%~9%发生在肘部,其中肱骨髁上骨折占肘部骨折的60%~80%,多发于4~7岁儿童。可见这种损伤发生率较高,如果处理不当,易遗留肘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3])。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并发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儿童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改良高尔夫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A2型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国全 顾聚源 +3 位作者 贾杰 国春花 王鹏程 任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769-771,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高尔夫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A2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肱骨远端A2型骨折患者12例,术中采用肱骨后侧入路,劈开肱三头肌显露骨折端,根据骨折特点选取合适长度的改良高尔夫接骨板,骨折断端复位后将接骨板改良端置于肱...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高尔夫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A2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肱骨远端A2型骨折患者12例,术中采用肱骨后侧入路,劈开肱三头肌显露骨折端,根据骨折特点选取合适长度的改良高尔夫接骨板,骨折断端复位后将接骨板改良端置于肱骨远端后外侧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12.6个月。所有骨折一期愈合良好,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改良高尔夫接骨板是治疗肱骨远端A2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内固定器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椎间盘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邹岩 任栋(综述) 王鹏程(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475-1479,共5页
胸腰段脊柱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损伤。临床医师常根据脊柱稳定性及神经损伤情况选择治疗方案,但是在评估脊柱稳定性的过程中,多以骨折类型及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的完整性为依据,较少关注椎... 胸腰段脊柱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损伤。临床医师常根据脊柱稳定性及神经损伤情况选择治疗方案,但是在评估脊柱稳定性的过程中,多以骨折类型及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的完整性为依据,较少关注椎间盘损伤。Schnee等[1]认为椎管占位超过40%、椎体高度丢失40%以上或后凸畸形超过15°者应采取前路手术,而无神经损伤和轻度畸形的患者可考虑后路手术,未将椎间盘损伤纳入评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椎间盘 综述文献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盆环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猛(综述) 任栋 王鹏程(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361-1364,共4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由骨量减少、骨骼微结构发生破坏导致骨骼脆弱而易发生骨折的疾病[1]。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主要为髋部骨折、椎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和胫骨平台骨折。骨质疏松性...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由骨量减少、骨骼微结构发生破坏导致骨骼脆弱而易发生骨折的疾病[1]。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主要为髋部骨折、椎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和胫骨平台骨折。骨质疏松性骨盆环骨折比较少见,根据受伤时所受外力的大小可分为高能量骨折和低能量骨折。因其常不伴有韧带结构损伤,其治疗方式与正常人骨盆环骨折有很大区别。现对骨质疏松性骨盆环骨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盆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打压成形植骨治疗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席澍 张纯朴 +3 位作者 张英泽 张立元 张志国 邢文钊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812-814,共3页
目的探索优化植骨新方法,研究打压成形植骨治疗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按照骨缺损的三维解剖形态制备打压成形模具。将髂骨碎骨颗粒与组织生物胶混合,装入模具打压成形。将打压成形的段状骨植入骨缺损处,行内固定。结果打压成形模具... 目的探索优化植骨新方法,研究打压成形植骨治疗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按照骨缺损的三维解剖形态制备打压成形模具。将髂骨碎骨颗粒与组织生物胶混合,装入模具打压成形。将打压成形的段状骨植入骨缺损处,行内固定。结果打压成形模具可将碎骨颗粒打压成带腔管的管状骨,解剖形态与骨缺损一致。将制成的大段管状结构骨植于山羊股骨缺损处观察8周,植骨与股骨断端皮质连续,骨髓腔通畅。结论利用打压成形模具可将碎骨颗粒打压成解剖形态与骨缺损一致的带管腔的管状骨,优化了植骨方法,为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骼移植术 山羊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单节段融合固定新型器械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鹏程 白晓东 +3 位作者 芦重尧 王鹏程 张英泽 宋朝晖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479-1480,共2页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脊柱骨折常见的一种类型,既往报道其发生率约为18.23%[1]。当今对于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有游离骨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引起相应神经症状的患者,治疗方式主要是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撑开复位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地恢复椎...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脊柱骨折常见的一种类型,既往报道其发生率约为18.23%[1]。当今对于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有游离骨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引起相应神经症状的患者,治疗方式主要是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撑开复位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地恢复椎体的高度,解除椎管内压迫。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优点主要有:①手术入路简单,不涉及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②手术往往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2]。椎弓根螺钉固定依靠后纵韧带的“张力带结构”将突入椎管内的游离骨折块进行复位,故对于后方“张力带结构”损伤的患者可能不能够很好地解决骨块复位问题,甚至在复位后还会加重神经症状[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骨折 胸腰椎 前路融合固定 微创
下载PDF
2010年至2011年京津唐地区多中心成人股骨干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涛 王海立 +10 位作者 朱燕宾 陈伟 张英泽 马信龙 韩鸿宾 周君琳 部文茜 王仁贵 耿进朝 杜继晨 彭如臣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京津唐(北京、天津、唐山)地区成人股骨干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股骨干骨折的地区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A组)、天津(B组)及唐山地区(C组)8家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所诊治的所有成人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京津唐(北京、天津、唐山)地区成人股骨干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股骨干骨折的地区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A组)、天津(B组)及唐山地区(C组)8家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所诊治的所有成人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AO分型等数据,总结京津唐地区成人股骨干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比分析3组的数据。结果共收治1455例成人股骨干骨折患者,占同期成人股骨骨折的17.13%(1455/8495),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2.72%(1455/53462)。男女比为3.77: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16。45岁(64.47%),高发骨折类型为32.A型(49.28%)。A组、B组和C组成人股骨干骨折分别为88、235和1132例。3组骨折高发年龄段均为16—45岁(A组占59.09%,B组占51.49%,C组占67.58%)。C组患者男女比(4.93:1)显著高于A组(2.52:1)和B组(1.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高发骨折类型为均32.A型,A组32.A型骨折构成比(71.59%)显著高于B组(52.34%)和C组(46.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京津唐地区成人股骨干骨折占同期成人股骨骨折的17.13%,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2.7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青年患者比例最高,32.A型骨折最常见。京津唐地区成人股骨干骨折患者存在地区差异,唐山地区男女比最高,北京地区32-A型骨折构成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流行病学 成年人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人体下颈椎显微骨硬度体外测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晓娟 李升 +4 位作者 王建朝 殷兵 刘雅克 付蕾 张英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讨人体下颈椎C3~C7椎骨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分别为62岁男性(标本A)、45岁女性(标本B)、58岁男性(标本C),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取其下颈椎C3~C7段脊柱,剔除附着软组织.每个椎骨... 目的探讨人体下颈椎C3~C7椎骨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分别为62岁男性(标本A)、45岁女性(标本B)、58岁男性(标本C),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取其下颈椎C3~C7段脊柱,剔除附着软组织.每个椎骨分为椎体区和附件区两部分,使用高精慢速锯分别经椎体中部垂直于椎体上下终板、右侧椎弓根长轴、左侧上下关节突长轴切割3 mm厚骨切片各1片,并用砂纸打磨,15块椎骨共制成45片骨切片.应用维氏显微硬度测量仪测量骨组织切片不同区域皮质骨和松质骨的显微硬度值,每一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显微骨硬度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硬度值.结果15块椎骨共计获得825个有效显微骨硬度测量值.C3~C7总体骨硬度值为11.10~47.80 HV,其中皮质骨为(26.04±4.84)HV、松质骨为(22.92±4.78)HV.椎体区皮质骨硬度值为(25.46±4.86)HV、松质骨硬度值为(21.10±4.97)HV,附件区皮质骨硬度值为(26.50±4.78)HV、松质骨硬度值为(24.75±3.80)HV,附件区高于椎体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0、4.978,P值均<0.05).3具尸体标本各自的下颈椎在不同部位的骨显微硬度值不同,但椎体区的皮质骨与松质骨骨硬度值均低于附件标本的皮质骨与松质骨骨硬度,其中松质骨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4.316、tB=2.364、tC=2.107,P值均<0.05);而皮质骨中,仅标本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8,P<0.05).C3~C7各椎骨不同部位的硬度值分布规律与总体一致:椎体区的骨硬度值均低于附件区;其中C3、C5、C6、C7松质骨的骨硬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附件分区中,上关节突皮质骨骨硬度低于椎弓根、椎板、横突、下关节突皮质骨骨硬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90,P<0.05);椎体分区中,下终板皮质骨骨硬度高于上终板和外周终板皮质骨骨硬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365,P<0.05).结论下颈椎椎骨不同部位、不同区域的骨显微硬度存在差异,附件区的皮质骨/松质骨骨硬度分别高于椎体区的皮质骨/松质骨骨硬度.该分布规律是人体活动过程中适应应力应变的生理改变,可以为三维有限元分析、3D打印及术前模拟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下颈椎 维氏硬度 显微硬度 生物力学 硬度试验
原文传递
三维有限元在骨盆创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畔 张英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038-1040,共3页
对骨盆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骨盆创伤手术治疗效果.实体生物力学研究中尸体骨盆标本不易获得且难以收集或制作足够多的标本,易导致因样本量的不足而使实体生物力学实验结果产生较大误差;同时,实体生物力学实验无法测量骨骼内部... 对骨盆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骨盆创伤手术治疗效果.实体生物力学研究中尸体骨盆标本不易获得且难以收集或制作足够多的标本,易导致因样本量的不足而使实体生物力学实验结果产生较大误差;同时,实体生物力学实验无法测量骨骼内部生物力学特征,这些使得骨盆生物力学研究亟需新的手段来进一步提高.有限元分析法通过是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基本思想,利用多形态网格来分割各个区域,并根据需要布置所需节点,对各种复杂物体结构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同时有限元方法能够了解模型各部位受力时其内部应力和应变改变[1-2].这些使有限元在生物力学研究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使其成为骨盆生物力学有效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骨盆创伤 生物力学特征 应用 力学研究 生物力学实验 有限元分析法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创伤性凝血病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0
作者 沈哲源 田书委 +3 位作者 孔宇 郭少石 邓莹莹 彭阿钦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7-384,共8页
创伤性凝血病(TIC)指创伤后由于大出血和组织损伤而激活凝血、纤溶和抗凝途径,出现的急性凝血功能紊乱。TIC由创伤后低体温、酸中毒、血液稀释、组织灌注不足、组织损伤等原因所导致。诊断TIC主要依靠传统的凝血功能分析及血栓弹力图... 创伤性凝血病(TIC)指创伤后由于大出血和组织损伤而激活凝血、纤溶和抗凝途径,出现的急性凝血功能紊乱。TIC由创伤后低体温、酸中毒、血液稀释、组织灌注不足、组织损伤等原因所导致。诊断TIC主要依靠传统的凝血功能分析及血栓弹力图(TEG)。目前,治疗TIC的关键是迅速止血。按合适比例输注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及时输注血小板和促凝物质来稳定血压及重建凝血机制是治疗的基本步骤。笔者总结近年有关TIC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案的最新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凝固障碍 创伤和损伤 病理学 生理学 诊断与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