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余华 李少星 +1 位作者 赵长义 闫金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SCD 2013年第43期7571-7580,共10页
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骨与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关于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有限元分析,国内外少见关于此类的报道。目的:建立踝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制作胫骨远端关节面不同面积的缺损,并模拟在不同位相下胫骨远端... 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骨与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关于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有限元分析,国内外少见关于此类的报道。目的:建立踝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制作胫骨远端关节面不同面积的缺损,并模拟在不同位相下胫骨远端关节面发生形变、位移情况,预测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的最大允许程度和探讨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力学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对1名正常成年男性踝关节的多排螺旋CT扫描,获得连续断层图片,导入Mimics医学建模软件生成实体模型后,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3.0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赋值生成有限元模型。约束边界条件,模拟踝关节远端轴向受力,得出在不同位相下胫骨远端关节面有限元模型上的应力分布与位移结果。结果与结论:建立人体踝关节有限元模型总单元数为157 990,总节点数为193 801。3个位相,都是随着胫骨远端缺损面积的增大,接触面积逐渐减小,尤其是跖屈位在缺损直径13 mm的面积时,变化最为明显;3个位相的接触面积,在中立位接触面积最大;在中立位和背屈位都是随着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面积的增大,应力峰值逐渐增大,都是在11-13 mm以后应力峰值明显增大;在中立位和背屈10°位,主要集中在后内和后外象限;在跖屈10°位,变化比较复杂,在11-13 mm,随着缺损面积的增大应力峰值变化明显增大,到13 mm应力峰值达到最大值。所以,胫骨远端关节面的最大缺损直径可认为是11-13 mm。胫骨远端关节软骨及骨床缺损直径超过11-13 mm的圆面积,关节功能将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踝关节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8
2
作者 曹俊明 雷涛 +5 位作者 申勇 丁文元 张为 杨大龙 刘法敬 康立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9-615,共7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12年3月,收治单节段腹侧压迫致胸椎管狭窄症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33~69岁,平均53.5岁。病程1~18个月...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12年3月,收治单节段腹侧压迫致胸椎管狭窄症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33~69岁,平均53.5岁。病程1~18个月,平均6.7个月。椎间盘突出部位:T7/81例,T8/94例,T9/109例, T10/118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11例,D级6例。所有患者均行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采用Otani等评分系统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并计算临床优良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2.5~5h,平均3.2h,出血量400~1800ml,平均800ml。2例患者术后即刻有短暂脊髓功能障碍加重,经及时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消肿、营养神经等治疗,分别于术后8h及24h开始逐渐恢复,其余20例患者术后即刻脊髓功能较术前恢复。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40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6例,E级13例。根据Otani等分级标准,优1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6.36%。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操作安全,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管狭窄 骨化 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不同骨密度防腐标本椎体成形术后生物力学及渗漏率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士昭 齐向北 +2 位作者 李鸿翥 王大鹏 马新喆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4-276,共3页
目的探讨骨密度对防腐标本椎体成形术后生物力学及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方法取防腐标本9具,年龄(65±3)岁,每个标本取T11~L3椎体。利用双能X线数字闪烁式二维全身骨密度仪(DEXA,OSTE0COREⅢ型)测量每个椎体... 目的探讨骨密度对防腐标本椎体成形术后生物力学及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方法取防腐标本9具,年龄(65±3)岁,每个标本取T11~L3椎体。利用双能X线数字闪烁式二维全身骨密度仪(DEXA,OSTE0COREⅢ型)测量每个椎体的骨密度(BMD),根据BMD值筛选出30个椎体标本,按照单因素随机分为骨量较好组(A组)、骨量一般组(B组)、骨量较差组(C组)。压缩制备成椎体骨折模型后行椎体成形术,术后行生物力学实验,CT扫描统计渗漏例数,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组椎体标本注入骨水泥后最大垂直载荷和刚度分别为A组:(5 178.43±903.17) N、(427.01±171.85) N/mm;B组:(4 630.49±504.542) N、(385.67±101.49) N/mm;C组:(3 476.67±757.29) N、(302.76±70.95) N/mm。术后最大垂直载荷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72,P=0.000),其中C组和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刚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76,P=0.112)。3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60%、50%、30%(A组6例、B组5例、C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 结论防腐标本椎体成形术后,骨密度与椎体最大垂直载荷及骨水泥渗漏率均呈正相关,对刚度恢复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密度 生物力学 骨水泥渗漏
原文传递
胫腓骨远端骨硬度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建朝 李升 +5 位作者 刘国彬 张晓娟 殷兵 胡祖圣 吴卫卫 张英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864-867,872,共5页
背景:显微硬度可以反映骨质量,与骨组织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目的:测量胫腓骨远端骨组织显微硬度并研究其分布特征,为3D打印更符合人体特性的仿生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胫腓骨远端标本取自3具新鲜冰冻尸体,行影像学... 背景:显微硬度可以反映骨质量,与骨组织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目的:测量胫腓骨远端骨组织显微硬度并研究其分布特征,为3D打印更符合人体特性的仿生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胫腓骨远端标本取自3具新鲜冰冻尸体,行影像学检查除外影响骨量及骨质健康的疾病,取出右侧胫腓骨并剔除软组织。依照AO原则将胫腓骨分为近端、骨干、远端3个节段。取远端部分,使用高精度慢速锯垂直于胫骨长轴切割成三部分,于每部分取骨组织制成若干厚3 mm的骨标本并划分区域。经适当处理后使用维氏显微硬度测量仪测量标本每个区域的骨组织显微硬度。每个区域测量5个有效硬度值,全体硬度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硬度值,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胫腓骨远端共制备18个骨组织试样,选取66个区域,测量330个有效位点并取得硬度值。胫骨远端硬度值大于腓骨远端[(39.8±5.2)HV vs(37.2±4.4)HV],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9,P<0.001)。胫腓骨远端各层面对比,胫骨远端第1层面骨组织硬度值最高,其次为胫骨远端第2层面和腓骨远端第2层面,胫骨远端第3层面硬度值最低。腓骨远端第3层面外侧硬度值大于前、后、内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层面及胫骨远端各层面硬度分布均匀,各部分硬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显微硬度分布可体现骨骼局部的受力历史,是反映骨质量的良好指标。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胫骨远端疾病与创伤的发生机制研究,还可以为3D打印与人体弹性模量一致的仿生骨及生物支架设计开辟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硬度 胫腓骨远端 压痕技术 生物力学 3D打印
下载PDF
204例儿童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家祥 陈伟 +5 位作者 孙然 林长和 周作福 林海滨 张奇 张英泽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4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髋部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策略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省4所医院收治的204例髋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和统计患儿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Delbet分型等。结果男110例(5... 目的探讨儿童髋部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策略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省4所医院收治的204例髋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和统计患儿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Delbet分型等。结果男110例(53.9%),女94例(46.1%),平均年龄(9.5±3.8)岁;10~15岁儿童骨折所占比例最高(53%,108/204),不同年龄段男女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14,P=0.238)。左侧122例(59.8%),右侧82例(40.2%),不同年龄段左右侧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87,P=0.000),4~6岁年龄段左右侧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65.2%,133/204),高处坠落伤(44.1%,90/204)和交通伤(35.3%,72/204)多见。Delbet分型中Ⅱ型比例最高(45.1%,92/204),Ⅰ型比例最低(3.4%,7/204)。结论福建地区儿童髋部骨折多发生于10~15岁儿童,左侧骨折多见(尤以4~6岁突出),常发生于夏秋两季,大部分由意外高能量损伤导致,DellbetⅡ型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髋骨折 流行病学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致伤因素 分型
下载PDF
高、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后生物力学及渗漏率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坤龙 齐向北 +3 位作者 王鹏飞 李旭 高翔 赵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6-1128,共3页
目的观察防腐椎体标本应用高、低黏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后生物力学和渗漏率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方法选取6具女性、年龄(65±2)岁防腐尸体标本,游离T10~14椎体,共获得42个椎体标本,应用x线排除结核、肿瘤等疾病,并筛选m骨... 目的观察防腐椎体标本应用高、低黏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后生物力学和渗漏率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方法选取6具女性、年龄(65±2)岁防腐尸体标本,游离T10~14椎体,共获得42个椎体标本,应用x线排除结核、肿瘤等疾病,并筛选m骨密度相近的36个椎体标本,余椎体做预实验。各标本经生物力学试验机制成压缩骨折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n=18),A组注入低黏度骨水泥,B组注入高黏度骨水泥。随后将各椎体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同时cT扫描统计各组椎体骨水泥渗漏例数并计算其渗漏率,评估各椎体骨水泥分布。结果两组椎体标本注入骨水泥后最大垂直载荷和刚度分别为:A组:(3761.03±693.55)N、(472.27±52.05)N/mm;B组:(3965.31±999.90)N、(1039.38±345.11)N/mm。术后最大垂直载荷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27,P=0.450)。术后刚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25,P=0.000)。A组共有8个椎体发生渗漏,渗漏率为44.44%;B组共有2个椎体发生渗漏,渗漏率为1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高黏度骨水泥较低黏度骨水泥可显著提高椎体成形术后椎体的刚度,但是对最大垂直载荷影响不大,且高黏度骨水泥可明显降低其渗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低黏度骨水泥 生物力学 渗漏率
原文传递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中加入不同剂量生理盐水对椎体成形术后骨折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高翔 齐向北 +2 位作者 王鹏飞 王坤龙 赵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97-1299,共3页
目的探讨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NMA)中加入不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对椎体成形术后骨折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防腐尸体标本6具,年龄为(65±2)岁,取T11~L4椎体,选取骨密度相近的32个椎体,均分为A、B、C、D4组,将... 目的探讨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NMA)中加入不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对椎体成形术后骨折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防腐尸体标本6具,年龄为(65±2)岁,取T11~L4椎体,选取骨密度相近的32个椎体,均分为A、B、C、D4组,将每组椎体制成压缩骨折模型,同时记录最大垂直载荷及刚度,将混有0、0.5、1.0、1.5ml的生理盐水注入5ml PMMA骨水泥中,混合均匀后,从中抽取3m1分别注入A、B、C、D4组椎体中,4组椎体行生物力学实验,记录最大垂直载荷及刚度,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对4组椎体术前、术后最大垂直载荷进行统计学分析,A组:P=0.000,B组:P=0.000,C组:P=0.000,D组:P=0.255;对4组椎体术前、术后的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A组:P=0.000,B组:P=0.008,C组:P=0.028,D组:P=0.375,A、B、C3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各组椎体的最大垂直载荷及刚度均有所增加,D组与术前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生理盐水 最大垂直载荷 骨水泥
原文传递
钾通道开放剂对大鼠碘乙酸钠所致骨关节炎疼痛作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杜明泽 段然 +3 位作者 邵德成 张晓阳 张凡 李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观察钾通道开放剂(QO-58)对大鼠碘乙酸钠所致骨关节炎疼痛的影响。方法大鼠右侧膝关节腔内单次注入3mg/50山碘乙酸钠建立骨关节炎疼痛模型,模型成功后腹腔注射给予化合物50mg/kgQO-58,观察其单次给药以及多次给药对大鼠骨关... 目的观察钾通道开放剂(QO-58)对大鼠碘乙酸钠所致骨关节炎疼痛的影响。方法大鼠右侧膝关节腔内单次注入3mg/50山碘乙酸钠建立骨关节炎疼痛模型,模型成功后腹腔注射给予化合物50mg/kgQO-58,观察其单次给药以及多次给药对大鼠骨关节炎疼痛模型机械刺痛和辐射热痛痛阈的影响。结果单次腹腔注射给予化合物QO-58,于6h和10h显著提高大鼠骨关节炎疼痛模型机械刺痛和辐射热痛痛阈。从第10-14天每天1次腹腔注射给予化合物QO-58,显著提高第12、14天大鼠骨关节炎疼痛模型机械刺痛和辐射热痛痛阈。结论化合物QO-58能够有效缓解碘乙酸钠所致大鼠骨关节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乙酸钠 疼痛 QO-58
原文传递
应用两种股骨头干三维互动技术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月驹 连晓东 +5 位作者 李晗 张奇 许斌 王娟 张国川 张英泽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0-672,共3页
老年髋部骨折中54%为股骨颈骨折,占所有骨折的3.58%[1].股骨颈的解剖结构特殊,骨折后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较高,分别为4.2%和33%[2-3].这两种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骨科医生一直致力于追求满意的复位质量,... 老年髋部骨折中54%为股骨颈骨折,占所有骨折的3.58%[1].股骨颈的解剖结构特殊,骨折后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较高,分别为4.2%和33%[2-3].这两种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骨科医生一直致力于追求满意的复位质量,为股骨颈骨折的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期降低骨折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 难复性 疗效 治疗 三维 应用 老年髋部骨折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再手术率和并发症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1
10
作者 孙振辉 刘月驹 李衡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术后再手术率、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及术后1年、2年病死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网{5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目的系统评价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术后再手术率、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及术后1年、2年病死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网{5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5月,获取髋关节置换(关节嚣换组)与内固定术(内固定组)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年内、2年以上再手术率、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及术后1年、2年病死率等。应用RevMan5.2.5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RCTs,包括l2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硅示:内固定组患学术后2年内和2年以上再手术率(包括含内固定物取出手术和不含内同定物取m手术)均高于火节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关节置换组比较,内固定组患者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显著增加[OR=8.82,95%C1(6.45,12.07),P〈0.001]。内固定组和关节置换组术患者后1年、2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再手术率、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髋关节置换,但术后1年、2年病死率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推荐采用髋关节氍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折固定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椎体成形术中最小骨水泥注入量的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李军科 齐向北 +2 位作者 黄习彬 高守达 王大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在椎体成形术中恢复骨折椎体刚度所需注入骨水泥最小百分比。方法选用15个防腐椎体标本经生物力学机压缩制备椎体骨折模型。在同一骨折椎体上连续3次注射,第1次通过左侧椎弓根注入骨折椎体体积5%骨水泥,第2次通过同侧椎弓根... 目的探讨在椎体成形术中恢复骨折椎体刚度所需注入骨水泥最小百分比。方法选用15个防腐椎体标本经生物力学机压缩制备椎体骨折模型。在同一骨折椎体上连续3次注射,第1次通过左侧椎弓根注入骨折椎体体积5%骨水泥,第2次通过同侧椎弓根注人骨折椎体体积5%骨水泥,共计10%,第3次通过右侧椎弓根注入骨折椎体体积5%骨水泥,共计15%。骨折前、后及每次骨水泥注入后进行生物力学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比较连续5个时相的刚度。结果椎体骨折后,刚度降低为骨折前的56%,5%骨水泥注入后,恢复到70%;10%骨水泥注入后,恢复到89%,15%骨水泥注入后,恢复到91%。5%骨水泥注入与10%比较,刚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0%骨水泥注入和15%比较,刚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体成形术中,骨折椎体刚度随骨水泥注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恢复骨折椎体刚度最小骨水泥注入量为骨折椎体体积的10%,在胸腰段为2~4ml骨水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体积 生物力学 骨水泥渗漏
原文传递
防腐标本椎体成形术中生理盐水灌洗对骨水泥注射压力、分布、外渗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康乐 齐向北 +2 位作者 黄晨 高守达 桑林朝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脉冲式灌洗对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注射压力、外渗的影响.方法 选用40个防624D腐标本椎体,经处理后制备成压缩骨折模型.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在进行椎体成形术之前,运用20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灌洗椎体,对照组...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脉冲式灌洗对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注射压力、外渗的影响.方法 选用40个防624D腐标本椎体,经处理后制备成压缩骨折模型.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在进行椎体成形术之前,运用20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灌洗椎体,对照组不进行灌洗.所有样本都将3ml中黏度骨水泥注入椎体,同时对注射压力、骨水泥的分布和外渗进行测定.结果 应用K-W检验对两组注射压力进行比较,显示:对照组压力60%在100N以上,而实验组仅15%在100N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分布,CT显示:实验组分布更加均匀;骨水泥外渗:对照组为40% (8/20)椎体出现外渗,而实验组为15% (3/20).结论 在椎体成形术中,预先应用生理盐水脉冲式灌洗,可以使骨水泥分布更加均匀,同时降低了骨水泥外渗及肺栓塞的发生率,使骨水泥注入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灌洗 注射压力 骨水泥分布 骨水泥外渗
原文传递
防腐标本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大鹏 齐向北 +2 位作者 刘士昭 李鸿翥 尹晓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74-1376,共3页
目的 探讨防腐标本椎体成形术(PVP)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原因.方法 选取防腐尸体4具,每具尸体取T9-L5椎体,每具胸腰椎标本分为T9-T11、T12-L2、L3-L5 3个脊柱节段(包括3个椎体,2个椎间盘).将12个脊柱节段,分为A、B两组,每组各有6个脊... 目的 探讨防腐标本椎体成形术(PVP)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原因.方法 选取防腐尸体4具,每具尸体取T9-L5椎体,每具胸腰椎标本分为T9-T11、T12-L2、L3-L5 3个脊柱节段(包括3个椎体,2个椎间盘).将12个脊柱节段,分为A、B两组,每组各有6个脊柱节段(T9-T11、T12-L2、L3-L5各两个).A组人为造成中间椎体骨折后行PVP;B组不做任何处理.A、B两组分别在生物力学机下行压缩力学实验.记录A、B两组脊柱节段的最大垂直载荷、刚度及邻近椎体再骨折的位置并进行比较与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与B组最大垂直载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7,P=0.047),注入骨水泥后,A组脊柱节段最大垂直载荷(3048±403)N比B组(3586±418)N低约15%;A、B两组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2,P=0.600).A组再发骨折的部位为T9、T12、L3椎体各两个,全部为上位邻近椎体.B组骨折的部位为T9、T10、T12、L1椎体各一个,L3椎体两个.结论 PVP后脊柱节段的最大垂直载荷下降,增加了邻近椎体(尤其是上位邻近椎体)发生再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邻近椎体再骨折 骨水泥 最大垂直载荷 刚度
原文传递
骨化胸椎间盘突出症后路360°椎管减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俊明 杨大龙 +4 位作者 申勇 丁文元 张为 刘法敬 康立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4-517,共4页
目的 探讨后路360°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化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39例骨化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胸后路360°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后路360°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化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39例骨化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胸后路360°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治疗,其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33~69岁,平均53岁.病程1 ~18个月,平均6.5个月.突出部位:T7~81例,T8~9 4例,T9 ~ 10 9例,T10 ~ 117例,T11~1210例,T12~L16例,T11~12、T12~L1两节段突出2例.采用Otani等评分系统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并计算临床优良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2.5~5.0h,平均3.3h;出血量400~2000 ml,平均850 ml.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神经症状加重及意外发生.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40.5个月,根据Otani等评分标准,优16例,良18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为87.2%.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路360°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化胸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间盘移位 骨化 异位性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人体腓骨体部骨组织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建朝 刘国彬 +6 位作者 张晓娟 李升 殷兵 胡祖圣 吴卫卫 刘雅克 张英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人体腓骨体部骨组织显微硬度分布特征.方法纳入3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62岁男性、58岁男性、45岁女性),均排除骨骼慢性疾病病史.取右侧腓骨体部,垂直于腓骨体部长轴将其切割为6等份,再使用高精度低速锯于每段标本中部取骨组... 目的探讨人体腓骨体部骨组织显微硬度分布特征.方法纳入3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62岁男性、58岁男性、45岁女性),均排除骨骼慢性疾病病史.取右侧腓骨体部,垂直于腓骨体部长轴将其切割为6等份,再使用高精度低速锯于每段标本中部取骨组织制成3 mm厚的骨骼标本,并将每个标本分为前侧、内侧、后侧、外侧4个区域.应用维氏硬度测量系统对每个区域进行5次有效显微硬度测量并取得硬度值,分析腓骨体部不同层面及同一层面的前侧、内侧、后侧、外侧4个区域的显微硬度分布特征,比较不同层面、不同区域的显微硬度差异.结果3具腓骨体部标本共制备18个骨骼标本,选取72个区域共计测量了360个位点的有效硬度值.3具腓骨体部标本前侧、内侧、后侧、外侧区域总体硬度值分别为(46.81±4.51)HV、(49.69±4.05)HV、(51.19±4.19)HV和(50.44±4.10)HV,其中前侧皮质硬度最低,后侧皮质硬度最高,不同区域总体显微硬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90,P<0.01);腓骨体部1~6层面总体显微硬度分别为(48.63±4.88)HV、(49.66±4.19)HV、(49.50±4.67)HV、(51.07±4.08)HV、(49.96±4.24)HV、(48.39±4.63)HV,其中腓骨体部第4层面硬度最高,第6层面硬度最低,不同层面间总体显微硬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30,P<0.05).同一区域不同层面间显微硬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一层面内,1~4层面不同区域间显微硬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第5、6层面不同区域间显微硬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腓骨体部不同层面和不同区域骨组织显微硬度分布存在差异.了解不同区域、不同层面间骨显微硬度差异,可帮助骨科医生在自体腓骨移植中,正确选择腓骨植入时放置的方向,减少移植物疲劳骨折的发生,还可以为制造更高精度的3D打印仿生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 皮质骨 显微硬度 压痕技术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防腐标本椎体成形术中间歇推注法预防骨水泥渗漏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习彬 齐向北 +2 位作者 李军科 王大鹏 刘士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127-3129,共3页
目的观察间歇推注法在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及对骨水泥渗漏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7具防腐尸体标本,游离(T8一L5)椎体,共获得70个完整标本(其中10个做预实验),制成压缩骨折模型,随机分成A、B、C3组,A组连续推注骨水泥3ml;B组先推... 目的观察间歇推注法在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及对骨水泥渗漏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7具防腐尸体标本,游离(T8一L5)椎体,共获得70个完整标本(其中10个做预实验),制成压缩骨折模型,随机分成A、B、C3组,A组连续推注骨水泥3ml;B组先推注0.5ml骨水泥,间歇1rain后再推注2.5ml;c组每推注0.5瑚骨水泥均需间歇1min,共推注3ml用时6.5min。术后CT扫描,评定A、B、C3组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及分析骨水泥的分布规律;同时采用精密量筒测量各组平均骨水泥渗漏体积。结果C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5%(3/20),明显低于A组的75%(15/20)和B组的55%(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4.95,P〈0.05);C组骨水泥渗漏体积(0.2000±0.1000)ml,明显低于A组的(0.7667±0.3331)ml和B组(0.5818±0.325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4,P〈0.05);骨水泥渗漏的位置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椎旁软组织渗漏(56.76%),椎间盘渗漏(24.32%),椎旁血管渗漏(13.5l%),椎管内渗漏(5.41%);同时CT扫描显示:c组椎体内骨水泥分布较A、B组更加均匀。结论间歇推注法是一种简单、易于操作的手术方法,使骨水泥分布更加均匀,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原文传递
防腐标本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高守达 齐向北 +2 位作者 李军科 桑林朝 黄习彬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 探讨防腐标本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率的差异、渗漏的类型及其原因.方法 选用40个防腐标本椎体,将其制备成压缩骨折模型.其中20个防腐标本椎体行椎体成形术(A组),另外20个椎体行椎体后凸成形术(B组).对椎体骨... 目的 探讨防腐标本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率的差异、渗漏的类型及其原因.方法 选用40个防腐标本椎体,将其制备成压缩骨折模型.其中20个防腐标本椎体行椎体成形术(A组),另外20个椎体行椎体后凸成形术(B组).对椎体骨水泥的渗漏及分布进行测定、记录,并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通过CT对骨水泥的渗漏及分布进行评估.结果 A组8个椎体(40%)、B组3个椎体(15%)出现骨水泥渗漏;采用χ^2检验对椎体渗漏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提示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更低.结论 防腐标本椎体后凸成形术比椎体成形术渗漏率更低,安全性更高,但应在术中严密监测球囊撑开的压力及注入骨水泥的分布.此外,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能更有效的减少骨水泥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原文传递
小空腔技术在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鸿翥 齐向北 +2 位作者 王大鹏 刘士昭 孙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0-652,共3页
目的 观察椎体成形术(PVP)中小空腔技术对骨水泥渗漏、渗漏体积以及骨水泥分布的影响。 方法 选取5具防腐尸体标本,游离T8~L5椎体,共获得50个完整椎体(2个做预实验),制成压缩骨折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4个,A组行传统... 目的 观察椎体成形术(PVP)中小空腔技术对骨水泥渗漏、渗漏体积以及骨水泥分布的影响。 方法 选取5具防腐尸体标本,游离T8~L5椎体,共获得50个完整椎体(2个做预实验),制成压缩骨折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4个,A组行传统PVP,B组行小空腔PVP。术后统计两组骨水泥渗漏例数,CT扫描分析两组骨水泥分布,同时测量两组骨水泥渗漏体积。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两组数据。 结果 A组共发生14例骨水泥渗漏(58.3%),B组发生5例骨水泥渗漏(2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6,P=0.008);A组骨水泥渗漏体积为(0.77±0.06) ml,B组骨水泥渗漏体积为(0.23±0.02)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32,P=0.000);CT扫描显示:A组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欠佳,B组椎体内骨水泥分布较A组均匀、有规律。结论 小空腔技术在PVP中可以减少骨水泥渗漏,使骨水泥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空腔技术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渗漏
原文传递
新型活检钳及小空腔技术在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云 齐向北 +2 位作者 李旭 高翔 王坤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7-787,共1页
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柞体成形术(PVP)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实验已经证实采用小空腔技术能够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活检钳及小空腔技术在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临床应用 活检钳 空腔 骨水泥渗漏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