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腹膜内外不可吸收线结诱导局部早期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组织学研究
1
作者 刘雪来 宋岩彪 +2 位作者 叶茂 李旭 何峰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索和比较采用两种不可吸收丝线在小鼠腹壁腹膜内、外打结后线结诱导局部早发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差异。方法取7只10~12周BALB/c小鼠,每只腹壁左向右纵向剪开3个腹壁切口(5 mm长),从左向右依次经3个腹壁皮肤切口处采用4-0带针慕斯线... 目的探索和比较采用两种不可吸收丝线在小鼠腹壁腹膜内、外打结后线结诱导局部早发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差异。方法取7只10~12周BALB/c小鼠,每只腹壁左向右纵向剪开3个腹壁切口(5 mm长),从左向右依次经3个腹壁皮肤切口处采用4-0带针慕斯线荷包缝合腹壁肌深面壁层腹膜后打结于腹膜外间隙(慕斯线腹膜外打结组)、打结于壁腹膜(慕斯线腹腔内打结组),经腹壁切口采用4-0 Proline线荷包缝合腹壁后打结于壁腹膜(Proline线腹膜内打结组)。术后7 d取材3组打结部位腹壁标本。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检测显示,Proline线腹膜内打结组线结周围抗原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Ⅱ类分子复合物、CD4^(+)、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淋巴毒素(lymphotoxinβ,LTβ)表达少于慕斯线腹膜外打结组和慕斯线腹腔内打结组,但慕斯线腹膜外打结组和慕斯线腹腔内打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sson染色结果显示,Proline线腹膜内打结组线结周围可见片状纤维胶原条索,胶原纤维排列相对均一;慕斯线腹膜外打结组和慕斯线腹腔内打结组仅见散在纤维胶原条索,排列松散。结论Proline线较慕斯线诱导小鼠腹壁线结周围早期迟发型超敏反应轻微。腹腔镜监视下闭合内环口时,采用Proline线腹腔内荷包缝合打结较慕斯线腹膜外缝合和腹腔内荷包缝合打结线结超敏反应轻,相对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斯线 Proline线 腹腔内 腹膜外 线结 超敏反应
下载PDF
空肠Ⅰ型闭锁隔膜组织黏膜层杯状细胞和黏蛋白2 表达的组织学观察
2
作者 叶茂 何峰 +4 位作者 宋岩彪 高鹏 崔钊 王欢 刘雪来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空肠Ⅰ型闭锁隔膜组织黏膜层内的杯状细胞分布和黏蛋白2(mucoprotein 2,MUC2)的表达情况。方法选用距离Treitz韧带15 cm以内的空肠Ⅰ型闭锁患儿的隔膜组织(隔膜组),共收集组织标本9例。患儿手术年龄为出生后1~3 d。以同... 目的观察先天性空肠Ⅰ型闭锁隔膜组织黏膜层内的杯状细胞分布和黏蛋白2(mucoprotein 2,MUC2)的表达情况。方法选用距离Treitz韧带15 cm以内的空肠Ⅰ型闭锁患儿的隔膜组织(隔膜组),共收集组织标本9例。患儿手术年龄为出生后1~3 d。以同一患儿术中行肠切除肠吻合过程中钳取收集的正常肠壁组织为对照组。组织标本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eff staining,PAS)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半定量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HE染色显示,隔膜组织具备正常肠道的基本结构,绒毛数量减少、排列紊乱,黏膜肌层不规则,黏膜下层胶原纤维增生。隔膜组小肠绒毛间杯状细胞数量(36.6±2.6)个较对照组(72.5±3.7)个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35,P=0.001)。PAS染色显示,杯状细胞内糖蛋白分泌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隔膜组黏膜层内MUC2光密度值(0.0850±0.0054)较对照组(0.1156±0.0144)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52,P=0.014)。结论先天性空肠Ⅰ型闭锁隔膜与正常肠壁相比,其结构紊乱、绒毛减少,发育具有不完善性;隔膜组织由杯状细胞介导的黏膜防御功能较正常肠壁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闭锁 隔膜 黏膜层 杯状细胞 黏蛋白2
下载PDF
纳米银涂层可吸收线吻合小鼠肠壁近期抗炎疗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雪来 宋岩彪 +5 位作者 张创 曹学会 靳晓次 费川 张永婷 李索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25-829,共5页
目的探讨纳米银涂层可吸收缝合线的近期抗炎疗效。方法采用化学涂层法将纳米银颗粒涂层在普通可吸收缝合线(Vicryl suture,4-0,Polyglactin 910)表面,制备纳米银涂层线。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3组:普通可吸收线、抗菌可吸收线和纳米银涂... 目的探讨纳米银涂层可吸收缝合线的近期抗炎疗效。方法采用化学涂层法将纳米银颗粒涂层在普通可吸收缝合线(Vicryl suture,4-0,Polyglactin 910)表面,制备纳米银涂层线。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3组:普通可吸收线、抗菌可吸收线和纳米银涂层可吸收线。在小鼠回肠制备肠切开模型后,分别采用上述3组缝线行单层间断端端吻合。术后7天取材吻合口处肠管组织标本,连续冰冻切片进行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免疫组化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组化和半定量分析显示纳米银涂层可吸收线组吻合口处IL-6和TNF-α表达最少,普通可吸收线组IL-6和TNF-α表达最多(普通、抗菌和纳米银涂层可吸收线IL-6的光密度值分别为0.25±0.03、0.19±0.02、0.10±0.02,F=41.378,P=0.000;TNF-α光密度值分别为0.39±0.04,0.29±0.03,0.13±0.02,F=77.885,P=0.000)。PCNA标志物染色显示纳米银涂层线组吻合口内增殖细胞数量最多[(48.0±7.6)个,(83.5±14.2)个,(126.5±13.2)个,F=42.857,P=0.000]。结论纳米银涂层可吸收线用于肠切除肠吻合之后,吻合口处炎症反应轻微,组织细胞增生和修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颗粒 可吸收线 炎症反应 吻合 肠管
下载PDF
脱蜡丝线与传统丝线介导腹壁线结周围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雪来 宋岩彪 +5 位作者 单颖君 张创 靳晓次 费川 张永婷 李索林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176-181,共6页
目的分别采用传统丝线与脱蜡丝线在小鼠腹壁缝合打结,探讨术后早期线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及迟发型超敏反应情况,比较两种丝线的差异性。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实验动物为12只Balb/C小鼠。传统丝线组采用无菌4-0带针慕丝... 目的分别采用传统丝线与脱蜡丝线在小鼠腹壁缝合打结,探讨术后早期线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及迟发型超敏反应情况,比较两种丝线的差异性。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实验动物为12只Balb/C小鼠。传统丝线组采用无菌4-0带针慕丝线,取9只小鼠,随机分为皮下组、肌内组、腹膜外间隙组3个亚组,每组3只,术后7天取材。脱腊丝线组取3只小鼠,只在腹膜外间隙打结,术后5天取材。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各组肉眼下均未见明显异物反应和线结所致的组织学硬块。HE染色可见线结准确位于腹壁的不同解剖学位置。传统丝线组术后7天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皮下组、肌内组、腹膜外间隙组小鼠的线结周围均未见巨噬细胞浸润(F4/80标志物)和炎症蛋白(IL-6、TNF-α标志物)表达。脱腊丝线组术后5天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小鼠腹膜外间隙线结周围可见明显的巨噬细胞浸润、炎症蛋白表达、MHCⅠ/Ⅱ和CD4浸润,以及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和T淋巴细胞生成的细胞外基质,提示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结论脱腊丝线在腹壁组织内打结术后5天时,即可诱导线结周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及异物炎症反应,而传统丝线因表面具有蜜蜡而延迟了异物炎症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 线结 脱蜡 超敏反应
下载PDF
纳米银薇乔线在小鼠皮内连续缝合线道周围近期抗炎疗效的观察研究
5
作者 刘雪来 何峰 +4 位作者 宋岩彪 叶茂 许坚吉 魏延栋 杜娟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249-255,F0002,共8页
目的探索纳米银薇乔线用于小鼠背部皮内连续缝合线道周围炎性细胞和炎性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近期抗炎疗效。方法对4-0普通薇乔线采用化学涂层技术制备纳米银薇乔线。18只10~12周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剃除小鼠背部毛发,... 目的探索纳米银薇乔线用于小鼠背部皮内连续缝合线道周围炎性细胞和炎性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近期抗炎疗效。方法对4-0普通薇乔线采用化学涂层技术制备纳米银薇乔线。18只10~12周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剃除小鼠背部毛发,纵行切开15 mm皮肤全层切口。分别采用4-0带针普通薇乔线、抗生素薇乔线、纳米银薇乔线行皮内连续缝合。术后5 d,以纵形切口为中心,取材全层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比较线道周围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并计算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染色了解线道周围细胞凋亡情况。Masson染色了解线道周围胶原蛋白沉积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tudent’s t检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普通薇乔线、抗生素薇乔线和纳米银薇乔线的中性粒细胞MOD值为0.523±0.137、0.412±0.122、0.229±0.079;巨噬细胞MOD值为1.125±0.126、0.585±0.142、0.209±0.078;IL-6的MOD值为1.137±0.168、0.652±0.131、0.227±0.086;TNF-α的MOD值为1.219±0.124、0.573±0.109、0.179±0.045,纳米银薇乔线线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IL-6和TNF-α的表达最轻微,普通薇乔线表达最明显,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TUNEL染色显示,普通薇乔线、抗生素薇乔线和纳米银薇乔线凋亡细胞的MOD值为0.167±0.035、0.478±0.151、0.125±0.035,纳米银薇乔线线道周围凋亡细胞最少,抗生素薇乔线凋亡细胞最多,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Masson染色显示,纳米银薇乔线线道周围胶原蛋白沉积显著,抗生素薇乔线线道周围未见胶原蛋白沉积。结论在小鼠皮内连续缝合模型上,纳米银薇乔线的近期抗炎疗效优于抗生素薇乔线和普通薇乔线,纳米银薇乔线线道周围细胞毒性弱,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薇乔线 皮内连续缝合 抗炎 平均光密度
下载PDF
TLR4/TRIF信号参与Ⅰ型小肠闭锁隔膜组织黏膜免疫应答的组织学研究
6
作者 李艳云 刘雪来 +2 位作者 崔钊 高鹏 宋岩彪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观察Ⅰ型小肠闭锁肠腔隔膜组织黏膜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er-inducing interferon-β,TRIF)、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蛋白3(tum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TRAF3)、干扰素-β(interferon-bet... 目的观察Ⅰ型小肠闭锁肠腔隔膜组织黏膜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er-inducing interferon-β,TRIF)、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蛋白3(tum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TRAF3)、干扰素-β(interferon-beta,IFN-β)和干扰素-λ1(interferon-λ1,IFN-λ1)分子的表达特征,探索胚胎期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TRIF非依赖性信号通路与肠管再通过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和比较新生儿正常肠壁和Ⅰ型肠闭锁隔膜组织黏膜层内TRIF通路内重要分子的表达特征。收集16例患儿组织标本(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医学部1例,首都儿科研究所1例,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6例,哈尔滨市儿童医院5例,长春市儿童医院3例),均为术中证实的Ⅰ型肠闭锁隔膜组织,为隔膜组;以同一患儿术中行肠切除、肠吻合过程中钳取收集的正常肠壁组织为对照组。患儿手术年龄为出生后1~3 d,其中空肠闭锁13例(男5例,女8例),回肠闭锁3例(男1例,女2例)。将组织标本转入快速组织处理系统进行组织标本连续切片。采用常规HE染色进行定位,隔膜组和对照组各16例,每个病例染色后随机取4个视野(非肌肉区域),应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 pro plus 6.0测量积分光密度(integral-optical density,IOD)和面积(Area),并计算出平均吸光度(A)(OD)。OD=IOD/Area。采用t检验和双盲法分析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结果新生儿正常肠壁组织黏膜层的TRIF、TRAF3、IFN-β和IFN-λ1的分子表达不明显或低表达,在隔膜组织黏膜层表达显著。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TLR4、MyD88、TRAF6和IRAK4分子在隔膜组织黏膜层表达比新生儿正常肠壁黏膜层多,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隔膜组织分别为0.6316±0.0268,0.5066±0.0378,0.6091±0.0270,0.3841±0.0610,正常肠壁分别为0.4333±0.0409,0.3758±0.0365,0.4108±0.0263,0.2108±0.0573,P值分别为0.0042,0.0360,0.0057,0.0137)。结论TLR4/MyD88信号通路参与了Ⅰ型肠闭锁隔膜组织的形成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闭锁 病因学 肠闭锁 病理学 隔膜组织 免疫学 Toll样信号通路
下载PDF
MGMT启动子甲基化对神经胶质瘤患者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韩雪涛 周欢娣(综述) 薛晓英(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45-648,共4页
目前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为基础的化疗已成为神经胶质瘤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然而TMZ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DNA修复蛋白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启动子甲基化是胶质瘤患... 目前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为基础的化疗已成为神经胶质瘤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然而TMZ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DNA修复蛋白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启动子甲基化是胶质瘤患者的重要分子标志物,与胶质瘤预后及烷基化药物如TMZ的耐药有关。在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已成为独立预后指标。MGMT启动子甲基化是抑制MGMT蛋白表达的关键机制,可抑制DNA修复,增加TMZ化疗敏感性。本文综述了MGMT启动子甲基化与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疗效的最新数据及临床试验,对MGMT启动子甲基化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MGMT启动子甲基化 预后 治疗方案
下载PDF
细颗粒物导致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对哮喘致病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云霞 张会然 +2 位作者 关继涛 阎锡新 于风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8-713,共6页
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导致人类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上升,尤其是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影响已经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就PM2.5对人群哮喘的临床影响、成分组成、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及PM... 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导致人类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上升,尤其是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影响已经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就PM2.5对人群哮喘的临床影响、成分组成、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及PM2.5诱导凋亡在哮喘致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哮喘 凋亡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晨间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晨星 赵志明 +1 位作者 张贺芳 潘文森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26-727,共2页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血压测定 多道睡眠描记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脱蜡丝线线结在小鼠腹壁不同解剖层次诱导早期局部免疫应答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雪来 宋岩彪 +3 位作者 李龙 李索林 杜娟 靳晓次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脱蜡丝线在腹壁不同解剖层次内的线结诱导早期局部免疫应答的情况,并分析传统丝线蜜蜡涂层降解后的影响。方法采用10~12周Balb/C小鼠共18只。4-0带针慕斯线经脱蜡处理。每只小鼠的腹壁从左向右分3组打结:皮下组、肌层组和腹膜... 目的探讨脱蜡丝线在腹壁不同解剖层次内的线结诱导早期局部免疫应答的情况,并分析传统丝线蜜蜡涂层降解后的影响。方法采用10~12周Balb/C小鼠共18只。4-0带针慕斯线经脱蜡处理。每只小鼠的腹壁从左向右分3组打结:皮下组、肌层组和腹膜外间隙组。术后1周取材以线结为中心的全腹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了解线结周围抗原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Ⅱ、CD4、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IL-6的表达水平,测量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和面积(area)并计算出平均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OD=IOD/Area。Masson染色了解线结周围纤维化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ANOVA分析和student’s t检验。结果HE染色可见线结准确位于腹壁不同解剖学层次和位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线结周围抗原肽-MHCⅠ/Ⅱ类分子复合物的表达、CD4分子表达、巨噬细胞浸润和IL-6表达情况,皮下组表达最明显,腹膜外间隙组表达最轻微,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asson染色显示,皮下组线结周围有较多胶原蛋白生成,而腹膜外间隙组线结周围胶原蛋白较少。结论传统丝线涂层降解后可诱导小鼠腹壁局部免疫应答,线结位于小鼠腹膜外间隙引起的炎症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 腹膜外间隙 线结 免疫应答 炎症反应 小鼠
下载PDF
采用电切法建立小鼠皮肤线形深Ⅱ°烫伤模型
11
作者 刘雪来 李龙 +6 位作者 李索林 宋岩彪 杜娟 靳晓次 郑颖龙 费川 张永婷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259-262,267,共5页
目的采用电切法建立小鼠皮肤线形深Ⅱ°烫伤模型,观察线形烫伤切口边缘的形态和组织损伤的深度,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控性。方法采用10~12周龄Balb/C小鼠,腹腔麻醉后对背部皮肤经脱毛处理,俯卧位固定于操作平台。高频电刀阴极板... 目的采用电切法建立小鼠皮肤线形深Ⅱ°烫伤模型,观察线形烫伤切口边缘的形态和组织损伤的深度,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控性。方法采用10~12周龄Balb/C小鼠,腹腔麻醉后对背部皮肤经脱毛处理,俯卧位固定于操作平台。高频电刀阴极板卷曲包绕鼠尾,开启高频电刀,将电切档调节到15~18 J。用镊子提起小鼠背部全层皮肤,采用针式电刀尖头刺入皮内,匀速纵向划出1 cm长切口,单层无菌纱布覆盖伤口。于术后12 h采用断髓法处死小鼠,取材烫伤部位全层皮肤标本(面积:1.0 cm×1.0 cm),常规行固定、脱水、石蜡包埋,沿着纵行切口断端平面平行切片(厚度5μm),所切组织贴近断缘处线形烫伤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结果HE染色显示,线形伤口创面可准确累及全层皮肤,镜下表现为烫伤深度达“皮肤真皮网状层和部分皮下组织层”,包括皮肤肌层。断面形态学观察可见:表皮和真皮网状层因烫伤瞬间能量释放引起的组织凝固性坏死;表皮内的毛芽和真皮内毛囊、毛干结构消失;真皮内的胶原蛋白液化、空泡变形;损伤可部分累积皮肤肌层,肌纤维出现断裂;皮下组织反应性增厚,有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外科高频电刀电切法可制备细胞和组织损伤深度符合线形皮肤深Ⅱ°烫伤的小鼠模型,具有稳定可靠、简单易行、造模周期短、实用性较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皮肤 线形 深Ⅱ°烫伤 模型
下载PDF
NRAGE影响人食管癌细胞放射抗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玉 周欢娣 +4 位作者 薛晓英 张歌 韩雪涛 田哲森 李月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8,共8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全球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每年食管癌发病人数占全球发病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以食管鳞癌最为常见。放疗是食管癌三大治疗手段之一,而放射抗性是导致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相互...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全球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每年食管癌发病人数占全球发病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以食管鳞癌最为常见。放疗是食管癌三大治疗手段之一,而放射抗性是导致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相互作用MAGE类药物(neurotrophin receptor-interacting MAGE homolog,NRAGE)在放射抗性细胞株TE13R120中表达量明显高于亲本TE13细胞,且NRAGE亚细胞定位变化可能参与食管癌细胞放射抗性的形成。通过基因转染构建NRAGE稳定表达的食管癌细胞系,以进一步明确NRAGE基因与食管鳞癌细胞放射抗性的关系,分析该基因影响放射抗性的具体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转染构建NRAGE稳定表达的食管癌细胞系。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catenin表达情况。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实验分为转染过表达组(Eca109/NRAGE组)和空白对照组(Eca109组)。Eca109/NRAGE细胞中NRAGE的表达量明显高于Eca109(t=29.65,P<0.05)。照射后Eca109/NRAGE细胞的放射抗性显著高于Eca109。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Eca109/NRAGE细胞中对射线抵抗性最强的S期细胞比例增加,对射线最敏感的G2/M期减少。Eca109/NRAGE细胞凋亡率较Eca109细胞降低(t=3.268,P<0.05)。Eca109/NRAGE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高于Eca109。RT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β-catenin的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在Eca109/NRAGE细胞中明显高于Eca109(t=15.87,P<0.05)。结论:NRAGE参与Eca109细胞放射抗性的形成,改变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情况,影响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并可能影响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该作用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基因 稳定转染 食管鳞状细胞癌 放射抗性
下载PDF
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IDH1及1p/19q对脑胶质瘤患者假性进展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宝双 周欢娣 +1 位作者 王国辉(综述) 薛晓英(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83-587,共5页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细胞。术后联合放化疗已成为其标准治疗的组成部分,而MRI检查是随访颅内病变的常规手段。随访中出现的影像学变化,需进行真假进展的鉴别,由于二者的临床决策不同,因此真假进展...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细胞。术后联合放化疗已成为其标准治疗的组成部分,而MRI检查是随访颅内病变的常规手段。随访中出现的影像学变化,需进行真假进展的鉴别,由于二者的临床决策不同,因此真假进展的识别极为重要,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鉴别手段。MGMT启动子、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及1p/19q分子标记物与假性进展相关,分子状态与影像学结合用于真假进展的鉴别,可能成为新的探索方向。本研究将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MGMT启动子、IDH1及1p/19q分子标记物在区分真假进展中的作用,为临床鉴别及精准医疗提供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假性进展 MGMT 启动子 异柠檬酸脱氢酶-1 1p/19q 基因
下载PDF
TIMP-3和RASSF1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全凯 闫庆辉 +1 位作者 王凤安 薛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2642-2647,共6页
目的:探讨TIMP-3和RASSF1A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且研究TIMP-3和RASSF1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大肠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TIMP-3和RASSF1A蛋白的表达量并结合患... 目的:探讨TIMP-3和RASSF1A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且研究TIMP-3和RASSF1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大肠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TIMP-3和RASSF1A蛋白的表达量并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TIMP-3和RASSF1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正常大肠黏膜、癌旁和腺癌中TIMP-3的阳性率分别为90.0%、70.0%和16.7%,RASSF1A阳性率分别为83.3%、63.3%和23.3%.大肠癌中TIMP-3和RASSF1A的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P<0.05;P<0.01)、浸润深度(P<0.05;P<0.01)及分化程度(P<0.05;P<0.05)有关.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TIMP-3和RASSF1A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6,P<0.05).结论:在大肠癌中TIMP-3和RASSF1A具有明显相关性,TIMP-3和RASSF1A的表达下调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可以作为鉴别大肠良恶性肿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P-3 RASSF1A 大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6种固定液对小鼠皮肤急性炎性反应冷冻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岩彪 杜娟 +3 位作者 张创 曹学会 靳晓次 刘雪来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29-33,4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液对小鼠冷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影响,筛选出相对适合的固定液。方法选取Balb/C小鼠2只,制作皮肤炎性反应模型。小鼠麻醉后剃除背部皮肤表面的毛发,局部暴露于70℃热水中35 s,形成1处1.5 cm×1.5 cm的深Ⅱ°...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液对小鼠冷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影响,筛选出相对适合的固定液。方法选取Balb/C小鼠2只,制作皮肤炎性反应模型。小鼠麻醉后剃除背部皮肤表面的毛发,局部暴露于70℃热水中35 s,形成1处1.5 cm×1.5 cm的深Ⅱ°皮肤烫伤,第7天取材,部位为以烫伤为中心的大小2.5 cm×2.5 cm全皮层组织,包埋后冷冻连续切片。取1组切片,即刻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AF(85%丙酮+10%甲醛+5%醋酸)、AAF(85%无水乙醇+10%甲醛+5%醋酸)、甲醛钙(100%甲醛+1%氯化钙)、甲醛(10%)、丙酮(100%)、乙醇(95%)6种固定液分别染色4张,2张切片不经固定液处理;取另一组切片,先采用丙酮、乙醇分别固定4张,另有2张切片不经固定液处理,再在-20℃保存14 d后取出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表达于巨噬细胞胞浆的F4/80和表达于细胞膜表面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体。结果小鼠皮肤炎性反应模型造模成功,HE染色结果提示炎性反应。即刻染色的切片中,F4/80表达结果显示,AAF、EAF、甲醛、甲醛钙固定切片为阴性,丙酮、乙醇固定和未固定切片为阳性;TNF-α表达结果显示,AAF、EAF固定切片为阴性,甲醛、甲醛钙、丙酮、乙醇固定和未固定切片为阳性。低温保存2周后,丙酮、乙醇固定切片的TNF-α阳性表达低于即刻染色组,但F4/80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不同固定液对冷冻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有影响。丙酮和乙醇固定液更适用于炎性组织冷冻切片的固定,是相对理想的固定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液 冷冻切片 急性炎性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腹腔镜下单孔套扎和三孔缝扎治疗儿童精索鞘膜积液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鹏 张旭光 +3 位作者 单颖君 曹学会 宋岩彪 刘雪来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钩针鞘突管高位套扎术与三孔法腹腔镜鞘突管内口缝扎术治疗儿童精索鞘膜积液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完成的73例行腹腔镜治疗的小儿精索鞘膜积液临床资料,分为缝扎组... 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钩针鞘突管高位套扎术与三孔法腹腔镜鞘突管内口缝扎术治疗儿童精索鞘膜积液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完成的73例行腹腔镜治疗的小儿精索鞘膜积液临床资料,分为缝扎组(行三孔法腹腔镜鞘突管内口缝扎手术)35例和套扎组(行单孔腹腔镜钩针鞘突管高位套扎手术)38例,对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前后尿乳果糖/甘露醇(ratio of lactulose to mannitol,L/M)、血清D-乳酸和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儿月龄、性别、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L/M、血清D-乳酸和尿IFABP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套扎组尿L/M术前与术后1、2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扎组尿L/M术后1、2 d高于术前(P=0.000)。套扎组血清D-乳酸术前、术后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扎组术后2 h血清D-乳酸高于术前(P=0.000)。套扎组尿IFABP术前、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扎组术后1 d尿IFABP高于术前(P=0.000)。结论单孔腹腔镜钩针鞘突管高位套扎术和三孔法腹腔镜鞘突管内口缝扎术均是治疗小儿精索鞘膜积液安全可行的术式。与缝扎术相比,套扎术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套扎术 三孔法腹腔镜缝扎术 精索鞘膜积液 肠道黏膜屏障
下载PDF
先天性小肠I型闭锁胚胎期再贯通残留液泡的组织学形态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雪来 曹学会 +6 位作者 宋岩彪 高鹏 崔钊 张创 张永婷 费川 李索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索Ⅰ型肠闭锁隔膜的组织学形态和其内残留的胚胎液泡结构,为再通障碍学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5例Ⅰ型肠闭锁隔膜组织进行连续切片和常规HE、Masson染色,观察隔膜的组织学形态,并寻找其内残留的胚胎液泡结构。结果15例隔膜组织... 目的探索Ⅰ型肠闭锁隔膜的组织学形态和其内残留的胚胎液泡结构,为再通障碍学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5例Ⅰ型肠闭锁隔膜组织进行连续切片和常规HE、Masson染色,观察隔膜的组织学形态,并寻找其内残留的胚胎液泡结构。结果15例隔膜组织标本中,大体观察隔膜中央有孔洞者3例,12例为完整隔膜组织。HE染色镜下可见隔膜组织断面上、下缘各有黏膜层覆盖。对于中央有孔洞的隔膜在孔洞处黏膜互相延续。隔膜中央断面可见疏松的黏膜下层和纵行平滑肌,无典型环形平滑肌和肠壁浆膜层。2例隔膜组织内发现胚胎期液泡,位于隔膜中央散在纵行平滑肌之间。液泡可见囊壁和囊壁裂隙,外被大量成纤维细胞和纤维条索所包裹。Masson染色显示部分囊壁组织呈现红色坏死团块。结论Ⅰ型肠闭锁隔膜上、下缘有完整黏膜层覆盖并在孔洞处延续,提示肠管再通过程发生在肠管不同部位,黏膜相互融合,而非单一方向融合。胚胎发育期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可能参与此过程。在隔膜中央所见残留的原始胚胎液泡是肠管再通学说的形态学结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闭锁 隔膜 液泡 组织观察
原文传递
小鼠腹壁不同解剖层次丝线线结周围异物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程度的组织学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雪来 宋岩彪 +5 位作者 单颖君 张创 靳晓次 费川 张永婷 李索林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5期331-336,共6页
目的比较腹壁不同层次线结周围异物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程度,探索打结深度与线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18只Balb/C小鼠在腹壁左向右分别纵向剪开3个皮肤切口,分别经切口用4-0带针慕斯线进针贯穿缝合腹壁至壁层腹膜不同层次,3个切口处... 目的比较腹壁不同层次线结周围异物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程度,探索打结深度与线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18只Balb/C小鼠在腹壁左向右分别纵向剪开3个皮肤切口,分别经切口用4-0带针慕斯线进针贯穿缝合腹壁至壁层腹膜不同层次,3个切口处分别打结于皮下、肌层内和腹膜外间隙。术后14和28 d取材打结部位腹壁标本,连续冰冻切片组织学观察。结果 HE染色显示各组线结位于腹壁不同解剖层次内(皮下、肌层和腹膜外间隙)。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检测显示皮下组线结周围异物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最显著,腹膜外间隙组线结周围异物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最轻微。结论丝线用于腹壁打结深度与线结异物反应呈相关性;位于腹膜外间隙线结周围引起异物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程度轻微,皮下线结周围异物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程度明显。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将线结打在腹膜外间隙,有利于降低线结炎症反应和线结反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 深度 线结 炎症反应 异物巨细胞 纤维化
原文传递
丝线线结在小鼠腹壁不同解剖层次异物炎症反应的组织学观察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雪来 宋岩彪 +5 位作者 单颖君 张创 靳晓次 费川 张永婷 李索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75-780,F0003,共7页
目的小儿腹腔镜监视下经腹壁腹膜外内环结扎后有时会出现线结反应。本研究旨在探索腹壁不同层次打结与线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组,在同一小鼠腹壁左向右分别纵向剪开3个皮肤切口(0.5 cm长),分别经切口处用无菌... 目的小儿腹腔镜监视下经腹壁腹膜外内环结扎后有时会出现线结反应。本研究旨在探索腹壁不同层次打结与线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组,在同一小鼠腹壁左向右分别纵向剪开3个皮肤切口(0.5 cm长),分别经切口处用无菌平镊提起全腹壁,采用4-0带针慕斯线进针贯穿腹壁至壁腹膜内,经切口直视下经原针孔采用钩针将带针丝线折返钩出,经原线道出针,分别打结于皮下、肌层内和腹膜外间隙。术后7 d、14 d取材打结部位腹壁标本,连续冷冻切片用于组织学观察和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各组线结位于腹壁不同解剖层次内(皮下、肌层和腹膜外间隙组)。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检测显示术后14 d标本皮下组线结周围巨噬细胞、IL-6和TNF-α的表达,异物巨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最显著,腹膜外间隙组线结周围巨噬细胞、IL-6和TNF-α的表达,异物巨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最轻微。结论丝线用于腹壁打结深度与线结异物反应呈相关性;线结位于腹膜外间隙引起异物炎症反应轻微,皮下线结异物炎症反应明显。提示对于腹腔镜监视下经腹壁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将线结打在腹膜外间隙有利于降低线结炎症反应和线结反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 动物实验 缝合技术
原文传递
丝线线结在小鼠腹壁不同解剖层次诱导局部免疫应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雪来 宋岩彪 +5 位作者 单颖君 张创 靳晓次 费川 张永婷 李索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7-552,共6页
目的小儿腹腔镜监视下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后有时会出现线结反应。本研究旨在探索腹壁不同层次打结与其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过程中抗原呈递细胞(APC)和CD4+ Th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在同一Balb/C小鼠腹壁自左向右分别纵向剪开3个皮肤切... 目的小儿腹腔镜监视下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后有时会出现线结反应。本研究旨在探索腹壁不同层次打结与其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过程中抗原呈递细胞(APC)和CD4+ Th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在同一Balb/C小鼠腹壁自左向右分别纵向剪开3个皮肤切口(0.5 cm长),分别经切口处用无菌平镊提起全腹壁,采用4-0带针慕斯线进针贯穿腹壁至壁层腹膜内,经切口直视下经原针孔采用钩针将带针丝线折返钩出,经原线道出针,分别打结于皮下、肌层内和腹膜外间隙。术后14 d取材打结部位腹壁标本,连续冰冻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各组线准确位于腹壁不同解剖层次内(皮下、肌内和腹膜外间隙组)。APC膜表面表达抗原肽-MHC Ⅰ/Ⅱ类分子复合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皮下组线结周围APC浸润最明显,腹膜外间隙组线结周围浸润最轻微。半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皮下组(2.23±0.31)与肌层组(1.67±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 9);肌层组与腹膜外间隙组(0.89±0.06)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2 0)。三组线结周围CD4+ Th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皮下组线结周围CD4+分子表达最明显,腹膜外间隙组线结周围表达最轻微。半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皮下组(1.79±0.17)与肌层组(1.42±0.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 5);肌层组与腹膜外间隙组(0.51±0.15)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2 8)。结论丝线位于不同层次腹壁打结与其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过程中APC和CD4+ Th细胞浸润具有相关性;线结位于深层腹膜外间隙引起超敏反应轻微,皮下浅层线结引起超敏反应最明显。提示对于腹腔镜监视下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将线结打在腹膜外间隙有利于降低线结诱导的超敏反应和超敏反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 线结 深度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