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梗死范围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丁超 傅向华 +5 位作者 李俊峡 陈会校 李洁 杨莉 李淑荣 梅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0期774-776,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h后再开放60min的方法,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20只兔随机分为4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B组,阿托伐他汀+急性心...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h后再开放60min的方法,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20只兔随机分为4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B组,阿托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C组,格列苯脲+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D组,格列苯脲+阿托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再灌注后测定各组血清CK-MB活性,应用20%伊文氏蓝及1%氯化三苯四唑啉染色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B组心肌梗死面积及CK-MB活性较A组和C组显著减少(P<0.01),C组与A组相似(P>0.05),D组较A组显著减小(P<0.05),但仍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阿托伐他汀 再灌注损伤 格列本脲 ATP敏感性钾通道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瞬间外向钾通道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丁超 傅向华 +2 位作者 何振山 陈会校 薛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9-303,共5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瞬间外向钾通道电流(Ito)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抗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开放120min);辛...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瞬间外向钾通道电流(Ito)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抗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开放120min);辛伐他汀治疗组(他汀组,手术前给予辛伐他汀5mg·kg-1·d-1);假手术对照组(只开胸不结扎血管)。采用酶解的方法分离缺血部位心室肌外膜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同时检测各组血脂水平。结果:各组动物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Ito电流密度峰值(+60mV)显示:对照组为(17.41±3.13)pA/pF(n=15),I-R组为(9.49±1.91)pA/pF(n=11),低于对照组(P<0.01)。他汀组为(15.24±2.41)pA/pF(n=11),显著高于I-R组(P<0.01),但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另外,I-R组Ito失活曲线左移,失活后恢复时间延长,他汀组这些异常也明显恢复。结论:本研究显示缺血再灌注可导致梗死区心肌细胞Ito明显下降,形成电重构,可引起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延长,为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形成机制之一。辛伐他汀预处理可减轻Ito的异常变化,逆转电重构,而不依赖于降血脂效应,可能为他汀类药物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细胞学离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再灌注 膜片钳术 钾通道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兔缺血再灌注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丁超 傅向华 +3 位作者 赵玉英 陈会校 薛玲 李俊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7-460,共4页
目的: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研究山莨菪碱对兔在体缺血再灌注后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结扎冠... 目的: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研究山莨菪碱对兔在体缺血再灌注后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开放120min);山莨菪碱治疗组(Ani+I/R组,手术前1min给予动物耳缘静脉注射山莨菪碱5mg/kg);假手术对照组(只开胸不结扎血管)。观察缺血再灌注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采用酶解的方法分离缺血部位心室肌外膜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Na。结果:(1)心律失常发生率:与I/R组比较,Ani+I/R组兔室速、室颤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明显下降,其心律失常的评分明显低于I/R组(2.6±0.7vs3.6±0.8,P<0.05)。对照组、I/R组和Ani+I/R组INa电流密度峰值(-30mV)分别为-42.78±5.48(n=16)、-22.46±5.32(n=12)和-38.89±5.24pA/pF(n=13),I/R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ni+I/R组明显高于I/R组(P<0.01)。结论:山莨菪碱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肌缺血再灌注后,INa明显下降,山莨菪碱预处理可使下降的INa上调,逆转电重构,可能为山莨菪碱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细胞学离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再灌注 膜片钳术 钠通道 心肌细胞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QT间期离散度及室颤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丁超 傅向华 +2 位作者 薛玲 赵玉英 李俊峡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83-85,88,共4页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QT间期离散度(QTcd)、有效不应期(ERP)和室颤阈(VFT)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山莨菪碱治疗组(Ani组);假手...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QT间期离散度(QTcd)、有效不应期(ERP)和室颤阈(VFT)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山莨菪碱治疗组(Ani组);假手术对照组。建立兔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各组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cd;S1-S2程控电刺激方法测定兔ERP和VFT。结果①3组术前QTcd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I-R组术后较术前QTcd明显增大(P<0.01)。术后I-R组较对照组QTcd也明显增大(P<0.01),而Ani组QTcd明显小于I-R组(P<0.01)。②在缺血再灌注术后,I-R组ERP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Ani组ERP较I-R组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148.5±12.3)msvs.(154.6±13.2)ms,P>0.05]。③在缺血再灌注术后,I-R组VF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Ani组较I-R组明显增高(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山莨菪碱治疗明显缩短兔缺血再灌注后QTcd,延长ERP,增加室颤阈,增加心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再灌注损伤 QT间期离散度 室颤阈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兔缺血再灌注后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钾通道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丁超 傅向华 +3 位作者 赵玉英 张莉 薛玲 李俊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研究山莨菪碱对兔在体缺血再灌注后心室肌细胞Ito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30... 目的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研究山莨菪碱对兔在体缺血再灌注后心室肌细胞Ito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开放120min),山莨菪碱治疗组(Ani组,手术前1min动物耳缘静脉注射山莨菪碱5mg/kg)和假手术对照组(只开胸不结扎血管)。观察缺血再灌注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采用酶解的方法分离缺血部位心室肌外膜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结果与I—R组比较,Alli组兔室速、室颤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明显下降,其心律失常的评分明显低于I—R组(2.6±0.7比3.6±0.8,P〈0.05)。对照组、I—R组和Ani组Ito电流密度(+60mV时)分别为(17.41±3.13)pA/pF(n=15)、(9.49±1.91)pA/pF(n=11)和(16.55±2.86)pA/pF(n=10),I—R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Ani组与I—R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结论山莨菪碱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肌缺血再灌注后Ito明显下降,山莨菪碱预处理可使下降的Ito上调,逆转电重构,可能为山莨菪碱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细胞学离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缺血/再灌注 膜片钳 离子通道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兔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丁超 傅向华 +4 位作者 赵玉英 陈会校 孙家安 薛玲 李俊峡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研究山莨菪碱对兔正常离体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以酶解的方法分离兔心室肌外膜单个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不同浓度山莨菪碱对兔正常心室肌细胞跨膜钠离子通道电流(I... 目的研究山莨菪碱对兔正常离体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以酶解的方法分离兔心室肌外膜单个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不同浓度山莨菪碱对兔正常心室肌细胞跨膜钠离子通道电流(INa)、L-钙通道电流(ICa-L)及瞬间外向钾通道电流(Ito)的影响。结果山莨菪碱浓度为10nmol/L时,对INa无明显影响(P>0.05)。山莨菪碱浓度为100nmol/L时,INa电流密度减少到(-33.25±4.46)pA/pF,1000nmol/L时INa电流密度减少到(-29.32±3.55)pA/pF,抑制率分别为22.3%和31.5%,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山莨菪碱浓度为10nmol/L时,对ICa-L无明显影响(P>0.05)。山莨菪碱浓度为100nmol/L时,ICa-L电流密度减少到(-2.15±1.02)pA/pF,1000nmol/L时ICa-L电流密度减少到(-1.82±0.86)pA/pF,抑制率分别为31.3%和41.8%,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山莨菪碱浓度为10nmol/L时,Ito电流密度由(17.41±3.13)pA/pF减少到(16.13±2.93)pA/pF,100nmol/L时减少到(15.11±2.88)pA/pF,1000nmol/L时减少到(14.96±2.82)pA/pF,抑制率分别为7.3%、13.2%和14.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山莨菪碱对离体正常单个心室肌细胞INa和ICa-L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肌细胞 心脏 离子通道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兔缺血再灌注后心室肌细胞L-钙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丁超 傅向华 +3 位作者 赵玉英 李洁 薛玲 李俊峡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研究山莨菪碱对兔在体缺血再灌注后心室肌细胞L-钙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 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 目的研究山莨菪碱对兔在体缺血再灌注后心室肌细胞L-钙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 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开放120min);山莨菪碱治疗组(Ani组,手术前1min给予动物耳缘静脉注射山莨菪碱5mg/kg);假手术对照组(只开胸不结扎血管)。采用酶解的方法分离缺血部位心室肌外膜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L-钙离子通道电流。结果 (1)I-R组、Ani组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i组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发生率明显低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4/15)vs.40%(6/15),P<0.05;6.7%(1/15)vs.26.7%(4/15),P<0.05)。与对照组比较,I-R组心律失常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0.8)分vs.(1.1±0.3)分,P<0.01];Ani组心律失常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0.7)分vs.(1.1±0.3)分,P>0.05]。(2)I-R组电流密度峰值(0mV)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4±0.92)pA/pFvs.(-3.13±1.22)pA/pF,P<0.05];Ani组电流密度峰值较I-R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5±0.79)pA/pFvs.(-4.34±0.92)pA/pF,P<0.05]。Ani组电流密度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5±0.79)pA/pFvs.(-3.13±1.22)pA/pF,P>0.05]。结论山莨菪碱可逆转缺血再灌注心室肌细胞的电重构,这可能是其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细胞学离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心室肌细胞 离子通道 山莨菪碱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梗死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丁超 傅向华 +4 位作者 李俊峡 李征 陈会校 赵玉英 孙家安 《华北国防医药》 2008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 h后再开放60 min的方法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20只兔随机分为4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B组:山莨菪碱(5 mg/kg)+...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 h后再开放60 min的方法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20只兔随机分为4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B组:山莨菪碱(5 mg/kg)+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C组:格列本脲(5 mg/kg)+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D组:格列本脲+山莨菪碱+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再灌注结束后测定各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应用20%伊文思蓝及1%氯化三苯四唑啉染色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B组血清CK-MB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1),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清CK-MB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B组(P<0.05)。B组心肌梗死范围较A组和C组显著减少(P<0.01),C组与A组相似(P>0.05),D组较A组显著减少(P<0.05),但仍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山莨菪碱可明显降低血清CK-MB活性、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山莨菪碱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损伤 梗死面积 山莨菪碱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兔缺血再灌注后梗死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丁超 傅向华 +5 位作者 陈会校 薛玲 赵玉英 李俊峡 彭育红 孙家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h后再开放60min,在20只血脂正常兔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组、格列苯脲组和格列苯脲加辛伐他汀组。再灌注结束后,测定...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h后再开放60min,在20只血脂正常兔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组、格列苯脲组和格列苯脲加辛伐他汀组。再灌注结束后,测定各组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活性,用伊文蓝及氯化三苯四唑啉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辛伐他汀组心肌梗死面积及CK-MB活性较对照组和格列苯脲组减少(P<0.01),格列苯脲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格列苯脲加辛伐他汀组较对照组减小(P<0.05),但仍明显高于辛伐他汀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减小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心肌梗死面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辛伐他汀激活三磷腺苷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辛伐他汀 再灌注损伤 格列本脲 三磷腺苷敏感性钾通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