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房压力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汭傧 李红星 +6 位作者 杨晓红 贾敏 王栋 崔晓冉 白龙 赵蕾 张冀东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571-574,共4页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前的左心房压力(LAP),分析LAP与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为未来预测房颤复发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00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前的左心房压力(LAP),分析LAP与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为未来预测房颤复发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00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房颤类型、左心房直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比值(E/e’)及有无高血压、冠心病、卒中史、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本情况;手术开始后于射频消融之前测定患者的LAP;记录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复发情况,分析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评估LAP预测术后复发的效能。结果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发现,100例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中,14例复发,复发率为14.00%;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高血压、冠心病、卒中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年龄、BMI、病程、LVEF、E/e’对术后复发无影响(P>0.05),房颤类型、LAD、LAP对术后复发可能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持续性房颤、LAD增大、LAP增大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OR>1,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LAP预测术后复发的AUC=0.880,预测效能高。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可能与患者LAD、LAP增大有关,且以LAP增大带来的影响最为显著,可考虑将其作为预测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左心房压力 复发 预测
下载PDF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心血管疾病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怡 崔晓冉 杨晓红 《临床荟萃》 CAS 2022年第6期551-555,共5页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第一杀手,其发病机制多与炎症反应相关。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是一种潜在的反映炎症状态的生物标志物,整合了...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第一杀手,其发病机制多与炎症反应相关。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是一种潜在的反映炎症状态的生物标志物,整合了机体炎症状态及抗炎能力,其被证实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本文就MHR在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房颤动、心力衰竭、代谢综合征、急性主动脉夹层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 预后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栋 崔晓冉 +3 位作者 李汭傧 贾敏 白龙 杨晓红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UAP患者1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76例UAP患者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88例。2组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肠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UAP患者1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76例UAP患者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88例。2组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常规剂量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替格瑞洛片,首次口服负荷剂量180 mg,随后口服90 mg/次,2次/d,低剂量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替格瑞洛片,首次口服负荷剂量120 mg,随后口服60 mg/次,2次/d。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6(IL-6)]、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腺苷二磷酸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血小板反应指数(PRI)、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以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hs-CRP、TNF-ɑ、IL-6水平治疗前与治疗后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TNF-ɑ、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的AA抑制率、ADP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MAADP、PRI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严重出血、中度出血,常规剂量组出现3例轻度出血,包括牙龈出血2例,皮下出血点1例,低剂量组牙龈出血1例。2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0 mg剂量的替格瑞洛治疗UAP与90 mg剂量的替格瑞洛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不稳定型心绞痛 剂量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双重心动过速1例
4
作者 崔晓冉 杨晓红 +3 位作者 王栋 贾敏 李汭滨 张冀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33-136,共4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主因间断心悸33年,加重伴胸闷、恶心、呕吐4d。于2017年5月15日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悸,无明显胸闷、胸痛,无肩背部放射痛,无头痛、头晕,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经休息...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主因间断心悸33年,加重伴胸闷、恶心、呕吐4d。于2017年5月15日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悸,无明显胸闷、胸痛,无肩背部放射痛,无头痛、头晕,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经休息后约10min缓解。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平素未规律服用药物治疗。33年来自觉活动后心悸较前发作频繁,且活动耐量较前明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