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部位及临床病理特征对不同TNM分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韩晶 王贵英 +5 位作者 张难 张雪 张安度 周欣亮 冯莉 王俊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275-2283,共9页
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晚期结直肠癌的肿瘤部位、临床病理特征影响患者的预后及靶向药物的治疗疗效。但是对于已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不同肿瘤部位是否对其预后产生不同影响,尚未有明确定论。目的探讨不同TNM分期... 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晚期结直肠癌的肿瘤部位、临床病理特征影响患者的预后及靶向药物的治疗疗效。但是对于已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不同肿瘤部位是否对其预后产生不同影响,尚未有明确定论。目的探讨不同TNM分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重点分析肿瘤部位及临床病理特征对不同TNM分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结直肠癌患者2097例。按照发病部位以脾区为界分为左半结直肠癌组(n=1711)及右半结直肠癌组(n=386)。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家族史及术前肠梗阻、TNM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脉管瘤栓情况。采用电话、门诊随访、定期复查方式随访患者生存情况,截至2016-01-31。比较左半结直肠癌组与右半结直肠癌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肿瘤部位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不同TNM分期患者总生存期(OS)(其中Ⅱ~Ⅲ期患者细分为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是否接受辅助化疗);记录并比较随访满5年的左半结直肠癌组与右半结直肠癌组患者生存时间≥5年的发生情况。结果左半结直肠癌组与右半结直肠癌组患者病理类型、术前肠梗阻、TNM分期、T分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家族史、术前肠梗阻、N分期、M分期是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Ⅰ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左半结直肠癌患者OS优于右半结直肠癌患者(χ^2=3.843,P=0.049)。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左、右半结直肠癌患者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6)。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未接受辅助化疗的Ⅱ期患者中,左、右半结直肠癌患者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5,P=0.422)。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Ⅱ期患者中,左、右半结直肠癌患者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780)。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左半结直肠癌患者OS优于右半结直肠癌患者(χ^2=7.612,P=0.006)。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未接受辅助化疗的Ⅲ期患者中,左、右半结直肠癌患者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1,P=0.356)。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Ⅲ期患者中,左半结直肠癌患者OS优于右半结直肠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8,P=0.008)。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左、右半结直肠癌患者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4,P=0.478)。2097例患者中703例患者随访满5年,其中左半结直肠癌组591例(其中直肠癌464例),右半结直肠癌组112例。随访满5年的患者中,左半结直肠癌组患者生存时间≥5年所占比例〔72.9%(431/591)〕高于右半结直肠癌组〔60.7%(68/112)〕(χ^2=6.818,P=0.009)。结论病理类型、家族史、术前肠梗阻、N分期、M分期是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部位对不同TNM分期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不同,其中TNM分期为Ⅰ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左半结直肠癌患者OS较右半结直肠癌患者有明显优势;Ⅲ期患者中,左半结直肠癌患者OS优于右半结直肠癌患者。Ⅱ、Ⅳ期患者中,左、右半结直肠癌OS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左半结直肠癌 右半结直肠癌 预后 结肠切除术 肿瘤分期 疾病特征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不同剂量预后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申东星 刘志坤 +7 位作者 李振生 韩慧娜 尚宇光 朱龙玉 孔德友 张舰 曲福印 张钧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0-346,共7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不同全脑放疗(WBRT)剂量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WBRT的244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照不同WBRT剂量(EQD2Gy)分为30~39Gy组104例、≥40Gy组140例。...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不同全脑放疗(WBRT)剂量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WBRT的244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照不同WBRT剂量(EQD2Gy)分为30~39Gy组104例、≥40Gy组140例。比较两组患者颅内无进展生存(iPFS)和总生存(OS),根据患者脑转移个数、GPA评分、卡氏评分、有无化疗及靶向治疗进一步分析不同WBRT剂量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中位iPFS期为6.9个月,中位OS期为11.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1年iPFS率和OS率分别为22.5%、25.4%(P=0.430)和41.1%、46.4%(P=0.068)。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WBRT剂量和改善iPFS和OS无关,影响iPFS因素为否局部补量、性别、脑转移数目、是否化疗和靶向治疗,影响OS因素为性别、脑转移数目、是否化疗和靶向治疗。亚组分析显示卡氏评分≥90患者,WBRT≥40Gy组1年OS率优于30~39Gy组(P=0.047),iPFS率相近(P=0.068);有化疗患者,WBRT≥40Gy组1年iPFS、OS率均优于30~39Gy组(P=0.017、0.012);有靶向治疗患者,WBRT≥40Gy组1年iPFS、OS率均优于30~39Gy(P=0.012、P=0.045)。结论30~39Gy可能是NSCLC脑转移患者WBRT的合适剂量,WBRT≥40Gy并未带来更多获益。对于高卡氏评分或有积极全身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WBRT≥40Gy可能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脑转移/全脑放射疗法 剂量 预后
原文传递
不同预后评分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补量放疗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申东星 刘志坤 +10 位作者 李振生 韩慧娜 尚宇光 朱龙玉 孔德友 张安度 孔洁 张舰 杨芳 曲福印 张钧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不同放疗模式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探讨不同预后评分下补量放疗的最佳获益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治的NSCLC脑转移患者634例。按照不同放疗模式分为无放疗组330...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不同放疗模式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探讨不同预后评分下补量放疗的最佳获益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治的NSCLC脑转移患者634例。按照不同放疗模式分为无放疗组330例、单纯全脑放疗(WBRT)组127例、全脑放疗+局部补量(WBRT+Boost)组177例。Kaplan-Meier法计算iPFS、OS,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位iPFS期为6.9个月,中位OS期为9.0个月。无放疗、WBRT、WBRT+Boost组1年iPFS率分别为15.1%、16.3%、40.2%(P=0.002),1年OS分别为33.7%、38.2%、48.1%(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放疗模式是影响iPFS和OS的独立因素。脑转移数目1~3个患者GPA评分2.5~4.0分时WBRT+Boost组1年OS、iPFS均优于WBRT组(P=0.026、0.044),无靶向治疗时WBRT+Boost组1年OS、iPFS均优于WBRT组(P=0.036、0.049);脑转移数目≥4个患者GPA评分2.5~4.0分、无靶向治疗时WBRT+Boost组1年iPFS优于WBRT组(P=0.019、0.012),GPA评分0~2分、有靶向治疗时WBRT+Boost组1年OS、iPFS似乎优于WBRT组(均P>0.05)。结论放疗能显著改善NSCLC脑转移患者的iPFS和OS,Boost可能进一步改善其预后。脑转移数目1~3个患者GPA评分2.5~4.0分、无靶向治疗时Boost可能提高iPFS和OS;脑转移数目≥4个患者GPA评分2.5~4.0分、无靶向治疗时Boost可能仅带来iPFS获益;GPA评分0~2分、有靶向治疗时Boost可能获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全脑放射疗法 全脑放射疗法 局部补量 预后
原文传递
初诊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申东星 尚宇光 +4 位作者 韩慧娜 朱龙玉 李晓红 张钧 孔德友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040-1045,共6页
目的分析初诊乳腺癌患者发生内乳淋巴结(IMLN)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内乳区放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4-01-01-2016-01-01就诊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共纳入69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80岁,中位年龄48岁。... 目的分析初诊乳腺癌患者发生内乳淋巴结(IMLN)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内乳区放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4-01-01-2016-01-01就诊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共纳入69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80岁,中位年龄48岁。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IMLN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预后。结果初诊乳腺癌IMLN转移率为7.25%(50/690),其中84.00%(42/50)的乳腺癌患者合并腋窝淋巴结(ALN)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3.236,P=0.003)、原发象限位于中央区或内象限(OR=2.347,P=0.008)、临床肿瘤长径>5 cm(OR=4.748,P=0.004)、ALN阳性≥4枚(OR=2.177,P=0.005)以及三阴性乳腺癌(OR=3.338,P=0.044)患者更易合并IMLN转移。内乳未转移和转移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7.34%和74.00%(χ^(2)=18.565,P<0.001),总生存(OS)率分别为95.16%和88.00%(χ^(2)=28.74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MLN转移患者的PFS和OS均差于未转移患者(χ^(2)_(PFS)=15.885,PPFS<0.001;χ^(2)_(OS)=13.306,POS<0.001)。结论年龄≤35岁、原发象限位于中央区或内象限、临床肿瘤长径>5 cm、ALN阳性≥4枚或三阴性高危因素的患者发生IMLN转移风险高,建议内乳淋巴引流区放疗。乳腺癌IMLN转移率相对较低,但PFS和OS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乳淋巴结 危险因素 预后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乳腺癌同侧锁骨上转移淋巴结不同局部治疗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志坤 李晓红 +9 位作者 朱龙玉 韩慧娜 张安度 段学娟 尚宇光 申东星 裴玲 贾思聪 朱莉 张钧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2-467,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同时型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sISLM)患者锁骨上淋巴结的最佳局部治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28例sISLM乳腺癌患者,其中锁骨上淋巴结清扫联合放疗组68例,单纯放疗组60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乳腺癌同时型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sISLM)患者锁骨上淋巴结的最佳局部治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28例sISLM乳腺癌患者,其中锁骨上淋巴结清扫联合放疗组68例,单纯放疗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联合组和单纯放疗组5年LRFS、DMFS、PFS、OS均相近(均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锁骨上淋巴结局部治疗模式是影响5年DMFS、PFS、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亚组分析显示接受单纯放疗时锁骨上区放疗剂量>50 Gy组患者5年OS好于50 Gy组(P=0.047)。接受清扫联合放疗时,清扫淋巴结<10个、>50 Gy组患者5年LRFS、DMFS、PFS、OS似乎均好于50 Gy组,但均P>0.05;清扫淋巴结≥10个、50 Gy组患者5年LRFS、DMFS、PFS、OS均似乎好于>50 Gy组,但只有5年DM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手术清扫联合放疗可能是锁骨上淋巴结较好的局部治疗模式。接受单纯放疗时锁骨上区局部补量可能提高总生存;接受锁骨上淋巴结清扫联合放疗时,若清扫程度较低则锁骨上区局部补量可能获益,若清扫程度较高则锁骨上区局部补量可能获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