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吸收止血海绵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彦收 焦俊琴 +3 位作者 卞晓丽 曹淼 王学良 刘运江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4期250-251,共2页
目的 探讨可吸收止血海绵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减少引流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手术方式均为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术后常规采取加压包扎持续负压引流,实验组则联合使用可吸收止血海绵填塞于腋顶区、腋静... 目的 探讨可吸收止血海绵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减少引流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手术方式均为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术后常规采取加压包扎持续负压引流,实验组则联合使用可吸收止血海绵填塞于腋顶区、腋静脉周围.分别观察患者术后第1、2天的引流液总量、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前两天的总引流量平均为(150.70 ±39.20)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99.45±58.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时间实验组为(4.38±0.71)d,对照组为(6.15±1.07)d(P〈0.05);实验组2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对照组9例(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联合应用可吸收止血海绵可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置管时间、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可吸收止血海绵 引流液 皮下积液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采集仪捕集乳腺肿瘤患者循环上皮细胞的多中心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健斌 耿翠芝 +6 位作者 闫敏 王永胜 欧阳取长 武林楠 贺佳 江泽飞 殷咏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857-1861,共5页
目的利用Cellcollector检测平台,验证其检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利用捕获的CTC进行后续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8月多中心患者,分为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n=127)及确诊为良性肿瘤患者(n=6... 目的利用Cellcollector检测平台,验证其检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利用捕获的CTC进行后续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8月多中心患者,分为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n=127)及确诊为良性肿瘤患者(n=63),利用Cellcollector进行CTC计数及后续研究分析。结果MBC患者中,行新一线治疗前CTC检出率达到74.8%(95/127)。良性患者组中CTC检出率为0。ROC曲线下面积达0.832(95%C/:0.784—0.879),Cellcollector技术灵敏度74.8%,特异度100%(约登指数0.748)。治疗3~4周后,MBC组中有117例接受二次检测,CTC检出率为44.4%(52/117)。MBC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9%(85/127),重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9.8%(53/127),主要与病情及治疗反应相关。利用Cellcollector捕获的CTC可以进行HER2染色及后续基因测序分析。结论Cellcollector技术可以检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CTC,同时还可以利用捕获的肿瘤细胞进行后续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乳腺肿瘤 捕获效能 应用研究
原文传递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丽华 曹淼 +3 位作者 王学良 徐瞾 张亮 刘运江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88-190,共3页
近几十年,在分子肿瘤的研究中发现一些能够促进肿瘤生长、存活的分子,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最早发现的对抑制肿瘤具有重要意义的分子之一,大约50%的三阴性乳腺癌和炎性乳腺癌都过度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近几十年,在分子肿瘤的研究中发现一些能够促进肿瘤生长、存活的分子,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最早发现的对抑制肿瘤具有重要意义的分子之一,大约50%的三阴性乳腺癌和炎性乳腺癌都过度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下游通路可以促进上皮间质转化、肿瘤细胞迁移以及肿瘤浸润。此外,由于凋亡信号转导的发生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治疗可以提高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化疗的敏感性。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可能对三阴性乳腺癌和炎性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乳腺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