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内镜检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影响
1
作者 高聪聪 李晓明 +2 位作者 张兰 郑秀丽 李胜棉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5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早期胃癌(EGC)及癌前病变部位、胃黏膜表现及内镜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该院行白光内镜检查(WLE)和Hp检测的1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Hp阴性组(608例)和Hp阳性组(499例)...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早期胃癌(EGC)及癌前病变部位、胃黏膜表现及内镜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该院行白光内镜检查(WLE)和Hp检测的1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Hp阴性组(608例)和Hp阳性组(499例)。以病理结果为诊断EGC及癌前病变的金标准,分析Hp感染对EGC及癌前病变部位、内镜下表现及诊断的影响。结果Hp阳性组中,检出EGC及癌前病变64例,病变以胃窦(45.31%)及胃体(26.56%)多见。Hp阴性组中,检出EGC及癌前病变62例,病变以胃窦(37.10%)及贲门(37.10%)多见。WLE下观察,存在结节或隆起、充血、糜烂及溃疡为Hp阴性EGC及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存在结节或隆起、糜烂及溃疡为Hp阳性EGC及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虽溃疡为EGC及癌前病变的最强危险因素,但Hp阴性组OR值为26.86,高于Hp阳性组的14.43。进一步分析Hp感染对WLE诊断EGC及癌前病变的影响,Hp阳性组的灵敏度为78.13%,特异度为82.99%,均低于Hp阴性组的80.95%及87.91%。绘制WLE诊断不同Hp状态EGC及癌前病变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Hp阴性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高于Hp阳性组的0.74。结论Hp感染不仅可改变EGC及癌前病变的发病部位,亦可影响WLE下病变黏膜表现,进而增加诊断EGC及癌前病变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白光内镜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胃癌流行强度分析及其对内镜筛查的启示 被引量:34
2
作者 张立玮 温登瑰 +10 位作者 王士杰 李英赛 于卫芳 王晓玲 王俊和 李素平 李永伟 王顺平 尔立绵 丛庆文 马彩芬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92-795,共4页
目的分析涉县等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胃癌的流行强度,明确其防治任务,探讨具体控制途径。方法对比分析涉县、林县、磁县全人群肿瘤登记的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以及内镜筛查6233例40~69岁人群三种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目的分析涉县等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胃癌的流行强度,明确其防治任务,探讨具体控制途径。方法对比分析涉县、林县、磁县全人群肿瘤登记的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以及内镜筛查6233例40~69岁人群三种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结果太行山南麓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合计占到全身恶性肿瘤的70%~80%。涉县2000~2004年贲门癌发病率男女性分别为69.9/10万和41.5/10万,死亡率男女性分别为54.3/10万和33.2/10万。高发区运用内镜碘染色指导活检技术筛查,食管鳞状上皮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检出率高,但贲门和胃腺上皮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检出率相对较低。结论太行山南部食管癌高发区存在贲门癌和胃癌共同高发的现象,要想通过早诊早治从整体上降低该地区上消化道癌的死亡率,必须加强内镜对贲门和胃腺上皮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检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高发区 贲门癌 胃癌 癌前病变 内镜筛查
下载PDF
高频超声内镜在食管癌高发区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尔丽绵 张立玮 +4 位作者 徐志彬 袁丽 吴明利 王顺平 王士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癌高发区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食管癌高发区涉县、磁县进行普查发现的118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癌高发区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食管癌高发区涉县、磁县进行普查发现的118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符合镜下治疗标准的内镜辅以碘染色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cal resection,EMR),余手术治疗。对所有行EMR术及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EUS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EUS判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影像学结果显示:黏膜层癌97例、黏膜下层癌21例,EUS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判断浸润深度,结果相符者103例,准确率87%,其中对黏膜层癌判断的准确率90%,对黏膜下层癌判断的准确率76%。结论:EUS准确评估病灶内镜可切除性,使得内镜下黏膜切除手术更为安全有效,对指导高发区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内镜下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食管癌高发区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普通白光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赵慧金 尔丽绵 +4 位作者 李晓明 郑秀丽 张兰 高聪聪 李胜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994-1000,共7页
目的:建立普通白光内镜(conventional white light endoscopy,C-WLE)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band imaging,ME-NBI)诊断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浸润深度的模型,提高EGC深度诊断的准确性。方... 目的:建立普通白光内镜(conventional white light endoscopy,C-WLE)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band imaging,ME-NBI)诊断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浸润深度的模型,提高EGC深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手术治疗的241例EGC患者,用χ^(2)检验分析EGC黏膜下深层浸润的危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GC黏膜下深层浸润内镜下表现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EGC浸润深度模型。结果:χ2检验结果表明黏膜皱襞变化、易出血、溃疡、边缘隆起、无血管区、扩张血管、微血管结构缺失、表面结构缺失是EGC黏膜下深层浸润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溃疡(OR=5.696,95%CI:1.656~19.590;P=0.006),边缘隆起(OR=5.363,95%CI:1.469~19.573;P=0.011),无血管区(OR=8.990,95%CI:2.522~32.042;P=0.001),扩张血管(OR=8.435,95%CI:3.323~21.408;P<0.001)为EGC黏膜下深层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分别赋分为4分、4分、5分、5分,构建预测浸润深度的模型,AUC为0.802,最佳临界点为8分,诊断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85.6%,准确率为82.5%。结论:依据C-WLE联合ME-NBI诊断EGC黏膜下深层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诊断模型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EGC的浸润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黏膜下深层浸润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内镜套帽法切除食管胃早期癌及癌前病变89例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明利 王士杰 +6 位作者 高扬 张立玮 王顺平 郭晓青 刘艳凤 李英赛 丛庆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套帽法切除早期食管、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9月~2003年9月采用套帽法切除早期食管、胃癌及癌前病变89例,术前、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随访5年以上17例,3~5年10例,1~3年38例,不足1年24例,非癌死亡5例... 目的:探讨内镜套帽法切除早期食管、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9月~2003年9月采用套帽法切除早期食管、胃癌及癌前病变89例,术前、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随访5年以上17例,3~5年10例,1~3年38例,不足1年24例,非癌死亡5例,未见癌复发。结论:套帽法完全切除率较高,操作较简单,优于其他方法;病灶显示及切除技巧是影响完全切除的主要因素;适量粘膜下注药,掌握高频电切除技术等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中度不典型增生短期复查无好转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应内镜治疗;内镜粘膜切除治疗在食管胃癌防治策略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食管肿瘤 内镜粘膜切除术
下载PDF
内镜套帽法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明利 王士杰 +6 位作者 高扬 张立玮 王顺平 郭晓青 刘艳凤 李英赛 丛庆文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 探讨内镜套帽法切除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套帽法切除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5 7例 ,其中食管早期癌 33例 ,癌前病变 2 4例 ;全组术前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5 7例中完全切除 4 8例 (84 .2 % ) ,不完全... 目的 探讨内镜套帽法切除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套帽法切除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5 7例 ,其中食管早期癌 33例 ,癌前病变 2 4例 ;全组术前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5 7例中完全切除 4 8例 (84 .2 % ) ,不完全切除 9例中 1例改手术治疗 ,1例放射治疗 ,余行微波或氩离子凝固治疗 ;重度不典型增生灶 2 1例中 ,术后病理灶性癌变 6例 (2 8.6 % ) ;中度不典型增生灶 10例 ,术后重度不典型增生 2例 (2 0 .0 % ) ,灶性癌变 1例(10 .0 % ) ;1例术中出血 ,无穿孔、狭窄发生 ;随访 5年以上 12例 ,>3~ 5年 11例 ,1~ 3年 2 3例 ,不足 1年 11例 ,1例术后复发 ,非癌死亡 3例。结论 套帽法完全切除率较高 ,操作较简单 ,优于其他方法 ;病灶显示及切除技巧是影响完全切除的主要因素 ;中度不典型增生短期复查无好转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应采用内镜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早期癌 食管 癌前病变 完全切除 内镜 重度不典型增生 结论 主要因素 短期
下载PDF
食管及贲门癌前病变自然史内镜筛查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士杰 张立玮 +9 位作者 温登瑰 李英赛 于卫芳 王晓玲 王俊河 李素平 马彩芬 李永伟 王顺平 尔立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70-373,共4页
目的:了解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进展较快者的滞留时间,为寻找合适的筛查间隔提供线索。方法:在涉县对40~69岁人群开展重复的内镜筛查。结果: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者中从首检为正常间隔13个月检出1例,从首检为基底细胞增生间隔7个月检出1例,... 目的:了解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进展较快者的滞留时间,为寻找合适的筛查间隔提供线索。方法:在涉县对40~69岁人群开展重复的内镜筛查。结果: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者中从首检为正常间隔13个月检出1例,从首检为基底细胞增生间隔7个月检出1例,从首检为轻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3~10.5个月检出4例,从首检为中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12.5、43.4个月检出2例;8例原位癌或黏膜内癌中由首检为基底细胞增生分别间隔18和51.7个月检出2例,由首检为轻度不典型增生间隔48个月检出1例,由首检为中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4、13个月检出2例,由首检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3.5~17.5个月检出3例;4例浸润性癌中由轻度不典型增生间隔13个月检出1例,由中度不典型增生间隔50个月检出1例,由重度不典型增生间隔14和19个月检出2例。结论:首检过后对基底细胞增生和轻度不典型增生应间隔一年复查一次,对中度不典型增生应半年内复查一次,以防止其中进展较快者发展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内镜筛查 癌前病变 筛查间隔
下载PDF
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治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晓青 张立玮 +2 位作者 王顺平 高扬 吴明利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7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消化道 类癌 内镜 诊治
下载PDF
自制水囊法微探头内镜超声诊断食管癌前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尔丽绵 徐志彬 +3 位作者 高扬 袁丽 张立玮 吴明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水囊法微探头内镜超声在食管癌高发区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食管癌高发区河北省涉县、磁县进行普查发现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15例,分别采用自制水囊法及持续注水法对食管癌高发... 目的探讨自制水囊法微探头内镜超声在食管癌高发区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食管癌高发区河北省涉县、磁县进行普查发现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15例,分别采用自制水囊法及持续注水法对食管癌高发区内镜普查发现的115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行术前超声胃镜检查,比较2种方法对病变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2种方法行超声胃镜检查,自制水囊法超声检查准确率为85.7%,持续注水法超声检查准确率69.2%,自制水囊法准确率优于持续注水法(P<0.05)。结论采用自制水囊法进行超声内镜优于传统注水法,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状态 水囊法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结肠颗粒细胞瘤内镜下切除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顺平 尔丽绵 +2 位作者 高扬 杨会钗 刘月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78-278,288,共2页
患者,男性,65岁.因腹泻伴少许黏液便2个月在我院门诊检查,常规结肠镜检查,降结肠近脾曲处可见一类圆形肿物,大小约0.8cm×0.8cm,表面黏膜完整光滑,色微黄,质硬,触之可活动,边界清.诊断:结肠黏膜下肿物.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一般情况... 患者,男性,65岁.因腹泻伴少许黏液便2个月在我院门诊检查,常规结肠镜检查,降结肠近脾曲处可见一类圆形肿物,大小约0.8cm×0.8cm,表面黏膜完整光滑,色微黄,质硬,触之可活动,边界清.诊断:结肠黏膜下肿物.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一般情况好,心肺(-),血常规、凝血时间、心电图均正常.术前按剖腹手术肠道准备方案,在4h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做好肠道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结肠镜 直结肠切除术 重建性
下载PDF
胃癌内镜活检组织nm23,CD_(44V)基因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立玮 王士杰 +6 位作者 王顺平 李英赛 丛庆文 吴明利 左连富 郭建文 刘江惠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25-26,共2页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胃癌活检组织nm23,CD44V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组织nm23、CD44V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并发现nm23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胃癌活检组织nm23,CD44V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组织nm23、CD44V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并发现nm23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CD44V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提示这一方法可作为胃癌术前估计预后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表达 流式细胞光度术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内镜切除器治疗胃食管早期癌20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明利 王士杰 +5 位作者 李英赛 张海军 张立玮 郭晓青 李如迅 丛庆文 《河北医药》 CAS 1999年第3期186-188,共3页
关键词 胃癌 食管癌 内镜切除器 切除术 早期癌
下载PDF
关于提高食管癌高发区内镜筛查效能的新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士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47-1051,共5页
1988年以来的肿瘤登记资料显示,长年坚持开展人群防治的食管癌高发现场如林县和磁县,其发病率已开始下降,但下降的主要是60岁以上年龄组。40-60岁下降很少,40岁以下基本没变,提示环境或遗传致癌因素仍然存在。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 1988年以来的肿瘤登记资料显示,长年坚持开展人群防治的食管癌高发现场如林县和磁县,其发病率已开始下降,但下降的主要是60岁以上年龄组。40-60岁下降很少,40岁以下基本没变,提示环境或遗传致癌因素仍然存在。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发病率的下降可能主要归功于筛查及早诊早治。食管癌的特点是门诊病例病期太晚。早癌比例不足5%,然而多数高发现场有效的人群筛查还未普遍展开。鉴于此,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近来在全国发起建立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旨在推广提高现场早期发现率的大范围内镜筛查行动。为全面提高现场筛查的效能,根据我们多年来的现场经验和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如下一些新的研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高发现场 内镜筛查 早诊早治
下载PDF
超声内镜检查在低增殖活性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微创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尓丽绵 吴明利 +5 位作者 郑秀丽 王顺平 徐志彬 袁丽 温转 靳玲瑶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低增殖活性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GI-NEN)微创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0例低增殖活性GINEN的内镜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及免疫...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低增殖活性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GI-NEN)微创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0例低增殖活性GINEN的内镜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行胃镜检查发现瘤体,并行镜下微创治疗,其中行超声胃镜检查59例,直接镜下切除71例。所有病例进行内镜随访。结果 130例均行病理G分期:Gl期114例,G2期16例。其中对切除病理依术前EUS评估与否进行分组,非EUS评估组垂直切缘阳性率高于EUS评估组(P=0.03),而水平切缘阳性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中23例再次治疗病例均为多发病例。结论低增殖活性GI-NEN在EUS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内镜切除方法,可以提高内镜完全切除率。多发低增殖活性GI-NEN内镜治疗复发率高,应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超声检查 多普勒 随访研究
下载PDF
食管癌前病变内镜下氩离子凝固阻断治疗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昊天 王士杰 +7 位作者 丛庆文 张立玮 吴明利 王顺平 高扬 郭小青 刘彦凤 李英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50-53,共4页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治疗法 (APC)对食管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2头猪食管和 2份人离体新鲜食管标本进行不同功率、距离、时间、黏膜下注药组合的APC凝固治疗 ,光镜下观察组织破坏深度 ,探索可应用到临床的合理治疗参数组合 ,...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治疗法 (APC)对食管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2头猪食管和 2份人离体新鲜食管标本进行不同功率、距离、时间、黏膜下注药组合的APC凝固治疗 ,光镜下观察组织破坏深度 ,探索可应用到临床的合理治疗参数组合 ,进而对 2 8例食管癌前病变病人施以APC治疗。分别于术后 1,3,6个月 ,以后每年复查常规内镜、色素内镜及病理。结果 APC凝固治疗的创面颜色呈白色黄褐色棕黑色的渐进性变化 ,组织破坏深度随颜色的变化呈渐进性加深。统计学分析结果 ,APC法组织破坏深度随功率增大、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加深 ,随距离增大、黏膜下注射药物而变浅。临床 2 8例病例中 2 7例治疗后病灶消失 ,病理结果为炎症 ;1例病灶累及食管全周经APC治疗 3次后病灶缩小至 1/ 3,活检病理检查为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Ⅱ ,Ⅲ级。结论 APC法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的有效、简便、安全的新方法 ,可作为食管癌前病变有效的局部阻断治疗方法推广使用。黏膜下注射药物能保证治疗顺利、安全 ,是内镜APC治疗方法的重大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内镜 氩离子凝固治疗
下载PDF
食管癌前病变组织p16及FHIT基因甲基化探讨 被引量:20
16
作者 郭晓青 王士杰 +5 位作者 张健慧 丛庆文 张立玮 郭炜 王小玲 邝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前病变组织p16及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况。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对食管癌前病变不同阶段及鳞状细胞原位癌的病变组织进行了甲基化检测,并与同一个体相应的病变旁组织及慢性食管炎和... 目的:探讨食管癌前病变组织p16及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况。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对食管癌前病变不同阶段及鳞状细胞原位癌的病变组织进行了甲基化检测,并与同一个体相应的病变旁组织及慢性食管炎和浸润性鳞癌组织的甲基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轻度、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鳞状细胞原位癌和浸润癌共95例病变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2.73%、59.09%、78.57%、64.86%;FHIT基因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2.73%、45.45%、64.29%、67.57%。同一个体相应的95例病变旁对照组织中16例未检测成功,余79例中5例(6.33%)p16基因甲基化,3例(3.80%)FHIT基因甲基化,与病变组织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10例慢性食管炎组织中1例p16基因甲基化,未发现FHIT基因甲基化。结论:p16及FHIT基因甲基化在癌前病变阶段就已经存在,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前病变 食管鳞状细胞癌 P16基因 FHIT基因 甲基化
下载PDF
超声小探头对高发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术前治疗的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7
作者 尔丽绵 张立玮 +5 位作者 徐志彬 袁丽 吴明利 王顺平 高扬 曹颖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结合肿瘤相关因素(如病灶大小和位置),评估超声内镜在食管癌高发区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微创治疗前诊断的精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12月在食管癌高发区涉县、磁县进行普查发现的135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所有病例均... 目的结合肿瘤相关因素(如病灶大小和位置),评估超声内镜在食管癌高发区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微创治疗前诊断的精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12月在食管癌高发区涉县、磁县进行普查发现的135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内镜(EUS)检查,符合镜下治疗标准的内镜辅以碘染色并行透明套帽辅助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余手术治疗。对所有行EMR术及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EUS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分析病变的大小及位置对EUS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EUS判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黏膜内癌判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3%、71.9%及85.9%,sm癌为67.7%、89.4%及84.4%。病变<2cm时准确性比病变≥2cm高(P<0.05,χ2=9.76)。结论 EUS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浸润深度评估的精确性在病变<2cm时显著高于病变≥2cm,病变位于食管中下段诊断准确性也较食管上段高。确定治疗方案前,结合上述因素综合评价病灶内镜可切除性对指导高发区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内镜下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食管癌高发区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血浆p16和FHIT基因甲基化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晓青 王士杰 +4 位作者 张健慧 丛庆文 张立玮 郭炜 王小玲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2-835,共4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浆中p16和FHIT基因甲基化情况,探讨其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慢性食管炎患者组织及... 目的:研究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浆中p16和FHIT基因甲基化情况,探讨其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慢性食管炎患者组织及血浆标本进行了p16和FHIT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在44例癌前病变、14例原位癌、37例浸润癌和10例慢性食管炎共105例患者组织DNA中,分别发现18例、11例、24例和1例p16基因甲基化,15例、9例、25例和0例FHIT基因甲基化。癌前病变和慢性食管炎患者血浆中未发现两基因甲基化。51例食管癌患者血浆中共检出14例p16基因和16例FHIT基因甲基化,其中2例为原位癌。结论:p16及FHIT基因甲基化检测有望将食管癌的筛查提前到原位癌阶段,为食管癌的早期发现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癌前状态 血浆 P16基因 FHIT基因 DNA甲基化
下载PDF
上消化道癌家族史发病年龄与食管鳞状上皮癌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温登瑰 张立玮 +3 位作者 赵秀清 魏丽珍 张健慧 王士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85-488,共4页
目的:研究经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癌家族史阳性和阴性的食管鳞状上皮癌患者首发年龄及预后的差别。方法:运用t检验、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的校正Wald检验分析比较了河北医科大学四院胸外科1985~1994年间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癌... 目的:研究经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癌家族史阳性和阴性的食管鳞状上皮癌患者首发年龄及预后的差别。方法:运用t检验、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的校正Wald检验分析比较了河北医科大学四院胸外科1985~1994年间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癌家族史阳性(n=495)和阴性(n=1297)的来自高发区的食管鳞状上皮癌两组之间发病年龄和生存曲线的差别,并研究了两组病例年龄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尽管上消化道癌家族史阳性的食管鳞状上皮癌患者与阴性者相比发病年龄显著提前(51.9±8.3比53.4±8.3,P<0.00),但前者的生存曲线低于后者,该生存曲线的差别在50岁以上组和UICC0~Ⅰ期组经Cox模型的校正Wald检验达显著水平(50岁以上组家族史阳性和阴性者相比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5.2比60.2、48.8比54.5、44.5比49.4,PWald=0.03;UICC0~Ⅰ期组家族史阳性和阴性者相比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7.5比94.7、87.5比91.6、87.5比91.6,PWald=0.02);按家族史分层分析年龄与预后的关系发现:家族史阳性组中50岁以下者生存曲线显著高于50岁以上者(两者相比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3.4比55.3、60.6比48.9、58.5比44.6,PWald=0.03);但家族史阴性组中50岁以下者与50岁以上者相比生存曲线无差别(二者相比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2.3比60.2、54.6比54.5、50.9比49.4,PWald=0.67),尽管两者平均发病年龄相差14.4岁。结论:就来自高发区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病例而言,上消化道癌家族史阳性者比阴性者发病年龄显著提前,但预后较差,提示遗传背景对食管癌的发生和预后都有一定影响。另外发现家族史阳性组中50岁以下者的预后好于50岁以上者,提示早期发现可能有助于改善家族史阳性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上消化道癌家族史 发病年龄 预后 高发区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和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晓博 杨宪武 +4 位作者 党惠娇 吴国斌 李红玉 徐志斌 吴明利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结肠组织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探讨IL-8和IL-10在U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70例经内镜检查确诊的UC患者(UC组)结肠组织和血清标本,并与30例...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结肠组织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探讨IL-8和IL-10在U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70例经内镜检查确诊的UC患者(UC组)结肠组织和血清标本,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健康志愿者)比较。结果UC组中患者血清和结肠组织中IL-8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升高,且随着病变范围的扩大和病变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均P<0.01),轻度、中度、重度UC患者血清中IL-8含量分别为(107±11)ng/L、(151±36)ng/L、(201±47)ng/L(均P<0.01),结肠组织中分别是(300±10)ng/g、(777±96)ng/g、(907±185)ng/g,而血清和结肠组织中IL-10含量比对照组降低,且随着病变程度加重逐渐降低。轻度、中度、重度UC患者血清中IL-10含量分别为(41±11)ng/L、(35±14)ng/L、(20±6)ng/L(均P<0.01),结肠组织中分别是(80±12)ng/g、(61±11)ng/g、(20±10)ng/g;IL-8和IL-10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促炎因子IL-8含量升高,抑炎因子IL-10含量降低,体内免疫调节失衡,易诱发UC;IL-8、IL-10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渍疡性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放射免疫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