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缬酪肽蛋白与消化系统肿瘤 被引量:1
1
作者 尹义梅 穆建平 张晓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672-2676,共5页
含缬酪肽蛋白(valosin-containing protein,VCP)即p97,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膜结合糖蛋白,在细胞活性中有着广泛的功能, 其总的特点是作为类似分子伴侣的作用在内质网相关的蛋白降解及细胞周期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已有许多研究证实: VCP的表... 含缬酪肽蛋白(valosin-containing protein,VCP)即p97,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膜结合糖蛋白,在细胞活性中有着广泛的功能, 其总的特点是作为类似分子伴侣的作用在内质网相关的蛋白降解及细胞周期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已有许多研究证实: VCP的表达水平与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密切相关.VCP 表达水平高者,出现复发及转移早,无瘤生存期短,预后差.本文就近年来有关VCP表达水平与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的文章进行了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急性脑损伤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胃癌干细胞在肿瘤侵袭转移及对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丽贤 张宁 +5 位作者 袁双珍 陈玉梅 苏新爱 孙建顺 王丽华 林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4738-4744,共7页
背景:胃癌干细胞在新辅助化疗、常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患者治疗后复发关系密切,但是该结论尚未得到证实。目的:观察胃癌干细胞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对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胃癌模型裸鼠,分离培养胃癌干细胞。将采集的... 背景:胃癌干细胞在新辅助化疗、常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患者治疗后复发关系密切,但是该结论尚未得到证实。目的:观察胃癌干细胞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对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胃癌模型裸鼠,分离培养胃癌干细胞。将采集的胃癌干细胞分别进行细胞划痕实验、成环实验、细胞抑制率实验、细胞转移性实验及成瘤实验。结果与结论:(1)细胞形态:胃癌干细胞培养7 d后贴壁生长,贴壁细胞缺乏规律性,多为蝌蚪形;(2)划痕实验:划痕后0,24 h细胞划痕宽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成环实验: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胃癌干细胞能形成环状;(4)细胞抑制率实验:奥沙利铂干预胃癌干细胞的半抑制浓度显著低于5-氟尿嘧啶(P<0.05);(5)胃癌肿瘤干细胞转移性实验:胃癌干细胞穿过基底膜细胞数显著高于细胞转移前(P<0.05);(6)成瘤实验:胃癌干细胞植入后胃癌组织质量显著重于普通胃癌裸鼠(P<0.05)。结果说明:胃癌干细胞在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备较强的血管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组织工程 胃癌 肿瘤干细胞 胃癌干细胞 侵袭转移 血管形成 划痕实验 成环实验 细胞抑制率实验 细胞活性 耐药机制
下载PDF
TNF-α与肝星状细胞 被引量:8
3
作者 赵东强 张晓岚 姜慧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947-948,共2页
0引言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其病理生理基础为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过多沉积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1-10].肝纤维化时,合成ECM的细胞主要是被激活的肝... 0引言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其病理生理基础为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过多沉积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1-10].肝纤维化时,合成ECM的细胞主要是被激活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11].HSC位于Disse间隙,又称Ito细胞、贮脂细胞,其胞质内富含类维生素A脂滴,是肝间质细胞中兼有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脂肪细胞性质的一种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HSC的激活是关键性的病理事件[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细胞外基质 病理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细胞周期蛋白D1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多 于永强 +2 位作者 齐维娟 高会斌 白文元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7期45-48,共4页
目的比较胃炎组织和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表达,探索两者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胃黏膜病变标本80例,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0例(CAG组),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20例(NAG组),胃癌40例(GC... 目的比较胃炎组织和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表达,探索两者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胃黏膜病变标本80例,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0例(CAG组),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20例(NAG组),胃癌40例(GC组)。采用^(13)C呼气试验和姬姆萨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CyclinD1,检测其在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AG组、CAG组和GC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有关,但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CAG组和NAG组相比,GC组中CyclinD1阳性率显著增加;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CyclinD1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74,P<0.05)。结论 GC组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和CyclinD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NAG和CAG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互关联,并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D1 幽门螺旋杆菌 胃癌
下载PDF
人胎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肝硬化5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邵福灵 任锡玲 +1 位作者 李素琴 符云峰 《新医学》 1999年第5期267-268,共2页
目的:探讨人胎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用人胎肝细胞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治疗肝硬化52例(治疗组),每日6mg,10天为1疗程。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ALT、胆红素比... 目的:探讨人胎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用人胎肝细胞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治疗肝硬化52例(治疗组),每日6mg,10天为1疗程。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ALT、胆红素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清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免疫指标仅IgG、C3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变(P<0.05),但在治疗两个疗程后,各免疫指标(IgG、IgA、IgM、C3)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结论:提示加大人胎肝细胞因子的剂量或延长疗程会使肝硬化病情得到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硬化 治疗 HGF
下载PDF
丹参对AngⅡ刺激鼠HSCs活化Ca^(2+)效应抑制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军民 姚希贤 杨书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56-759,共4页
目的 研究丹参药物血清是否具有抑制肝星状细胞(HSCs)胞浆游离钙([Ca2 + ] i)增高的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3 2只,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肝纤维化模型丹参组(8只)给予用精制橄榄油配制的40 %CCl4 溶液9周后灌服丹参6d ;肝纤维化模... 目的 研究丹参药物血清是否具有抑制肝星状细胞(HSCs)胞浆游离钙([Ca2 + ] i)增高的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3 2只,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肝纤维化模型丹参组(8只)给予用精制橄榄油配制的40 %CCl4 溶液9周后灌服丹参6d ;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8只)给予用精制橄榄油配制的40 %CCl4 溶液9周后灌服生理盐水6d ;正常大鼠丹参组(8只)仅给予等量精制橄榄油9周,然后灌服丹参6d ;正常对照组(8只)仅给予等量精制橄榄油9周后灌服生理盐水6d。结束后,经下腔静脉取血并分离血清。采用盲法,用上述10 %血清培养HSCs 2 4h并负载好Fluo 3 AM后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 )检测HSCs [Ca2 + ] i。结果 ①经正常大鼠丹参组及肝纤维化模型丹参组的血清预处理的HSCs ,其[Ca2 + ] i 荧光强度相对值均明显低于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P <0 0 5 ) ;且二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②经正常大鼠丹参组及肝纤维化模型丹参组血清预处理HSCs后加入AngⅡ(1 1×10 - 7mol L) ,HSCs [Ca2 + ] i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显著低于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P <0 0 1)。结论 丹参能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Ca2 + ] i 的升高,可能是其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丹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胞浆游离钙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姜慧卿 赵东强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9年第10期3-4,共2页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诊断进展 5年生存率 内镜 进展期胃癌 恶性肿瘤 发病率 病死率
下载PDF
大鼠肝纤维化组织内ROCK-I、磷酸化MBS Thr-697和α-SMA表达增强 被引量:3
8
作者 扈彩霞 郑加生 +1 位作者 王玉珍 姜慧卿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ROCK-I、磷酸化MBS Thr-697、α-SMA蛋白及其mRNA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及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变化。方法结扎胆总管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与RT-PCR检测ROCK-I、α-SMA蛋白及其mRNA... 目的探讨ROCK-I、磷酸化MBS Thr-697、α-SMA蛋白及其mRNA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及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变化。方法结扎胆总管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与RT-PCR检测ROCK-I、α-SMA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用特异性荧光染色检测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的发展,大鼠肝脏中ROCK-I及α-SMA阳性细胞明显增多;造模1~4周,肝组织ROCK-I、α-SMA的阳性面积及ROCK-I、磷酸化MBS Thr-697、α-SM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ROCK-I基因表达与α-SMA表达呈正相关(r=0.718,P<0.05);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肝组织肌动蛋白荧光信号增强。结论ROCK-I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表达上调和功能活化,可能通过诱导肌成纤维细胞表型形成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 细胞骨架
下载PDF
胃癌病理类型及分期与胃癌组织中PI3K/CREB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小辉 王海伟 +2 位作者 孙颖 王静 王云鹏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究胃癌病理类型及分期与胃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cAMP反应序列结合蛋白(CREB)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0例在本院手术的胃癌患者病例标本作为检测样本,同时选取胃癌患者距肿瘤边缘1 cm处的癌旁组织标本作对比。... 目的:探究胃癌病理类型及分期与胃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cAMP反应序列结合蛋白(CREB)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0例在本院手术的胃癌患者病例标本作为检测样本,同时选取胃癌患者距肿瘤边缘1 cm处的癌旁组织标本作对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检测样本中PI3K、CREB阳性率及蛋白表达量。结果:PI3K、CREB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I3K/CREB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PI3K、CREB在低分化、Ⅲ+Ⅳ期中阳性表达率及蛋白水平均高于高中分化、Ⅰ+Ⅱ期中的表达;PI3K、CREB阳性胃癌患者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I3K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5,灵敏度为78.64%、特异度为62.46%,CREB诊断胃癌AUC面积为0.774,灵敏度为70.93%、特异度为64.75%。结论:PI3K、CREB在胃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且与胃癌疾病进展存在相关性,对胃癌预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磷脂酰肌醇3-激酶 cAMP反应序列结合蛋白 病理淋巴结转移分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法舒地尔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组织ROCK-I、α-SMA、p-MBS Thr-697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扈彩霞 陈新月 +1 位作者 王玉珍 姜慧卿 《传染病信息》 2011年第3期140-142,170,共4页
目的探讨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ho-associated coiled-coil forming prote in kinase,ROCK)-Ⅰ选择性阻断剂法舒地尔对大鼠肝纤维化组织ROCK-Ⅰ、α-SMA和p-MBSThr-697表达及细胞骨架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 目的探讨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ho-associated coiled-coil forming prote in kinase,ROCK)-Ⅰ选择性阻断剂法舒地尔对大鼠肝纤维化组织ROCK-Ⅰ、α-SMA和p-MBSThr-697表达及细胞骨架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肝组织ROCK-Ⅰ、α-SMA和p-MBSThr-697表达,RT-PCR方法测定肝组织ROCK-Ⅰ和α-SMAmRNA表达,特异性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骨架变化。结果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胆总管结扎(bileduct ligation,BDL)┼法舒地尔腹腔注射组造模第4周ROCK-Ⅰ蛋白、p-MBSThr-697蛋白和α-SMA蛋白与BDL组相比分别降低了38.68%、30.69%和20.50%。②RT-PCR结果显示,BDL┼法舒地尔腹腔注射组造模第4周ROCK-ⅠmRNA和α-SMA mRNA与BDL组相比分别降低了32.39%和34.46%。③FITC标记的鬼笔毒环肽荧光染色结果显示,BDL┼法舒地尔腹腔注射组与BDL组相比,可见大鼠肝组织细胞间网状结构稍规则,周边肌动蛋白丝带连续,荧光信号减弱。结论 ROCK-Ⅰ选择性阻断剂法舒地尔可抑制BDL大鼠模型肝组织ROCK-Ⅰ、p-MBSThr-697和α-SMA转录及翻译水平表达,可部分抑制BDL大鼠肝组织F-actin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肝纤维化 细胞骨架 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
下载PDF
组织胺对肠黏膜免疫屏障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郝彦开 冯丽英 王军民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9期1109-1110,共2页
目的观察组织胺对肠黏膜免疫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从十二指肠灌注大肠杆菌制成单纯感染模型,从颈静脉插管放血加十二指肠灌注大肠杆菌制成失血感染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感染组、失血感染组和1×10-6mol/L浓度的组织胺... 目的观察组织胺对肠黏膜免疫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从十二指肠灌注大肠杆菌制成单纯感染模型,从颈静脉插管放血加十二指肠灌注大肠杆菌制成失血感染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感染组、失血感染组和1×10-6mol/L浓度的组织胺对以上各组的干预组共6组。组织胺干预组分别用1×10-6mmol/L的组织胺对制成的模型大鼠进行肠内灌注。观察模型大鼠免疫球蛋白IgA分泌量。结果1×10-6mmol/L组织胺干预组肠道IgA分泌量较失血-感染组也明显增多(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组织胺能增强肠黏膜的免疫屏障功能,抑制细菌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小肠黏膜 细菌移位 组织胺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被引量:23
12
作者 姚希贤 崔东来 《医师进修杂志》 1999年第3期9-10,共2页
1983年澳大利亚的两位学者,Warren和Marshal成功的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近16年来,人们对Hp在慢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治疗... 1983年澳大利亚的两位学者,Warren和Marshal成功的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近16年来,人们对Hp在慢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治疗均有了深入的认识,本文将Hp感染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慢性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重视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与药物的联合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常丽丽 任锡玲 +1 位作者 高富贵 刘玉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363-365,共3页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首次和再次静脉曲张出血病死率均为30~50%。采用内镜治疗EVB止血率可达85%以上,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达83%,出血死亡率可下降至10%左右。急诊内镜控制EVB效果远优于三腔二囊...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首次和再次静脉曲张出血病死率均为30~50%。采用内镜治疗EVB止血率可达85%以上,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达83%,出血死亡率可下降至10%左右。急诊内镜控制EVB效果远优于三腔二囊管和血管加压素,并可减少早期再出血率。然而活动性出血时内镜视野欠清晰,且EIS和EVL治疗后,曲张静脉闭塞消失之前,仍有一定的再出血率,并可出现溃疡、穿孔、吞咽困难、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内镜治疗联合应用血管收缩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酸剂、止血剂等药物,可降低内镜治疗过程中注射拔针时针孔喷血和涌血发生率,减少活动性出血,使视野变清晰。可降低急诊手术率、休克发生率,提高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此外,能减少输血需求量,降低近期再出血率,预防再次出血或减少再出血,推迟曲张静脉再破裂出血时间,并能明显减少吞咽困难和食管狭窄的形成,促进硬化治疗后,食管或胃底溃疡的愈合。联合治疗可使患者从中获得诸多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内镜 药物 联合治疗
下载PDF
Toll样受体配体与胃肠道疾病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天轶 王军民 姚希贤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Toll样受体是先天性免疫重要的跨膜受体和信号转导受体,在胃肠道多种细胞中广泛表达。而胃肠道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感染密切相关。因此对TLR及其配体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病原体与宿主免疫反应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为深入理解多种... Toll样受体是先天性免疫重要的跨膜受体和信号转导受体,在胃肠道多种细胞中广泛表达。而胃肠道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感染密切相关。因此对TLR及其配体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病原体与宿主免疫反应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为深入理解多种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配体 胃肠道疾病 病原体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胆结石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希贤 崔东来 《新医学》 1998年第11期568-569,共2页
关键词 胆结石 介入疗法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肝纤维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扈彩霞 姜慧卿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3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是细胞外间质及纤维化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重点讨论CTGF的结构、功能以及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从而为有效防治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肝纤维化 细胞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肝星状细胞
下载PDF
组织胺对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作用
17
作者 郝彦开 冯丽英 王军民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12期1704-1706,共3页
关键词 肠道细菌移位 组织胺 屏障功能 小肠粘膜 器官发生 变态反应 肠粘膜损伤 细胞内含量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的临床研究进展
18
作者 任英霞 崔东来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5年第11期478-480,共3页
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性的产生和耐药率的增加是其根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的分子机制与幽门螺杆菌23S rRNA V 区 A2142G、 A2142C 和 A2143G 的点突变有关,最近研究表明其23S rRNA Ⅵ区 T2717C 的突... 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性的产生和耐药率的增加是其根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的分子机制与幽门螺杆菌23S rRNA V 区 A2142G、 A2142C 和 A2143G 的点突变有关,最近研究表明其23S rRNA Ⅵ区 T2717C 的突变也和克拉霉素耐药有关。分子机制的研究带动了临床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传统的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逐渐转向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由创伤性的胃镜下取材逐渐转向非创伤性取材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克拉霉素 耐药 突变 检测技术
下载PDF
胃癌患者假尿嘧啶核苷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符雪松 白文元 +2 位作者 姚希贤 孙泽明 宋光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06-208,712,共4页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胃癌患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尿及胃粘膜组织假尿嘧啶核苷(PU)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132例胃镜活检组织标本,其中浅表性胃炎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6例,不典型增生20例,胃癌46例;30例...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胃癌患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尿及胃粘膜组织假尿嘧啶核苷(PU)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132例胃镜活检组织标本,其中浅表性胃炎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6例,不典型增生20例,胃癌46例;30例正常胃粘膜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研究对象的血、尿及组织中假尿嘧啶核苷水平变化。结果:胃癌患者血清、尿及组织中PU分别是4.96±2.72(μmol/ml)、17.01±4.53(nmol/μmol肌酐)、7.90±3.16(μmol/ml),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01);不典型增生组上述各值虽有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U值与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转移有关,而与Lauren’s分型无关。结论:胃癌组假尿嘧啶核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且与其生物学行为相关,并且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开始增高,因此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假尿嘧啶核苷 测定 临床意义 高效液相色谱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BCL-2,Fas基因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静 于淑霞 +2 位作者 戴洁 王超 姚希贤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27-29,共3页
探讨基因蛋白bcl-2,Fas的表达变化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浅表性胃炎组织20例,萎缩性胃炎32例,肠化生32例,胃癌36例基因蛋白bel-2,Fas的表达变化。结果Fas基因... 探讨基因蛋白bcl-2,Fas的表达变化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浅表性胃炎组织20例,萎缩性胃炎32例,肠化生32例,胃癌36例基因蛋白bel-2,Fas的表达变化。结果Fas基因蛋白的表达,浅表性胃炎组65%(13/20)较肠化生组21.8%(7/32)及胃癌组19.6%7/36)明显增高(P<0.005);bcl-2基因蛋白表达,胃癌组织33.3%(12/36),其中高一中分化腺癌阳性表达56.25%(9/16)较低分化腺癌16.6%(2/12)及未分化癌12.5%(1/8)明显增高(P<0.05),浅表性胃炎组无回例表达;胃炎与胃癌组之间Fas和bcl-2表达呈负相关,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形成发挥一定作用;Fas基因的过度表达诱导胃炎发生,而弱表达又为胃粘膜细胞癌变提供了条件;bcl-2与Fas基因的表达失衡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蛋白 BCL-2 FAS 胃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