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辉 赵旭兰 +3 位作者 郝玉明 王建华 乔丽敏 谢文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 (AT1)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保护的远期疗效。  方法 :选择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2 0例 ,所有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 (AT1)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保护的远期疗效。  方法 :选择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2 0例 ,所有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 ,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 :12 5~ 2 5mg ,每日 3次 ;缬沙坦 1组 :缬沙坦 80mg ,每日 1次 ;缬沙坦 2组 :缬沙坦 160mg ,每日 1次。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 1、 6、 12、 18个月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有关指标进行检测 ,并同时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浓度。  结果 :治疗 12、 18个月 ,缬沙坦 1、 2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 ,左心室重构各指标 (除外缬沙坦 1组 12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 )、心功能各指标 (除外缬沙坦 1组 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指标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用药 18个月不同剂量缬沙坦比较 ,缬沙坦 2组较缬沙坦 1组上述指标亦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血浆AngⅡ水平治疗 6、 12、 18个月缬沙坦 1、 2组和卡托普利组均较治疗前升高 ,其中缬沙坦 1、 2组升高明显 ,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血浆醛固酮水平与治疗前相比 3组治疗 1、 6个月时开始降低 ,治疗 12、 18个月时卡托普利组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治疗 卡托普利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重构 不同剂量 远期疗效 显著性差异 指标 水平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不同剂量AT_1受体拮抗剂对左室重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辉 赵旭兰 +4 位作者 郝玉明 王建华 李建华 乔丽敏 谢文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3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AT1受体拮抗剂对左室重构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首次AMI患者1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随机分为卡托普利(C)组:12.5~25.0 mg,3次/d;缬沙坦...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AT1受体拮抗剂对左室重构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首次AMI患者1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随机分为卡托普利(C)组:12.5~25.0 mg,3次/d;缬沙坦(D1)组:代文80 mg,1次/d;缬沙坦(D2)组:代文,起始量为80 mg,1次/d,2周后血压平稳且患者能耐受时增至160 mg,1次/d,患者均分别于治疗1、6、12、18个月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有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1)短期应用(1年内)3组患者的LA、LVDd、IVSd、LVPWd、LVMI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用药1年后,缬沙坦组与卡托普利组上述指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缬沙坦组治疗1年后与卡托普利组心功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疗效与剂量相关.结论 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一样,早期应用能有效防治AMI后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其远期疗效可能优于卡托普利,且疗效与剂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心功能 AT1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