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联合神经导航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坤 张宏义 +2 位作者 许斌 谢兵兵 祁大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14-81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神经导航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132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成:研究组(75例)和对照组(57例),研究组采用神经内镜联合神...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神经导航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132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成:研究组(75例)和对照组(57例),研究组采用神经内镜联合神经导航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切除范围和术后症状缓解情况、术前术后血清内分泌学变化及术后随访残留和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86.9±9.6)min和住院时间(6.5±0.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42.8±10.2)及(12.9±0.8)min,而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21.7±17.3)mL、术后一过性尿崩(8.0%)和术后短暂性电解质紊乱(10.7%)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208.5±21.8)mL,31.6%,35.1%],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有效切除率(82.7%)和术后症状缓解率(89.3%)明显高于对照组(40.4%,56.1%),而术后随访发现,残留(5例)和复发病例(4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1例,16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同性质肿瘤的术前、术后血清内分泌学检测情况比较,两组PRL腺瘤术后血清PRL([42.6±21.4),(148.5±67.4)]ng/mL、GH腺瘤术后血清GH([10.6±2.4),(32.4±11.6)]ng/mL、ACTH腺瘤术后血清ACTH([38.5±4.6),(83.6±32.5)]ng/L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研究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神经导航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瘤,能提高手术全切率,有效控制患者复发,安全性好,是侵袭性垂体瘤手术治疗的较佳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侵袭性 神经导航 内镜技术
下载PDF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吕宪民 冯凯 +3 位作者 马建国 王海英 吕燕华 刘丽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第1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神经系统疾病 免疫球蛋白 环磷酰胺 诊断
下载PDF
氢在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蒋欣 尹春丽 吕佩源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92-496,共5页
氢(hydrogen,H)是宇宙中最简单的元素,其分子——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氢气在正常温度和部分浓度(空气中浓度〈4.6%或在纯氧中的浓度〈4.1%)时,不易燃烧。
关键词 脑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
下载PDF
千斤拔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凯 林世和 +1 位作者 赵节绪 何世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04-106,共3页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即使应用了显微外科技术,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但也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目前,在临床上寻求神经营养因子(NTFs)的替代物和诱生剂是神经生物学的热点之一。我国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探求与开发中草药中...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即使应用了显微外科技术,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但也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目前,在临床上寻求神经营养因子(NTFs)的替代物和诱生剂是神经生物学的热点之一。我国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探求与开发中草药中单方或复方制剂,结合先进的实验手段,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对神经的保护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以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为动物模型,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形态计量学等指标来观察中草药千斤拔对周围神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修复 坐骨神经损伤 实验组 千斤拔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保护作用 神经营养因子 周围神经损伤 大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以顽固性枕神经痛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硬化1例
5
作者 刘丽娟 陈昆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4期335-336,共2页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早期可能发生炎症、脱髓鞘及轴突的丢失。其临床表现在不同患者中存在差异,大多以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起病。该病虽在治疗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但其仍是年轻人神经功能障碍...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早期可能发生炎症、脱髓鞘及轴突的丢失。其临床表现在不同患者中存在差异,大多以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起病。该病虽在治疗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但其仍是年轻人神经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以顽固性枕神经痛起病的多发性硬化甚是少见。本院收治1例罕见的以顽固性枕神经痛起病的多发性硬化,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神经痛 多发性硬化 头痛
下载PDF
不同针刺手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吴秀玲 卢宝全 +1 位作者 胡国荣 李艳辉 《河北中医》 2008年第5期511-512,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针刺疗法 电针 针刺补泻 康复
下载PDF
雌激素对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谢兵兵 马建国 +3 位作者 姜丽 徐明 高轩 尹春丽 《中国医药》 2007年第5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TTC染色组和凋亡组,其中每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给药组、雌二醇给药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各组动物均在线栓...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TTC染色组和凋亡组,其中每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给药组、雌二醇给药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各组动物均在线栓插入颈内动脉24h后处死,断头取脑。TTC染色组分别于4、8、24h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在末次评分后断头处死,行TTC染色,观察脑梗塞体积。凋亡组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计数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区每平方毫米的bcl-2和bax的阳性细胞数。结果雌二醇在1mg/kg腹腔注射给药时能显著缩小大鼠脑梗塞体积。在鼠脑缺血24h雌二醇有效促进了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抑制了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结论雌激素对雄性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对基因和非基因因素的影响是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雌激素 雌二醇 脑保护
下载PDF
唐山市脑血管病发病时间与季节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舒 刘桂玲 +2 位作者 刘春琴 高轩 吴秀玲 《中国医药》 2016年第7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探讨唐山市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时间与季节规律。方法收集唐山市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4家三级甲等医院脑血管病患者8248例,其中脑梗死6428例、脑出血15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60例。采用网分布图分析脑血管病发病时间与季节规律。结果... 目的探讨唐山市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时间与季节规律。方法收集唐山市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4家三级甲等医院脑血管病患者8248例,其中脑梗死6428例、脑出血15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60例。采用网分布图分析脑血管病发病时间与季节规律。结果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秋季构成比最高[58.8%(3782/6428)、45.0%(117/260)],脑出血患者冬季构成比最高[31.5%(491/1560)](均P〈0.05)。男性脑梗死患者平均角所在日期均为10月,男性和女性平均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7.78。比293.93°,P〉0.05);男性脑出血患者平均角所在日期为2月,女性为1月,男性和女性平均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69。比5.64°,P〈0.05);男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平均角所在日期为9月,女性为10月,男性和女性平均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46°比293.47°,P〈0.05)。结论唐山市脑血管病具有季节性规律,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秋季高发,脑出血冬季高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 季节规律
下载PDF
针刺对不同分型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李晓东 刘爱国 +1 位作者 吴秀玲 安志红 《河北中医》 2009年第7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不同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原则,根据OCSP分型将患者分为腔隙梗死组(LA-CI)、完全前循环梗死组(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AC...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不同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原则,根据OCSP分型将患者分为腔隙梗死组(LA-CI)、完全前循环梗死组(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ACI)和后循环梗死组(POCI)4种亚型,再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2组均予对症治疗,并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氯吡格雷片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不完整针刺,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3、6、12个月进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评定。结果LAC I亚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 I、POC I亚型第3-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 I第3个月、第6个月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对不同OCSP分型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效果不同,对PAC、IPOC I亚型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卒中 神经症性障碍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散瘀通络汤对幕上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杰 吕月 +2 位作者 于漩 吴春红 李振民 《河北中医》 2021年第11期1795-1799,共5页
目的观察散瘀通络汤对幕上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幕上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8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72 h后联合散瘀通络汤口服。比较2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散瘀通络汤对幕上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幕上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8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72 h后联合散瘀通络汤口服。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0、20 d脑血肿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4水平。结果治疗10、20 d 2组脑血肿量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20 d 2组均较本组治疗10 d减少(P<0.05),且治疗10、20 d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10、20 d 2组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BI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20 d 2组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10 d降低(P<0.05),BI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10、20 d治疗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10、20 d 2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10、20 d治疗组及治疗20 d对照组血清IL-10、IL-4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20 d 2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10 d降低(P<0.05),治疗20 d 2组血清IL-10、IL-4水平均较本组治疗10 d升高(P<0.05);且治疗10、20 d治疗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血清IL-10、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散瘀通络汤治疗幕上脑出血疗效确切,能够促进血肿吸收,显著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提高IL-10和IL-4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通络 中药疗法
下载PDF
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脑神经病变及脑梗死1例报告
11
作者 吴秀玲 卢宝全 +2 位作者 张冬森 李永秋 马建国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6-356,共1页
关键词 结节性 动脉炎 动脉疾病 脑梗死 脑神经 颅神经 周围神经 病变 左眼失明 神经源性损害 视物成双
下载PDF
坐骨神经损伤对大鼠肌重及血清SOD和MDA影响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马建国 冯凯 +3 位作者 徐明 巴丽 张晶 何世东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1999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对肌重及血清红SOD和MDA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为动物模型,测定损伤2周及4周时的胫前肌肌重及SOD和MDA的含量。结果神经损伤后肌重下降(P<0.01),SOD和MDA含量增高.以后逐渐下降.2周时高于...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对肌重及血清红SOD和MDA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为动物模型,测定损伤2周及4周时的胫前肌肌重及SOD和MDA的含量。结果神经损伤后肌重下降(P<0.01),SOD和MDA含量增高.以后逐渐下降.2周时高于4周时(P<0.0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肌重明显下降,自由基对损伤也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重 血清 SOD MDA 坐骨神经损伤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疗效观察及寡克隆区带改变
13
作者 冯凯 刘静 +2 位作者 张凤茹 齐慧生 游晓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262-262,共1页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甲基强的松龙 冲击疗法 疗效
下载PDF
针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帕金森病疲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爱国 吴秀玲 +1 位作者 卢宝全 徐静红 《河北中医》 2023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帕金森病(PD)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PD疲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剔除1例,实际完成59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剔除1例,实际完成5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2组均治...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帕金森病(PD)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PD疲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剔除1例,实际完成59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剔除1例,实际完成5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4周并随访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1、3个月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1、3个月FSS评分均降低(P<0.05),对照组仅随访1个月FSS评分降低(P<0.05);2组间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1、3个月F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PDQ-39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随访3个月及对照组治疗后和随访1、3个月PDQ-39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2组间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PDQ-39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随访3个月PDQ-39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1、3个月SDS评分均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1、3个月SDS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2组间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1、3个月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针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PD疲劳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疲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抑郁的发生,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疲劳 针灸疗法
下载PDF
阿替普酶溶栓后抗凝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4
15
作者 吕宪民 曹亦宾 +2 位作者 李欣 王海英 马建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4-836,共3页
目的评价阿替普酶(alteplase)联合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7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半球梗死患者70例,根据溶栓后是否接受肝素治疗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比较... 目的评价阿替普酶(alteplase)联合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7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半球梗死患者70例,根据溶栓后是否接受肝素治疗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7 d、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发病30 d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 d、14 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第30天对两组患者进行mRS评分,抗凝组34例患者中神经功能预后良好18例(52.9%),预后不良14例(41.2%),死亡2例(5.9%);非抗凝组36例患者中神经功能预后良好10例(27.8%),预后不良24例(66.7%),死亡2例(5.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80.0,P<0.05)。抗凝组患者死亡2例(5.9%),非抗凝组患者死亡2例(5.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05)。抗凝组出现症状性脑出血2例(5.9%),非抗凝组出现症状性脑出血3例(8.3%),两组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抗凝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不增加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溶栓 抗凝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吕宪民 陈丽丽 +4 位作者 曹亦宾 安雅臣 王海英 吕艳华 佟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3376-3377,3380,共3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小剂量肝素对进展性脑卒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1分定义为进展性脑卒中,共30例患者符...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小剂量肝素对进展性脑卒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1分定义为进展性脑卒中,共30例患者符合进展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对入选患者进行TOAST分型及OCSP分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停用所有抗血栓药物,给予肝素钠+替罗非班持续泵入;对照组单独应用肝素持续静脉泵入;采用NIHSS在患者入院时、进展时及治疗后24h、48h、72h、7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价;在治疗后90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进行预后评定。详细记录用药及随诊期间患者的出血部位及死亡原因。结果入院时及进展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72h及7d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时随访,两组患者的mRS评定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90d内出血率、死亡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小剂量肝素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改善患者预后,且不增加出血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进展 替罗非班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相关并发症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欣 马宁 +1 位作者 刘恋 缪中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78-182,共5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主要手段,可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例的治疗,尤其是可预防严重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其围手术期和远...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主要手段,可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例的治疗,尤其是可预防严重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其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包括支架植入失败、颅内出血、刺破血管、栓塞,以及支架内再狭窄,而围手术期的抗凝药物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颅内动脉硬化 综述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对灯盏生脉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轩 李永秋 高海凤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132,共2页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I)评价灯盏生脉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血流变化与临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4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灯盏生脉胶囊和尼莫地平片,连服8周,在治疗前后应用CTPI技术测定特定感兴趣层面CB...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I)评价灯盏生脉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血流变化与临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4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灯盏生脉胶囊和尼莫地平片,连服8周,在治疗前后应用CTPI技术测定特定感兴趣层面CBF,CBV,TTP,MTT值,以了解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变化,并对患者临床神经功能(头晕、头痛)改善作出判定。结果服用灯盏生脉组脑灌注有明显改善,CBF、CBV值升高,TTP、MTT值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头晕、头痛症状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灯盏生脉胶囊可增加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量,改善患者头晕、头痛自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生脉胶囊 慢性脑供血不足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进展与不同分型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吕宪民 冯凯 +2 位作者 王海英 刘静 张雅静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6期2531-253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进展与TOAST及OCSP分型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亚型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50例患者符合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对入选患者进行TOAST分型及O...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进展与TOAST及OCSP分型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亚型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50例患者符合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对入选患者进行TOAST分型及OCSP分型。结果 150例患者共有45例符合进展卒中诊断标准,根据TOAST分型,急性脑卒中进展主要发生在大动脉硬化型28例(41.18%),其次为小血管闭塞型(腔隙)12例(33.33%);根据OCSP分型进展主要发生在后循环梗死(POC I)23例(65.71%),其次为部分前循环梗死(PAC I)11例(22.45%)。结论急性脑梗死进展主要发生在大动脉硬化狭窄及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对于该类患者应积极干预治疗,预防脑卒中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分型 NIHSS评分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交界区脑梗死与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关系 被引量:13
20
作者 卢宝全 孙泽民 马建国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 观察交界区脑梗死与颅内外主要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 (DWI)检查证实的急性交界区脑梗死 4 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交界区梗死部位分为前交界区、后交界区及内交界区 ,利用磁共振血管成... 目的 观察交界区脑梗死与颅内外主要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 (DWI)检查证实的急性交界区脑梗死 4 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交界区梗死部位分为前交界区、后交界区及内交界区 ,利用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和经颅超声多普勒 (TCD)检查判断颅内外主要动脉有无狭窄或闭塞 ,观察梗死部位与血管受累的情况。结果  4 5例中共有 32例 (71 1% )存在相应血管狭窄或闭塞。大脑中动脉狭窄出现比例最高 (4 7 6 % ) ,其次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31% ) ,大脑前或后动脉狭窄少(11 9% )。动脉异常情况在单交界区与多交界区梗死的患者间无差别 ,但内交界区受累更易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 (P <0 0 5 )。结论 交界区脑梗死患者常存在颅内外主要动脉狭窄或闭塞 ,大脑中动脉狭窄最常见 ,尤其在内交界区受累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界区脑梗死 脑动脉狭窄 脑动脉闭塞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经颅超声多普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