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社会”而非“政权”: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立场 |
何建华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2
|
集体行动的原动力机制研究——基于H县农民维权抗争的考察 |
于建嵘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4
|
|
3
|
扩大农民地权及其制度建设 |
李昌平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4
|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路径突破和制度创新分析 |
李昌平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5
|
不能给新社会建设主体“戴绿帽子” |
李昌平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6
|
我的乡村改革试验 |
李昌平
|
《中国改革》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7
|
梁漱溟的县政建设实验及启示意义 |
何建华
|
《甘肃理论学刊》
|
2008 |
0 |
|
8
|
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 |
于建嵘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91
|
|
9
|
国外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和借鉴 |
史志强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7
|
|
10
|
利益博弈与抗争性政治--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政治社会学理解 |
于建嵘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63
|
|
11
|
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之优越性——与越南之比较 |
李昌平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3
|
|
12
|
政府政策关乎粮食安全 |
李昌平
张敏
|
《中国改革》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13
|
村民自治制度运行质量评估体系探析 |
程瑞山
贾建友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4
|
人民公社动员体制的利益机制和实现手段 |
于建嵘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3
|
|
15
|
村庄联席会议是农村政治沟通的有效载体--关于河南省中牟县白沙镇联户代表会议制度的分析 |
苑丰
张涛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6
|
梁漱溟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与实践 |
何建华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7
|
政府主导作用是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保障的关键 |
胥仕元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8
|
论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
胥仕元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9
|
三农问题,中国要避免做菲律宾第二 |
李昌平
|
《学习月刊》
|
2008 |
4
|
|
20
|
中国房市需要重构 |
李昌平
|
《中国改革》
北大核心
|
200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