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河北蝗虫分类、鉴定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新江
史秋月
张振群
智永超
-
机构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大学河北省动物系统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50-54,共5页
-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2013201148)
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资助项目(QN2014017)
河北省重点实验室运行补助费资助项目(14967611D)
-
文摘
以河北大学蝗虫研究室藏有的标本、资料和最新科研成果为基础,基于Visual foxpro 9.0,选取河北省分布的蝗虫42属、47种的130个分类性状构建了河北省蝗虫分类鉴定数据库,设计、开发了河北蝗虫分类、鉴定专家系统.本系统由分类查询子系统、鉴定子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子系统3个模块组成.用户可以通过此软件进行人机交互操作,来实现对河北省蝗虫的查询与鉴定工作.
-
关键词
蝗虫
分类
鉴定
专家系统
河北
-
Keywords
grasshopper
class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expert system
Hebei
-
分类号
Q969.26
[生物学—昆虫学]
-
-
题名温度与pH对方形网纹溞生长及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吉聪聪
杨雪
陈宏健
陈宪
谢松
-
机构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大学河北省动物系统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105-108,共4页
-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2015201165)
河北大学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218)
-
文摘
为了研究环境对方形网纹溞(Ceriodaphnia.quadrangula)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温度(15、20、25、30℃)和不同酸碱度(p H值分别为6、7、8、9、10)培养方形网纹溞,测定其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平均世代周期(T)、净生殖率(R0)、平均寿命、第1怀卵日、平均生殖间隔期和总生殖量等生长和生殖指标.结果表明:温度对方形网纹溞的生命参数有显著影响,30℃处理组中,群体的rm和λ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个体的平均寿命、第1怀卵日和平均生殖间隔期低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处理组中,个体的平均寿命和总生殖量、群体的R0均高于其他处理组.方形网纹溞的pH生存范围较宽,pH 6~pH 10范围内均可生长,pH 6组个体的总生殖量、群体的rm、λ和R0都显著高于其他组,但网纹溞在弱碱性环境下(pH 8)寿命最长.
-
关键词
方形网纹溞
温度
PH
生长
生殖
-
Keywords
Ceriodaphnia quadrangula
temperature
p H
growth
production
-
分类号
Q959.9
[生物学—动物学]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
-
题名正常与早熟雄性中华绒螯蟹透明质酸酶活性比较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刘欢
顾俊兴
冯超
王海玲
穆淑梅
康现江
-
机构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大学河北省动物系统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102-104,108,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02000
31272309)
+2 种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2011201028)
河北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2012-239)
河北省重点实验室运行补助费资助项目(14967611D)
-
文摘
为分析透明质酸酶在正常性成熟和性早熟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系统中活性的差异,进而对正常和早熟雄蟹的生殖能力进行评估,采用透明质酸底物转化法,测定正常和早熟中华绒螯蟹精巢以及副性腺中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同时考察不同孵育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正常性成熟个体的精巢和副性腺中的透明质酸酶活性远远高于早熟个体的酶活性,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孵育温度对透明质酸酶活性基本上没有影响;正常性成熟个体副性腺中透明质酸酶活性高于精巢酶活性,性早熟个体副性腺中的透明质酸酶活性极低,甚至无法检出.
-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透明质酸酶
酶活性
性早熟
-
Keywords
Eriocheir sinensis
hyaluronidase
enzymatic activity
sexual precocity
-
分类号
Q955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方形网纹溞2种生殖模式的转换条件
- 4
-
-
作者
王全晟
李婧
睢秉键
柳峰松
谢松
-
机构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大学河北省动物系统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301,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572327)
河北省高层次人才项目(CN201701)
-
文摘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种群密度、温度和光照时长诱导方形网纹溞产生两性生殖的条件.统计发现,在适宜的条件下,方形网纹溞主要繁殖方式是孤雌生殖,种群密度迅速增大.当种群处于较高的密度时(≥3/mL),两性生殖的产物——休眠卵的产量逐渐增加.种群密度为3/mL时,两性生殖的个体占种群数量的最大比例是15%;密度为6/mL时,比例是19%;密度达到9/mL时,比例上升到了24%,这显示高种群密度是促使孤雌生殖向两性生殖转换的主要因素.充足的食物、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时长等条件可以提高方形网纹溞两性生殖出现的概率,这是通过对方形网纹溞种群密度的提高而间接地改变其生殖模式的.这表明,种群内因素在方形网纹溞生殖转换的调控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
关键词
方形网纹溞
生殖转换
种群密度
温度
光照时长
-
Keywords
Ceriodaphnia quadrangula
reproductive conversion
population density
temperature
photoperiod
-
分类号
S963.2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