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柄牛肝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左伟 罗都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56-2357,2361,共3页
[目的]系统阐述美柄牛肝菌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以美柄牛肝菌为试材,采用常规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鉴定美柄牛肝菌中的化合物及其结构。[结果]从美柄牛肝菌中分离出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O-Acetylcyclocalop... [目的]系统阐述美柄牛肝菌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以美柄牛肝菌为试材,采用常规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鉴定美柄牛肝菌中的化合物及其结构。[结果]从美柄牛肝菌中分离出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O-Acetylcyclocalopin A,分子式为C17H22O7;Cyclocalopin,分子式为C15H20O6;Cyclopinol,分子式为C15H20O5;D-阿洛醇(D-allitol),分子式为C6H14O6;3β-羟基-麦角甾醇-5,7,22-三烯,分子式为C28H44O;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醇-6,22-二烯,分子式为C28H44O3;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分子式为C16H22O4;Bis(2-ethylhexyl)phthalate,分子式为C24H38O4;Ergosta-7,22-dien-3β,5α,6α-triol(cerevisterol),分子式为C28H46O3。通过经典波谱学分析和文献比对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包括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和3个甾体类化合物,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仅对黄瓜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等少数病原菌有微弱的抗菌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利用美柄牛肝菌开发生物农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制备薄层层析 倍半萜 美柄牛肝菌
下载PDF
细脚棒束孢(Isaria tenuipes)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耿文跃 王忠 +1 位作者 孙中义 罗都强 《中南药学》 CAS 2016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对细脚棒束孢Isaria tenuipes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为扩大细脚棒束孢的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 ex LH-20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等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细脚棒束孢Isar... 目的对细脚棒束孢Isaria tenuipes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为扩大细脚棒束孢的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 ex LH-20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等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细脚棒束孢Isaria tenuipes固体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是:4-methoxy-6-entanoyl-2H-pyran-2-one(1),6-(1,2-dihydroxypentyl)-4-methoxy-5,6-dihydro-2H-pyran-2-one(2),6-[(3R)-2,3-dihydr oxybutan-2-yl]-4-methoxy-2H-pyran-2-one(3),(5-hydroxy-2-oxo-2H-pyran-4-yl)methylacetate(4)和6-(1-hydroxypentyl)-4-methoxy-5,6-dihydro-2H-pyran-2-one(5)。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其余化合物均是首次从细脚棒束孢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脚棒束孢 虫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吡喃酮
下载PDF
虫生真菌Isaria cateniannulata次级代谢产物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石佩星 李晓芳 +4 位作者 解飞翔 张炳文 陈凤丽 李宝库 罗都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对虫生真菌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niannulata)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利用... [目的]对虫生真菌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niannulata)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利用MTT法对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测试。[结果]从虫生真菌Isaria cateniannulata中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β-麦角甾醇、豆甾-4-烯-3-酮、5α,8β-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methyl-5,6-dihydro-2H-pyran-2-one、(R)-甲羟戊酸内酯、对羟基苯甲醛、β-石竹烯和石竹烯氧化物。除化合物4外,其余化合物均是从该种中首次分离得到。抗肿瘤结果显示,化合物7、8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结论]该研究为新的抗肿瘤药物开发方面提供了广阔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环链棒束孢 倍半萜类化合物 抗肿瘤活性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