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6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4期403-40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4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分析治疗后栓塞情况、手术过程中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46例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后,瘤腔完全栓...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4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分析治疗后栓塞情况、手术过程中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46例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后,瘤腔完全栓塞33例,次全栓塞12例,不完全栓塞1例。瘤颈4 mm以下完全栓塞率显著高于4 mm及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Rankin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栓塞成功率高,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 Rankin评分
下载PDF
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7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及责... 目的探讨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及责任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治疗后2h、24h、7d2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28d后日常生活基本自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溶栓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有条件及有经验的医疗单位,应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条件不具备时,应积极行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用介入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期202-203,共2页
目的:探讨用介入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 目的:探讨用介入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介入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ABI指数(踝肱指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ABI指数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ABI指数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8.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相关的并发症,且其内支架均未发生移位。结论:用介入疗法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治疗,可准确地了解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阻塞的部位及程度,进而改善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的血供,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介入治疗 踝肱指数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峰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第1期1205-1206,共2页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之间我院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子宫切除治疗者50例;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者50例;回顾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之间我院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子宫切除治疗者50例;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者50例;回顾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照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为96.0%,观察组患者栓塞均一次成功,止血有效率为98.0%,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对照组患者感染、疼痛、发热等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时虽然子宫切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后者痛苦少、创伤小、患者较快恢复,预后效果良好,值得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 难治性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
下载PDF
晚期胃癌患者术前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峰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第2期1312-1313,共2页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手术前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之间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20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未作介入直接手术者100例,设为对照组,手术前进行选择性动脉内介入者100例,为观察...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手术前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之间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20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未作介入直接手术者100例,设为对照组,手术前进行选择性动脉内介入者10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切除率分别为69.0%、80.0%。手术后观察病理切片中癌细胞的坏死情况,对照组坏死率仅为14.0%,且均为轻度有效。观察组有效率为70.0%。两组数据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胃癌患者术前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治疗可使切除率提高,肿瘤细胞被大量杀伤,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选择性动脉内介入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峰 鄂亚军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实验对象来自2009年2月—2011年2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96例。其中单纯行TACE治疗者32例(单纯TACE治疗组),单纯行RF...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实验对象来自2009年2月—2011年2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96例。其中单纯行TACE治疗者32例(单纯TACE治疗组),单纯行RFA治疗者32例(单纯RFA治疗组),行TACE联合RFA治疗者32例(TACE联合RFA治疗组)。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血肝功能及AFP,治疗后3个月肿瘤影像学成像变化,治疗后6个月疗效,1、2、3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3组治疗后3周较治疗前ALB和ALT均无显著变化(P>0.05);AFP仅TACE联合RFA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23组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癌灶直径显著减小、癌灶个数显著减少(P<0.05),TACE联合RFA治疗组较另两组癌灶直径减小、癌灶个数减少更为明显(P<0.05)。3TACE联合RFA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有效率显著高于另两组(P<0.05)。4TACE联合RFA治疗组1、2、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另两组(P<0.05),单纯RFA治疗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TACE治疗组(P<0.05)。53组相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较单独应用TACE或RFA更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治疗方案 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 导管消融术
下载PDF
平衡膳食对脂肪肝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贾连春 马立新 +3 位作者 吴丽平 王彦 李志强 杨红茹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20-2121,共2页
目的: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平衡膳食与脂肪肝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临床实验方法将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低胆固醇、低热能、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的治疗膳食,对照组不控制饮食。分别观察2组干预1个半月前后... 目的: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平衡膳食与脂肪肝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临床实验方法将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低胆固醇、低热能、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的治疗膳食,对照组不控制饮食。分别观察2组干预1个半月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同时监测血脂、肝功能及肝脏B超和CT形态学变化。结果:干预后饮食治疗组的肝功、血脂及肝脏B超和CT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87.89%,对照组总有效率1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饮食对脂肪肝有确切疗效,低热能、低脂、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持续的平衡膳食治疗即可达到治疗脂肪肝目的,并可明显改善肝功能、血脂及肝脏组织影像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膳食 脂肪肝 血脂 疗效
下载PDF
西罗莫司局部缓释对成形术后血管壁PAI-1及t-P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鄂亚军 贺能树 范海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局部缓释对成形术后血管壁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Wistar雄性大鼠30只,分为实验组(20只)及对照组(10只)。西罗莫司采取外膜给药,以pluronic...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局部缓释对成形术后血管壁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Wistar雄性大鼠30只,分为实验组(20只)及对照组(10只)。西罗莫司采取外膜给药,以pluronic F-127为药物释放载体,给药浓度分为高浓度组600μg/100μl及低浓度组300μg/100μl,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西罗莫司局部缓释对血管壁PAI-1及t-PA表达的影响。结果损伤后15及30 d,西罗莫司高、低浓度实验组均促进新生内膜中PAI-1的表达(P<0.05),对中膜PAI-1表达的影响除高浓度15 d组与对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后15及30 d,西罗莫司实验组新生内膜t-P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中膜t-PA的表达高浓度15 d及30 d组低于对照组(P<0.05),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罗莫司局部缓释在抑制新生内膜增殖的同时亦造成局部PAI-1的高表达及t-PA的较低表达,两者表达的失衡可能成为晚期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莫司 局部缓释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内支架置入术联合靶向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疗效观察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景峰 臧爱民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2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后和内支架植入术后联合靶向性灌注化疗栓塞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并加以研究比较。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于我科治疗的105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做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单纯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后和内支架植入术后联合靶向性灌注化疗栓塞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并加以研究比较。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于我科治疗的105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做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单纯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共45例患者;而观察组则采用的是胆道支架置入+靶向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进行双途径介入治疗,该组患者共60例。并对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情况、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再梗阻间隔时间及生存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4-6周较术前TBIL与ALP均明显减退,但两组之间比较变化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支架置入术后联合进行经动脉靶肿瘤灌注化疗栓塞患者术后发生再梗阻的时间及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胆道内支架成形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恶性肿瘤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是血管介入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能有效的控制和减缓肿瘤的生长,甚至使肿瘤体积缩小。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后联合靶向性灌注化疗栓塞,能有效增加支架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时间,延长患者的术后相对高质量生存期,更加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胆道内支架 化疗栓塞
下载PDF
113例同时性重复癌文献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文苏 赵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753-754,共2页
目的 探讨同时性重复癌的发生特点和一般规律。方法 对2004~2014年113例中国知网收录的同时性重复癌病例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3例同时性重复癌中双重癌105例,三重癌8例,发生率最高的三种首发癌分别为肠道癌(23.01%)、胃癌(21.24... 目的 探讨同时性重复癌的发生特点和一般规律。方法 对2004~2014年113例中国知网收录的同时性重复癌病例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3例同时性重复癌中双重癌105例,三重癌8例,发生率最高的三种首发癌分别为肠道癌(23.01%)、胃癌(21.24%)和食管癌(20.35%),与之对应的发生率最高的重复癌分别为肠道癌(7.08%)、肠道癌(7.96%)、食管癌(15.04%),消化道重复癌多发,且重复癌多发生在相同系统或邻近器官。结论 临床中在对恶性肿瘤的诊治过程中应注意发生部位的同一系统其他器官或邻近器官是否存在其他恶性肿瘤,避免漏诊与误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性 重复癌 文献分析
下载PDF
紫杉醇局部瞬时释放对损伤后血管壁新内膜增生及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鄂亚军 贺能树 +1 位作者 范海伦 李志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局部瞬时用药对血管成形术(PTA)后新内膜增生及凝血因子TF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损伤模型,采取腔内给药,分别在损伤后15、30天观察不同浓度紫杉醇局部瞬时释放对新内膜增生、血管重塑的影响,并通过免疫... 目的探讨紫杉醇局部瞬时用药对血管成形术(PTA)后新内膜增生及凝血因子TF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损伤模型,采取腔内给药,分别在损伤后15、30天观察不同浓度紫杉醇局部瞬时释放对新内膜增生、血管重塑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对损伤后30天血管壁TF的表达进行评估。结果损伤后15天及30天,紫杉醇高浓度(180μg/30μl)2 min、10 min组及低浓度(90μg/30μl)10 min组新生内膜厚度、面积、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及狭窄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内、外弹力膜围绕面积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TF mRNA及TF在新内膜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紫杉醇局部瞬时用药可以在有效持续抑制新内膜增生的同时不增加局部T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局部瞬时释放 新内膜增生 组织因子
原文传递
雷帕霉素局部缓释对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壁及其TF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鄂亚军 贺能树 +1 位作者 范海伦 李志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局部缓释对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血管壁及凝血因子TF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采取外膜给药(以pluronic F-127为药物释放载体),分别在损伤后15天、30天观察...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局部缓释对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血管壁及凝血因子TF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采取外膜给药(以pluronic F-127为药物释放载体),分别在损伤后15天、30天观察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局部缓释对新内膜增生、血管重塑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损伤后血管壁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表达进行评估。结果损伤后15天及30天,雷帕霉素高(600μg/100μl)、低(300μg/100μl)浓度实验组新生内膜厚度与面积、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及狭窄率等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损伤后15天高浓度组及损伤后30天高、低浓度组出现内、外弹力膜围绕面积缩小(P<0.01)。高、低浓度实验组中膜厚度与面积在损伤后15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损伤后3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损伤后15天及30天雷帕霉素高、低浓度实验组新生内膜TF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膜TF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帕霉素局部缓释可以有效地抑制新生内膜增殖,但同时具有负性重塑效应及增加新生内膜TF的表达,其中新生内膜TF表达的增加可能成为迟发性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局部缓释 新内膜增生 组织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