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显示先天性微小肾动静脉畸形方面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璐 滕随毅 +3 位作者 李建军 高爽 龙悦 黄金洁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12期58-61,共4页
目的:探析先天性微小肾动静脉畸形予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先天性微小肾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双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并予以双肾CTA检查,皮质期肾脏血管予以最大强度投影(... 目的:探析先天性微小肾动静脉畸形予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先天性微小肾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双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并予以双肾CTA检查,皮质期肾脏血管予以最大强度投影(MIP)技术重建增强扫描,容积再现(VR)处理容积数据,评估CTA检查的准确性和影像学特征。结果:在20例患者中CTA检出18例(占90.0%),与DSA检查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经DSA检查证实肾区畸形杂乱的血管团病灶与CTA检查图像一致,均为单支肾动脉供血,12例在皮质期扫描增强显示肾区血管畸形增粗迂曲,经CTA检查、VR、MIP和三维重建技术提示,病灶为单支肾动脉供血,无副肾动脉供血;其他8例予以CT薄层扫描和增强扫描,未发现异常,三维重建后发现肾脏微小血管畸形团病灶;DSA检查肾段动静脉相交通的畸形小血管团与CTA三维重建显示病灶部位、形态及大小均一致。20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左肾上极2例,左肾下极6例,右肾下极12例,CTA三维重建图像显示病灶形态、大小及部位均与DSA检查相似。结论:CTA检查先天性微小肾动静脉畸形,临床准确性较高,且微创安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诊断 先天性微小肾动静脉畸形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旋转造影三维重建技术
下载PDF
急性单侧上尿路梗阻肾周桥隔增厚与CT检测分肾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璐 滕随毅 +3 位作者 李建军 高爽 龙悦 黄金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11期993-995,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肾周桥隔增厚与CT检测分肾功能的关系。方法:临床纳入2017年08月~2018年08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增强扫描,根据是否存在肾周桥隔增厚分... 目的:研究急性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肾周桥隔增厚与CT检测分肾功能的关系。方法:临床纳入2017年08月~2018年08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增强扫描,根据是否存在肾周桥隔增厚分为肾周桥隔增厚组(n=34)和无肾周桥隔增厚组(n=28)。结果:两组患者结石部位以及积水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周桥隔增厚组患者CT皮增-CT皮平以及CT患皮-CT健皮水平明显低于无肾周桥隔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肾周桥隔增厚与CT皮增-CT皮平以及CT患皮-CT健皮水平呈度相关,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急性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时,若肾皮质增强CT值降低,则提示出现肾周桥隔增厚,分肾功能损伤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梗阻 肾周桥隔 分肾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