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 被引量:2
1
作者 唐瑞春 王伟 +20 位作者 宋梓祥 潘佳 茅卫兵 戚艳杰 崔永华 郑毅 崔拥军 冯志起 郝国建 李卫东 李颖 高靖捷 张可 谢国军 吴穗玲 侯博 冉光荣 曾俊 赵芳霞 孙长军 李开凤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所致白细胞改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崔拥军 郝国建 +2 位作者 许君胜 李钊 刘广芳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8期2401-2402,共2页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及变化规律。方法分析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与白细胞改变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单一用药与合并用药对白细胞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白细胞改变的药物剂量均在常用剂量范围内;非典...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及变化规律。方法分析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与白细胞改变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单一用药与合并用药对白细胞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白细胞改变的药物剂量均在常用剂量范围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出现白细胞改变的次数占68%,典型抗精神病药为32%;白细胞的改变于用药4周内发生者为61.9%,而8周内的为83.5%。结论抗精神病药对白细胞的影响多发生在用药初期,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发生率较高,但与剂量及是否联合用药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 白细胞 粒细胞
下载PDF
维思通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崔拥军 刘洪玺 +1 位作者 郝国建 刘广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7期791-792,共2页
目的探讨维思通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的安全性。方法收集复发性精神分裂症7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70例,皆符合CCMD-3和ICD-10的诊断标准,两者进行对照,观察共12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 目的探讨维思通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的安全性。方法收集复发性精神分裂症7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70例,皆符合CCMD-3和ICD-10的诊断标准,两者进行对照,观察共12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维思通对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副作用、依从性与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维思通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安全可靠,有效率高,依从性好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精神分裂症 首发性精神分裂症 维思通
下载PDF
非典型恶性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崔拥军 刘洪玺 +2 位作者 贺海玉 郝国建 刘广芳 《四川精神卫生》 2008年第3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恶性综合征 非典型 精神运动性兴奋 锥体外系反应 精神分裂症 精神失常 胡言乱语 思维散漫
下载PDF
心理暗示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崔拥军 郝国建 +1 位作者 王树敏 刘广芳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A01期359-361,共3页
暗示是人类心理活动中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形式,对人的认知、行为、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有很大影响,且不同的人暗示性会有非常大的差别。被暗示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人格特质、情绪等因素均与暗示性的效果有关。对暗示性的评估方... 暗示是人类心理活动中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形式,对人的认知、行为、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有很大影响,且不同的人暗示性会有非常大的差别。被暗示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人格特质、情绪等因素均与暗示性的效果有关。对暗示性的评估方法非常多,国内的评估方法多集中在感受性方面的评估,而使用运动暗示性评估的较少,偶有人采用人格测量量表进行暗示性的评估。但这些根据一些学者和临床医生个人评好和经验编制的量表,在信效度上欠缺说服力,也未形成统一的量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示性 影响因素 评定方法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症状严重度预测利培酮的6周疗效
6
作者 崔拥军 刘洪玺 +1 位作者 郝国建 闫淑敏 《四川精神卫生》 2009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通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症状的严重度预测利培酮治疗6周后的疗效。方法对62例服用利培酮(3.9±0.9mg/d)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末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结果疗前BPRS总分与6周BPRS减分值相... 目的通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症状的严重度预测利培酮治疗6周后的疗效。方法对62例服用利培酮(3.9±0.9mg/d)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末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结果疗前BPRS总分与6周BPRS减分值相关(r=0.786,P<0.01);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和敌对因子的疗前分,分别与6周减分值呈正相关(r=0.928、0.425、0.645、0.939、0.684,P<0.01)。结论疗前总症状或各症状群越重,利培酮治疗6周后的相关症状改善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疗效
下载PDF
躯体形式障碍与家庭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崔拥军 郝国建 +2 位作者 许君胜 刘广芳 李钊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年第5期536-538,共3页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其发病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家庭因素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从家庭环境和家庭功能两方面加工以综述,探讨躯体形式障碍和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家庭功能 家庭环境
原文传递
脑膜瘤误诊为双相障碍一例
8
作者 崔拥军 刘广芳 +1 位作者 郝国建 冯志起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5-205,共1页
患者,女,60岁,主因间断兴奋、话多、活动多;情绪低落、自杀行为20个月,于2007年8月13日入我院。20个月前其母病重后,患者出现兴台、言语夸大、动作增多、自我感觉良好、夜眠减少。在当地诊断为躁狂发作,服用利培酮口服液2mg/d治... 患者,女,60岁,主因间断兴奋、话多、活动多;情绪低落、自杀行为20个月,于2007年8月13日入我院。20个月前其母病重后,患者出现兴台、言语夸大、动作增多、自我感觉良好、夜眠减少。在当地诊断为躁狂发作,服用利培酮口服液2mg/d治疗1个月症状消失,但劳动能力下降。16个月前得知其夫患直肠癌后,出现心烦、情绪低落,觉得不如别人,厌世,终日忧心忡忡,害怕“丈夫会死”,担心“日子过不好”。不久后出现卧轨自杀被阻后又割腕自杀未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脑膜瘤 误诊 利培酮口服液 情绪低落 自杀行为 自我感觉 躁狂发作
原文传递
CO中毒迟发性脑病误诊为分裂样精神病1例分析
9
作者 崔拥军 郝国建 +1 位作者 冯志起 刘广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1632-1632,共1页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症 脑疾病/病因学 分裂样精神病/诊断 误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