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5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校园木本植物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柏祥 张紫薇 武绍靖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52-55,共4页
以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为例,对校园木本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校园内共有木本植物107种,隶属于37科75属,其中乔木69种,灌木37种,藤本1种。木本植物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分别为8.601,... 以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为例,对校园木本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校园内共有木本植物107种,隶属于37科75属,其中乔木69种,灌木37种,藤本1种。木本植物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分别为8.601,0.709,1.926和0.412。与国内高校相比,物种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校园不同调查区中,生活教学区的物种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而综合办公区最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木本植物配置、加强校园立体绿化和开展草本植物调查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生物多样性指数 植物多样性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下载PDF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校园木本植物生态修复功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柏祥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85-88,共4页
以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为例,参照环境修复植物资源对校园木本植物的生态修复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校园木本植物中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为44种,隶属于21科34属。生态修复功能类别中,富集土壤重金属为最多,达37种,其次为滞纳粉尘、吸... 以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为例,参照环境修复植物资源对校园木本植物的生态修复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校园木本植物中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为44种,隶属于21科34属。生态修复功能类别中,富集土壤重金属为最多,达37种,其次为滞纳粉尘、吸收和耐受有毒气体。松科和蔷薇科木本植物的生态修复功能类别最多,均为9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校园木本植物多样性时考虑其生态修复功能、开展草本植物生态修复功能调查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生态修复功能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下载PDF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模式研究——以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玲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38-42,共5页
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将为"美丽中国"培养出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者、推动者和示范者。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作为环境保护类高等学校有责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的理念和价值观建设,在现有的环境素质教育工作基础上,利用学院的环境教育... 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将为"美丽中国"培养出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者、推动者和示范者。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作为环境保护类高等学校有责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的理念和价值观建设,在现有的环境素质教育工作基础上,利用学院的环境教育资源与特色构建一套融科学理念、课程教育、环境熏陶、实践融入、社团引领、网络宣传、奖赛激励、政府支持为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综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高校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生态文明教育
下载PDF
以垃圾分类为切入点构建大学全方位育人模式——以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韩宝军 周莹 +2 位作者 刘思涵 刘雪飞 周利海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2-55,共4页
垃圾分类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应起到先锋作用。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河环院)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活动、编制教材和标准、开展宣教活动、开设垃圾分... 垃圾分类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应起到先锋作用。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河环院)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活动、编制教材和标准、开展宣教活动、开设垃圾分类课程、打造示范基地等方式将垃圾分类融入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促进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总结河环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一系列做法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建设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 全方位育人 学生主体 实践基地
下载PDF
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初探——以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颖 刘佳 申雨璇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1-12,15,共3页
作为一所新专升本院校,从我校高职专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现状来看,两种教育体系是造成当前衔接困难的主要因素。着重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为这一问题的... 作为一所新专升本院校,从我校高职专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现状来看,两种教育体系是造成当前衔接困难的主要因素。着重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升本 教育衔接 困境 措施
下载PDF
环境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教学探讨——以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芳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82-84,共3页
分析了环境类实验教学的特点,在总结环境类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进行环境文化的熏陶,培养与引进“双师型”实验教师,利用线上、线下教学等综合措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环境类人才。
关键词 环境综合实验 应用型人才 经验 实验教师
下载PDF
基于生命教育理论的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7
作者 李国会 雷兆武 +2 位作者 刘芳 李凤鑫 李想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0-94,共5页
为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生人文素养与知识能力共同提升的教学目标,以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为载体,进行了理工课程文理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索。基于生命教育理论从课程特点和学情出发,对文理融合的教育价值进行了分析,构建了... 为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生人文素养与知识能力共同提升的教学目标,以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为载体,进行了理工课程文理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索。基于生命教育理论从课程特点和学情出发,对文理融合的教育价值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课前一语、教学情景、生活案例为辅的文理融合教学体系。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融入丰富的人文元素,在知识传授中引领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提升生命价值和知识探求的愿望,为复合型理工科教育做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文理融合 人文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下载PDF
国学经典融入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究——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国会 景长勇 《高教学刊》 2022年第17期161-164,共4页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分析环境类课程思政育人的内涵,并阐释专业本身具有“保护人类生存基础的专业使命”的课程思政优势。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介绍《论语》等国学经典融入环境工程...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分析环境类课程思政育人的内涵,并阐释专业本身具有“保护人类生存基础的专业使命”的课程思政优势。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介绍《论语》等国学经典融入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体系,包括课前融入、开篇融入、知识点融入和情景融入多种形式,并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在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思政目标,突出教育的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环境工程专业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思政 教书育人
下载PDF
河北省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
9
作者 谭海霞 彭红丽 +2 位作者 王连龙 耿世刚 李克国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2-78,共7页
基于2015—2022年河北省海洋经济与环境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计算2015—2022年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和海洋生态质量指数,运用融合度模型评价二者的融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海洋经济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尚未占据主导地位,海洋环境质量指... 基于2015—2022年河北省海洋经济与环境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计算2015—2022年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和海洋生态质量指数,运用融合度模型评价二者的融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海洋经济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尚未占据主导地位,海洋环境质量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河北省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耦合协调度低于天津、辽宁、山东及全国平均水平,属于轻度失调衰退类经济损益型。为此,提出以生态理念引导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构建海洋创新体系推动河北海洋产业优化升级、强化协同高效政策体系推动海洋经济开放合作、构建陆海协同生态体系与治理新机制等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海洋环境 融合发展 优化路径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视域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一婷 孙颖 +1 位作者 晋利 梁雅洁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87-91,共5页
实验教学对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存在的单向灌输、考核方法单一等问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互动,通过全过程多元... 实验教学对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存在的单向灌输、考核方法单一等问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互动,通过全过程多元化综合评价方式,深度挖掘教学内容,持续改进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课程以及自我表现的满意度均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实验教学 考核评价
下载PDF
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中的实践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湘宜 《科技风》 2019年第13期118-118,共1页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将注意力也转移到生存环境上面。因此,生态城市的概念也逐步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而环境工程建设以"节能降耗、绿色环保"为着眼点,为生态城市建设助添了全新的生...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将注意力也转移到生存环境上面。因此,生态城市的概念也逐步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而环境工程建设以"节能降耗、绿色环保"为着眼点,为生态城市建设助添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建设 生态城市 实践
下载PDF
生命教育视角下“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思政探究
12
作者 李国会 张尊举 +1 位作者 梁雅洁 全玉莲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24-129,共6页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增长生命智慧,实现知识载体作为价值观引领的教学目标,对“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进行了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基于生命教育理论,结合课程特点和学情,从回归教育本真、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教育方法...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增长生命智慧,实现知识载体作为价值观引领的教学目标,对“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进行了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基于生命教育理论,结合课程特点和学情,从回归教育本真、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教育方法几方面分析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并构建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主,以法规政策、科学家故事、生活实例、工程案例为辅的课程思政元素体系,实施课上、课间、课后、线上和讨论等多环节多方式的思政点融入模式。通过融入丰富实用的人文体悟元素,唤醒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增强学生的科学知识获得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并打造出有情、有义、有爱、有温度的育人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课程思政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下载PDF
《环境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陈珊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年第6期118-121,共4页
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工程制图与CAD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根据课程特点和思政目标,提炼出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工程伦理三个主要思政元素,以工程图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 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工程制图与CAD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根据课程特点和思政目标,提炼出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工程伦理三个主要思政元素,以工程图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以培育工匠精神和工程伦理意识为主线,融入爱国情怀,树立责任、质量、规则等意识,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职业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环境工程制图与CAD 工匠精神 工程伦理
下载PDF
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志伟 崔力拓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第2期60-64,共5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在新时代环境保护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学科。在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化”的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明确了“知识+能力+价值... 环境生态学课程在新时代环境保护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学科。在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化”的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明确了“知识+能力+价值”课程教学目标;以“生态学原理—干扰与污染生态效应—生态监测与评价—生态工程与生态修复—生态规划与管理”为主线,以生态文明、文化自信、责任担当、科学精神为思政育人主题,重塑了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以5E教学模式为蓝本,探索了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基于OBE理念,建立了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实践效果分析表明,环境生态学课程能够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教学的有机融合,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和能力、素养均有明显的提升,实现了价值引领、能力提升与知识获取同向而行的课程学习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课程思政 环境生态学
下载PDF
河北省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崔力拓 鲁凤娟 +2 位作者 李志伟 秦津 王连龙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5-49,共5页
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海洋资源环境对海洋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河北省海洋资源环境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赋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对1984年、1993年、2000年、2003年、2007年、2010年和2015... 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海洋资源环境对海洋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河北省海洋资源环境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赋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对1984年、1993年、2000年、2003年、2007年、2010年和2015年河北省海洋资源环境和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海洋资源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整体上协调性相对较差;1984年属于严重失调类经济受损型,1993年属濒临失调类经济受损型,2000—2003年属于资源环境/经济同步型,2003年以后属于轻度失调类资源环境受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源环境 海洋经济 协调发展 河北省
下载PDF
河北省环境执法垂直管理后环境监管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斌 窦滨怡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8-10,43,共4页
河北作为首批环境执法垂直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如基层力量薄弱、环境信访处理与权利救济不足、基层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以立法明确权责划分、明确县级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河北作为首批环境执法垂直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如基层力量薄弱、环境信访处理与权利救济不足、基层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以立法明确权责划分、明确县级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地位、增强环境监察人员素质以及建立激励考核机制的法律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执法 垂直管理 环境监管 机制
下载PDF
河北省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婧 王丽娜 王博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40-41,55,共3页
发展小城镇是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河北省小城镇是从农村衍生而来的,其主要环境问题同农村环境问题类似。从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地表水污染情况、乡镇工业污染情况、农业污染情况、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生活污染情况几个方面阐... 发展小城镇是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河北省小城镇是从农村衍生而来的,其主要环境问题同农村环境问题类似。从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地表水污染情况、乡镇工业污染情况、农业污染情况、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生活污染情况几个方面阐述了河北省小城镇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河北省 小城镇 防治对策
下载PDF
产教融合模式下工程估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晓光 刘芳 +2 位作者 王丽芸 张宁 史晓光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在产教协同育人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育人的必然要求。本研究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工程估价课程为例,在产教融合模式下探索课程思政改革路径,通过合理设置课程思政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授课模式、课程考核、实... 在产教协同育人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育人的必然要求。本研究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工程估价课程为例,在产教融合模式下探索课程思政改革路径,通过合理设置课程思政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授课模式、课程考核、实训教学以及第二课堂中进行改革与实践,并着力提升校企双师团队的思政素养,同时依托产业学院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构建了融合与创新的工程估价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产教协同与思政双驱动育人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 工程估价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基于均方差决策法的河北省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玉红 《科技广场》 2017年第11期135-138,共4页
本文从自然资源承载力、社会资源承载力、自然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4个方面构建河北省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对河北省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划分... 本文从自然资源承载力、社会资源承载力、自然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4个方面构建河北省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对河北省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划分为3大类型区,即低承载力区(邯郸、邢台和衡水)、中承载力区(保定、承德、唐山和张家口)、高承载力区(秦皇岛、石家庄、沧州和廊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均方差决策法 河北省
下载PDF
微生物胞外多糖在环境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杨义 赵守祺 +2 位作者 葛菁萍 宋刚 杜仁鹏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66-74,共9页
微生物胞外多糖具有可再生、可生物降解、吸附性强、抗炎、抗氧化和抗病毒等重要特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多种用途。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有关微生物胞外多糖结构和功能的关... 微生物胞外多糖具有可再生、可生物降解、吸附性强、抗炎、抗氧化和抗病毒等重要特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多种用途。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有关微生物胞外多糖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胞外多糖在环境保护上的报道较少。为了阐明微生物胞外多糖构效关系,拓展其应用范围,综述了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量、官能团、糖苷键、表面形态对其功能的影响,并归纳了微生物胞外多糖在污水处理、土壤修复、抗生素消除等环境保护领域的潜在应用。由于微生物胞外多糖产量和生物活性较低,限制其广泛的工业化应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结构修饰和优化发酵条件等手段有望提高微生物胞外多糖的产量,促进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开发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胞外多糖 构效关系 生物修复 环境保护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