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干眼选穴规律 被引量:10
1
作者 邹德辉 田振志 +5 位作者 石圆媛 闫泽昊 杜璇璇 陈尚云 王洪彬 崔建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干眼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8年12月发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的临床文献,建立腧穴处方数据库,应用SPSS 20.0和Clementine12.0数据挖掘软件...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干眼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8年12月发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的临床文献,建立腧穴处方数据库,应用SPSS 20.0和Clementine12.0数据挖掘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干眼排在前5位穴位有睛明(85.9%)、攒竹(85.2%)、太阳(69.5%)、丝竹空(53.9%)、四白(53.1%);穴位归经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为主;特定穴应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有睛明(110次)、三阴交(67次)、合谷(67次)、风池(54次)、太冲(43次);穴位组合中攒竹、丝竹空合用频次最多。结论针灸治疗干眼以太阳经、阳明经及少阳经为主,选穴重视局部取穴及对神经的刺激,穴位组合注重“局部-远端-辨证”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干眼 针灸 选穴规律
下载PDF
温针灸八髎穴治疗寒凝型痛经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晓伟 高琪琪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 :通过温针灸八髎穴对寒凝型痛经的干预,观察痛经的疼痛及心理因素变化。方法 :60例寒凝型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八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及... 目的 :通过温针灸八髎穴对寒凝型痛经的干预,观察痛经的疼痛及心理因素变化。方法 :60例寒凝型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八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采用中医证候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分调查。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较治疗前缓解。两组治疗前后组间躯体化、焦虑、敌对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腹痛及心理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八髎穴可有效缓解寒凝型痛经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八髎穴 寒凝型痛经 心理因素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姣姣 杜晨光 +2 位作者 丁培杰 王志文 董玉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20期150-152,共3页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中、西医的最终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病残...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中、西医的最终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病残率。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将成为一种趋势和最佳的高血压治疗方案。该文主要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展开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疗法 眩晕 综述
下载PDF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宇强 贾永森 +3 位作者 翟磊 赵永军 李中海 刘天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025-3027,3051,共4页
目的分析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及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内侧锁定板固定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35例并发术后感染的患者列为感染组,随机... 目的分析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及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内侧锁定板固定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35例并发术后感染的患者列为感染组,随机选取40例同期接受治疗但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未感染组;另纳入50例同期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感染组病原菌分布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35例感染组患者中分离致病菌5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5株,占68.63%,革兰阴性菌13株,占25.49%;感染组患者中位感染时间为2周,其中有28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及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及开放性骨折是导致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约80%患者再手术,同时导致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感染 炎症反应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