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柴苓汤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不同阶段细胞免疫及病毒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就诊于医院收治慢性HBV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拉米呋啶0.1 g,1次/d。观...目的:探讨柴苓汤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不同阶段细胞免疫及病毒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就诊于医院收治慢性HBV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拉米呋啶0.1 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柴苓汤。两组疗程均1年。观察两组:①免疫学指标: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 IFN-γ、IL-2(ELISA法)。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月,停药后6个月进行检测。②肝功能指标:ALT、TBIL。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月,停药后3、6个月进行检测。③血清病毒学指标:HBV-DNA(荧光定量法),病毒标志物(乙肝二对半ELISA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CD^+_4、CD^+_8、CD^+_4/CD^+_8三者在治疗结束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_8治疗结束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D^+_4、CD^+_4/CD^+_8明显增高,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IFN-γ、IL-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开始逐渐增高,与3个月开始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逐渐下降,治疗结束及停药6个月后ALT下降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胆红素在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学指标主要HBV-DNA及HBeAg为主要的指标,观察组总有效率(完全应答和部分应答)为85%。对照组为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苓汤对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细胞免疫及病毒清除的治疗效果确切,主要还是通过影响免疫小的增殖、分化及成熟,从而提高细胞因子的活性,正向调节免疫能力。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柴苓汤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不同阶段细胞免疫及病毒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就诊于医院收治慢性HBV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拉米呋啶0.1 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柴苓汤。两组疗程均1年。观察两组:①免疫学指标: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 IFN-γ、IL-2(ELISA法)。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月,停药后6个月进行检测。②肝功能指标:ALT、TBIL。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月,停药后3、6个月进行检测。③血清病毒学指标:HBV-DNA(荧光定量法),病毒标志物(乙肝二对半ELISA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CD^+_4、CD^+_8、CD^+_4/CD^+_8三者在治疗结束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_8治疗结束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D^+_4、CD^+_4/CD^+_8明显增高,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IFN-γ、IL-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开始逐渐增高,与3个月开始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逐渐下降,治疗结束及停药6个月后ALT下降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胆红素在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学指标主要HBV-DNA及HBeAg为主要的指标,观察组总有效率(完全应答和部分应答)为85%。对照组为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苓汤对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细胞免疫及病毒清除的治疗效果确切,主要还是通过影响免疫小的增殖、分化及成熟,从而提高细胞因子的活性,正向调节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