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肛肠手术行腰俞穴麻醉69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韩庆丰 崔浩杰 +1 位作者 边小松 马俊彪 《河北中医》 2012年第2期249-250,共2页
腰俞穴为中医经络中督脉经穴之要穴,位于骶管裂孔中,分布着尾骨神经分支,在此穴注射麻醉药物可通过经络作用而起到麻醉的效果(阻断肛门周围神经的传导,使局部丧失感觉,达到无疼痛和松弛括约肌的效果),称为腰俞穴麻醉,简称腰俞麻醉。2... 腰俞穴为中医经络中督脉经穴之要穴,位于骶管裂孔中,分布着尾骨神经分支,在此穴注射麻醉药物可通过经络作用而起到麻醉的效果(阻断肛门周围神经的传导,使局部丧失感觉,达到无疼痛和松弛括约肌的效果),称为腰俞穴麻醉,简称腰俞麻醉。2008—2011年,我院对690例肛肠手术患者行腰俞麻醉,取得了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局部 腰俞 中医肛肠手术
下载PDF
掌长肌腱深浅层正中神经阻滞麻醉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根群 李启朝 +2 位作者 崔浩杰 张景华 边朝辉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手部手术的腕部正中神经阻滞麻醉的新方法。方法在腕部掌侧远端腕掌横纹近侧2 cm,于掌长肌腱的尺侧进针,将局麻药注射在掌长肌腱的深层,麻醉正中神经主干;另将局麻药注射在掌长肌腱及深筋膜浅层,麻醉正中神经的掌皮支...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手部手术的腕部正中神经阻滞麻醉的新方法。方法在腕部掌侧远端腕掌横纹近侧2 cm,于掌长肌腱的尺侧进针,将局麻药注射在掌长肌腱的深层,麻醉正中神经主干;另将局麻药注射在掌长肌腱及深筋膜浅层,麻醉正中神经的掌皮支。结果麻醉起效时间2~23 min,平均9.1 min。手掌桡侧半、桡侧三个半手指掌侧、示指及中指中远节背侧、环指中远节背桡侧均起到麻醉效果。132例患者中仅2例出现拇指掌侧及示指桡侧麻醉不完善,追加指根阻滞麻醉后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结论对于手部掌桡侧半手术,应用腕部掌长肌腱深、浅层正中神经阻滞麻醉法患者痛苦相对较小麻醉确切安全可靠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部 正中神经 阻滞麻醉 手部手术 掌长肌腱
下载PDF
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法治疗掌骨干骨折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启朝 边朝辉 +3 位作者 张友乐 张吉平 苏振川 邵文钗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法治疗掌骨干骨折的方法,并对其功能进行随访.方法 2008年5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46例59处掌骨干骨折患者,其中近1/3骨折16处,中1/3骨折26处,远1/3骨折17处.按照AO骨折分型:A1型骨折6处,A2型骨折18处,A3...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法治疗掌骨干骨折的方法,并对其功能进行随访.方法 2008年5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46例59处掌骨干骨折患者,其中近1/3骨折16处,中1/3骨折26处,远1/3骨折17处.按照AO骨折分型:A1型骨折6处,A2型骨折18处,A3型骨折24处,B2型骨折11处.闭合骨折25例,开放骨折21例,其中3例合并皮肤缺损.术中骨折复位后,采用直径1.0 mm克氏针和0.4 mm钢丝构成张力带固定.除3例皮肤缺损者行皮瓣修复,术后10 d开始功能锻炼外,其余患者均在术后2~3d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骨折复位良好,伤口均Ⅰ期愈合.46例均获得6~ 18个月的随访,平均11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为6~11周,平均7.2周.均未发生骨折移位或畸形愈合.术后3~4个月取出克氏针张力带.按照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标准评定:优46指,良11指,可2指;优良率为96.6%.结论 采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法治疗A型和B2型掌骨干骨折,具有组织创伤小、手术方法简便、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术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掌骨 骨折固定术 张力带
原文传递
指动脉中段背侧支岛状皮瓣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启朝 张双喜 +4 位作者 陈振喜 朱广明 崔浩杰 顾方瑞 卢俊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修复第2~5指远节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以指固有动脉中段背侧支为蒂,设计手指中节指背岛状皮瓣。如需重建指腹感觉,在切取皮瓣时,则应于皮瓣近端保留适当长度的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小指为指背神经),以便与伤指指固有神... 目的探索一种修复第2~5指远节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以指固有动脉中段背侧支为蒂,设计手指中节指背岛状皮瓣。如需重建指腹感觉,在切取皮瓣时,则应于皮瓣近端保留适当长度的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小指为指背神经),以便与伤指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2005年2月至2010年5月,应用此方法修复54例手指远节皮肤缺损,共61指,其中指腹缺损35指,指端缺损26指。结果皮肤缺损最大面积2.2cm×2.5cm,皮瓣切取最大面积2.4(31/1×2.7cm。61指皮瓣全部成活,3指术后2天皮瓣远端出现水泡,未予以处理。术后7d水泡开始萎缩吸收,术后14d水泡消退,皮瓣成活。5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1年10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质地色泽好,外形良好,指腹较饱满,恢复痛温觉,两点辨别距离6—9mm。按感觉功能评定标准为S4。患指指间关节活动正常。结论指动脉中段背侧支岛状皮瓣,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远节手指皮肤缺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固有动脉 岛状皮瓣
原文传递
以指固有动脉为蒂的掌背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启朝 崔浩杰 +2 位作者 朱广明 张双喜 边朝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第2-5指中远节皮肤缺损伴骨折、肌腱断裂的新的修复方法。方法以指固有动脉-指总动脉-指蹼动脉-掌背动脉一掌背动脉皮支为蒂,设计掌背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切取皮瓣时,皮瓣近端沿掌背神经方向做延长口,切取... 目的探讨第2-5指中远节皮肤缺损伴骨折、肌腱断裂的新的修复方法。方法以指固有动脉-指总动脉-指蹼动脉-掌背动脉一掌背动脉皮支为蒂,设计掌背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切取皮瓣时,皮瓣近端沿掌背神经方向做延长口,切取足够长度掌背神经,以便与指固有冲经吻合,恢复指腹感觉。2003年6月至2009年3月应用此方法修复24例(26指)伴骨折、肌腱断裂的手指中远节皮肤缺损患者,男17例,女7例;年龄16-63岁,平均37岁。掌侧皮肤缺损15例17指,背侧缺损9例9指。合并肌腱缺损2例,切取皮瓣时一并切取一段示指(小指)同有伸肌腱修复。结果皮瓣切取面积为3.IcmX1.6Cm-6cm.111×4.0cm。24例皮瓣全部成活,尤一例发生血管危象。22例患耆术后获4-2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2例失访。皮瓣质地、色泽好,外形良好,指腹较饱满,恢复痛温觉,两点辨别觉为5-9mm,平均7.5mm,按感觉功能评定标准为S3+-s4。4例发生肌腱粘连,术后3-6个门行松解术,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以指固有动脉为蒂的掌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伴骨折、肌腱断裂的手指中远节皮肤缺损,足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掌 岛状皮瓣 皮肤缺损
原文传递
甲下黏液样囊肿的临床诊治
6
作者 张巍 朱伟 +2 位作者 崔浩杰 朱广明 李启朝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总结甲下黏液样囊肿的发病情况和诊治方法。方法21904年11月至2011年9月,对6例甲下黏液样囊肿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彻底切除。结果术后病理报告为黏液样囊肿。随访6~18个月,6例甲下黏液样囊肿患者均无复发,指甲生长良好... 目的总结甲下黏液样囊肿的发病情况和诊治方法。方法21904年11月至2011年9月,对6例甲下黏液样囊肿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彻底切除。结果术后病理报告为黏液样囊肿。随访6~18个月,6例甲下黏液样囊肿患者均无复发,指甲生长良好。结论甲下黏液样囊肿发病率低,早期病变隐匿,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早期手术治疗预后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诊断 治疗结果 甲下黏液样囊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