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杂征与卫星征预测成人自发性脑血肿扩大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马凯伦 汤若琪 +3 位作者 徐金娥 张仙虎 李璠 刘冲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1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比较混杂征与卫星征对成人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了235例自发性脑出血成人患者,并于发病6 h和24 h内行两次CT平扫检查,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稳定组。资料采集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初始血...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比较混杂征与卫星征对成人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了235例自发性脑出血成人患者,并于发病6 h和24 h内行两次CT平扫检查,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稳定组。资料采集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初始血肿体积、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卒中史、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混杂征及卫星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混杂征及卫星征的预测价值。结果血肿扩大组80例,血肿稳定组155例,与血肿稳定组相比,血肿扩大组的初始血肿体积、舒张压、混杂征及卫星征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混杂征(OR=7.548,95%CI=3.823~14.904,P<0.001)、卫星征(OR=2.898,95%CI=1.430~5.874,P=0.003)及初始血肿体积(OR=1.015,95%CI=1.004~1.027,P=0.01)为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混杂征的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76.1%,阳性预测值为61.0%,阴性预测值为84.3%,曲线下面积为0.743;卫星征的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69.0%,阳性预测值为50.0%,阴性预测值为77.0%,曲线下面积为0.645。结论CT平扫上的混杂征较卫星征对血肿扩大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征 卫星征 血肿扩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底节区脑梗死M1段斑块特征分析的HRMR-VWI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月 徐金娥 刘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90-395,共6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技术探讨基底节区缺血性脑梗死的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斑块的分布情况、信号特征及强化特点。方法选取70例...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技术探讨基底节区缺血性脑梗死的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斑块的分布情况、信号特征及强化特点。方法选取70例MCA供血区脑梗死患者,行HRMR-VWI相关检查,并按梗死部位将其分为基底节组42例和非基底节组28例,对比两组患者MCA M1段斑块的分布情况、斑块的相对信号强度比(contrast ratio,CR)、对比增强比(contrast enhancement ratio,ER)以及强化模式特点。结果MCA M1段血管斑块多位于腹侧壁。基底节组与非基底节组斑块分别以上壁及腹侧壁最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斑块T1WI高信号及ER2级均多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节组斑块2型强化模式占比、CR值及ER值均低于非基底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CA M1段供血区脑梗死患者中,与非基底节组相比,基底节组斑块稳定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基底节区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下载PDF
血清UA、NSE、Hcy及炎症因子在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臧艳静 崔泽岩 郑宏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6期1977-1981,共5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U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IFN-γ)]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情况,分析以上血清指标在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U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IFN-γ)]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情况,分析以上血清指标在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二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3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静脉溶栓联合常规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UA、NSE、Hcy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并随访90 d,统计患者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指标在预测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中的价值。结果不同预后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血清NES及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经治疗后,血清UA、CRP及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时血清NSE、Hcy、CRP及INF-γ均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IL-2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绘制ROC曲线发现,入院时血清UA、NSE、Hcy、IL-2、CRP、INF-γ在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中均具有良好的效能,各项指标单独应用时,入院时血清UA及NSE预测效能相对较高,而6项指标联合预测因子效能最高。结论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UA、NSE、Hcy、IL-2、CRP、INF-γ水平被证实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且在预测患者预后中有一定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清炎症因子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