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清创刀联合负压创面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彦辉 张嘉熙 +3 位作者 宋少华 刘宝顺 李争 杨璇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4986-4988,4991,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清创刀联合负压创面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联合负压创面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清创刀联合负压创面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联合负压创面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清创刀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8%)高于对照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血糖及HbA1c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血糖及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溃疡面积减小,肉芽覆盖率及溃疡复发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截肢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清创刀联合负压创面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小患者足部创面溃疡面积,增加肉芽覆盖率,有效降低溃疡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超声清创刀 负压创面
下载PDF
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磊 王静砉 +2 位作者 李彦辉 何涛 刘宝顺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320-1322,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27例(30肢)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DSA下行介入手术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27...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27例(30肢)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DSA下行介入手术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27例患者中,救肢成功25例(28肢),术后随访10—21个月,l例术后12d血栓形成,1例术后3个月再阻塞,3—6个月再阻塞2例,6~12个月2例再阻塞。结论:介入手术联合治疗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有助于提高重建下肢动脉供血成功率。手术效果有赖于正确的手术操作以及对并发症的有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动脉硬化 手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联合泡沫硬化剂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应用的体会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顺英 何涛 +1 位作者 赵霞 王娜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比较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行单侧下肢静脉典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联合泡沫硬化剂,对照组采用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比较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行单侧下肢静脉典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联合泡沫硬化剂,对照组采用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4,8,12,24,36,48及72h静息时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经彩色多谱乐超声检查显示,两组患者术后CEAP分级均下降(P<0.05)。结论: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其疗效好,且对患者损伤轻,同时具有并发症低、康复快等特点,值得广泛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 泡沫硬化剂
下载PDF
介入手术联合治疗中晚期下肢动脉栓塞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静砉 张磊 +2 位作者 李彦辉 何涛 刘宝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833-2834,2838,共3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3月~2007年8月收治的24例(25肢)中晚期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介入手术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Fogarty导管取栓+球囊扩张。结果24例患者均救肢成功,术后随访1、2年,3例出... 目的探讨中晚期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3月~2007年8月收治的24例(25肢)中晚期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介入手术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Fogarty导管取栓+球囊扩张。结果24例患者均救肢成功,术后随访1、2年,3例出现再栓塞,其他患者效果满意。结论介入手术联合治疗中晚期下肢动脉栓塞有助于提高重建下肢动脉供血成功率和维持远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手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在复发性膝下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涛 郝建明 马顺英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5期2288-2290,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在膝下动脉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接受Deep球囊扩张术后效果不满意的膝下动脉病变患者植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观察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的踝肱指数,应用超声随访支架的再狭窄情况,同时...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在膝下动脉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接受Deep球囊扩张术后效果不满意的膝下动脉病变患者植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观察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的踝肱指数,应用超声随访支架的再狭窄情况,同时与本科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行PTA术后的14例患者情况对比。结果患者术后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6个月,15例患者膝下动脉支架均血流通畅,未见狭窄;术后随访12个月的8例患者中,1例支架近端轻度狭窄(直径减少小于30%)。结论药物洗脱支架用于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近、中期疗效肯定,较单纯Deep球囊扩张中期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膝下动脉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局部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症的大样本临床调研 被引量:2
6
作者 马顺英 何涛 +1 位作者 赵霞 王娜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2期202-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症的疗效以及对凝血状态的影响效应。方法选取确诊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300例,进行常规治疗。泡沫硬化剂治疗组患者285例。比较两组局部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血栓...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症的疗效以及对凝血状态的影响效应。方法选取确诊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300例,进行常规治疗。泡沫硬化剂治疗组患者285例。比较两组局部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症的疗效以及对凝血状态的影响。结果泡沫硬化剂治疗患者治疗前膝上20厘米周径差为6.61±1.23厘米,治疗后显著减低至2.42±1.14厘米;膝下15厘米周径差也有治疗前的4.74±2.06厘米降至治疗后的2.21±0.99厘米,且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治疗14 d后统计治疗效果情况,泡沫硬化剂治疗组显效率为71.93%,总有效率达到98.25%;泡沫硬化剂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凝血状态情况,除a PTT在两组治疗前后未见明显改变外,Fbg水平、PLT、PT以及TF均有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此外,治疗后Fbg和TF状态在泡沫硬化剂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症具有一定优势,且能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硬化剂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介入配合手术治疗动脉硬化急性下肢缺血
7
作者 王静砉 张磊 +3 位作者 戴增斌 李彦辉 何涛 刘宝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和手术联合治疗动脉硬化急性下肢缺血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27例(30肢)动脉硬化急性下肢缺血在DSA下行介入和手术联合治疗。结果:27例中救肢成功25例(28肢)。随访10~21个月,1例术后12d血栓形成,1例术后3个月再阻塞,3... 目的:探讨介入和手术联合治疗动脉硬化急性下肢缺血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27例(30肢)动脉硬化急性下肢缺血在DSA下行介入和手术联合治疗。结果:27例中救肢成功25例(28肢)。随访10~21个月,1例术后12d血栓形成,1例术后3个月再阻塞,3~6个月再阻塞2例,6~12个月再阻塞2例。结论:介入和手术联合治疗动脉硬化急性下肢缺血有助于提高重建下肢动脉供血成功率,手术效果有赖于正确的手术操作以及对并发症的有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手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非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型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赵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417-3417,共1页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针对较难穿刺而又需要使用PICC输入药物的患者进行穿刺。结果 12例患者均穿次成功。结论使用改良型塞丁格穿刺技术能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
关键词 导管 留置 改良型塞丁格技术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何涛 李云松 +2 位作者 李健 张冰 夏铁成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0期928-931,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LASO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腔内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联合内膜剥脱及取栓)。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LASO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腔内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联合内膜剥脱及取栓)。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连用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3、6个月的血脂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管通畅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研究组患者总胆固醇[术前与术后1、3、6个月分别为(4.90±1.02)、(4.07±0.76)、(3.82±0.53)、(3.64±0.35)mmol/L]、CRP[术前与术后1、3、6个月分别为(31.60±13.32)、(19.24±9.45)、(9.84±6.43)、(6.34±3.82)mg/L]和IMT[术前与术后1、3、6个月分别为(1.08±0.25)、(1.02±O.27)、(0.92±0.22)、(0.81±0.16)mm]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术后第3、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总胆固醇、CRP和IMT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患者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第1天和术后1、3个月血管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6个月研究组血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5%(52/55)与74.5%(41/55),χ2=7.63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腔内术后的血脂和炎症水平,明显提高血管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腔内治疗 阿托伐他汀 再狭窄
原文传递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与球囊扩张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何涛 戎红旗 +2 位作者 李健 张冰 夏铁成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植入与单纯球囊扩张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膝下动脉病变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球囊扩张治疗,观察组在球囊扩张基础上植入药物涂层裸支架。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植入与单纯球囊扩张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膝下动脉病变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球囊扩张治疗,观察组在球囊扩张基础上植入药物涂层裸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病变部位的皮温、经皮氧分压(TcPO:)、踝肱指数(ABI)以及复发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TcPO2[(35.4±4.5)mmHg]及ABI(0.85±0.04)明显高于对照组[(28.2±3.5)mmHg、0.62±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35、2.185,P均〈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皮温[(32.4±4.3)℃]、TcPO:[(34.3±4.2)mmHg]及ABI(0.80±0.0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8.6±3.7)℃、(26.4±3.6)mmHg、0.53±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54、2.648、2.064,P均〈0.05)。观察组复发率(5.9%)明显低于对照组(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63,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膝下动脉病变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球囊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下动脉病变 药物洗脱支架 球囊扩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