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脊柱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帆 杨雯 +6 位作者 侯煜 王林杰 孙博 梁志兴 申志坤 胡海娟 宋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4期3473-3474,3477,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脊柱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来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脊柱结核患者共8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ASI...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脊柱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来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脊柱结核患者共8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ASIA分级、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后凸角、红细胞沉降率(ESR);同时记录患者在手术时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后后凸角、ODI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VAS评分为和ESR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98.9±44.3)min,平均出血量(551.2±123.6)mL。术后随访发现无复发及感染发生,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以治疗脊柱结核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病灶清除 脊柱结核 胸椎 腰椎 疗效
下载PDF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困难及规避 被引量:8
2
作者 闫剑平 孔亚军 张永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7期652-654,共3页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所遇困难及其规避方法。方法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59~87岁,平均71.2岁。Evans分类,Ⅰ型8例,Ⅱ型10例,Ⅲ型9例...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所遇困难及其规避方法。方法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59~87岁,平均71.2岁。Evans分类,Ⅰ型8例,Ⅱ型10例,Ⅲ型9例,Ⅳ型7例,Ⅴ型4例。总结术中遭遇的各种难点。结果本组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根据Harris标准评分,优19例,良13例,中4例,优良率88.9%。本组术中遭遇复位困难5例,进钉点定位不准2例,股骨颈导针前倾角偏差3例,主钉弹性形变致锁钉钻孔受阻2例,均及时找到了解决方法,手术较为顺利。结论 PFNA内固定术虽操作简单,但仍可能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术中应灵活机动,及时规避、解决疑难,以便顺利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粗隆间骨折 困难 规避
下载PDF
角度板在股骨颈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闫剑平 孔亚军 +1 位作者 刘海东 张永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角度板在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采取空心钉或外固定支架行微创骨折固定。观察组手术中应用自制前倾角角度板做向导打入导针,对照组未使... 目的探讨角度板在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采取空心钉或外固定支架行微创骨折固定。观察组手术中应用自制前倾角角度板做向导打入导针,对照组未使用角度板做向导,仅凭目测及经验打入导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合并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微创手术中应用前倾角角度板,可使导针打入迅捷、准确,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倾角 角度板 股骨颈 粗隆间骨折 微创
下载PDF
病椎间固定在脊柱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帆 韩翠玉 +4 位作者 杨雯 侯煜 孙博 梁志兴 申志坤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2期2335-2338,共4页
【目的】探讨病椎固定在脊柱结核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4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病椎间组:38例,固定在病变累及的单个神经单元中完成;超病椎间组:46例,采用长、... 【目的】探讨病椎固定在脊柱结核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4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病椎间组:38例,固定在病变累及的单个神经单元中完成;超病椎间组:46例,采用长、短节段内固定,范围超出病灶外2个运动神经单元。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前、术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视觉模拟(VAS)评分及Frankel分级、Cobb角。【结果】病椎间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优于超病椎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SR、CRP术后6个月均降低至正常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椎间组与超病椎间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均下降,且低于超病椎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rankel功能分级较术前均明显恢复;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Cobb角均小于术前Cobb角。但两组间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矫正度数及丢失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椎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保留与病椎相邻正常运动神经单元,并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结核 脊柱/外科学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