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儿童重症肺炎常同时伴随脏器损害,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因此,进行早期有效易行的腹内压(IAP)监测是指导儿童呼吸道危重症抢救治疗的关键,但相关报道较少。目的评估不同通气方式IAP监测在小儿重症肺炎抢救中的作用及预后评估,为脏器保...背景儿童重症肺炎常同时伴随脏器损害,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因此,进行早期有效易行的腹内压(IAP)监测是指导儿童呼吸道危重症抢救治疗的关键,但相关报道较少。目的评估不同通气方式IAP监测在小儿重症肺炎抢救中的作用及预后评估,为脏器保护治疗等方面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4月入住河北省儿童医院ICU的15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信息,并抽血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给予相应处理及适当的氧疗,并根据氧疗通气方式分为A组(鼻导管吸氧)、B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及C组(机械通气),每组50例。监测入院后24 h、72 h 3组IAP。根据入院72 h IAP,将C组分为IAP增高亚组(>10 mm Hg,1 mm Hg=0.133 kPa,32例)及IAP正常亚组(≤10 mm Hg,18例),记录患儿呼吸机参数:呼气末正压(PEEP)、峰压(PIP)、氧浓度(FiO2)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发生率,并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A、C组年龄低于B组,入院时C组CRP、PCT、PaCO2高于A组与B组,SaO2、PaO2低于A组与B组(P<0.05)。3组患儿入院时I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通气24 h及通气72 h I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通气24 h及通气72 h C组IAP水平高于A组与B组(P<0.05)。不同时间点B组及C组I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通气24 h IAP水平高于入院时,通气72 h IAP水平高于入院时及通气24 h(P<0.05)。C组入院72 h IAP增高亚组PIP、FiO2、MODS发生率高于IAP正常亚组(P<0.05)。结论不同给氧方式(鼻导管吸氧、经鼻CPAP及机械通气)所致气道压力不同对IAP可能会产生影响;在机械通气中PIP及FiO2两个参数对IAP影响明显,提示临床治疗中应尽早下调此两项参数,减少医源性损害。动态监测肺炎患儿IAP水平,对重症患儿病情演变及脏器损害程度有监测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按基线氧合指数(OI)诊断中度和重度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婴幼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差异。方法对"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中重度ARDS疗效分析"研究所建立的临床数据库资料进行二次...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按基线氧合指数(OI)诊断中度和重度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婴幼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差异。方法对"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中重度ARDS疗效分析"研究所建立的临床数据库资料进行二次分析。回顾性比较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住中国14家三级甲等医院PICU的101例按基线OI诊断的中度和重度PARDS婴幼儿在一般情况、基础疾病、OI、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预后等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结果101例患儿中,中度和重度PARDS患儿分别为55例(54.5%)和46例(45.5%)。重度组男性比例(50.0%比72.7%,P=0.019)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72(68,78)分比76(70,80)分,P=0.019]均显著低于中度组,而年龄、体重、致PARDS病因、基础疾病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儿高频呼吸机使用率显著高于中度组(34.8%比10.9%,P=0.004),但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情况、液体负荷及肺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儿24 h OI改善程度[0.26±0.33比0.04±0.34,P=0.001]和72 h OI改善程度[0.34(-0.04,0.62)比0.15(-0.14,0.42),P=0.029]均显著优于中度组,但两组患儿间的病死率、确诊PARDS后住院时间和呼吸机治疗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创机械通气的中度和重度PARDS婴幼儿中,按基线OI诊断的重度PARDS患儿治疗早期氧合改善优于中度患儿,也更可能接受高频通气治疗。基线OI并不能敏感区分此类患儿预后,并非此类患儿PARDS分度的理想指标。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儿童重症肺炎常同时伴随脏器损害,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因此,进行早期有效易行的腹内压(IAP)监测是指导儿童呼吸道危重症抢救治疗的关键,但相关报道较少。目的评估不同通气方式IAP监测在小儿重症肺炎抢救中的作用及预后评估,为脏器保护治疗等方面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4月入住河北省儿童医院ICU的15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信息,并抽血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给予相应处理及适当的氧疗,并根据氧疗通气方式分为A组(鼻导管吸氧)、B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及C组(机械通气),每组50例。监测入院后24 h、72 h 3组IAP。根据入院72 h IAP,将C组分为IAP增高亚组(>10 mm Hg,1 mm Hg=0.133 kPa,32例)及IAP正常亚组(≤10 mm Hg,18例),记录患儿呼吸机参数:呼气末正压(PEEP)、峰压(PIP)、氧浓度(FiO2)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发生率,并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A、C组年龄低于B组,入院时C组CRP、PCT、PaCO2高于A组与B组,SaO2、PaO2低于A组与B组(P<0.05)。3组患儿入院时I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通气24 h及通气72 h I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通气24 h及通气72 h C组IAP水平高于A组与B组(P<0.05)。不同时间点B组及C组I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通气24 h IAP水平高于入院时,通气72 h IAP水平高于入院时及通气24 h(P<0.05)。C组入院72 h IAP增高亚组PIP、FiO2、MODS发生率高于IAP正常亚组(P<0.05)。结论不同给氧方式(鼻导管吸氧、经鼻CPAP及机械通气)所致气道压力不同对IAP可能会产生影响;在机械通气中PIP及FiO2两个参数对IAP影响明显,提示临床治疗中应尽早下调此两项参数,减少医源性损害。动态监测肺炎患儿IAP水平,对重症患儿病情演变及脏器损害程度有监测意义。
文摘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按基线氧合指数(OI)诊断中度和重度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婴幼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差异。方法对"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中重度ARDS疗效分析"研究所建立的临床数据库资料进行二次分析。回顾性比较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住中国14家三级甲等医院PICU的101例按基线OI诊断的中度和重度PARDS婴幼儿在一般情况、基础疾病、OI、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预后等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结果101例患儿中,中度和重度PARDS患儿分别为55例(54.5%)和46例(45.5%)。重度组男性比例(50.0%比72.7%,P=0.019)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72(68,78)分比76(70,80)分,P=0.019]均显著低于中度组,而年龄、体重、致PARDS病因、基础疾病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儿高频呼吸机使用率显著高于中度组(34.8%比10.9%,P=0.004),但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情况、液体负荷及肺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儿24 h OI改善程度[0.26±0.33比0.04±0.34,P=0.001]和72 h OI改善程度[0.34(-0.04,0.62)比0.15(-0.14,0.42),P=0.029]均显著优于中度组,但两组患儿间的病死率、确诊PARDS后住院时间和呼吸机治疗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创机械通气的中度和重度PARDS婴幼儿中,按基线OI诊断的重度PARDS患儿治疗早期氧合改善优于中度患儿,也更可能接受高频通气治疗。基线OI并不能敏感区分此类患儿预后,并非此类患儿PARDS分度的理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