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子十里香抗锈抑制消减杂交文库构建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志勇 贾丽霞 +5 位作者 董立 王楠 白辉 全建章 刘磊 董志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6-130,共5页
为了研究十里香抗锈分子机理及其调控机制。以谷子抗锈十里香接种12,24,48,72,96 h叶片为材料,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谷锈菌诱导的SSH文库,筛选十里香接种与未接种锈菌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通过GenBank进行同源比对,对差异表达基... 为了研究十里香抗锈分子机理及其调控机制。以谷子抗锈十里香接种12,24,48,72,96 h叶片为材料,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谷锈菌诱导的SSH文库,筛选十里香接种与未接种锈菌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通过GenBank进行同源比对,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部分差异表达片段进行表达分析。随机挑取差减文库中阳性克隆测序,共获得368个EST序列,插入片段大小为200-750 bp,通过网上Gen Bank非冗余数据库比对分析,发现其中32个EST与抗病相关。对与抗病相关的EST分析,推测WRKY转录因子、MAPK信号途径、钙信号途径、谷胱甘肽-S-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病程相关蛋白等可能参与了十里香与谷锈菌非亲和互作。进一步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SSH文库中4个基因做了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均受锈菌诱导表达。通过构建十里香受锈菌诱导的SSH文库,初步明确了十里香参与抗锈相关的基因,为下步谷子抗锈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消减杂交 谷锈 谷子 表达序列标签
下载PDF
谷子种子线虫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振君 李志勇 +4 位作者 王永芳 全建章 马继芳 白辉 董志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8-216,共9页
为了快速检测谷子种子携带线虫情况并了解不同地区线虫种群的多态性,利用PCR技术对采集自中国谷子主产区不同区域内的99份谷子种子的带线虫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分析其不同地区线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根据贝西滑刃线虫核糖体28SrR... 为了快速检测谷子种子携带线虫情况并了解不同地区线虫种群的多态性,利用PCR技术对采集自中国谷子主产区不同区域内的99份谷子种子的带线虫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分析其不同地区线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根据贝西滑刃线虫核糖体28SrRNA-D2/D3片段设计的引物对谷子线虫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扩增出245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对谷子线虫的检测浓度最低为0.125ng/μL。在99份谷子种子DNA中,有33份种子检测到特异性扩增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所有扩增条带对应序列与线虫28SrRNA序列的相似性达97%以上,进一步说明33份种子携带线虫。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阳性种子的带线虫频率介于33.3%~100%,且带线虫的谷子种子主要来自春谷区。分析33份阳性样品的28SrRNA片段序列,存在29个变异位点和22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AB1为优势单倍型,河北张家口市和内蒙古松山区两地线虫的单倍型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谷子种子带线虫的一步PCR方法;谷子线虫病是夏谷区的主要病害,随着谷子春夏谷区的交流,线虫病成为春谷区病害,种子带病可能是主要初侵染源;不同地理来源的线虫28SrRNA序列存在差异,AB1为优势单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贝西滑刃线虫 种子带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 单倍型
下载PDF
春谷播期与产量的最佳拟合曲线模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恩魁 刘红霞 +6 位作者 张德荣 刘永平 刘环 侯升林 宋银芳 王新玉 周汉章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2期51-55,共5页
为了科学预测谷子的适宜播期,探索谷子播期(转换值)与籽粒产量的数学预测模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主要的11种函数模型进行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谷子播期对籽粒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二次曲线模型是模拟春谷冀谷19... 为了科学预测谷子的适宜播期,探索谷子播期(转换值)与籽粒产量的数学预测模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主要的11种函数模型进行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谷子播期对籽粒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二次曲线模型是模拟春谷冀谷19与冀谷31播期与产量关系的最优模型。冀谷19的方程式为Y19=9.682+0.070x-0.001x2,最适播期为6月9日,最高产量为5 453.53 kg/hm2;冀谷31的方程式为Y31=9.724+0.090x-0.001x2,最适播期为6月19日,对应的最高产量为5 874.53 kg/hm2,二者均不宜在5月20日之前播种。本研究确定的数学预测模型旨为春谷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播期 产量 拟合曲线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利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谷瘟病菌遗传多样性
4
作者 刘佳 张梦雅 +7 位作者 任世龙 王永芳 马继芳 全建章 刘磊 董志平 白辉 李志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9-187,共9页
了解谷瘟病菌的变异和群体结构,为今后谷瘟病的防控及抗病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利用20对SRAP引物对采自9个地区的90株谷瘟病菌菌株进行了PCR扩增,利用NTSYSpc-2.11F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使用Popgene 32软件计... 了解谷瘟病菌的变异和群体结构,为今后谷瘟病的防控及抗病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利用20对SRAP引物对采自9个地区的90株谷瘟病菌菌株进行了PCR扩增,利用NTSYSpc-2.11F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使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各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筛选出了8对引物用于谷瘟病菌的遗传多态性分析,这8对引物共扩增出条带172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492条,多态性比率为86.34%。对90株病原菌进行聚类分析,其相似性系数为0.77~0.85,遗传相似系数为0.802时,所有菌株被分为27个遗传宗谱(L1~L27),其中L1为绝对优势组群,共包含来自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和辽宁5个省份的29株谷瘟病菌,占总菌株的32.22%。经Popgene 32软件计算分析,9个地区谷瘟病菌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414~0.2881,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1960~0.4416,河北夏谷区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最高,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而海南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对不同地区谷瘟病菌群体比较,吉林群体与海南群体的遗传亲缘关系最远,而河北夏谷区群体与河北春谷区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近。可见,不同地区谷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各菌株间存在遗传分化,但菌株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谷瘟病菌 SRAP 相似性系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高粱苗期耐盐性转录组分析和基因挖掘 被引量:17
5
作者 董明 再吐尼古丽·库尔班 +4 位作者 吕芃 杜瑞恒 叶凯 侯升林 刘国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987-4001,共15页
【目的】探究高粱耐盐胁迫响应机制,挖掘高粱耐盐胁迫基因,为高粱耐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高粱感盐品种L甜和耐盐品种石红137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试验。待高粱植株长至三叶一心期,使用2%NaCl溶液对幼苗进行盐胁迫,分别设置0(对... 【目的】探究高粱耐盐胁迫响应机制,挖掘高粱耐盐胁迫基因,为高粱耐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高粱感盐品种L甜和耐盐品种石红137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试验。待高粱植株长至三叶一心期,使用2%NaCl溶液对幼苗进行盐胁迫,分别设置0(对照)、1和24 h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测定不同处理样品株高、根长、干物重、Na+含量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并依托Illumina HiSeq 2000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利用FPKM方法计算基因表达量,在差异表达基因检测过程中,将差异表达倍数(fold change)≥2且FDR<0.001作为筛选标准。通过Gene Ontology和KEGG Pathway数据库对参与高粱不同时间盐胁迫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注释。【结果】盐胁迫处理对高粱株高、根长、干物重等性状无显著影响,对钠离子含量和SPAD值影响显著。石红137株高、根长、钠离子含量和SPAD值均高于L甜。转录组测序结果鉴定得到已知基因26628个,新基因866个。石红137中的差异基因数目高于L甜。石红137中,0 h VS 1 h、0 h VS 24 h、1 h VS 24 h三组的差异基因数目分别为375、4206和3750个。感盐品种L甜中,0 h VS 1 h、0 h VS 24 h、1 h VS 24 h三组的差异基因数目分别为167、2534和1612个。GO分析共获得25个功能注释,分别为光合作用、细胞物质代谢、翻译过程以及激素合成等与盐胁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发现盐胁迫1 h表达差异基因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涉及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生长素(auxin,AUX)、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赤霉素(gibberellins,GS)、乙烯(ethylene,ETH)过程等共71个基因。盐胁迫24 h表达差异基因富集于光合作用相关途径,涉及Lhca、Lhc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PC)、磷酸核酮糖激酶(phosphorylribonucleic kinase,PRK)等20个基因。类黄酮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差异可能是引起石红137和L甜的耐盐能力差异的原因之一,花青素还原酶(anthocyanidin reductase,ANR)和黄酮醇合成酶(flavonol synthase,FLS)参与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结论】高粱的盐胁迫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依赖于多个基因在复杂网络中的平衡表达。盐胁迫条件下,高粱应对环境刺激受到激素信号转导和光合作用的控制。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在耐盐品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盐胁迫 转录组 基因挖掘
下载PDF
光周期变化对糜子形态建成及幼穗发育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董明 降彦苗 +4 位作者 李海权 耿玲玲 刘建烨 乔志红 刘国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8-1125,共8页
【目的】糜子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反应极其敏感,造成了糜子育成品种生长适应区域狭窄、不能跨区域应用的问题。研究探讨不同光照长度对糜子植株形态建成及幼穗发育的影响,为明确糜子对光周期的反应机理,培育广适应性糜子新品种... 【目的】糜子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反应极其敏感,造成了糜子育成品种生长适应区域狭窄、不能跨区域应用的问题。研究探讨不同光照长度对糜子植株形态建成及幼穗发育的影响,为明确糜子对光周期的反应机理,培育广适应性糜子新品种提供研究依据。【方法】以河北省糜子地方品种二紫杆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出苗后每天补充光照至18 h;设光照0(对照)、10、15、20和25 d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18 h光照结束后转移到每天12 h光照人工气候室;田间调查抽穗期,成熟后室内调查株高、茎粗、穗长、穗干重和穗粒干重等农艺性状;利用体视显微镜室内观察糜子幼穗的发育进程并照相记录,统计分析不同光照条件的变化对糜子农艺性状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及对糜子幼穗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每天18 h长日照条件下生长25 d的处理植株平均株高115.6 cm,单穗粒重0.647 g,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9.0%和472.6%;茎、叶和穗的干物质积累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16.7%、142.9%和412.0%,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延长光照20 d处理与25 d处理相比较,各器官干物质重差异不显著。在18 h长日照条件下,糜子茎尖生长点一直处于未伸长期,持续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滞后;在12 h短日光照条件下5 d后糜子开始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幼穗开始分化,分化过程可分为生长点未伸长期、生长点伸长期、穗枝梗原基分化期、小穗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和花粉粒形成期等共7个时期。所有5个增加每天光照时间和长日照天数的不同处理,幼穗分化持续时间均为15 d左右,没有受到前期延长光照时间的影响。【结论】短日照条件下,出苗后增加每天光照时间和增加长日照天数能延长糜子的营养生长期,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可以极显著的提高糜子的生物和经济产量;短日照条件能够诱导和促进糜子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而长日照条件则抑制糜子生殖生长的开始;糜子的幼穗分化可以划分为7个不同的时期,生殖生长开始后不受前期延长光照时间的影响,持续时间在15 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光周期 形态 幼穗发育
下载PDF
谷瘟病菌无毒基因型鉴定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任世龙 白辉 +4 位作者 王永芳 全建章 董志平 李志勇 邢继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9-1088,共10页
【目的】鉴定不同地区谷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所含无毒基因的类型,确定无毒基因在菌株中的分布及变异情况,为深入研究谷瘟病菌无毒基因变异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北方谷子主产区不同区域内采集并分离76个谷瘟病菌的单孢菌... 【目的】鉴定不同地区谷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所含无毒基因的类型,确定无毒基因在菌株中的分布及变异情况,为深入研究谷瘟病菌无毒基因变异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北方谷子主产区不同区域内采集并分离76个谷瘟病菌的单孢菌株,提取其基因组DNA,根据目前已成功克隆的稻瘟病菌的7个无毒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及电泳检测,并对部分菌株的无毒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76个谷瘟病菌中,无毒基因ACE1、Avr-pita、Avr1-CO39和Avr Piz-t的扩增率为100%,无毒基因Avr-pik、Avr-pia和Avr-pii的扩增率分别为63.2%、42.1%和21.1%。在谷瘟病菌菌株P11和P34中,Avr1-CO39的扩增条带较预期片段大490 bp,测序结果发现菌株P11和P34中的Avr1-CO39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均在启动子区插入了490 bp核苷酸,该插入序列与non-LTR retrotransposon:Mg-SINE的相似度达99.16%。Avr-pita的测序结果发现,谷瘟病菌菌株中的Avr-pita基因序列变异较为丰富,其变异形式主要为单核苷酸的变异,包括单碱基的插入、缺失及多位点的SNP。Avr-pia的变异类型主要为整个无毒基因的缺失,经测序验证等位基因序列分为4种类型。Avr-pia-A与参考序列(AB498873.1)一致,包含10个菌株;Avr-pia-B包含20个菌株,在-116、-109和-16 bp处分别存在C/T、G/T和C/A变异,但与参考序列的CDS区序列相同;Avr-pia-C仅包含菌株P10,在+150 bp处存在T/G变异,但为同义突变;Avr-pia-D仅包含菌株P18,在+212 bp位点处存在C/T变异,导致该变异位点由编码苏氨酸突变为编码异亮氨酸。谷瘟病菌Avr-pii包含3种等位基因类型。Avr-pii-A型与参考序列(AB498874.1)一致,共包含14个菌株;Avr-pii-B型和Avr-pii-C型分别在+139和+64 bp处存在A/G变异,核苷酸的变异导致该位点由编码苏氨酸改为丙氨酸。Avr-pii-B型和Avr-pii-C型变异均为首次报道。单元型分析表明,AG2包含23个菌株,占供试菌株的30.2%,为优势单元型。【结论】明确了不同地区的谷瘟病菌中无毒基因ACE1、Avr-pita、Avr1-CO39和Avr Piz-t不存在地理来源的差异;而无毒基因Avr-pik、Avr-pia和Avr-pii在各地分布有差异。谷瘟病菌AG2单元型为优势单元型,其次是单元型AG1和AG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谷瘟病菌 无毒基因 变异
下载PDF
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克隆和不同地区交配型基因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任世龙 杨振立 +5 位作者 白辉 王永芳 全建章 董志平 李志勇 邢继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62,共7页
为明确我国谷子产区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及其分布情况对谷瘟病菌群体结构分析的重要意义。根据已知稻瘟病菌交配型基因MAT1-1-1(Gen Bank登录号AB080672.2)和MAT1-2-1(Gen Bank登录号AB080673.2)的部分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 为明确我国谷子产区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及其分布情况对谷瘟病菌群体结构分析的重要意义。根据已知稻瘟病菌交配型基因MAT1-1-1(Gen Bank登录号AB080672.2)和MAT1-2-1(Gen Bank登录号AB080673.2)的部分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186株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进行扩增检测,比对分析谷瘟病菌和稻瘟病菌的交配型基因MAT1-1-1的alpha盒子部分氨基酸序列和MAT1-2-1高迁移率蛋白盒子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引物JPX1-1-S3/JPX1-1-A3对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MAT1-1-1的扩增效果较好,而JPX1-2-S1/JPX1-2-A1对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MAT1-2-1的扩增效果较好。序列比对发现谷瘟病菌与稻瘟病菌交配型基因极为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对2010-2016年采自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新疆和海南等采集地点的共186株谷瘟病菌单胞菌株的交配型基因进行检测,发现夏谷区交配型为MAT1-1的谷瘟病菌占69.15%,而交配型为MAT1-2的菌株仅占26.60%,其余4.25%菌株为双交配型菌株。春谷区交配型为MAT1-1的谷瘟病菌占38.55%,而交配型为MAT1-2的菌株仅占56.63%,其余4.82%菌株为双交配型菌株。建立了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PCR检测体系,通过该方法检测多数谷子种植区存在MAT1-1与MAT1-2 2种交配型的谷瘟病菌菌株,且总体上2种交配型菌株比例接近1∶1。但不同地区交配型菌株所占比例有一定差异,并且自然界中存在谷瘟病菌两性菌株。快速检测谷瘟病菌的交配型等位基因和不同区域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分布对研究谷瘟病菌群体结构与遗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瘟病菌 交配型 PCR检测
下载PDF
二点委夜蛾过冷却点测定及越冬虫态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马继芳 王玉强 +3 位作者 李立涛 刘磊 甘耀进 董志平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9期1-3,共3页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是鳞翅目夜蛾科害虫,自2005年在河北省首次发现为害夏玉米以来,成为近年夏玉米生产中少见的严重害虫。为了明确二点委夜蛾的抗寒性及越冬能力,测定了几种不同状态下的老熟幼虫及蛹的过冷却点...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是鳞翅目夜蛾科害虫,自2005年在河北省首次发现为害夏玉米以来,成为近年夏玉米生产中少见的严重害虫。为了明确二点委夜蛾的抗寒性及越冬能力,测定了几种不同状态下的老熟幼虫及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温度。结果表明:不同食物饲养的老熟幼虫过冷却点温度范围为-5.63~-4.32℃,差异不显著,但经低温处理后过冷却点温度有所降低(为-8.36℃);而低温处理后作茧的老熟幼虫耐寒性最强,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温度分别达到了-25.35℃和-9.98℃。初步推断,在华北地区二点委夜蛾主要以老熟幼虫作茧越冬,在较温暖地区也有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过冷却点 越冬虫态 耐寒性
下载PDF
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汉章 刘环 +4 位作者 贾海燕 魏志敏 袁淑红 侯升林 李顺国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第3期41-47,共7页
[目的]为了使秋闲田饲用甜高粱丰产丰收,对其种植密度、行距与单株生产力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方法]采用列区试验设计与软件IBM.SPSS.Statistics.v22的LSD法,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的种植密度与播种行距进行了单株生产力的比较试验。[结果]... [目的]为了使秋闲田饲用甜高粱丰产丰收,对其种植密度、行距与单株生产力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方法]采用列区试验设计与软件IBM.SPSS.Statistics.v22的LSD法,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的种植密度与播种行距进行了单株生产力的比较试验。[结果]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的优化组合为A1B4,即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与播种行距为40 cm的配置,该配置的单株鲜重与干重分别为654.37 g/株、147.11 g/株。[结论]为秋闲田种植饲用甜高粱的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闲田 饲用甜高粱 种植密度 行距 单株生产力
下载PDF
高产 抗倒伏糯糜子新品种冀黍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海权 降彦苗 +5 位作者 刘建烨 耿玲玲 董明 刘秀丽 韩小洁 刘国庆 《河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1-3,36,共4页
冀黍3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针对糜子生产中品种退化、倒伏严重的问题,利用钴60辐射雁黍11号干种子,通过辐射诱变结合定向选择的方法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其米黄色,出米率77%;分蘖少,茎秆粗壮;2017~2018年河北省联合鉴定试验,平... 冀黍3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针对糜子生产中品种退化、倒伏严重的问题,利用钴60辐射雁黍11号干种子,通过辐射诱变结合定向选择的方法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其米黄色,出米率77%;分蘖少,茎秆粗壮;2017~2018年河北省联合鉴定试验,平均产量为3 307.5 kg/hm2;抗倒性和抗旱性均为1级;抗黑穗病1级,中抗叶斑病。2019年通过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的成果鉴定(登记号:20190025),适宜种植区域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冀黍3号 抗倒伏 品种选育
下载PDF
夏播黍子田除草剂筛选试验初报 被引量:6
12
作者 相金英 程汝宏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6期1-3,共3页
为筛选适合夏播黍子施用的安全高效田间除草剂,降低用工成本,对初选出的6种大田常用除草剂进行了田间小区杂草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4-滴丁酯、2甲4氯钠、苯磺隆、24-滴异辛酯和谷友5种除草剂对牵牛花、苋菜和马齿苋等杂草的综合防效... 为筛选适合夏播黍子施用的安全高效田间除草剂,降低用工成本,对初选出的6种大田常用除草剂进行了田间小区杂草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4-滴丁酯、2甲4氯钠、苯磺隆、24-滴异辛酯和谷友5种除草剂对牵牛花、苋菜和马齿苋等杂草的综合防效均>70%,其中,2甲4氯钠和苯磺隆茎叶喷雾效果最为理想,施药后20 d的杂草鲜重防效均>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黍子 除草效果 药剂筛选
下载PDF
Creation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a Male Sterility Mutant in Panicum miliaceum
13
作者 李海权 相金英 +4 位作者 韩玉翠 降彦苗 耿玲玲 程汝宏 刘国庆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7期1187-1191,1231,共6页
Hetero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rop varieties with high-yielding, good-quality and biotic/abiotic stresses while male sterile line de- velopment is the key step to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Hetero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rop varieties with high-yielding, good-quality and biotic/abiotic stresses while male sterile line de- velopment is the key step to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heterosis utilization. A male sterile mutant, M207A was created in proso millet (Panicum mi/iaceurn, 2n=4x=36) for the first time using 60Co-y ray mutagenesis. Fertility identification and genetic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to characterize the mutant for its possible use for hetero- sis utilization in proso millet. First the sterility was investigated using both field sur- vey and indoor pollen microscopy identification. Then Pollinated by normal fertile proso millet cultivars, F1 and F2 populations from the mutant were obtained. Mean- while primary genetic analysis was also conducted using above populations in dif- ferent experimental sites, seasons and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le sterile plant exhibited closed glumes, browning and dry anthers with few normal pollens. The sterility was stable and sterility rate was above 95% on average. The segregation ratio of fertile to sterile plants was 35:1 in the fertile selfing F2 popula- 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mutant was a genic male sterility belonging to a pollen-less type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The creation of the mutant, M207A can play a key role for heterosis utilization in proso mill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icum mi/iaceum Radiation mutagenesis Male sterile mutant Genetic analysis Hoterosis utilization
下载PDF
糜子雄性不育突变体的创制和遗传分析
14
作者 李海权 相金英 +4 位作者 韩玉翠 降彦苗 耿玲玲 程汝宏 刘国庆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1-5,12,F0003,共7页
杂种优势是培育高产、优质、高抗作物新品种的主要手段,而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直接决定着作物杂种优势育种的成功。利用^(60)Co-γ射线诱变首次创制出糜子(Panicum miliaceum,2n=4x=36)雄性不育突变体M207A,并对其进行了育性鉴定和初步的... 杂种优势是培育高产、优质、高抗作物新品种的主要手段,而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直接决定着作物杂种优势育种的成功。利用^(60)Co-γ射线诱变首次创制出糜子(Panicum miliaceum,2n=4x=36)雄性不育突变体M207A,并对其进行了育性鉴定和初步的遗传分析,目的是利用该突变体进行糜子杂交种的选育、在糜子中实现杂种优势的利用。首先采用室内花粉镜检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突变体进行了育性鉴定;将突变体与育性正常的糜子品种配组杂交获得的F_1和F_2群体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种植,对不育突变体的遗传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株花药褐化,无外露,花药干瘪,不育度在95%以上,不育性状稳定;利用育性正常的品种给稳定的突变体进行授粉,其结实率可达到正常水平;自交F_2群体中育性分离比例为35∶1,符合单基因座位上同源四倍体基因的理论分离比,说明该突变性状是由隐性单基因控制的可遗传的"无花粉型"细胞核雄性不育。雄性不育突变材料M207A的创制,为糜子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辐射诱变 雄性不育突变体 遗传分析 杂种优势利用
下载PDF
二点委夜蛾的交配行为与产卵量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玉强 李立涛 +3 位作者 刘磊 甘耀进 董志平 马继芳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9期4-6,共3页
为了对二点委夜蛾性信息素田间应用的可能性提供理论依据,在温度(26±1)℃、相对湿度50%±10%、光周期14 h∶10 h(L∶D)条件下对二点委夜蛾的交配行为和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对性信息素应用以及二点委夜蛾暴发为害性及其成虫防控... 为了对二点委夜蛾性信息素田间应用的可能性提供理论依据,在温度(26±1)℃、相对湿度50%±10%、光周期14 h∶10 h(L∶D)条件下对二点委夜蛾的交配行为和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对性信息素应用以及二点委夜蛾暴发为害性及其成虫防控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成虫一般在羽化后1 d进行交配和产卵。雄蛾和雌蛾均可以多次交配,交配能力和产卵量均受性比影响。雌蛾交配能力与产卵量呈显著正相关,雌雄比为1∶5时单雌平均产卵量为501头;雄蛾交配能力则与雌蛾产卵量呈显著负相关,雌雄比为5∶1时单雌平均产卵量降低为227头。应用性诱剂诱杀二点委夜蛾雄蛾可以降低雌蛾的产卵量,但由于雌蛾产卵量大,因此仍需结合其他措施同时降低雌雄蛾数量才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交配行为 性比 产卵量
下载PDF
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为害损失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马继芳 李立涛 +2 位作者 王新玉 甘耀进 董志平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19,11,共5页
通过人工饲养获得不同虫龄幼虫,利用体视显微镜系统观察、检测各龄幼虫的细微结构特征及生活习性。研究发现:①二点委夜蛾幼虫期蜕皮5次共6龄,1~3龄幼虫形态特征有别。②幼虫食性杂,可以取食超过13个科30种植物。③幼虫惧光,对高温敏感... 通过人工饲养获得不同虫龄幼虫,利用体视显微镜系统观察、检测各龄幼虫的细微结构特征及生活习性。研究发现:①二点委夜蛾幼虫期蜕皮5次共6龄,1~3龄幼虫形态特征有别。②幼虫食性杂,可以取食超过13个科30种植物。③幼虫惧光,对高温敏感,昼伏夜出,有转株为害习性。④夏季二点委夜蛾暴发期与夏玉米幼苗期相遇,可造成夏玉米严重受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幼虫龄期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为害损失
原文传递
二点委夜蛾性诱剂诱芯的田间诱捕效果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立涛 马继芳 +5 位作者 董立 刘磊 甘耀进 盛世蒙 盛承发 董志平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1,共4页
为了探索环保无公害的防控技术,笔者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一种二点委夜蛾性诱剂诱芯的田间诱捕效果,并对其诱捕器不同口径、颜色、设置高度对诱捕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诱剂性诱芯对二点委夜蛾有较强的诱捕能力,最高日诱蛾量... 为了探索环保无公害的防控技术,笔者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一种二点委夜蛾性诱剂诱芯的田间诱捕效果,并对其诱捕器不同口径、颜色、设置高度对诱捕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诱剂性诱芯对二点委夜蛾有较强的诱捕能力,最高日诱蛾量105头,最高日均诱蛾量40.25头;诱捕器的大小、颜色和高度都会影响诱捕效果。35 cm口径、绿色和设置在高出作物20~30 cm位置的诱捕器诱蛾量较大;性诱剂和杀虫灯对二点委夜蛾量的监测结果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诱剂 二点委夜蛾 使用方法 诱捕效果
原文传递
二点委夜蛾冬前田间调查及越冬虫态研究简报 被引量:24
18
作者 马继芳 王玉强 +3 位作者 李立涛 姜京宇 甘耀进 董志平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0,共3页
2011年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对二点委夜蛾越冬虫态及冬前幼虫的田间分布、虫龄、虫量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二点委夜蛾多以老熟幼虫作茧越冬。冬前幼虫主要栖息于有叶片遮蔽或落叶覆盖的地块,普遍为5~6龄。在甘... 2011年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对二点委夜蛾越冬虫态及冬前幼虫的田间分布、虫龄、虫量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二点委夜蛾多以老熟幼虫作茧越冬。冬前幼虫主要栖息于有叶片遮蔽或落叶覆盖的地块,普遍为5~6龄。在甘薯地、大豆地、花生地和棉花地虫量较多;果园、蔬菜地、小麦地、玉米地等地块虫量少。幼虫生存与栖息地生态环境关系密切。但室内饲喂显示,幼虫为多食性,喜食多种作物、蔬菜及杂草,甚至可以枯叶为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田间调查 越冬场所 越冬虫态 取食习性
原文传递
二点委夜蛾越冬存活及冬后发育进度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董立 马继芳 +5 位作者 李立涛 全建章 白辉 郑直 甘耀进 董志平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9,共6页
2011~2013年间在田间定点调查并研究了二点委夜蛾越冬虫态、不同虫态的越冬能力及春季越冬幼虫发育进度.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有覆盖物的土表层或植物残体中作茧越冬,未作茧或脱茧的老熟幼虫也能越冬,但抗寒性较差,越... 2011~2013年间在田间定点调查并研究了二点委夜蛾越冬虫态、不同虫态的越冬能力及春季越冬幼虫发育进度.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有覆盖物的土表层或植物残体中作茧越冬,未作茧或脱茧的老熟幼虫也能越冬,但抗寒性较差,越冬死亡率较高.幼虫在冬前几乎不能自然化蛹,极少数化蛹后春季也不能正常羽化.4~5龄未老熟幼虫很难越冬,只有极个别能够存活.覆盖物更有利于二点委夜蛾越冬存活.老熟幼虫冬前积累了大量积温,春季候均温回升至2.28℃,0℃以上积温仅有32℃时,越冬幼虫就能化蛹,而蛹需要达到其有效积温后才能羽化.在河北石家庄,越冬幼虫3月初即可化蛹,化蛹高峰一般在3月中、下旬.越冬代蛹4月上旬陆续羽化,4月中、下旬进入羽化高峰.化蛹、羽化进度随温度波动有所提前或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越冬 温度 发育进度
原文传递
谷子锈菌巢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楠 李志勇 +4 位作者 董立 白辉 朱彦彬 全建章 董志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8-442,共5页
由粟单胞锈菌(Uromyces setariae-italicae)引起的谷子锈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可在短期内大面积流行,通常导致减产10%-30%。谷子锈病病原菌usetariae—italicae.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柄锈菌科(Puccin... 由粟单胞锈菌(Uromyces setariae-italicae)引起的谷子锈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可在短期内大面积流行,通常导致减产10%-30%。谷子锈病病原菌usetariae—italicae.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柄锈菌科(Pucciniaceae)、单胞锈菌属(Uromyces),是一种多孢型转主寄生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柄锈菌 PCR检测 谷子 真菌性病害 担子菌亚门 寄生真菌 病原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