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淋巴管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裴永彬 刘云 +1 位作者 张学明 赵增仁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结直肠癌(coc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第3大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曾是仅次于肺癌的肿瘤死因。在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尽管CRC全球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其在我国癌谱中的位置却不断攀升。CRC患者起病隐匿,起初症状不明显,早... 结直肠癌(coc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第3大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曾是仅次于肺癌的肿瘤死因。在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尽管CRC全球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其在我国癌谱中的位置却不断攀升。CRC患者起病隐匿,起初症状不明显,早期以淋巴转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淋巴结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microRNA-214的表达及其与p53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增仁 樊智彬 +3 位作者 张丽静 吴晨鹏 张学明 刘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13-1215,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microRNA-214(miR-214)的表达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及结肠癌细胞株野生型HCT-116 p53+/+和突变型HCT-116p53-/-中miR-214的表达情况,同时在结肠癌患者中检测p5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microRNA-214(miR-214)的表达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及结肠癌细胞株野生型HCT-116 p53+/+和突变型HCT-116p53-/-中miR-214的表达情况,同时在结肠癌患者中检测p53的表达。结果 miR-214在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P=0.021),p53在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组织;miR-214在HCT-116 p53-/-细胞株中的表达显著高于HCT-116 p53+/+(P=0.028),与p53的表达情况相反;在结直肠癌组织中miR-214与p53无明显相关性(rs=-0.156,P=0.409)。结论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miR-214可能通过调节p53发挥抑癌基因的功能,但尚未发现miR-214与p53存在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P53 miR-214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严重创伤患者小肠黏膜损伤修复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权利 于柏龙 +1 位作者 刘建辉 白净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92-293,共2页
①目的观察严重创伤患者接受谷氨酰胺治疗后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LPS)水平的变化,以初步阐明谷氨酰胺促进严重创伤患者小肠黏膜损伤修复的机制。②方法将26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成谷氨酰胺组(GLN组)和对... ①目的观察严重创伤患者接受谷氨酰胺治疗后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LPS)水平的变化,以初步阐明谷氨酰胺促进严重创伤患者小肠黏膜损伤修复的机制。②方法将26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成谷氨酰胺组(GLN组)和对照组(CON组),GLN组患者给予口服谷氨酰胺(GLN)0.30g/(kg.d),疗程21天。CON组给予安慰剂。分别与伤后第1、7、14、21天晨留取患者空腹静脉血6mL。同时采集2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血清作正常对照。分别检测血清DAO、TNF-α和LPS浓度。③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DAO、TNF-α、LPS水平在第1、7、14天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第21天3组DAO、TNF-α、LPS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GLN组和CON组在第1、7、14天血清DAO、TNF-α、LPS水平差异有显著性,第21天时无显著性差异。④结论GLN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严重创伤患者血清DAO、TNF-α、LPS水平,促进小肠黏膜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二胺氧化酶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肠黏膜损伤
下载PDF
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疼痛管理在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晨 王建辉 +3 位作者 庞久玲 刘琪 田北北 徐岳旋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7期10-12,61,共4页
目的:探究由恐惧-回避模型理论指导的疼痛管理对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和心绞痛疼痛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心内科初次行PCI术的72例住院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干预组(n=36)... 目的:探究由恐惧-回避模型理论指导的疼痛管理对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和心绞痛疼痛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心内科初次行PCI术的72例住院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干预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疼痛管理的干预内容,比较两组干预后运动恐惧、术后心绞痛疼痛的变化程度。结果:干预12周后,干预组运动恐惧和心绞痛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疼痛管理对降低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和心绞痛疼痛程度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运动恐惧 疼痛 恐惧-回避模型
下载PDF
振脾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爱磊 张学明 《河北中医》 2014年第2期288-290,共3页
目的观察振脾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灌胃。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振脾汤组及柳氮磺吡啶片组,每组12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方法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2周后,振脾汤组予振脾汤灌胃,柳氮磺胺吡啶片... 目的观察振脾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灌胃。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振脾汤组及柳氮磺吡啶片组,每组12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方法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2周后,振脾汤组予振脾汤灌胃,柳氮磺胺吡啶片组予柳氮磺吡啶片溶液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均予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结肠黏膜的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给药前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学损伤评分及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与正常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周后,振脾汤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片组大鼠体质量、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学损伤评分及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周后,振脾汤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片组大鼠体质量、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学损伤评分及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脾汤可以明显改善UC模型大鼠一般情况,增加体质量,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修复溃疡,更适用于UC的维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中药疗法 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爱磊 张学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661-662,665,共3页
目的:研究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致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免疫球蛋白、补体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每组12只。模型组用0.5 ml含20 mg TNBS的30%乙醇灌肠制备UC大鼠模型,对... 目的:研究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致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免疫球蛋白、补体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每组12只。模型组用0.5 ml含20 mg TNBS的30%乙醇灌肠制备UC大鼠模型,对照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0.5 ml灌肠。检测UC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造模后1周、3周、7周模型组大鼠外周血IgA、造模1周和3周IgG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造模1周时表达最高,3周时已有下降,7周时与1周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M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补体C3和红细胞表面C3b受体在3个时间段及造模后1周与3周C4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免疫球蛋白、补体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说明UC大鼠存在免疫功能亢进,导致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肠黏膜沉积,进而引发肠黏膜局部变态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免疫学 大鼠
下载PDF
祛湿洗剂治疗肛门湿疹98例
7
作者 戴毓 刘广寅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7-578,共2页
关键词 肛门湿疹 祛湿洗剂 治疗 传染性皮肤病 肛门周围皮肤 肛周皮肤 反复发作 渗出
下载PDF
川芎嗪对小鼠哮喘模型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以及对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姜晖 陈霞霞 +1 位作者 王金艳 薛云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39-1343,共5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小鼠哮喘模型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比例以及特征性细胞因子IL-17、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四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川芎嗪治疗组以及激素治疗组。OVA诱导激发哮喘,治疗组小鼠在第0、7...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小鼠哮喘模型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比例以及特征性细胞因子IL-17、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四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川芎嗪治疗组以及激素治疗组。OVA诱导激发哮喘,治疗组小鼠在第0、7、14天以及每次雾化吸入前30 min腹腔注射川芎嗪或地塞米松注射液,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OVA进行腹腔注射以及雾化吸入。小鼠的肺组织HE染色,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做流式细胞学检测并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IL-10的水平。结果:哮喘模型组造模成功,川芎嗪治疗组及激素治疗组哮喘表现较轻微。HE染色显示哮喘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在支气管以及小血管周围发现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而川芎嗪治疗组和激素治疗组小鼠的肺组织切片中仅发现少量的炎性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哮喘组小鼠的Treg细胞较正常组小鼠比例明显降低,而Th17细胞占CD4+T细胞显著升高;川芎嗪治疗组小鼠以及激素治疗组小鼠的变化趋势一致,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趋于正常。ELISA结果显示哮喘组小鼠的IL-17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IL-10的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川芎嗪治疗组小鼠的IL-17水平较哮喘模型组明显降低,而IL-10的水平显著升高,激素治疗组小鼠的变化趋势与川芎嗪治疗组一致。结论:在OVA诱导小鼠哮喘模型中,川芎嗪可以通过增强Treg细胞的功能,增加Treg细胞的数量,进而抑制Th17细胞的数量以及功能,减轻Th17细胞的应答,降低IL-17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起到预防/控制哮喘发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哮喘 TH17细胞 TREG细胞
下载PDF
宫颈乳头状鳞状细胞癌18例临床病理分析
9
作者 吴晨鹏 张志勇 +3 位作者 李雪梅 褚丽娜 樊智彬 刘渊勇 《中国综合临床》 2023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提高对宫颈乳头状鳞状细胞癌(papill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PSCC)的认识,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唐山市工人医院18例术前宫颈活检诊断为PS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分析术... 目的提高对宫颈乳头状鳞状细胞癌(papill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PSCC)的认识,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唐山市工人医院18例术前宫颈活检诊断为PS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分析术前活检、液基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术后病理以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一致率为50%(9/18)。9例术后诊断为PSCC患者中,有4例患者液基细胞呈现出PSCC特征,HPV感染率为44.4%(4/9),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为ⅠA1~ⅠB1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淋巴结转移、复发及死亡。结论宫颈术前活检对PSCC的诊断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术后病理明确诊断,PSCC患者HPV感染率较低、分期较早、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可以选择比根治性手术创伤性更小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乳头状鳞状细胞癌 预后 诊断
原文传递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肌肉废用性萎缩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36
10
作者 李岫炜 范宇召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29期3757-3760,共4页
目的 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肌肉废用性萎缩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3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 目的 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肌肉废用性萎缩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3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4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路径式康复护理干预.分别在患者入院和干预3个月复诊时测定患者的运动功能、肌力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15、2.965;P〈0.01).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肌力升高Ⅱ级及以上者共54例,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患者肌力升高Ⅱ级及以上者共34例,总有效率为53.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6,P=0.003).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能力及总生活质量上的得分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47、4.678、4.268、4.184、3.857;P〈0.01).结论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提高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肌力恢复情况,有效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肌肉废用性萎缩 路径式护理
原文传递
运动康复路径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岫炜 范宇召 刘月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15期212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路径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后护...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路径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路径,以患者为中心制订个体化的康复锻炼计划。比较干预后4周两组的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A)、改良 Barthel 指数(MBI)、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BRI)的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量表的知识掌握情况、训练依从性、主动寻求建议3个维度分别为(93.5±5.3),(92.2±5.7),(91.6±6.1)分,高于对照组的(87.2±6.7),(84.2±7.0),(83.5±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6.429,7.726,7.131;P <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FIA的运动、认知评分、总分及 MBI 评分分别为(78.2±7.3),(32.3±2.5),(110.5±7.9),(88.2±7.3)分,高于对照组的(73.4±9.0),(30.8±3.1),(104.2±9.7),(81.9±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3.611,3.284,4.390,4.708;P <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观察组 QOLIBRI 的总体感觉、思考能力、情绪和自评、独立性和日常生活、人际关系5个方面的评分分别为(65.7±6.5),(60.7±5.2),(62.1±5.8),(61.4±4.5),(55.7±4.5)分,高于对照组的(61.2±7.2),(557.7±6.1),(59.0±6.1),(57.6±6.3),(52.9±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4.044,3.263,3.211,4.279,3.255;P <0.01);而观察组 QOLIBRI 的消极感觉、身体状况、困扰3个方面的评分分别为(38.9±5.4),(44.7±6.1),(38.2±5.9)分,低于对照组的(43.1±6.5),(49.4±7.5),(41.8±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4.333,4.238,3.344;P <0.01)。结论运动康复路径提高了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依从性,通过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恢复了运动功能,从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2个方面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康复 锻炼 生活质量 依从性 自理能力 运动康复路径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预防颅脑损伤患者肌肉废用性萎缩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岫炜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颅脑损伤患者肌肉废用性萎缩的效果。方法把我院收治的70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颅脑损伤康复期常规护理,每周评估并记录患者肢体肌力恢复情况、意识、生命体征;观察组...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颅脑损伤患者肌肉废用性萎缩的效果。方法把我院收治的70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颅脑损伤康复期常规护理,每周评估并记录患者肢体肌力恢复情况、意识、生命体征;观察组在执行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重要性的宣教,予以康复方法的示范和指导。比较2组肌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肌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可有效预防颅脑损伤患者肌肉废用性萎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颅脑损伤 肌肉废用性萎缩 效果
原文传递
小组式健康教育在预防颅脑损伤患者肌肉废用性萎缩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宇召 李岫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24期3118-3121,共4页
目的 探讨小组式健康教育对颅脑损伤患者肌肉废用性萎缩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小组式健康教育.比... 目的 探讨小组式健康教育对颅脑损伤患者肌肉废用性萎缩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小组式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肌力情况.结果 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16.45±4.65)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53.58±10.31)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8.46±4.75)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46、3.015、2.699;P〈0.01).观察组患者肌力恢复总有效率84.38%,对照组为53.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3,P〈0.01).结论 小组式健康教育较常规健康教育更能提高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肌力恢复情况,改善神经功能,有效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 肌肉废用性萎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