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对于新发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岳博成 侯旗旗 +6 位作者 韩全乐 杨波 吴铮 吴建美 陈朔华 吴寿岭 李康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39-1744,共6页
背景 全球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截至2019年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12.8亿,心房颤动患者约5 970万例。高血压极大增加了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将高于60%。同时心房颤动增加了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心肌... 背景 全球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截至2019年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12.8亿,心房颤动患者约5 970万例。高血压极大增加了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将高于60%。同时心房颤动增加了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脏病及痴呆的发病风险。对于庞大的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否增加新发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目前研究尚少,且其风险是否与年龄存在交互作用,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分析高血压人群中罹患心房颤动是否增加新发心肌梗死发病风险。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职工于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开滦总医院健康查体人群中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定期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0-12-31,终点事件为患者新发心肌梗死。最终42 833例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患者基线心电资料是否诊断为心房颤动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n=270)和非心房颤动组(n=42 563)。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心肌梗死事件的累积发病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心肌梗死累积发病率的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新发心肌梗死累积发病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究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对新发心肌梗死的影响。结果 心房颤动组患者年龄高于非心房颤动组,舒张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患者按年龄进行分层,≤60岁患者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患者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校正后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HR=2.89,95%CI(1.74,4.82),P<0.01],≤60岁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HR=4.72,95%CI(2.11,10.56),P<0.01]。结论 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年龄≤60岁高血压人群,积极控制血压、治疗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重要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高血压 心房颤动 心肌梗死 影响因素分析 比例危险度模型
下载PDF
多酶洗剂对胃镜消毒效果的影响(附175例胃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海玲 王利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对由内镜检查所致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分别检测用"水洗消毒法"消毒的胃镜95支和"酶洗消毒法"消毒的胃镜80支,观察胃镜用后的初始污染情况、清洗或酶洗效果和消毒效果。... 目的探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对由内镜检查所致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分别检测用"水洗消毒法"消毒的胃镜95支和"酶洗消毒法"消毒的胃镜80支,观察胃镜用后的初始污染情况、清洗或酶洗效果和消毒效果。结果采用"酶洗消毒法"消毒的胃镜,消毒合格率为100%(80/80),而采用"水洗消毒法"进行消毒,胃镜的消毒合格率仅为81%(77/95),前者消毒效果明显好于后者,P<0.005。结论《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提倡的"酶洗消毒法"消毒效果明确,各医院内镜室必须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杜绝内镜检查所致的院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感染 细菌 消毒 菌膜
下载PDF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人胆汁脂质成分
3
作者 王海玲 王利民 安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39-1140,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胆汁磷脂和胆固醇的方法。方法胆汁经稀释、离心去除胆汁中的有形成分,光照射12h降解胆红素,在HITACHI 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比色法测定磷脂和胆固醇的含量。分别采用硫磷铁法和硝化-磷钼酸... 目的介绍一种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胆汁磷脂和胆固醇的方法。方法胆汁经稀释、离心去除胆汁中的有形成分,光照射12h降解胆红素,在HITACHI 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比色法测定磷脂和胆固醇的含量。分别采用硫磷铁法和硝化-磷钼酸-氨萘磺酸法测定样本胆汁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浓度作为对照。结果利用生化分析仪酶比色法的测定结果与手工化学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胆汁中胆固醇和磷脂成分进行测定,具有操作简单,试验结果准确可靠、可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以在临床科研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生化分析 胆固醇 磷脂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临床效果及患者感染影响因素探析
4
作者 杨连营 王燕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924-1927,共4页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及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是目前治疗胆石症的临床常用手段[1],但由于术中切开胆总管、破坏胆总管解剖完整性,患者术后可出现括约肌痉挛、十二指肠乳头水...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及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是目前治疗胆石症的临床常用手段[1],但由于术中切开胆总管、破坏胆总管解剖完整性,患者术后可出现括约肌痉挛、十二指肠乳头水肿等并发症。考虑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近年来,应用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在临床上逐渐得到推广,胆道镜经胆囊管进入胆总管,无需切开胆总管,保留了胆总管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 十二指肠乳头 括约肌痉挛 腹腔镜技术 T管引流 腹腔镜胆囊切除 术后恢复情况 胆道镜
下载PDF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中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的测定
5
作者 冯洪强 冷希圣 +3 位作者 殷军 朱继业 丁富臣 杜如昱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19-21,共3页
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黄萃庭等提出的液递物质学说已被国内 外学者所接受。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理效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可能在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然... 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黄萃庭等提出的液递物质学说已被国内 外学者所接受。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理效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可能在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然而,也有研究认为VIP水平在门静脉高压症时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血管活性肠肽 门静脉压力 周围静脉 门静脉血 肝硬 液递物质 发病机制 生理效应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对HepG_2细胞增殖、凋亡和MDR1、GST-π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彭鹏 赵逸超 +1 位作者 郑建兴 殷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对MDR1、GST-π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不同剂量(0~80μmol/L)穿心莲内酯与HepG2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24、48、72 h),采用50μmol/L 5-氟尿嘧啶(5-FU)与HepG2细胞共培养作为阳性...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对MDR1、GST-π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不同剂量(0~80μmol/L)穿心莲内酯与HepG2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24、48、72 h),采用50μmol/L 5-氟尿嘧啶(5-FU)与HepG2细胞共培养作为阳性对照组;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测定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测定HepG2细胞凋亡率;采用蛋白印迹方法(Western blot)测定HepG2细胞中MDR1、GST-π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qRT-PCR)测定HepG2细胞中MDR1和GST-πmRN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穿心莲内酯均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与作用时间依赖性;80μmol/L穿心莲内酯组的抑制率与阳性对照组相当(P〉0.05);穿心莲内酯作用于HepG2细胞48 h后,细胞出现凋亡。Western blot及SqRT-PCR结果显示,穿心莲内酯可下调MDR1、GST-π表达,下调作用比5-FU更强。结论:穿心莲内酯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可能与其抑制HepG2细胞中MDR1、GST-π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关,且其表达量与穿心莲内酯呈明显的时间及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人肝癌细胞HEPG2 MDR1 GST-Π
下载PDF
LncRNA HULC通过miR-372/CXCR4轴来调控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与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刘远光 刘怀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4-55,共12页
目的探讨LncRNA HULC通过miR-372/CXCR4轴在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与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在线生物信息学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靶基因;细胞转染建立基因过表达和沉默细胞模型;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因和蛋白质表达;CCK-8... 目的探讨LncRNA HULC通过miR-372/CXCR4轴在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与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在线生物信息学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靶基因;细胞转染建立基因过表达和沉默细胞模型;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因和蛋白质表达;CCK-8分析用于细胞活力检测;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用于分析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分析用于细胞凋亡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在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中,HULC和CXCR4表达上调,miR-372表达下调;TargetScan数据库分析和双荧光素酶分析揭示了miR-372与HULC或CXCR4之间的靶向关系;CCK-8分析显示HULC和CXCR4提高细胞活力,miR-372抑制细胞活力;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表明,HULC和CXCR4促进细胞增殖,miR-372抑制细胞增殖;细胞流式术结果表明,HULC和CXCR4抑制细胞凋亡,miR-372促进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ULC和CXCR4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Vimentin表达,而miR-372促进E-cadherin表达,抑制Vimentin表达。结论HULC抑制miR-372的表达,从而促进CXCR4的表达,因此促进了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并促进EMT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LncRNA HULC miR-372/CXCR4轴 增殖 凋亡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194-5p和MagT1表达水平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林晓娥 吴景华 +4 位作者 黎洁 刘洋 谌晓楠 祝朝前 李广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7-613,共7页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miR-194-5p和镁离子(Mg2+)转运蛋白1(MagT1)表达水平,阐明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40例HBV携带者(HBV携带组)、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miR-194-5p和镁离子(Mg2+)转运蛋白1(MagT1)表达水平,阐明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40例HBV携带者(HBV携带组)、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CHB组)和40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度CH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并利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s,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PBMCs中miR-194-5p及MagT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PBMCs中MagT1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和PBMCs中Mg+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研究对象PBMCs中CD8+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自然杀伤细胞受体2群D分子(NKG2D)表达水平。在293T细胞中分别转染miR-194-5p mimic质粒(miR-194-5p mimic组)和miR-NC质粒(miR-NC组),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2组293T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BV携带组、轻中度CHB组和重度CHB组患者PBMCs中Mag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g2+水平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NKG2D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miR-194-5p mRNA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PD-1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HBV携带组和轻中度CHB组比较,重度CHB组患者PBMCs中Mag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g2+水平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NKG2D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miR-194-5p mRNA及CD8+T细胞表面分子PD-1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HBV携带组比较,轻中度CHB组患者PBMCs中Mag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g2+水平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NKG2D表达水平降低(P<0.05),miR-194-5p mRNA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PD-1表达水平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MagT1是miR-194-5p靶基因。结论:miR-194-5p可能通过靶向下调MagT1表达,引起MagT1介导的Mg2+内流障碍,造成CD8+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降低,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iR-194-5p 镁离子转运蛋白1
下载PDF
PET/CT、MRI及联合应用在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郑立春 张文军 +3 位作者 刘桂超 李香春 殷军 张晓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联合应用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ET/CT和MRI的胰腺病...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联合应用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ET/CT和MRI的胰腺病变患者(时间间隔≤2周),并以病理或临床影像随访(随访时间≥1年)结果为金标准,统计PET/CT、MRI及两者联合应用对胰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67例患者病理或随访结果显示恶性病灶41例,良性病灶26例,PET/C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7%、80.77%、83.58%、87.50%及77.78%,MRI分别为80.49%、76.92%、79.10%、84.62%及71.43%,PET/CT+MRI分别为90.24%、84.62%、88.06%、90.24%及84.62%。3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MRI对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必要时两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对胰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胰头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殷军 赵明河 +1 位作者 郑建兴 彭鹏 《肝胆外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关键词 胰腺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MRCP联合DCE-MRI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余 张瑛琪 +2 位作者 彭鹏 才艳玲 孙正君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价值。方法常规MRI(T1WI/T2WI)、MRCP...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价值。方法常规MRI(T1WI/T2WI)、MRCP、DCE-MRI扫描的肝外胆管癌患者85例,其中肝门胆管癌46例,中段胆管癌10例,下段胆管癌29例,分析MRCP、DCE-MRI影像表现,并比较联合DCE-MRI前后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MRCP对三种肝外胆管癌能够较准确定位,联合DCE-MRI后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符合率从81.18%提高至95.29%(χ2=8.16,P<0.05),定位准确性亦有所提高。结论 MRCP联合DCE-MRI能提高肝外胆管癌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川芎嗪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血及肝组织中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12
作者 赵欣松 郑进 袁庆鑫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7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Ligusticum wallichii piperazine injections,LWPI)对梗阻性黄疸(OJ)大鼠血及肝组织中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法(bile duct ligation,BDL)建立OJ模型,注射生...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Ligusticum wallichii piperazine injections,LWPI)对梗阻性黄疸(OJ)大鼠血及肝组织中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法(bile duct ligation,BDL)建立OJ模型,注射生理盐水及川芎嗪注射液,观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并与肝组织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大鼠OJ形成14d后,血浆及肝组织中ET含量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ALT、T-Bil亦明显增高,其变化与病理改变一致。②应用川芎嗪注射液干预后血及肝组织中ET与OJ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ALT、T-Bil亦明显下降。病理结果显示肝组织损伤减轻。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降低OJ大鼠血及肝组织中重要的致伤因子ET的含量,减轻肝损伤,发挥其减黄、保肝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内皮素 谷丙转氨酶 总胆红素 川芎嗪注射液
下载PDF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诊治体会
13
作者 程大明 赵明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1999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胰岛肿瘤 非功能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价肝外胆管癌肿瘤血管生成及病理分级的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余 彭鹏 +3 位作者 张宇新 夏庆安 王海平 韩德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8-254,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肝外胆管癌肿瘤血管生成及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对57例肝外胆管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I、DWI(b值为800 s/mm2)、DCE-MRI扫描,测量肝外胆管癌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肝外胆管癌肿瘤血管生成及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对57例肝外胆管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I、DWI(b值为800 s/mm2)、DCE-MRI扫描,测量肝外胆管癌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外胆管癌标本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分析ADC值与MVD、VEGF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肝外胆管癌病灶ADC值与MVD存在负相关性(r=-0.36 P<0.05);肝外胆管癌标本组织VEGF表达阳性组的ADC值明显低于VEGF表达阴性组(t=2.68P<0.05);不同分化肝外胆管癌病灶的ADC值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减低(F=18.51 P<0.05)。结论 ADC值能反映肝外胆管癌肿瘤血管生成水平高低及预测其病理分级,DWI有助于在活体上对肝外胆管癌生物学特性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扩散加权成像 肿瘤血管生成 表观扩散系数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病理分级
原文传递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余 王海平 +2 位作者 彭鹏 马梦华 韩德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67-1470,共4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患者的MRI原始资料,包括不同b值的DWI(b值为100 s/mm2、300 s/mm2、50...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患者的MRI原始资料,包括不同b值的DWI(b值为100 s/mm2、300 s/mm2、500 s/mm2、800 s/mm2、1000 s/mm2)及常规MRI平扫(T2WI、T1WI)。测量不同b值时肝外胆管癌病灶ADC值,计算病灶与正常肝脏间对比噪声比(CNR),根据HE染色病理图片记录肝外胆管癌细胞密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DWI对肝外胆管癌病灶的信号显示优于T2WI及T1WI。随着b值的增大,病灶ADC值逐渐降低,病灶与正常肝脏间CNR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时,肝外胆管癌病灶ADC值与细胞密度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b=800 s/mm2时,其相关性最高(r=-0.81,P<0.05)。结论 DWI能较清楚地显示肝外胆管癌病灶,b值为800 s/mm2时最佳,与ADC值测量共同分析,有助于肝外胆管癌病灶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胆管癌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原文传递
ERCP技术在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附120例报告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远光 殷军 +1 位作者 刘晓刚 彭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69-1171,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辅助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胆管结石患者行ERCP技术下取石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手术疗效、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复发情况,评价ERCP技术对于胆管结石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 目的:研究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辅助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胆管结石患者行ERCP技术下取石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手术疗效、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复发情况,评价ERCP技术对于胆管结石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全组120例患者取石的成功率为97.50%。一次取净结石109例;2次取净8例;造影不成功2例;由于结石形大质硬,碎石失败1例。术后1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9.17%),其中发生胰腺炎6例,胆管炎3例,创面出血2例,经保守治疗后均得到有效地缓解。未出现穿孔现象。术后随访6个月,4例复发(3.3%)。结论:ERCP技术应用于胆管结石的治疗创伤性小,患者术中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结石/治疗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原文传递
肝门胆管癌预后因素6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晓刚 王利兵 +1 位作者 赵明河 殷军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2-633,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肝门胆管癌预后的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点、手术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高分化腺癌21例(32.8%),中位生存期26.4个月;中、低分化腺癌43例(67.2%),中位生存期9.5个月;二者差... 目的探讨影响肝门胆管癌预后的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点、手术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高分化腺癌21例(32.8%),中位生存期26.4个月;中、低分化腺癌43例(67.2%),中位生存期9.5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TNM分期,Ⅰ、Ⅱ期39例中位生存期24.2个月,Ⅲ、Ⅳ期30例中位生存期11.5月(P=0.033);根治性切除46例中位生存期21.5个月,高于姑息性切除23例中位生存期(8.3个月,P=0.017)。结论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是影响肝门胆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性地进行根治性切除或姑息性手术,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正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预后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