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伤科病人急性肺动脉栓塞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佐明 于永林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 探讨骨伤科患者继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 ,以及早期诊断和预防肺栓塞。方法 统计1998年 3月~ 2 0 0 2年 7月骨科患者合并致死性肺栓塞 15例 ,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肺栓塞死亡数占死亡患... 目的 探讨骨伤科患者继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 ,以及早期诊断和预防肺栓塞。方法 统计1998年 3月~ 2 0 0 2年 7月骨科患者合并致死性肺栓塞 15例 ,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肺栓塞死亡数占死亡患者总数的 2 0 8%仅次于颅脑外伤 (4 7 2 % ) ,其中大于 5 0岁、合并髋部或下肢外伤病例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大于 5 0岁、合并髋部或下肢外伤、长期制动、合并心血管疾患患者 ,肺动脉栓塞发病率明显增高。病人可因用力、搬动等诱因突然发病。故本病起病急骤、凶险 ,且治疗手段有限 ,故病死率极高。尸检资料表明 ,肺栓塞发病率远较实际临床诊断为高 ,漏诊率达 80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伤科病人 合并症 肺动脉栓塞 发病原因
下载PDF
后路腰椎滑脱手术失效原因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戴士峰 周建伟 张军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4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失效原因探讨 内固定手术 腰椎滑脱 后路 复位内固定 腰椎滑税 内固定失效 临床医生 手术后 并发症
下载PDF
MMP-9过表达对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齐巍 李勇 +2 位作者 琚绍静 孙娜 张瑞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2期13-18,共6页
目的研究MMP-9过表达对成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介导MMP-9过表达载体转染骨肉瘤143B细胞,实验分为3组:实验组(转染p LV-Puro MMP-9过表达序列)、对照组(转染p LV-Puro MMP-9-NC序列)、空白组(PBS);实时荧... 目的研究MMP-9过表达对成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介导MMP-9过表达载体转染骨肉瘤143B细胞,实验分为3组:实验组(转染p LV-Puro MMP-9过表达序列)、对照组(转染p LV-Puro MMP-9-NC序列)、空白组(PBS);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MMP-9和VEGF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和VEGF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实验组MMP-9和VEGF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和空白组上调(P<0.05);实验组穿过人工基底膜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实验组划痕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MMP-9过表达通过作用于VEGF靶基因,抑制成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肉瘤细胞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吸引在小腿骨外露并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艳蕊 刘昆鹏 +4 位作者 杨佐明 戴士峰 尹向辉 孙健 魏亚恒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2期1836-1837,共2页
小腿外伤后,软组织往往因较严重的挫伤而发生坏死。软组织缺损感染是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病症,首先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较高的费用,其次常规的换药治疗加大了医生工作量,而且往往疗效不佳。本科自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小腿骨折... 小腿外伤后,软组织往往因较严重的挫伤而发生坏死。软组织缺损感染是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病症,首先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较高的费用,其次常规的换药治疗加大了医生工作量,而且往往疗效不佳。本科自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小腿骨折固定术后皮肤或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并感染患者25例,经清创并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进行治疗后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 骨外露 感染
下载PDF
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术后伸膝功能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勇 王保苍 +3 位作者 闫明 王辉 梁守磊 齐巍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10期943-94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术后伸膝功能明显改善。方法 2003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治疗并有完整资料的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9~27岁,平均(13.5±1.2)岁。手术采用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重建髌韧带... 目的探讨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术后伸膝功能明显改善。方法 2003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治疗并有完整资料的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9~27岁,平均(13.5±1.2)岁。手术采用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重建髌韧带止点治疗,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量膝关节主动背伸最大角度,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90个月,平均46.5个月。9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术后10d伤口破溃、渗出,未暴露假体,3次细菌培养阴性,考虑脂肪液化,给予清创缝合后切口愈合。10例均完成术后12次化疗;1例于术后20个月因肺转移死亡,1例于术后18个月行单发肺转移灶切除术,至今存活,余8例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10例术后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折断、脱位等并发症。测量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膝关节主动背伸角度分别为(24.4±4.80)°、(73.8±8.59)°、(78.8±7.73)°。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伸膝角度均优于术后3个月伸膝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伸膝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术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二者可牢固结合,伸膝功能明显改善。肿瘤假体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术中利用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有利于伸膝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假体 骨肉瘤 人工补片 保肢 伸膝功能
下载PDF
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综合术式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静梅 于永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6年第9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术式治疗髌骨习惯性脱位的疗效。方法利用外侧松解、内侧紧缩、股内侧肌止点下移、外侧1/2半髌韧带止点或胫骨结节内移及内侧筋膜瓣牵拉治疗48例(52膝)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至14年,无-例髌骨脱位复发... 目的探讨综合术式治疗髌骨习惯性脱位的疗效。方法利用外侧松解、内侧紧缩、股内侧肌止点下移、外侧1/2半髌韧带止点或胫骨结节内移及内侧筋膜瓣牵拉治疗48例(52膝)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至14年,无-例髌骨脱位复发,测量Q角(胫骨结节按术后髌韧带止点中点计算)为6°-16°,平均9.3°。按一般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功能评定方法:24膝完全正常,18膝优,9膝良,1膝尚可(手术伤口感染)。优秀率达80.8%。结论根据病因及病理改变情况选择恰当的综合手术方式,绝大部分病例尤其是软骨退变轻微的病例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综合术式
下载PDF
髋臼假体前倾角影像测量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戴士峰 于永林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11期91-92,共2页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开展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术式不断改良普及,假体式样日益翻新,术中髋臼杯即髋臼假体的安放角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髋臼杯的位置安装不良,易导致假体松动,易造成股骨头假体的脱出。
关键词 髋臼假体 前倾角 股骨头 假体松动 手术成功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中 中国 普及
下载PDF
创份性膝关节僵直功能重建135例
8
作者 于永林 孙秋茹 +2 位作者 杨佐明 张艳蕊 孙建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7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手术松解及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1985年1月~2005年12月对135例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粘连锐性分离、瘢痕切除、挛缩松解、髌旁支持带减张、CPM机早期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结果135例中... 目的探讨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手术松解及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1985年1月~2005年12月对135例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粘连锐性分离、瘢痕切除、挛缩松解、髌旁支持带减张、CPM机早期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结果135例中114例获得1~18年随访,平均9年6个月。按疗效评定标准,优62例,良45例,中3例,差4例,优良率93.9%。结论术前应重点分析皮肤、肌肉、肌腱、关节周围粘连及僵直程度和病理变化。术中做到彻底松解粘连、瘢痕组织切除、辨认股直肌是否完整,是否有收缩力及能否从股内、外侧肌和中间肌中分离出来是手术的关键;术后预防伤口出血、皮肤坏死,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临床意义,而CPM机练习亦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僵直 功能重建
下载PDF
骨转移癌2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郑翰林 申鹏飞 +3 位作者 朱腾飞 吴嘉祥 闫明 赵文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070-3074,共5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骨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提高骨转移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17例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原发肿瘤、年龄分布、首发症状、发病时间、骨转移部位等临床特点,运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唑来膦酸治疗前后骨转... 目的探讨并分析骨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提高骨转移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17例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原发肿瘤、年龄分布、首发症状、发病时间、骨转移部位等临床特点,运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唑来膦酸治疗前后骨转移灶疼痛差异。结果骨转移癌患者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28∶1。原发肿瘤以肺癌(51.61%)、乳腺癌(15.67%)相对多见。50~70岁是骨转移发病的高峰。骨转移癌患者大多以不同程度的疼痛为最初不适,少数则以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局部肿块为首发症状,个别为无意间发现。发病时间在3个月以内者居多,占到54.84%。骨转移部位以脊柱、骨盆、股骨、肋骨居多,且骨转移灶大都为多发。108例骨转移灶疼痛患者经唑来膦酸治疗后VAS评分为0~4(1.31±1.07)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转移癌应争取早期诊断,采取综合治疗,以期为患者减轻痛苦,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 临床特征 唑来膦酸 回顾性分析 骨骼相关事件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杨佐明 戴士峰 +4 位作者 王琦 张艳蕊 孙健 张静梅 刘晓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2期157-158,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TH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其中未用药组36例,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用药组96例,围手术期给予L...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TH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其中未用药组36例,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用药组96例,围手术期给予LMWH预防性治疗。术前及术后第7~14天,两组患者均行患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评价DVT形成情况及两组术后DVT发生率。结果未用药组中有8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22.2%,用药组中有9例DVT阳性,发生率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未发现术中、术后出血增多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LMWH可显著降低围手术期THR术后DVT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慢性骨髓炎的综合治疗及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魏亚恒 杨佐明 +1 位作者 戴士峰 刘昆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9期870-872,共3页
近30年来,由于医学基础研究的进步,抗生素及抗生索载体置入物的研究。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及工业的发展,开放性损伤所造成的感染逐年增多。近年来临床发现细菌“L”型已成为慢性骨髓... 近30年来,由于医学基础研究的进步,抗生素及抗生索载体置入物的研究。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及工业的发展,开放性损伤所造成的感染逐年增多。近年来临床发现细菌“L”型已成为慢性骨髓炎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病因也由原先的血源性感染造成的骨髓炎。逐渐转变为以开放伤处理不当所造成的感染为主。这就对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根据临床上一些治疗慢性骨髓炎方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综合治疗 血源性感染 医学基础研究 细菌“L”型 临床发现 开放性损伤 置入物
原文传递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与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佐明 戴士峰 +1 位作者 魏亚恒 张艳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11期1006-1008,共3页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式与时机选择,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自2004年4月一2010年lO月收治的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程超过3个月、未改变原固定方式的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原内固定方式:髓内针34例,钢板15...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式与时机选择,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自2004年4月一2010年lO月收治的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程超过3个月、未改变原固定方式的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原内固定方式:髓内针34例,钢板15例,混合固定13例。骨折均愈合或基本愈合,在取出内固定物、彻底清创、脉冲冲洗的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双阀门侧孔式灌洗管灌洗术进行治疗。结果经术后1~3年随访,62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及感染复发。结论在感染可以控制的情况下,保留原内固定物,待骨折愈合后再根治感染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和降低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 晚期感染 骨折术后感染 灌洗术
原文传递
髓内外双管灌洗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16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戴士峰 于美文 +5 位作者 杨佐明 刘昆鹏 张艳蕊 孙健 尹向辉 魏亚恒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12期1116-1117,共2页
目的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灌洗术式,以提高对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髓内外双管灌洗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16例。结果 16例均获随访1~5年,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复发。结论髓内外双管灌... 目的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灌洗术式,以提高对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髓内外双管灌洗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16例。结果 16例均获随访1~5年,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复发。结论髓内外双管灌洗术在保证灌洗效果的同时,降低了灌洗管的脱落率和阻塞率,灌洗更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洗术 股骨干骨折 髓内钉 感染
原文传递
自体松质骨及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戴士峰 刘昆鹏 刘德群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12期1101-1102,共2页
目的观察自体松质骨及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对56例(58髋)股骨头坏死采用自体松质骨及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结果经1~6年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术后疗效优28例,良26例,差2例,优良率96.4%。结论... 目的观察自体松质骨及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对56例(58髋)股骨头坏死采用自体松质骨及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结果经1~6年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术后疗效优28例,良26例,差2例,优良率96.4%。结论自体松质骨及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能有效改善股骨头血运,促进新骨形成,使股骨头坏死得以修复,达到防止或延缓股骨头塌陷的目的,但必须掌握关键的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自体松质骨 带血管蒂髂骨瓣 移植
原文传递
肱骨干骨折术后感染12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艳蕊 杨佐明 +1 位作者 戴士峰 刘昆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9期846-847,共2页
目的总结肱骨干骨折术后感染的治疗经验与不足,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肱骨干骨折术后感染病例12例,分析其感染与骨折情况,在彻底清除病灶,进行必要的固定方式改变的基础上,单独或联合采用骨段滑移、闭合灌洗等术式进行治疗。结果 12例... 目的总结肱骨干骨折术后感染的治疗经验与不足,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肱骨干骨折术后感染病例12例,分析其感染与骨折情况,在彻底清除病灶,进行必要的固定方式改变的基础上,单独或联合采用骨段滑移、闭合灌洗等术式进行治疗。结果 12例经12~26个月者随访,感染均无复发,骨折不愈合4例,经二次手术治愈。有4例肩关节残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结论对肱骨干内固定术后感染应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以最大限度满足治疗感染、修复缺损以及早期功能练习的多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感染 灌洗术 骨段牵引
原文传递
外固定架在桡骨远端陈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昆鹏 戴士峰 +1 位作者 杨佐明 尹向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9期855-856,共2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桡骨远端陈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桡骨远端陈旧骨折并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30例,采用桡背侧切开复位并植骨术,外固定架固定。结果其中25例经过6~15个月随访,桡腕关节恢复正常解剖关系,畸形矫正,骨折均一期愈合,...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桡骨远端陈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桡骨远端陈旧骨折并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30例,采用桡背侧切开复位并植骨术,外固定架固定。结果其中25例经过6~15个月随访,桡腕关节恢复正常解剖关系,畸形矫正,骨折均一期愈合,功能良好。结论在桡骨远端陈旧骨折并骨折移位不适合进行掌侧切开复位的病例中,应用外固定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陈旧骨折 移位 外固定架
原文传递
骨段牵引治疗小腿骨、皮缺损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戴士峰 马丽杰 +1 位作者 张静梅 张军军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57-658,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胫骨骨段牵引方法修复小腿骨组织或骨与皮肤同时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Ilizarov型组合外固定架双小腿等长固定,对骨缺损处彻底清创,尽最大限度覆盖创面,在小腿干骺端处行水平截骨,骨段牵引直到与远骨折端接触并加压固定。结... 目的探讨采用胫骨骨段牵引方法修复小腿骨组织或骨与皮肤同时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Ilizarov型组合外固定架双小腿等长固定,对骨缺损处彻底清创,尽最大限度覆盖创面,在小腿干骺端处行水平截骨,骨段牵引直到与远骨折端接触并加压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创面均得到良好的软组织覆盖,骨延长与缺损处骨性愈合。结论骨段牵引修复术是治疗创伤后小腿骨、皮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外固定 骨段牵引
原文传递
大腿外伤18年后巨大血肿并发感染一例
18
作者 杨佐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5期470-470,共1页
笔者于2010年8月收治大腿外伤18年后巨大血肿并发感染1例。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患者,男,53岁。因左大腿车祸撞伤后畸形18年,红肿、破溃1个月入院。缘于18年前,患者车祸后左大腿当即肿痛、不能活动。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侧大腿肌... 笔者于2010年8月收治大腿外伤18年后巨大血肿并发感染1例。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患者,男,53岁。因左大腿车祸撞伤后畸形18年,红肿、破溃1个月入院。缘于18年前,患者车祸后左大腿当即肿痛、不能活动。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侧大腿肌肉挫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感染 巨大血肿 左大腿 外伤 病例报告 肌肉挫伤 医院诊断 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