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焱从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第13期63-64,共2页
情境教学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创设情境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还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注意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关键词 创设 情境 教学
下载PDF
对初中耐久跑教学方法的探讨
2
作者 乔旭光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16期62-63,共2页
耐久跑是初中阶段体育教学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耐久跑的练习,可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耐久跑 教学方法 探讨
下载PDF
教师如何在教学反思中提高
3
作者 李苗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13期50-51,共2页
本文通过做好教学前的前瞻,提高教学分析能力,及时抓好调控反思,提高课堂调控能力,进行教后反思,提高评价能力等措施,系统地阐述了教师如何在教学反思中提高。
关键词 教师 教学反思 提高
下载PDF
运用网络多媒体 整合语文课堂教学
4
作者 李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13期232-233,共2页
本文通过采取优化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辅助突破教学重难点、创新教学结构、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扩大知识领域和优化学生认知方式等措施,系统地阐述了如何运用网络多媒体整合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 网络多媒体 整合 语文课堂教学
下载PDF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思考
5
作者 李维维 《现代营销(下)》 2010年第7期78-79,共2页
在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增强学生的自信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向素质教育要成绩,在提高成绩中融入素质教育。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学模式 兴趣培养 创新思维 优化课堂
下载PDF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思考
6
作者 李维维 《现代营销(下)》 2010年第9期77-77,共1页
在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增强学生的自信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向素质教育要成绩,在提高成绩中融入素质教育。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学模式 兴趣培养 创新思维 优化课堂
下载PDF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7
作者 孙立坦 《快乐阅读》 2015年第2期112-112,共1页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只有充分利用高效课堂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给学生所需要的,他们的潜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做到:1.做好课前预习;2.加强师生间的交流;3.鼓励学生动手做实验性...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只有充分利用高效课堂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给学生所需要的,他们的潜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做到:1.做好课前预习;2.加强师生间的交流;3.鼓励学生动手做实验性的归纳;4.分层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教学效果 注重 能力
下载PDF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8
作者 马彦从 《快乐阅读》 2015年第2期72-72,共1页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最佳途径。师生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增强实验的可探究性;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适时点拨、引导,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家庭小实验,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最佳途径。师生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增强实验的可探究性;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适时点拨、引导,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家庭小实验,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科学探究 能力
下载PDF
浅谈白描手法的运用及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琳丽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8年第3期54-54,共1页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即运用墨线勾勒形象,不加色彩渲染的一种画法。人们将它运用于文学创作的描写中,就形成了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即运用墨线勾勒形象,不加色彩渲染的一种画法。人们将它运用于文学创作的描写中,就形成了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描手法 描写对象 传统技法 中国绘画 文学创作 烘托 线
下载PDF
灵魂深处有桃源——《桃花源记》主题浅探
10
作者 张婕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8年第3期38-38,共1页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东晋的陶渊明是一个飘逸的隐者形象。对此,似乎没人有过异议。他不满社会黑暗,辞官归隐,躬耕田亩,恬淡隐忍,不过问世事的处世原则也似乎成了隐士的代名词。加之他的《桃花源记》一文的广泛传播。人们在赞赏之...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东晋的陶渊明是一个飘逸的隐者形象。对此,似乎没人有过异议。他不满社会黑暗,辞官归隐,躬耕田亩,恬淡隐忍,不过问世事的处世原则也似乎成了隐士的代名词。加之他的《桃花源记》一文的广泛传播。人们在赞赏之余。也不由得向往起那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来了。其实,陶渊明并非一味逃避现实,他追求的是一种心灵的依托和慰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记》 桃源 灵魂 社会黑暗 辞官归隐 处世原则 理想社会 陶渊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