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抗氧化能力、炎性反应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5
1
作者 朱新岭 陈颖 +2 位作者 杨君君 李伟 陈卓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6期1828-1832,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抗氧化能力、炎性反应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分别加用血栓通、依达拉奉...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抗氧化能力、炎性反应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分别加用血栓通、依达拉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核细胞趋化和激活因子(MCAF)、S100-β蛋白、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白细胞介素(IL)-8、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梗死灶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1)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依次升高(均P<0.05)。(2)随时间延长,各组NSE、MCAF、S100-β蛋白水平均有下降的趋势,SOD、T-AOC水平有升高的趋势(均P<0.05);治疗后7 d及14 d,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NSE、MCAF、S100-β蛋白、MDA水平依次降低,而SOD、T-AOC蛋白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3)各组IL-8、IL-10及CRP水平均有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及14 d的IL-8、治疗后7 d的CRP水平均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治疗后14 d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IL-10及CRP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4)治疗后,观察组NIHSS及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及其他两组(均P<0.05),梗死灶体积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抗氧化能力、降低炎性反应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依达拉奉 抗氧化能力 炎性反应 神经功能 老年人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移酶、大内皮素-1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郑朝霞 牛福英 +2 位作者 李晴 罗静慧 李莉 《微循环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6-38,4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大内皮素-1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01-2022-10在本院心血管内科行冠脉造影(CAG)并行PCI的ACS患者451例,根据术后一年CAG... 目的:回顾性分析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大内皮素-1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01-2022-10在本院心血管内科行冠脉造影(CAG)并行PCI的ACS患者451例,根据术后一年CAG复查结果将其分为ISR组(56例)和非ISR组(395例)。从电子病历收集入选者术前临床和实验检测资料及术后一年r-GT、大内皮素-1血浆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后,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ISR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γ-GT、大内皮素-1对ISR的预测价值。结果:(1)与非ISR组相比,ISR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D-二聚体(D-D)、γ-GT、大内皮素-1等的水平及吸烟史、心肌桥比例、分叉病变、支架≥2枚等的比例更高,eGFR水平和规律用药比例更低(P<0.05或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γ-GT、大内皮素-1、心肌桥、分叉病变和eGFR、规律用药是ISR的独立影响因素,前5项为独立危险因素。(3)ROC曲线分析显示γ-GT、大内皮素-1预测ISR的AUC分别为0.789、0.740;两者联合预测ISR的AUC为0.832,高于两者单独预测(Z=3.038、3.765,P<0.05)。结论:γ-GT和大内皮素-1水平与ACS患者PCI术后ISR发生有关,两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CI术后ISR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经皮冠脉介入术 Γ-谷氨酰转移酶 大内皮素-1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RhEPO对脑出血大鼠缺氧诱导因子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孙晓培 石秋艳 刘超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645-647,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 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凋亡细胞及缺氧诱导因子(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 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脑出血组、脑出血 RhEPO 干预组、假手术组,动物模型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的方法,其中...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 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凋亡细胞及缺氧诱导因子(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 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脑出血组、脑出血 RhEPO 干预组、假手术组,动物模型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的方法,其中脑出血 RhEPO 干预组为大鼠造模后给予 5 000 U/kgRhEPO腹腔注射,取组织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边脑组织中 HIF-1α蛋白表达情况,应用 TUNEL 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出血后,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随时间进行性增加,并于出血后 72 h 达到高峰,此后 HIF-1α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逐渐下降,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 脑出血 RhEPO 干预组较脑出血组及假手术组各时间点细胞凋亡数低及 HIF-1α蛋白阳性率低(P <0. 05) 。结论 EPO 能显著降低 HIF-1α表达,并对脑出血后脑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氧诱导因子 细胞凋亡 脑出血
下载PDF
脑循环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樊影娜 赵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脑循环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脑循环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脑循环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进行肢体痉挛程度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对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①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梗死面积、伴其他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评分、Ashworth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以上指标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更明显的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③对照组与观察组显效率分别为35.8%和81.1%,有效率分别为56.6%和90.6%,两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22.39,χ^2=15.77, P <0.01)。【结论】在常规药物和运动康复治疗基础上,脑循环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促进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循环 电刺激 高压氧 脑梗死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VEGF及SDF-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于丽 高凤岩 +2 位作者 尹惠丽 陈永庆 徐丽丽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5期580-582,共3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VEGF及SDF-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活血祛瘀、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VEGF及SDF-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活血祛瘀、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NGF肌肉注射治疗,30μg/次,1次/d;2组均治疗21d,比较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梗死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结果 (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9%(P<0.05);(2)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梗死面积、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GCS评分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3)2组治疗前外周血EPCs数量、VEGF及SDF-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EPCs数量、VEGF及SDF-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结论 mNGF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VEGF及SDF-1水平表达,从而有效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急性脑梗死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原文传递
松果菊苷调节HIF-1α/BNIP3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6
作者 安影丹 张洁 +4 位作者 刘美苓 魏东放 李芳芳 白健 廖张元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3年第6期550-556,共7页
目的 探讨松果菊苷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BCL2相互作用蛋白3(BCL2 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CIRI)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 目的 探讨松果菊苷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BCL2相互作用蛋白3(BCL2 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CIRI)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术(Middle cerebralartery occlusion, MCAO)建立大鼠CIRI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松果菊苷组、2-ME2(HIF-1α抑制剂)组、松果菊苷+2-ME2组,每组各15只;另取15只大鼠设置为假手术组;药物干预7 d后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mNSS)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电镜观察大鼠梗死侧海马组织神经细胞(Hippocampal neuron cells, PPNCs)微观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梗死侧海马组织HIF-1α,BNIP3表达水平及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MAP1LC3,LC3)-Ⅱ/LC3-Ⅰ比值。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均显著升高,PPNCs水肿,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膜电位、HIF-1α,BNIP3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松果菊苷组大鼠mNSS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均显著降低,PPNCs状态良好,存在线粒体自噬小体,线粒体膜电位、HIF-1α,BNIP3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2-ME2组大鼠mNSS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均显著升高,PPNCs水肿,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膜电位、HIF-1α,BNIP3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松果菊苷组比较,松果菊苷+2-ME2组大鼠mNSS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均显著升高,PPNCs水肿,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膜电位、HIF-1α,BNIP3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2-ME2组比较,松果菊苷+2-ME2组大鼠mNSS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均显著降低,PPNCs水肿及线粒体肿胀减轻,线粒体膜电位、HIF-1α,BNIP3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松果菊苷可能通过激活HIF-1α/BNIP3信号通路来促进CIRI大鼠线粒体自噬,从而减轻大鼠C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菊苷 低氧诱导因子-1α/BCL2相互作用蛋白3信号通路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自噬
原文传递
r-tpa合并甘露醇治疗血管壁病变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于红梅 王洪梅 +3 位作者 陈颖 王晓伟 狄海伦 李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4期750-752,共3页
目的:观察r-tpa合并甘露醇治疗血管壁病变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发病6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用r-tpa合并甘露醇静脉滴注,对照组用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连续使用15天... 目的:观察r-tpa合并甘露醇治疗血管壁病变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发病6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用r-tpa合并甘露醇静脉滴注,对照组用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连续使用15天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采用r-tpa合并甘露醇静脉滴注和川芎嗪静脉注射液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7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pa合并甘露醇治疗血管壁病变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且对6个小时内没有出血倾向的血管病变性脑梗死安全实用,患者后期恢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A 甘露醇 血管病变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甲氧氯普胺和布地奈德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哮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美荣 王晓伟 +2 位作者 牛美娜 王海翠 朱双双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397-401,共5页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联合甲氧氯普胺和布地奈德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相关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0例GERD相关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PPIs+甲氧氯普胺+布地奈德,n=65)与对照组(甲氧氯普胺+布地奈德,n=65)。对比2组...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联合甲氧氯普胺和布地奈德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相关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0例GERD相关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PPIs+甲氧氯普胺+布地奈德,n=65)与对照组(甲氧氯普胺+布地奈德,n=65)。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肺功能指标、食管24 h pH监测情况、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沙丁胺醇使用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1.54%vs 64.62%,P<0.05)。2组治疗后哮喘症状积分及GER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及最大呼气峰流速均增高(P<0.05),且观察组增高幅度更为明显(P<0.05)。2组治疗后pH<4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酸性反流指数和血清PGⅠ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沙丁胺醇使用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头晕、困倦无力等轻度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未影响检查和治疗。结论PPIs联合甲氧氯普胺和布地奈德治疗GERD相关哮喘的效果优于甲氧氯普胺联合布地奈德,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支气管哮喘 质子泵抑制剂 甲氧氯普胺 布地奈德
原文传递
rt-PA溶栓时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心房颤动患者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于红梅 史晴晴 +1 位作者 陈颖 张洁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5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讨rt-PA溶栓时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心房颤动患者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心房颤动患者共124例,其中发病后3~4.5h行rt-PA溶栓共64例设为对照组,发病后3h内行rt-PA溶... 目的探讨rt-PA溶栓时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心房颤动患者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心房颤动患者共124例,其中发病后3~4.5h行rt-PA溶栓共64例设为对照组,发病后3h内行rt-PA溶栓共6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溶栓有效率、治疗前后NIHSS评分、随访mRS评分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1和7d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d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7d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随访mRS评分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出血性脑梗死和脑部症状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实质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心房颤动患者在发病后3h内行rt-PA溶栓在可提高溶栓效果和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较发病后3~4.5h溶栓具有明显优势,但在远期疗效和严重出血事件发生风险方面两者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A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心房颤动 溶栓时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