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白静 张丽 +1 位作者 孙宏伟 杜建文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河北省承德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0例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直径≤3 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河北省承德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0例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直径≤3 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2、5天检测2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2、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3±6) min比(119±23) min],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 02±0. 12) ml比(312. 96±125. 88) ml],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 5±2. 4) d比(12. 6±4. 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01)。2组患者术后第2、5天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第5天ALT、AST水平明显低于术后第2天,而观察组术后第2、5天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 0%(8/50)比38. 0%(1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3)。2组患者术后第1、2、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直径≤3 cm)效果显著,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肝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 超声引导 经皮射频消融术 肝功能
下载PDF
CT检查在彩超引导下肝血管瘤介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丽 白静 +1 位作者 张磊 王志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7期95-97,共3页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CT影像学征象及在介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3例肝血管瘤患者,患者均进行彩超引导下肝血管瘤介入术,分析CT图像中肝血管瘤位置、大小、形态及增强扫描等特征及对病变的检出率。...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CT影像学征象及在介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3例肝血管瘤患者,患者均进行彩超引导下肝血管瘤介入术,分析CT图像中肝血管瘤位置、大小、形态及增强扫描等特征及对病变的检出率。结果33例患者共发现45.个病灶,单发病灶23例,多发病灶10例。病灶直径133cm~10cm;病灶位置:肝左叶30个,肝右叶8个,肝尾状叶7个。病灶.形态:圆形21例,类圆形12例。CT平扫检出率为9111%,扫描可见境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4例患者病灶中央有裂隙状的更低密度影,2例瘤内可见钙化,呈圆形.;3例呈高密度肿块影。CT增强扫描检出率为10000%。其动脉期可见病灶边缘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增强区域进行性向心性扩展;延迟扫描整个病灶变成均匀等密度,增强扫描呈典型“快进慢出”特征。结论CT检查可有效显示肝血管瘤的典型影像学特征,在彩超引导下肝血管瘤介入术中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肝血管瘤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