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干扰素在老年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康海燕 王琳 +4 位作者 李铁牛 许文进 赵子龙 耿惠杰 王建彬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1-192,共2页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中流行区,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近年e抗原(HBeAg)阴性乙型肝炎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其中HBV-DNA阳性患者不在少数。慢性乙型肝炎迁延不愈,可导致肝硬化、...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中流行区,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近年e抗原(HBeAg)阴性乙型肝炎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其中HBV-DNA阳性患者不在少数。慢性乙型肝炎迁延不愈,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因此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尤为重要。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是目前治疗乙型肝炎标准方案中的基础药物,其主要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发挥抗病毒疗效,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多,在老年人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本研究探讨Peg-IFN在老年患者抗病毒、抗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HBSAG定量
下载PDF
血清中I-FABP、D-LAC、Fg水平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肠炎诊断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辉 康志龙 +2 位作者 王海强 习伟然 赵小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10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D-LAC),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肠炎诊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0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46例缺血性肠炎患者进行观察,并选24例非缺血性肠炎和体检一切生理指标正... 目的探讨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D-LAC),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肠炎诊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0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46例缺血性肠炎患者进行观察,并选24例非缺血性肠炎和体检一切生理指标正常的健康人16例分别作为对照,对三组患者,基于ELISA试剂盒法测定血清中I-FABP,D-LAC水平,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测定血清Fg水平,并分析3组I-FABP、D-LAC和Fg水平及单独和联合检测评定缺血性肠炎的价值。结果非缺血性肠炎组I-FABP,D-LAC和F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而缺血性肠炎组I-FABP,D-LAC和Fg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ABP,D-LAC,Fg三者单独作为评定指标时,其中准确性及特异性均偏低,敏感性较可观。而三者联合检测时,准确性为89.7%,敏感性为95.4%,特异性为74.9%,均显著显著高于单项指标的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I-FABP,D-LAC,Fg水平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肠炎诊断及预后影响评定具较高的价值,在临床检测缺血性肠炎中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D-乳酸 血浆纤维蛋白原 联合检测 缺血性肠炎
下载PDF
I-FABP、D-LAC水平测定用于缺血性肠炎诊断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辉 康志龙 +2 位作者 王海强 习伟然 赵小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13期112-113,共2页
目的观察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D-LAC)水平测定用于缺血性肠炎(ICBD)的诊断价值。方法将ICBD患者43例为ICBD组,非缺血性肠炎患者41例为NICBD组,体检正常者20例为健康组。采用ELISA试剂盒法测定3组患者的血清I-FABP、D-LA... 目的观察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D-LAC)水平测定用于缺血性肠炎(ICBD)的诊断价值。方法将ICBD患者43例为ICBD组,非缺血性肠炎患者41例为NICBD组,体检正常者20例为健康组。采用ELISA试剂盒法测定3组患者的血清I-FABP、D-LAC水平。结果 ICBD组血清的I-FABP和D-LAC水平明显高于NICBD组和健康组,NICBD组血清的I-FAB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CBD组血清D-LAC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ABP的判断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低于D-LAC。结论I-FABP、D-LAC水平与ICBD的相关性显著,对于诊断ICBD有较高的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型脂肪结合蛋白 D-乳酸 缺血性肠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缺血性肠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辉 康志龙 +2 位作者 王海强 习伟然 赵小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16期104-105,共2页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缺血性肠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9月肛肠科就诊的42例缺血性肠炎患者为观察组,选取39例健康同龄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观察组发病后72h内及健康组的Fg水平,分析Fg水平与缺血性肠炎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缺血性肠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9月肛肠科就诊的42例缺血性肠炎患者为观察组,选取39例健康同龄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观察组发病后72h内及健康组的Fg水平,分析Fg水平与缺血性肠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g水平为(4.26±1.04)g/L高于对照组的(2.94±0.64)g/L,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C组Fg水平为(4.82±1.06)g/L高于SC组的(3.75±0.8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发病程度看U组患者Fg水平为(4.63±1.02)g/L高于NU组的(3.61±0.8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与Fg水平无相关性(r=0.01,0.02,P=0.998,0.923)。而缺血性结肠炎患病程度和患病范围均与Fg水平呈正相关(r=0.972,0.882,0.843,P<0.01)。结论 Fg水平与缺血性结肠炎发病呈正相关,且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可作为缺血性肠炎的检测及评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维蛋白原 缺血性肠炎 相关性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应答不佳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加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建彬 康海燕 +4 位作者 曹雪改 王林 王艳 赵子龙 耿惠杰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10-314,共5页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应答不佳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加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后的抗病毒疗效.方法 将110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12周应答不佳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联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在继续治疗1...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应答不佳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加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后的抗病毒疗效.方法 将110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12周应答不佳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联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在继续治疗12周、24周、48周时血清HBsAg定量、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血清Ⅲ型前胶原(PC Ⅲ)、层粘连蛋白(LN)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血清HBsAg定量逐渐下降,HBV-DNA阴转率增加、ALT复常率提高,各治疗节点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24、48周时血清纤维化指标(PC Ⅲ、LN)亦逐渐下降,各治疗节点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血清HBsAg定量在各治疗节点下降情况、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血清纤维化指标(PC Ⅲ、LN)在各治疗节点下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 Ⅲ、LN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6、0.782(P值均<0.05).结论 在聚乙二醇干扰素应答不佳的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患者中,加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后均能有效抗病毒及抗纤维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HBSAG定量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原文传递
吡咯烷二氨基甲酸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NF—κB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甄真 刘倩 +4 位作者 何明斌 任晓娟 吴淑彦 赵彩彦 周俊英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3-596,共4页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是一种以肝性脑病、严重凝血障碍、黄疸、腹水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疗效差、预后差的特点。肝细胞凋亡被认为是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发病的重要病理过程,但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关键词 肝细胞凋亡 暴发性肝衰竭 氨基甲酸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肝组织 吡咯烷 ΚB NF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